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到超市什么都要,不买就闹怎么办?

木匠1841


多数孩子都是到超市会要这要那,父母也知道这可能会宠坏孩子。但是面对孩子哭闹往往会妥协,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因为别人围观会让大人觉得很丢脸。

学前幼儿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跟孩子制定规则,去超市可以自己选东西,但是只能选择一样,而且价格太高的物品需要经过父母同意。

然后这里需要注意,在去超市之前跟孩子重申规则,孩子能做到规则就去超市做不到就不去超市。

这样当我们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孩子情绪就不会那么激烈。如果孩子还是哭闹,那只是对我们行为的试探,要坚定的告诉孩子遵守规则。

小学幼儿

对于上了小学的小朋友,我们是可以给孩子一些零花钱的,让孩子体验到对金钱的观念。

孩子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存零花钱。孩子会体验到自己并不是想要买那么多东西。


若辰老爹


孩子会把闹当成武器。我家大宝在两岁多的时候也这样,有一次直接躺在地上撒泼了,超市人很多,都在看我们,像是在观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很多人想看我怎么应对。于是买东西的人都停下来,驻足观看。我恨不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还好,我在此之前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想到了怎么应对。我并没有训斥他,更没有打他,而是我根本就没有反应。

他闹就随他闹吧,他愿意躺在地上那就躺在地上吧,我不看他,很自然地,我走了。我走的时候,他一边躺地上哭,一边偷偷看我,以为我会哄他。然而,并没有。我一直走了很远,小孩很聪明,他知道再继续躺在地上没有意义,因为我已经走了,根本看不到。

他麻溜的站起来,一边哭一边追我,追上我之后又躺地上了。我的天,真执着!于是我又走,他再次追上我之后就不敢再躺了,他知道威胁不到我了,于是乖乖地跟我走了。经过那次之后,我每次带他去超市,也改变了方法,尽量避免他闹。

1.去超市之前约法三章

在去超市之前就要和他讲清楚,这次要不要买玩具,买的话买几个,只能买什么。如果他同意的话就带他去,不同意的话就先不要去。这样把事情和他说清楚之后,他去超市再要别的东西,也不会那么闹了。

2.要故意拒绝孩子

故意拒绝孩子一次或者两次,让孩子知道并不是他想要什么东西就能买的。让孩子有这个心理预期,他在被拒绝时才不会反应过于激烈。

3.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他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也需要有自尊。在超市人多的时候批评他,会让他感觉很没面子,久而久之,他会自卑。所以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的话,要三思而行。

4.孩子闹得时候要软处理

家长不要反应过激,你的反应越强烈,越会强化“闹”在孩子心中的重要作用,他越感觉到这个武器很强大。

你不和他正面冲突,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无处使,拳头撞在棉花上,他就没办法了。

铭花爸爸,广泛阅读30本育儿书籍,在两个孩子身上探索育儿经验,育儿知识的分享者。

关注铭花爸爸,成为育儿专家!


铭花爸爸


1、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相对都比较弱。所以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只能用哭闹表达。

2、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也容易造成孩子哭闹不止。从小到大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当又一次家长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时,他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让你妥协。

面对孩子哭闹不止,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从很小就学会了观察反应,当你反应很大、脾气很暴躁时孩子是不是越哭的厉害呢?我记得我小时候我跟哥哥闹矛盾,哥哥欺负我的时候,我就假哭,当妈妈抱起我开始数落哥哥时,我就准备嚎啕大哭,最后妈妈的脾气就更暴躁了。

2、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当孩子喜欢,家长不满足时,孩子难免不了有些小情绪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这时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妈妈没给你买玩具,你是不是很难过?妈妈能够理解你的感受。”

3、当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可以跟孩子说为什么不给他买这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一个相同的了”“家里有一个类似的”等等。实在不行,可以抱着孩子先出去超市,等孩子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后,再跟孩子谈道理。


华仔爱电影


我家孩子也是看到家里没有的就很想要,但是去超市前我会和她约定好,去超市可以但是今天不可以买玩具了,她答应后带去超市看到玩具眼热但是不会让我给她买回家的,大家可以试一下,约定好商量好再开始行动,例如看电视玩手机,都不是无限制的,做饭时想让她安静些不要跑厨房,厨房还是比较危险的,我会和她约定好可以看电视,但是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自己把电视关掉。我弄好了喊她她会关掉电视,有时候还谈价还价说看完这集我会说你刚才怎么答应妈妈的,她就会自己关掉,不知道其他小朋友会不会这样。


