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吃什麼飯?

東方紅2016


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正月初十,人們要吃莜麵。

民間傳說,正月初十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又叫“老鼠娶親日”,這一天人們吃莜麵,在老鼠出沒的地方也放上莜麵,以討好新郎“鼠爺”,祈求新年交好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區栽培莜麵歷史有1100年左右,享有“陰山莜麵甲天下”的美稱。內蒙古三件寶“莜麵、山藥、大皮襖”,可見莜麵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的地位了。

莜麵的製作豐富多彩,造型各異,口感清香獨特,營養豐富,耐餓。

莜麵主要有8種吃法(見配圖):

1.莜麵魚魚;2.莜麵墩墩;3.莜麵山藥丸丸;4.莜麵餄餎;5.莜麵塊壘;6.莜麵窩窩;7.莜麵拿糕;8.莜麵餃餃。











納蘭若香


正月初十吃什麼飯?我們河北今天正月初十不覺得有什麼可以特別的講究吃什麼飯,正月初五早上吃餃子要包窮,叫破五。把窮包起來只剩下富啦。再就是正月十二老鼠取媳婦,叫老鼠眼兒,過去晚上把不能穿破舊鞋放在一塊點火燒。不能在自己家晚上游街丟百病,看放煙花滿大街都是男女老少丟病的人。一年人人都結實不得病啦,白天到縣城看縣委組織由鄉鎮村及縣各機關單位表演,獅子玩繡球,各種鼓樂隊,跑驢,搖旱船,二狗摔跤,豬八介揹媳婦,霸王鞭,扭泱歌,歌舞,西洋樂器,嗩吶,等好不熱鬧人山人海。再就是正月十五吃的和初一差不多,早上晚上爆竹聲不斷。加上鬧元霄猜燈迷,燈火通明火樹銀花燈籠掛滿猜不完的謎語從古到今從易到難真有的難倒乾隆皇帝難倒謎語大王。人們玩的很晚還不盡興而歸。但今天與往年不同,現在是非常時期,全國人民與疫情作鬥爭,眾志成城齊心合力抗病疫!為了你我他人的健康不出門減少疫情交叉傳染取得最後勝利。


老劉AB1513699


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初六捏麵糰, 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 十一、十二八寶粥, 十三、十四竄湯丸, 正月十五元霄圓,其實我們還要看是哪些地方,一般不同地域習俗不同…我家初十就吃麵條🍜[呲牙]







小駱美食指導


問:正月初十吃什麼飯?

過年,年前年後的一個月裡,就是吃的日子,人們把平時捨不得吃的,全都在這段時間嚐個遍。

過去有安慰老婆的話,是"老婆老婆你別哭,過了臘八就宰豬,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可見,這過年就是解饞的日子。

先不說臘八的臘八粥,就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是每天數著吃,什麼三糕四團五菜餃了,什麼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了,什麼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豆餡糗,初一的餃子三十包了,每天都數好吃的。

過了年還是數吃,什麼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還有初五破五還是要包餃子的。

過年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食品,排滿了,可是二十八白麵發蒸出來的那一簸籮饅頭什麼時候吃?

初六就要開始熥饅頭吃,熥他三天的饅頭,到初九是"掩九″,還是要包餃子。

這裡問正月初十吃什麼?吃了半個月的細米白麵大魚大肉了,今天也該淡淡口了,若不然過幾天正月十三十四十五還有好東西等著吃。

今天說淡淡口,究竟吃什麼?這也是一道美食!

就是玉米麵蔥花與少許細鹽和麵,在鍋裡烙餅子吃,這東西有的地方叫"雜和麵火燒",我們跟它叫"鹹軲轆兒″。在乾鍋裡一烙,玉米香味撲鼻而來,衚衕裡都聞得到這個香味,家家都烙"鹹軲轆兒″,滿街的香味!

正月初十吃什麼飯?

鹹軲轆兒!


生產隊長老楊


題主問正月初十吃什麼飯?

我們國家疆域遼闊,天南地北,各地習俗不同;至於正月初十吃什麼飯,當然也因地而異。

  • 我們先說說河南。

傳說這天是石頭的生日,不能動石磨、石碾子等物,恐傷莊稼,稱為“石不動”;而且要向石頭焚香致拜;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可保一年財運亨通。

  • 再來說說河北。

正月初十流行“烤獅子火”,晚飯後在家門口燃起一堆柴火,燒掉不用的笤帚、簸箕等,有的還放進松柏枝,以發出“噼噼啪啪”的熱鬧響聲。男女老少圍著火烤遍全身,“烤了全身,百病不生”。孩子們則用乾淨的木棍兒串了饅頭,在火上烤著吃,據說吃了這樣的饅頭不得病。

