海南會不會成爲下一個深圳?

還是搖骰子吧


傳言已久的自由貿易港政策終於在海南落地了,三十年後,海南終於再一次站在了對外開放的新起點上。得天獨厚的優勢,會讓它成為下一個深圳或者浦東嗎?

站在開放的新起點

4月13日,習近平主席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在大會上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4月14日,《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指導意見》正式落地。據瞭解,如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成,按照全島3.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來算,其規模將遠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

自由貿易港通常被視為自貿區的升級版,在自貿港裡,海關一線真正放開,貨物自由流動,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港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簡化一線申報手續。

中國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拓展對外貿易,自貿區和自貿港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特色是“自由”,不僅僅是稅收和貿易方面的自由,也是制度安排的自由,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是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重要體現。

過去幾年,國家分3批設立了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到目前為止,只有上海自貿區正在籌劃升格為“自由港”。以上海地位之獨特,自貿區面積不過120.72平方公里,而海南自貿港則是“全島建設”,3.5萬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港,幾乎是上海自貿區的300倍。 而憑藉上海的經濟中心地位,從自由貿易區到自由貿易港也是分兩步完成的,而這次海南同時獲得了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兩大資格。這樣的利好政策是史無前例的。

為什麼是海南?

與上海自貿港相比,海南經濟地位並不突出,產業結構也不完善,更沒有人口紅利的優勢。為什麼國家會把海南選中成為深化對外開放的試驗田?

海南建省以來發展迅速,但與東部發達省份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縮小,甚至還出現了擴大。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接近5萬元,只相當於廣東省的60%,與30年前的比值相差無幾。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當於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這一比值卻分別降至58%和5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是製造業,只有製造業才是強國之本,加入WTO以來,我國奠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有了更大的發展,而這一時期海南的發展恰恰受制於製造業。海南地廣人稀,早期不具備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的發展條件。相反,隨著內地經濟不斷深化,海南的旅遊資源開始得到重視,形成了以旅遊和房地產為主要產業的經濟結構。在新時期的改革開放背景下,海南必須要有新的政策驅動,才可以進一步調整自身產業,實現協調發展。

按照這個目標,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國家提出支持海南設立國際能源、航運、大宗商品、產權、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科研和創新方面,提出要設立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示範區;旅遊方面,提出要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優化旅遊資源配置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合理的產業規劃和頂層設計,需要把優惠條件用足用好。

國家選擇海南,也並非只考慮到經濟因素。國家將海南定位為“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核心是立足東南亞、南海和全球,形成一個與東盟及南海各國經濟貿易對接和交流的區域,這對南海建設、國家安全、對外交流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告別圈地和保稅區

過去,我們也曾劃定過一些開發區、自貿區和保稅區,也曾給予這些地區以政策上的支持,但有些時候,我們往往陷入一個“死循環”,也就是:政府公佈政策,畫圈出讓土地,搞基礎設施建設,接著房價上漲,之後各路資金和人口流入,房價繼續大漲,推動租金成本上升,原本給予優惠政策吸引來的新產業,利潤空間都被租金擠掉,於是有活力的中小企業紛紛遠離新區,導致新區規劃失敗。總之,土地等資產價格上漲總是早於、快於產業增長,這已經成為新區建設的一大難題。

所以,能否留住產業和勞動人口才是海南自貿港成敗的關鍵,而能否留住人、財、產業,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海南是否能夠有效控制資產價格上漲的衝動。再簡單點說,未來能否給幾百萬、上千萬的人提供低成本的住房,把勞動人口留住,是海南發展的一個關鍵。

另外,海南能否成功,還要看它能不能建成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港”。而經濟是否自由,除了與關稅和貿易有關,更要看區域的制度創新能力。能否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不斷提供優質的服務,也是決定自由港能否成功的又一個關鍵。如果“自由港”仍然是保稅區的翻版,那麼意義就不大。

三十年前,海南建省並被確立為經濟特區,這是它在中國的改革史上,唯一一次與深圳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三十多年過去,深圳已經成為南中國經濟的鉅子,海南站在這條新的起跑線上,又不得不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改革開放是海南與生俱來的基因,希望如今它已經增添了幾分堅韌與成熟,也沒有失去當年熾熱的目光。