旅行88


小孩逛超市要东西很正常。但是要跟他讲清楚,不能你要什么就得给买什么。我给我家小孩讲得是,东西可以买,只能买一样。选择自己最喜欢东西。不能盲目的满足小孩所以得欲望。如果是近期表现的不好,再怎么闹我都是不会买得。如果是近期表现好,听话,考试考的不错我会在逛超市时主动让他选择一件他喜欢的东西。不过价格也有限制。


MsChen陈静


我想这个问题作为家长都不可避免的遇到过,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01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是有原因的,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占有欲,有自己的领域意识在,因此哭闹是孩子的天性所为,有的孩子可能哭一下就过去了,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打滚撒泼,家长一动怒就会在众人面前打孩子。那么做为家长我们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关键,这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孩子一哭闹就给他买了,那么孩子尝到甜头,下次还会哭闹;如果一哭闹就在众人面前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心理就会出现疾病,不利于孩子成长,那么我们大人该怎么做呢?

02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动怒,我们先尝试着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沟通,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平等感和尊重感,孩子可能会愿意进一步与你沟通。如果无效,那么我们就等到孩子哭闹够了再和他沟通,不能让他出现找老人求救之类的行为,我们要和他沟通这个东西他为什么想要,了解原因,了解他心中所想;然后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我们可以给他买,但是要告诉他我们为什么给你买,不是因为你哭闹的行为而是因为你要买的理由够充分。如果不合理,就一定不买,,不买的原因是什么,一定给孩子讲清楚,让他明白哭闹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03

我们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这次行为当做孩子教育的一次机会,通过沟通既拉近了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关系,同时也纠正孩子不当的行为,给孩子立了规矩

04

关于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我们共同探索提高。在我个人看来,在孩子的教育中理性、耐心和沟通真的很重要。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关注共同探索提高。








邻家老赵


总有父母说,自己都不敢带娃去超市,一到超市娃就要买这买那,不买就发脾气,自己每次都架不住孩子哭闹,满地打滚的攻势,最终都败下阵来,该怎么办?

有些父母因为太溺爱孩子,孩子稍微一哭闹,想要什么都会满足他,但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所有的东西,只要我想要,就可以得到”,而变得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事情总是以自己的想法来,一旦不如意,便会大发雷霆。

而有一些父母则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孩子有哭闹倾向时,就厉声呵斥,甚至对孩子动粗,但这种处理方式会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孩子乱要东西、哭闹不是毫无缘由的,一方面是孩子本身年纪小,在心智、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比较简单;另一方面,需要家长从心理、生理等层面深挖孩子要东西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孩子乱要东西,是有以下几种原因:

心理需求没有满足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想要拥有。但孩子往往不会像大人那样因为喜欢和需要而购买。当孩子在超市里将货品一个个丢到购物车中时,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包装吸引,而家长的阻止,会让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扔东西等现象。

父母立场不坚定

家长对于孩子倾注全部的爱,在孩子提出各种需求时,基本都会满足孩子,而过度的溺爱会养成孩子任性的心理,想怎样就怎样,而父母一旦说“不”拒绝时,就会用哭闹的形式达成目的。如果父母不能坚决拒绝,在孩子哭闹时妥协,就会让孩子产生“只要我大哭大闹,爸爸妈妈就会给我买”的错觉,这样不仅在购物中,在日常的行为也会逐渐表现出来。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的问题,而答案也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所以在面对孩子不合理、任性的要求时,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不要因为心软溺爱孩子而动摇。

通过要东西来寻求关注

因为工作,许多父母常常没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和陪伴孩子,直接有效的亲子沟通被忽视了。虽然有零食、玩具、新衣服等被父母用来表达或补偿“爱”,但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导致孩子通过要东西来确认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在了解了孩子乱要东西的原因之后,那面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给宝妈宝爸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以温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01

不迁就孩子,做到言出必行

如果孩子哭闹着非要某种东西,妈妈可以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对不对?”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得到理解,而平复心情,等孩子停止哭闹时,妈妈可以说:“你想要什么东西可以跟妈妈说,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你的要求时合理的,我们是可以商量的。”而家长在拒绝之后,一定要言出必行,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