  • 然後我們聊聊蒙晉一帶。

傳說正月初十老鼠娶親,吃筱面討好鼠爺,新年交好運。

正月初十還是滿族的天倉節,這一天內蒙的滿族和漢族人會把筱面或黏米捏成“小碗”形狀的饃,蒸著吃。

  • 最後,就講講廣東。

粵語裡“燈”於“丁”發音相近,所以,所以正月初十這天去社廟或祠堂裡掛起的花燈叫“添丁燈”,意味著這個家庭上一年裡添了男孩,族裡長輩要在燈上寫下新丁名字,並記載於族譜。然後要吃“花燈酒”,分為“花燈酒”和“落燈酒”(正月十六),親戚鄰里會帶著禮物或紅包前往致賀,同飲共歡。

結束語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正月初十關於吃什麼的習俗。現在是非常時期,不能聚會和聚餐,畢竟安全最重要。只要平安健康, 吃嘛嘛香!


hyg陌上花開


正月初十是石頭節。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因此對農具具有很深的感情,人們認為石頭裡面也有神明,稱為:石頭神,正月初十是石頭神生日,因此,這樣天又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傳統習俗是暫停勞動。

正月初十吃莜魚,寓意年年有餘。

莜麵是生活中常見的麵食,正月初十是一個傳統節日,為了討喜和應節,人們將莜麵搓成魚的形狀,寓意吉祥,同時,人們吃了一陣子葷腥油膩食物,吃一些清淡的莜魚,還可以緩解油膩不適。

莜麵來自石磨,初十是石頭神的生日,此時吃莜麵有飲水思源的含義在裡面,初十那天,人們動手製作莜麵,還可以聯接感情,還有一種說法是初十是老鼠娶親日,吃莜麵是慶賀的含義。





奮鬥的小蜘蛛


您好,我是瀾饞食記,美食領域青雲計劃獲得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其實小時候有一首童謠是這麼唱的:

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初六捏麵糰,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飯, 十一、十二八寶粥, 十三、十四竄湯丸, 正月十五元霄圓。

明顯看出這首童謠唱的是北方地區的過年食俗。以面為主,吃大米飯實際上就只有兩天。初十這天吃的正是大米飯。

以前吧,北方大米比較少,所以還單戀兩天出來吃大米飯,現在南北方的故事都極大豐富了,誰還真按著歌謠來吃啊?比如我們家今年出不去了,在家幾乎天天都是米飯,吃麵很少很少。

家裡一般都是我掌勺,剛封閉的時候還喜歡搗鼓點新花樣給大家吃吃。這幾天越做越沒興趣了,再加上補菜困難。每頓也就是做3,4個菜而已。中午吃不完,晚上消滅掉。以光盤光碗為榮,以剩飯剩菜為恥,堅決不留隔夜菜。


初十那天的中午飯就是這4個菜:水煮冬瓜,紅燒帶魚,筍乾燒肉,青菜炒肉絲。紅燒類的菜餚都是老人喜歡吃的,像我這樣的,還真就想吃點冬瓜和青菜。


冬瓜是真正的水煮的,煮熟了加點鹽而已,清淡到了極點。這些天回來大魚大肉吃的,開盤純素的清清腸胃。

青菜是前兩天買的,都有點發黃了。洗洗擇擇炒肉絲也挺好吃。而且真正的清炒青菜我爸媽還吃不成,他們要帶點肉味才吃得下去。

筍乾是我從南方帶回來的,親戚家自己的竹園裡挖的。泡發洗乾淨之後用來燒肉,我爸媽最愛吃。特別是醬油要下的重一點,糖也要下的重一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出筍的鮮味。

帶魚段是買的那種最便宜的,因為稍微寬點的都被搶完了。買回來以後清洗乾淨,醃了之後過油炸一下再紅燒,這樣可以把就腥味控制在能承受的範圍。

都有近10天都沒出門了,人也變疲沓了,越來越不想做飯…菜也從5個減到4個,4個減到3個。






比如今天就很乾脆,做了三個菜…不為別的,老不讓我出門,實在是做不動了…隨便吃吃吧😃。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筆者長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現在關注我,可以使您成為餐桌上的靈魂人物。


瀾饞食記


今天就是正月初十,我早上沒有吃飯,中午吃的餃子,姑娘擀餃子皮給我包的,雖然煮爛了幾個,但是挺好吃!