最IN資訊


如果放幾周之前,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會。但如果放現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希望的。原因如下:

1.國家最近剛剛放出重大利好,準備把海南建造成全島自貿區。這意味著海南將全面迎接和擁抱改革開放,這也意味著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海上絲綢之路”中,海南將佔據最核心的位置,同時也意味著,國內外的投資將蜂擁而至。要知道整個中國僅有的幾個自貿區除香港全境外,只有上海有部分自貿區,還是隔開的。但是對比一下就知道,香港總共才多大?香港陸地面積僅1106平方公里,海南3.54萬平方公里,海南面積是香港的30多倍!全島自貿區的利好由此可見一斑;

2.海南的格局已不再僅僅侷限於國內,其面向的是整個南海,整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俗話已經說了,“北雄安,南海南”,這一定位,已經將海南也擢升至國家大事,千年大計。尤其是隨著三沙市的設立,海南對整個南海的掌控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在整個中國還沒有哪一個省份,能擁有像海南這麼大的海域面積,可以說海南的海域面積就是整個南海,而中國的南海領海面積達到了210萬平方公里!在現在這種海運時代,海南的這一優勢,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全國獨此一份。大家都知道沿海城市發達,而在未來,海南必將利用這一優勢更加發達,成為下一個深圳未嘗沒有可能;

3.海南目前的核心競爭力是旅遊業,旨在打造“東方夏威夷”,但從長遠看,海南的核心產業還有貿易和投資,一旦這種核心競爭力形成,海南必然會有一個質的飛越。到時候坐鎮南海,面向整個東南亞,以自由貿易為武器,著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海南想不成為下一個深圳都難。



廣東包打聽


海南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深圳

深圳是時代造就的,改開伊始,深圳是窗口、是標範、是集全國最優秀的人力資源成就了深圳。還有伴依香港的原因,資本、城市管理、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等等有現成的借鑑模板。所以有了今天的深圳。

今日的海南,首先無法集全國的優秀人力資源的力量,原因在於資本及產業的方向與深圳不同。海南不可給有如電子產業大發展的時代機遇,而吸納人才。也不可能再建設另外一個國家級金融中心,面向全國的投融資市場,而無法吸納頂級的金融人材。而現代化城市最重要的是服務業,也必須建立在有大的經濟區域之上,及大的產業帶之上,國際性的服務機構才會入駐,所以,現代服務業將是無法大業發展的。

那海南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從人力綜合成本來講,海南並無優勢,所以無法承接製造產業轉移。

從物流來講,海南並無大經濟區域作為物流依託,而形成商貿優勢。

所以,海島區域性、獨立經濟生態將是最終出路。以生態優勢轉化成“國家級度假目的地”才是正解。

國家級度假目的地是以世界旅遊市場為目標,把海南轉化成“中國人的海南”,以觀光為核心的龐大產業集群。把整個海南變成自然的觀光公園,創造大旅遊產品,把整個海南變成一個旅遊產品進行產業開發、整合。依託產業開發旅遊商品銷售及生產。統一的市場管理,用大數據來分配指導資源,將旅遊業轉型為娛樂業,再輸出娛樂的視聽產品,形成產業鏈,吸引娛樂、影視人才的輸入,進一步提高成大文化產業,又返哺旅遊業的產業良性循環鏈。

建立“城市公園概念”,改進城市導視系統,每一巷、一路、都融入城市公園集群,而不是百城一面的“中國化城市”,而是“有生活市井氣質”的人文公園。一路一景、一巷一景,隨處都有的休息坐椅、路邊店鋪坐椅。形成另類的休閒城市形態。再通過城市花車巡遊、南海之星、漁船出海、入港儀式等等活動而提升城市的動感美。而這些可視為政府的公共產品的提供。

將城市城管部門改進成“城美推進部門”,邀請世界一流的畫家為城市“畫像”來改進城市的審美水平。而提升城市公園的價值,繼而形成產品,最後成為資源優勢。


漁夫釣客


海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呢?我的看法是,海南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深圳!