这样在经历多次“不愉快”之后,孩子就会知道即使哭闹也没有用,就不会再用这种方法了,也就不会提出那么多无理要求了。

02

拒绝孩子时,要以理说服

当拒绝孩子乱要东西等不合理要求时,我们也要用合理的理由使他明白。比如孩子想要买家里已经有了的玩具,可以跟孩子说:“宝宝,这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一个了,我们可以看看其他有没有喜欢的…”,或者在孩子坚持要去动物园时,说:“宝宝,明天爸爸妈妈需要上班不能陪你去,我们等周末休息的时候带你去,你明天可以想想去玩要带什么东西呢?”这样有理由的拒绝,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

03

延迟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孩子提出合理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第一时间满足他,比如孩子喜欢某个玩具,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妈妈也想给你买,但这次妈妈没有带够钱,我们下次来买,好么?”延迟孩子的满足,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等待,增强自控力,明白需求的满足并非那么容易,也会更加珍惜得到的。

在面对孩子不合理要求时,爸爸妈妈最终目标是让宝宝学会面对内心愿望,学会适当的自我满足,学会自我控制。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中宝,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爸爸妈妈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要有更多的智慧和耐心,在日常中也要多陪伴孩子,满足孩子情感需要哦

宝宝的汉字学习可以看看猫小帅学汉字哦!


嘿呦喂哦


很多宝妈说我家孩子进了超市以后看见一个喜欢的东西,就是各种撒泼打滚,大人要死不买,就一直在那里闹,导致我现在都不去大超市了,太累。

首先家长要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无休止的哭闹原因。

1、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相对都比较弱。所以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只能用哭闹表达。

2、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也容易造成孩子哭闹不止。从小到大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当又一次家长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时,他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让你妥协。

面对孩子哭闹不止,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从很小就学会了观察反应,当你反应很大、脾气很暴躁时孩子是不是越哭的厉害呢?我记得我小时候我跟哥哥闹矛盾,哥哥欺负我的时候,我就假哭,当妈妈抱起我开始数落哥哥时,我就准备嚎啕大哭,最后妈妈的脾气就更暴躁了。

2、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当孩子喜欢,家长不满足时,孩子难免不了有些小情绪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这时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妈妈没给你买玩具,你是不是很难过?妈妈能够理解你的感受。”

3、当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可以跟孩子说为什么不给他买这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一个相同的了”“家里有一个类似的”等等。实在不行,可以抱着孩子先出去超市,等孩子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后,再跟孩子谈道理。


我是建国


小孩子到超市不买就闹这个问题,作为8岁女孩父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孩子年龄比较小,对新生事物比较好奇,特别是玩具类正常的孩子,见到都会吵着闹着要买,如果不买,就会现场大哭大闹,这种事比较常见,出现这类事后怎么办呢?
1、千万不能直接对孩子大吼大叫,直接答复不买,这样孩子会更加的叛逆,要首先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找到现场一个对孩子有用的新事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孩子就不会接着无理取闹,她的注意力会被这个新生事物给取代。


2、引导,找到新事物后,快速引导孩子对新事物产生兴趣,这时父母需要对新事物进行充分的讲解和引导,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新事物上面。
3、设定目标,是不是找到新事物后就一定要给孩子购买呢?也不一定,这时候可以给孩子适当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完成作业,等孩子达到目标后,就可以给孩子购买了。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使孩子成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97000687266e18ca24\

豫见张伟


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很重要,家长的一味骄纵溺爱会适得其反,养成孩子任性、依赖、脾气差、自理能力差等特点。今天听家长反映的这件事很有典型性,自己和朋友还有孩子一起去玩儿,孩子就没法控制了,不买就是不行,弄的大人下不来台,长此以往,孩子会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我建议家长可以这样试试:

第一、去之前提前说好买什么,或者说只买一种喜欢的,其余的不买。二人达成协议,如果孩子反悔了,家长也要有“度”,不能对孩子妥协。对孩子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后会不好控制。

第二、从日常生活下手,针对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情况可采取冷处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还会出现任性、不讲理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任由其发展,得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往往很多孩子并不明白自己行为不对,而是把发脾气、哭闹当成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

第三、家庭成员之间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明事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在是非问题上要有原则性,这种原则性在大人之间要一致。

第四、坚持性。家长觉得这次孩子让自己丢面子了,回家后揍一顿出出气,可是孩子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因为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绝不是短时间形成的,采用暴力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还在于日常的坚持性和原则性必须保持住,让孩子看到自己这样做行不通,慢慢地就不会这样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