這個春節,原本打算初二至初六都是串親戚,初七休息一天,初八去上班。

可誰知,一場突發奇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改變了人們所有的計劃。

我們家的春節計劃也被全部打亂了,聚餐取消、串親戚取消,天天也不出門。正月初二前後又通知假期延長至2月3日(正月初十)上班。然後到2月1日時又通知2月10號(正月十七)上班,原因是這場病毒肺炎由“潛伏期”進入“爆發期”。既然國家都延長了春節假期,由此可見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是很嚴重的。那麼我就遵循國家規定:少出門,少聚餐;勤洗手,勤鍛鍊;有發熱,趕緊看,自隔離,不傳染。

從小到大我都不會睡懶覺,放假休息也不睡,可是現在因為這場病毒肺炎(這種病毒肺炎會交叉感染)我已經不會出門,那麼起早也沒有事情做,於是索性躺床上看電視吧。從早上7點打開電視機,一直看到快12點,有些餓了,於是起床去做飯。

過年吃的都挺好,今天不想吃肉了,看到白蘿蔔,於是就想吃餃子吧。

麵粉合成麵糰,備用。

大白蘿蔔洗淨、切片、剁碎。

少許胡蘿蔔、生薑剁碎,為了顏色好看。

用油煎五、六個雞蛋,將胡蘿蔔、白蘿蔔、生薑一起放入煎雞蛋的鍋裡,加鹽、十三香、醬油、味精攪拌均勻。

開始用事先和好的面擀餃子皮,這時姑娘走過來要給我擀皮、包餃子。一多半的餃子皮是姑娘擀的,四分之一的餃子是姑娘包的。

於是我今天中午吃的就是餃子,“雞蛋蘿蔔餡兒”的餃子,吃完飯都下午2點了!

到了晚上打算煮幾個“湯圓”吃,春節前買了五、六包湯圓,孩子吃了一包,還有四包,今天晚上煮一包吃。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是“爆發期”,大家沒有事情就不要外出。平平安安在家裡待著,想吃什麼就做點什麼,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大家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人在風上走


初十要吃“十子團”和“花燈酒”。

這個習俗來源於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

是的,你沒有看錯!

石頭也有自己的節日

正月初十

因“十”諧音“石”

所以“初十”被認為是石頭的生日

石頭生日

相傳,正月初十是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

過去在除夕於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

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俗。初九夜裡,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如果石頭始終不落地,預示著新的一年豐收;如石頭落地,預示著年成不好。

石頭節,與原始人類的大山及石頭崇拜有著源流關係。石頭雖天然而生,卻是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伴侶。從遠古取石為器,到用石修房蓋屋、制碾制磨、裝點美化生活,石頭給人類的發展繁衍提供了無盡的幫助,因此人類感念石頭的恩德,由此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石崇拜、石信仰等多種習俗。於是,初十祭石就成為了傳統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內容之一。

除了為石頭慶生

正月初十這天,還有這些習俗

你都知道嗎?

老鼠嫁女

因為牆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牆角窟窿裡的緣故,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說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亦稱老鼠娶親日。

初十日,許多地方要在屋隅、牆角及水甕裡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志賀。有些地區,習慣用谷面作蒸食,稱為“十子團”。夜晚時,放置於牆角土穴等處供老鼠吃。在蒙晉地區還有吃莜麵的習俗,據稱這是為了討好鼠爺,祈求新年交好運。

而在某些地方,晚上忌點燈,忌說話,以免驚擾了娶親事宜,惹下鼠神,一年為患。《縉雲縣志》的記載略簡而已:老鼠娶親的大好日子,為讓老鼠可以安安穩穩,歡歡喜喜辦好事,大人、小孩都不要去打擾它,如果你吵它一夜,它就會吵你家一年,所以人們都要早早睡覺。

掛花燈

初十這天掛起的花燈叫做“添丁燈”。添丁燈的叫法,源自粵語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著“添丁”。

過去,在廣州珠村,村裡人家若有男嬰降生,等到正月初十,便要有家人同去社稷壇上掛上花燈。

有心的長輩,還會特意在花燈上寫上新丁的名字。這樣的做法,在當時是關乎傳代的大事情,村裡負責記錄族譜的長者會記錄下新丁的名字,從此便算在氏族中有了名分。

花燈酒

“花燈酒”是“大眾酒”,分為“掛燈酒”和“落燈酒”兩次,不需主家發帖邀請通知,到了農曆正月初十這一天,親友和鄰居們會送上禮物、紅包前往致賀,共飲同歡。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擺“落燈酒”。

“花燈酒”期間,有些想早得子孫的婦女,會於晚間潛入社廟和祠堂,偷取一些“燈帶”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貴子”。

而掛燈人家,則於白天重新掛上更多的新燈帶供別人偷取。


津沽一頁書


看到這個問題,正好我家四口在一起商量吃啥,我家老大說吃他爸做的土豆燉雞塊,我喜歡吃餃子,牛🐮肉餡的,我的最愛[微笑],在做個酸菜魚,在涼拌粉絲菠菜,這就夠了,多了浪費。
昨天和前天我發的兩個興趣認證,都通過了,頭條的工作人員在崗位審批,再次道一聲,您們辛苦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8ce9ea8ffdf41d1a201e032069f4b7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