4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決定,從此改變了海南的命運,海南將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探索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著力打造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海南自上世紀80年代末建省和最大經濟特區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一個邊陲島嶼變成了一個國際旅遊島,如今,再建設自由貿易港,這是一個很大的飛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描述“海南是因改革開放而生,海南是因改革開放而興”,海南,也從此迎來了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機遇。

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一手規劃出來,相信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會舉全國之力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好,的具體規劃還沒出來,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級政府都在探索中,相信會參考很多國際上比較成功的案例進行探索、規劃和促成,規劃海南美好的發展藍圖,也相信海南會變成中國第二個深圳!


旮旯裡的小破事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海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我個人的看法當然是不太可能。

因為按照你的意思理解,應該是說海南有沒有可能成為像深圳這樣的國際性的大都市,海南島作為我國的第二大島,海南也是一個省級行政區,海南作為我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目前開放程度正在不斷的深化,最近的博鰲亞洲論壇就在海南舉行,可以說,海南在國際上的曝光度越來越高,他的目標也是面向全球,面向整個國際,比如說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度假區,海南國際會議中心。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海南作為一個省份,它不可能全部發展成像深圳那樣的高度繁榮的大都市,因為畢竟面積過於寬廣,它的定位的其中一部分也是農業種植業為支柱產業,所以說海南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說都是農民,但是海南是一個省,它的經濟總量,未來有沒有可能超過深圳,我覺得不太可能,畢竟深圳的實力過於強大!



海南的未來定位應該主要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高級的旅遊度假區吧!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人去海南旅遊,作為一個旅遊休閒中心,我覺得他最令人驕傲的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適宜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比較適合過冬。


今年,海南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希望海南的經濟可以更上一層樓!未來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


自由小帆


海南不會是下一個深圳。

首先,深圳當年的政策更靈活。很多方面,上面都放手讓深圳去闖。深圳當年是以土地出讓的價格來搞建設,這就逼得深圳改善投資環境,土地才能賣上價。如此,形成了一個投資環境的良性循環。

現在海南的優點,一是傳聞中的博彩業放開,二是免稅店。但是這兩點是否能撐起整個海南的利好?難說。

其次,深圳有大量年輕人口,並且文化素養還比較高,這是海南沒有的。當然,海南可以慢慢吸引年輕人口、科技人才,但是,這些人來了要不要買房?買房的話,限購怎麼破?還是乾脆政府分房?還是未來會對科技人才特批?不知道。

其他的還有很多原因,這裡不多說了。

海南風景優美,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我還在海南生活過幾個月。對海南的低物價,我印象深刻。當然,海南收入也低。

實際上海南具有非常明顯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的優勢。起點的穿越小說,最喜歡穿越的就是古代的海南,尤其是穿越到明清之際的海南。但是這些穿越小說有一個明顯的通病,就是穿越者都喜歡把海南當成計劃經濟的試驗區。穿越者們堅信:我們掌握後事的高科技,我們略略計劃一下,不就能建成美好天堂嗎?

這一觀念顯然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

別說明清之際資本貧乏、人才缺乏,就算今天的海南,資本比明清雄厚得多,科技人才雖然在全國排不上號,但也非明清之際可比,但今天的海南,仍然不是人間天堂。

海南未來或許能和深圳一比,但不知道那一天還有多遠。

如果你穿越到明清之際的海南,你會搞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鄧新華全面回憶


深圳的發展是有其歷史機遇,海南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但可以走自己特有的道路~

海南發展的難題有五大方面:

(1)政策優勢已不再明顯

深圳的發展是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而開始,當時深圳可以利用全國(包括香港)的資源,讓中國的產品走向世界。深圳有比其他省市優惠得多的無可比擬的政策優勢,加上當時勞動力密集型經濟的歷史發展機遇,讓深圳快速發展起來。近10年,深圳也成功地轉型成為年輕人創業創新的天堂,吸引力強。

海南雖然近期獲得了一定的政策優勢,但政策優勢沒有30年前深圳特區那般的相對政策優勢大,現在的特區已經很多,而當年的特區只有那麼二三個,不可同日而語也。

(2)勞動力密集型經濟的黃金髮展機遇已錯過

20世紀下半期是勞動力密集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機,深圳乘機發展起來併成功轉型成高科技城市。然而,如今社會已經漸漸進入智能化社會時期,普通人力資源重要性漸漸降低,海南已經錯失勞動力密集時期資金積累的大好時機,如何吸引資金,如何壯大本省的企業是個難題。

