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唯獨川菜火遍大江南北,你知道為什麼?

大家好,我叫柏林,來自四川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目前從事一家經營奶茶店的員工。但是我這個人勒,除了我的事業以外,唯獨喜愛美食。因為出生在四川,所以對川菜情有獨鍾。發佈這個文章只是為了把我對家鄉菜的一些認知和經驗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川菜,去學習川菜!廢話不多說,切入正題。

首先要說的是川菜的傳承發展經歷:川菜發源於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它的發展,經歷了從春秋至兩晉的雛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較大發展,兩宋出川傳至各地,至清末民國初年形成菜系四個階段。其後,從辛亥革命到抗戰,中國烹任各派交融,給川菜烹好以深刻影響,使之更加豐富。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重視烹飪事業,廚師地位提高,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川菜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八大菜系,唯獨川菜火遍大江南北,你知道為什麼?


探索川菜形成與發展的原因,有三點是至關重要的:

一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川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境內江河縱橫,四季常青,烹任原料多而且廣。既有山區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魚蝦蟹鱉;既有肥嫩味美的各類禽畜,又有四季不斷的各種新鮮蔬菜和筍菌;還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的釀造調味品和種植調味品,如自貢井鹽、內江白糖、閬中保寧醋、德陽醬油、郫縣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敘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區的辣椒等,都為各式川菜的烹任及其變化無窮的調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穿此外,四川所產的與烹任、筵宴有關的許多酒和茶,其品種質量之優異,也是聞名中外的,如宜賓的五糧液、滬州的老窖特曲、綿竹的劍南春、成都的全興大麴、古藺的郎酒,以及重慶的沱茶等,它們對川菜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是受當地風俗習慣的影響。據史學家考證,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貴族豪門嫁娶良辰、待客會友,無不大擺"廚膳"、"野宴"、"獵宴"、"船宴"、"遊宴"等名目繁多、餚撰綺錯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間婚喪壽慶,也普遍籌辦"家宴"、"田席"、"上馬宴"、"下馬宴"等等。講究飲食的傳統和川菜烹任的發展與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精於烹任的專門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藝世代相傳,長盛不衰。

三是廣泛吸收融會各家之長。川菜的發展,不僅依靠其豐富的自然條件和傳統習俗,而且還得益於廣泛吸收外來經驗。它無論對宮廷、官府、民族、民間菜餚,還是對教派寺廟的菜餚,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華,充實自己。秦滅巴蜀,"輒徙"入川的顯貴富豪,帶進了中原的飲食習俗。其後歷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們的飲食習尚與名撰佳餚帶人四川。特別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以湖廣為首,陝西、河南、山東、雲南、貴州、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也都有入籍的。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帶進了他們原有的飲食習慣,同時又逐漸被四川的傳統飲食習俗所同化。在這種情況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長,實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繼承發揚傳統,不斷改進提高,形成風味獨特、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四川菜系。

八大菜系,唯獨川菜火遍大江南北,你知道為什麼?


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風格獨具,以味型多樣、變化精妙、用料之廣、口味之厚,為其主要特色。當然我也只是主要講味而已,因為我發這個話題主要就是能讓更多的人能在家就吃到特色的川味。其他的我們就不深究了,畢竟咱不是專業餐飲人,在家做做就OK了!其實川菜味型主要就是把幾個口味經過加工烹調成一個全新的口味,也就是複合味。在餐飲人行內有一句話叫【川菜正宗,全靠亂弄】,當然肯定不是真的亂來了 ,你要去具體瞭解一下川菜的味型然後根據自己適宜的口味把他烹調出來就可以了下面會為大家附上川菜味型的資料。總的來說川菜就是隨心隨性一點,不要把自己套的那麼死,把自己想要的味道融入一道菜裡,但是又要有理有據的操作,然後在做出適當調整,基本上就OK了。那麼下面為大家分享我為大家整理出來的資料:

八大菜系,唯獨川菜火遍大江南北,你知道為什麼?

