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教育經典

為什麼要讀教育經典

朱有明 深圳科學高中

康德在《論教育學》開宗明義:“人是惟一必須受教育的被造物。我們所理解的教育,指的是保育(養育、維繫)、規訓(訓誡)以及連同塑造在內的教導。教育是由前一代人對下一代進行的,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只有通過人,通過同樣受過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

同樣盧梭在《愛彌兒》第一卷中寫道:“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與我們。”

教育如此重要和必要,那什麼是教育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和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開始了我的思考。

正是這些書籍帶領我進入教育經典著作的自由王國。教育經典讓我擺脫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和偏見,讓我站在哲學的高度,以國際視野、世界的眼光來對待教育。

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說,理想的民主主義國家應當充分利用個人不同的卻又饒有變化的才能來共同促使社會邁進,絕不該藉口人的天賦不齊而造成及危機鴻溝。教育的真諦不但是使新生一代適應 的環境,還要養成他們繼續不停地適應那向著未來而迅捷發展的廣大世界和日新月異的民主社會。杜威反覆講過,教育應朝著民主社會的要求,引導兒童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從而使新生一代符合和滿足民主社會的希望。我們必須強有力地支持民主主義,因為這是使人免於成為機器奴隸的唯一途徑,也是人類在智力成就上獲得尊嚴的唯一條件。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叢書《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寫道,科學技術的時代意味著:知識正在不斷地變革、革新正在不斷日新月異,教育應該極少地致力於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該更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該書提出一個“教育預見“的觀點,即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為一個尚未 存在的社會培養新人,當前教育的使命是”替一個未知的世界培養未知的兒童。“我們要學會生活,學會如何去學習,這樣邊可以終身的吸收新的知識,要學會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學會熱愛世界並使這個世界更有人情味,學會在創造過程中並通過創造性工作促進發展。

我在讀《一個被稱作學校的地方》,讓我思考教育與課程、家庭、 社區、政治和社會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作者古德萊對美國教育的批評極為尖銳,但對學校改革的前景又相當樂觀。最可貴的是他高瞻遠矚,為學校教育的未來設計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系統。他說,在我們的社會里,如果我們不能依賴學校和大專院校為我們的孩子和青少年培養民主性格與品質,那我們還能指望誰呢?

通過讀教育經典,讓我心自問,我們為什麼做教師?為什麼有人選擇教書作為他們的職業,是什麼讓他們願意成天和別人的孩子呆在一起學習?儘管時下流行的觀念認為教師只是技工,他們知道怎麼備課,用預先準備好的材料照本宣科,管教學生,用題目,標準化考試來評估學生,但教師其實也是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我之所以選擇做教師,是因為受父親和我的老師的影響和鼓舞,因為我看到他們有信仰,相信教育能為這個社會里被邊緣化的那些人帶來知識和經濟上的希望。簡言之,因為做教師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通過讀教育經典,讓我聽到《上學真的有用嗎?》這樣的質疑聲時,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有人說,學習把孩子訓練成僱員和消費者,你就一個把你的孩子教成首領和探險家;學校訓練孩子服從,你就應當教自己的孩子批判和獨立的思考。這樣的聲音難道不值得聽嗎?我認為學校教育的產生:

第一,為了培養好人。

為了培養好公民。

為了使每個人最大的發揮作用。

同樣美國人丹尼爾*科頓姆在《教育為何是無用的》列了很多理由,如

教育無用,因為它打破我們的常識。

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脫離理想。

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喪失人性以外的東西。

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的心變得麻木。

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虛弱。

教育無用,因為它讓我們自命不凡,得意昏了頭。等等等等

這難道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嗎?

通過讀教育經典,加深我對教育和受教育的理解和自身的認同。正如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中指出一個優秀教師應具有這樣的特徵:集謙虛與自信於一身,對人類的奧秘懷有深深的敬意。他告訴我們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找回失落的心靈,突破教與學的悖論,構建教學共同體,堅持一個最普通的信念:優秀教學不能降格為技術,優秀教學源自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

通過讀教育經典蘇霍姆林斯基的《和教師的談話》、《給教師的建議》,現在回過頭再讀蘇氏的這段話:“希望你到了你參加教育工作滿十年的時候,教科書在你眼中看來就淺的像識字課本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才可以說,為了上好一節課,你是一輩子都在備課的。只有每天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科學知識,你才有可能在講課的過程中看到學生們的腦力勞動;佔據你的注意中心的將不是關心教材內容的思考,而是對於你的學生的思維情況的關心,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應當努力向它攀登。”我很欣慰,我做到了。


為什麼要讀教育經典,因為它能穿越時空,在我神明的書架上有一套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名著叢編》,如曾提出“中國教育需要一種哲學”的吳俊升的《教育哲學大綱》、範壽康的《教育哲學大綱》、盧紹稷的《教育社會學》、社會學開山鼻祖陶孟和的《社會與教育》,讀完你會發現,時代在進步,社會在變革,教育生態在變化,可他們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從未落伍,依然褶褶生輝,惠及後人。以上就是我讀經典的理由,最後以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句與你共勉。

樹林美麗、幽暗而深邃,

但我有諾言尚待實現。

還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羅伯特·弗羅斯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