(3)頂級高校的缺少,人才吸引力不夠

若要發展成第二個深圳,人才的吸引是關鍵中的關鍵,但海南現在頂級高校缺少,高科技企業也較少,如何吸引高端人才進入海南是一個難題。

(4)本地人的包容性受考驗

廣東能成為龍頭老大,深圳能成為經濟強市,雖然有政策的原因在,但廣東人的包容心也是很重要的。年輕人去了深圳,只要肯闖,甚少人會歧視欺負他們,也甚少人會講求太多的身世。相比之下,海南近年坑旅客的例子層出不窮,物價過高,實在難以吸引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前往海南。



(5)颱風災害

海南和粵西地區的颱風災害外人很難理解。廣東珠三角地區也有颱風,但沒見影響多大。實際上,珠三角地區的颱風只是剛剛稱得上臺風的最低等級颱風,風力不過10-11級左右,和來到海南和粵西的動輒14-15級的大臺風有天壤之別(威力差好幾倍),甚至某些年會有16級以上的超級颱風。這些"真正的颱風"威力摧枯拉朽,連路邊的燈塔電線杆都成片吹到,樹木和農作物更是難以倖免。




當然,海南可以選擇走自己的道路,依靠完美的地理優勢,好好經營自己的旅遊業,參考臺灣創造一個經濟實力強,生活指數高的旅遊聖地,慢慢經營自己的口碑,是大有發展前景的。

針對這四大難題,各位有何良策呢?歡迎掐架~


數說社會


1、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健康養老及旅遊產業,不過對比迪拜、巴厘島、普吉島、馬爾代夫……等旅遊城市,似乎哪一個硬件都比海南強。目前海南的生活節奏還是很慢,空氣陽光好,是養生的天堂。不過海南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畢竟沒有強大的產業支持,前景是可觀的,但是發展的路途必定是比較曲折的,需要多方面的摸索。

2、海南不能成為第二個深圳,但是它肯定會有他的發展模式。深圳的發展,有天時地利人和,而且深圳的高科技產業,也有周邊珠三角地區的配套輔助,海南地處邊緣,沒有什麼產業腹地,但是他有他的獨特性。

3、海南由於是島嶼,觀光旅遊比較特殊,還有電影娛樂行業,科研產業,創意產業,醫療產業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一定要像深圳模式,發展電子產業。深圳的富士康,佔地多,民工多,配套設施需求大,物流要求高,這種情況不大適合海南。預計,海南會成為一個從未有過的海島,正在打造自己的東方迪拜打造新的自貿區自貿港,能夠成為全球購物中心,以及發展旅遊度假聖地。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如果你也感興趣就關注我吧,一起探討更多有趣新鮮的話題。


我房網


海南為什麼要取代深圳?

從國家整體戰略規劃安排,海南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意義。從發展定位和探索的角度,海南島更好的參照發展模式或許應該是新加坡、迪拜、美國佛羅里達等。

所以,海南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取代北上廣深,但我相信國家,相信國家領導人,相信海南政府,有強大的國家做後臺有南海為依託,一定可以探索出更好的發展模式,海南的明天也更加燦爛輝煌!


zhuanshubaby


看看歷史,就知道未來。我們複習一下歷史: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看清楚了,歷史上那麼多經濟特區,像深圳那麼成功的,只有上海浦東。

深圳成功的原因是挨著香港,上海浦東成功的原因是他在上海郊區。

珠海半成功的原因是他靠著比香港弱很多的澳門;

廈門半成功的原因是他跟臺灣隔海相望。

汕頭不成功的原因是他誰也不靠,就靠海外老鄉,然而海外老鄉也怕麻煩。

早在1988年海南已經當上經濟特區了,這個很多人早就忘記了吧 ?

總之,經濟特區是否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你是否有就近的金大腿可以抱。

沒這個條件,說啥也白搭。

無論是自貿區還是經濟特區的帽子,現在海南都齊備了。只差一條金大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