鹹鮮味型。主要以川鹽和味精調製,突出鮮味,鹹味適度,鹹鮮清淡。如鮮蘑菜心、白汁鯉魚、黃燒魚翅、鮮溜雞絲、雪花鳳淖、鮮溜肉片等。

家常味型。以川鹽、郫縣豆瓣、醬油、料酒、味精、胡椒麵調成。特點是鹹鮮微辣。如生爆鹽煎肉、家常臊子海參、家常臊子牛筋、家常豆腐等。

麻辣味型。用川鹽、鄲縣豆瓣、乾紅辣椒、花椒、幹辣椒麵、豆鼓、醬油等調製。特點是麻辣鹹鮮。如麻婆豆腐、水煮牛肉、乾煸牛肉絲、麻辣牛肉絲等。

糊辣味型。以川鹽、醬油、乾紅辣椒、花椒、姜、蒜、蔥為調料製作。特點是香辣,以鹹鮮為主,略帶甜酸。如宮保雞訂宮保蝦仁、宮保扇貝、拌糊辣肉片等。

魚香味型。用川鹽、醬油、糖、醋、泡辣椒、姜、蔥、蒜調製。特點是鹹辣酸甜,具有川菜獨特的魚香味。如魚香肉絲、魚香大蝦、過江魚香前餅、魚香前花、魚香酥鳳片、魚香鳳脯絲、魚香鴨方等。

薑汁味型。用川鹽、醬油、姜未、香油、味精調製。特點是鹹鮮清淡,薑汁味濃。如薑汁仔雞、薑汁鮮魚、薑汁魚絲、薑汁鴨掌、薑汁菠菜等。

酸辣味型。以川鹽、醬油、醋、胡椒麵、味精、香油為調料。特點是酸辣鹹鮮,醋香味濃。如辣子雞條、辣子魚塊、搶黃瓜條等。

糖醋味型。以川鹽、白糖、醋、胡椒麵、味精調製。特點是鹹鮮酸甜,糖醋味濃。如糖醋松酥魚、糖醋酥魚訂過江糖醋魚卷、糖醋扇貝、糖醋麻酥雞。糖醋青筍絲等。

荔枝味型。主要以川鹽、醬油、白糖、醋、胡椒麵、味精等作調料。特點是鹹味為主,略帶甜酸。如鍋巴三鮮、鍋巴海參、泡辣椒雞訂荔枝肉片等。

芥末味型。以川鹽、醬油、醋、芥未、香油、味精等調製。特點是鹹鮮酸辣,齊未味濃。如芥未雞脯、芥未扇貝等。

甜香味型。以白糖、冰糖、紅糖、芝麻和各種果料等調製。特點是甜香。如雪花桃泥、冰糖紅苕圓、冰汁荷花龍眼等。

椒麻味型。主要以川鹽、醬油、味精、花椒、蔥葉、香油調製。特點是鹹鮮味麻,蔥香味濃。一般為冷菜,如椒麻雞片、椒麻鴨掌、椒麻魚片等。

怪味型。主要以醬油、白糖、醋、紅油辣椒、花椒麵、芝麻醬、熟芝麻、味精、胡椒麵、姜、蔥、蒜、香油等調製。特點是各味兼備,麻辣味長。一般為冷菜,如怪味雞絲、怪味鴨片、怪味魚片、怪味蝦片、怪味青筍。

八大菜系,唯獨川菜火遍大江南北,你知道為什麼?


看了這個過後是不是感覺簡單很多勒,想做好川菜首先了解味型特點,當然我主要是啟發大家,所以從這上面想大家都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形成一道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川菜。比如說我以前做過一道【絲瓜溜面魚兒】

首先把麵糰和好,燒開水,水燒開過後用手把麵糰搓成大小均勻的面魚兒下鍋煮八分熟【不能太熟因為還要炒影響口感】,撈出來用涼水沖涼備用。準備大蒜七八瓣,因為我比較喜歡吃蒜,反正就是加入自己的習慣自己的東西。姜兩三片,絲瓜削皮切條洗乾淨焯水八分熟過涼水備用。鍋里加少量油,最好是豬油,因為我不吃豬油所以大豆油走起,低油溫下大蒜炒金黃下入薑片絲瓜,面魚兒稍微翻炒,加少量水,調味。鹽雞精,我不吃味精就沒放,關小火稍煮兩分鐘勾一點薄欠汁。這就成了我獨一無二的菜,外面吃都吃不到。來個客人,誒,沒吃過,感覺有面子。哈哈哈。說這麼多就是讓大家不要把川菜想得那麼複雜,當然了你必須先去了解他的歷史文化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的嘗試,大膽的加入自己的想法去弄。其實就這麼簡單,我們不是專業餐飲人,不需要做的那麼精細拿那些個條條框框約束了自己的想象力,我們就是做來自己吃,來客人了把別人從來沒吃過的東西給他吃不是還順便長長臉嘛,哈哈哈。我就是這樣的。。。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花。希望此文對大家用幫助,今天就到這裡,大家還有什麼想互相探討一下的歡迎來撩!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