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 陳立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

李文亮,何許人也?

男,1985年生,卒年35歲,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人,眼科醫生。武漢大學臨床醫學04級七年制專業畢業,在廈門工作了三年,2014年回到武漢,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工作至今。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他“一朝成名”後“為人所知”的簡短的30多天生平吧。

2019年12月30日下午,他在看到一份病人檢測報告顯示檢出了SARS冠狀病毒高置信度陽性指標時,出於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們注意防護的目的,便在其同學群發佈了“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的消息。

2020年1月1日傍晚,武漢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武漢”發佈消息稱,“關於當前武漢市肺炎疫情的情況,8名散佈謠言者被依法查處”。

1月3日,他被轄區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訓誡。此後幾天,他一直在醫院正常上班。

1月8日,他接診了一名82歲的女性患者(後確診為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1月10日他開始出現咳嗽症狀,11日發熱,12日住院。隨後病情急劇加重,他很快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此外,他的多名同事和父母也感染了。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與此同時,迅速蔓延的疫情引發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不明病毒很快被確認了。至此,他不僅“自然地”恢復了名譽,還獲得了廣大群眾的讚譽。

在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勵後,他說“心情也會輕鬆一些”,並在微博髮長文澄清“我沒有被吊銷執照”,並表示“請大家放心,我一定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

2月1日上午,他在微博上“豪邁”地說:“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

不幸的是,在與新型冠病毒殊死較量20多天後,他還是離我們而去。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我們今天常說一句話:“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然而縱觀古今,凍斃與困頓似乎是大多先行者難以擺脫的宿命。李文亮醫生也如是。

他是最早警示此次肺炎疫情的先聲者,卻也是此新型病毒的感染者,並最終卒於此病毒。

真的悲壯到令人動容!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作為一名文弱的年輕的醫者,他何以敢口出“誑言”,並由此成為最早的“吹哨人”?

相信醫學,相信科學,這是他力量的源泉。檢出“高置信度陽性指標 SARS冠狀病毒陽性”的臨床病原體篩查結果和異樣的患者胸部CT,這是他全部判斷的依據,也是敢於下結論的依據。

“最新消息是冠狀病毒感染確定了,正在進行病毒分型”,這些補充也充分體現了他嚴謹篤定的科學精神。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如果說他以專業知識的預判來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們注意防護是醫者仁心的話,那麼他意在提醒更多的人一種新的高傳染性的疾病可能已經悄然來臨,則是對醫者博愛的詮釋。

仁心、博愛還會升華成莊重的使命感。敢於發先聲,也許事後來看不算什麼,但在當時萬人噤聲的時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

眾所周知,在科學和事實面前,因害怕擔責而噎聲,因害怕麻煩而咽語的大有人在,多他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不少。在莫要自作聰明、多管閒事的從眾心理、好人主義盛行的庸俗哲學和人情世故之下,當他敏感到了重大險情時,還是毫不猶豫地“說”出來了。這難道不是出於強烈的職業使命感嗎?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官微文章為李文亮們正名了。

文章說,事實證明儘管新型肺炎並不是SARS,但信息發佈者發佈的內容並非完全捏造。如果社會公眾當時聽信了這個“謠言”,並基於對SARS的恐慌而採取了佩戴口罩、嚴格消毒、避免再去野生動物市場等措施,這對我們今天更好地防控新型肺炎,可能是一件幸事。

文章還建議,執法機關面對虛假信息,應充分考慮信息發佈者、傳播者在主觀上的惡性程度,及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只要信息基本屬實,主觀上並無惡意,行為客觀上未造成嚴重危害,對這樣的“虛假信息”理應保持寬容態度。

文章稱,試圖對一切不完全符合事實的信息都進行法律打擊,既無法律上的必要,更無制度上的可能,甚至會讓我們對謠言的打擊走向法律正義價值的反面。鑑於社會生活紛繁複雜,新類型謠言層出不窮,審查不同情形的行為,應結合其主觀惡性與客觀影響等情形綜合判斷。

如此,則這是李文亮留給我們的第二筆遺產。


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1月29日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8個人是可敬的,他們有一定見解的。作為公共衛生專家,希望同他們對話,希望從他們身上學點東西。”如此,我想這是第三筆了。

然抱薪者、開路者又何止一個李文亮。姜繼軍、宋英傑、何輝……今天我們深切地緬懷他們,為的就是不讓更多的抱薪者、開路者凍斃與困頓。

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吧,丟掉那些口惠而實不至的東西,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而貢獻出自己的點滴力量。

“吹哨抱薪其奈何,壯懷不任世蹉跎。”

最後,用一位詩人寫給他的一句詩來作結,感謝他用“文”弱的力量,為公眾點“亮”了一盞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