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在今年的胡潤百富榜上,醫藥行業最耀眼的存在無疑是孫飄揚、鍾慧娟夫婦。他們以1750億元位列《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5位。作為恆瑞醫藥和翰森製藥公司的最大股東,孫飄揚、鍾慧娟已經不是第一次榜上有名了。


2013年以來,他們連續7年上榜,身價也從120億上漲到1750億。

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數據整理:八點健聞


從排行榜上看,孫氏夫婦的財富地位幾乎是逐年上升的。7年內,從98名直線上升為第五名,這發展速度堪比華為在世界500強的升速了。另外,在這次的胡潤百富榜中,孫氏夫婦也是榜單前十中財富漲幅最大的,漲幅達112%。


到底是什麼讓恆瑞和翰森一直穩居國內醫藥企業的龍頭地位呢?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國醫藥研發基本停留在仿製藥的水平,主要依靠生產和銷售仿製藥,憑藉低廉的價格取得競爭優勢,利潤率較低。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創新藥物,尤其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因此,藥企在創新藥物方面受到各種優惠,不僅為創新藥審批開闢綠色通道,同時創新藥物產品享受醫保單獨定價、長期專利的優勢。


可以說,誰掌握了創新藥市場的“主動權”,誰就是醫藥領域的“王者”。


而根據國內醫藥數據顯示,孫氏夫婦指掌的恆瑞和翰森,幾乎掌握了國內創新藥半壁江山。


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恆瑞醫藥

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恆瑞醫藥在30年前僅僅只是連雲港一個虧損的製藥廠,1997年改制後用11年時間,收入從1億增長到25個億,隨後用6年時間又達到75億,去年則超過170億。


同時,恆瑞醫藥市值從突破千億,到2000億元,再到3000億所用的週期也不斷縮短,上市以來增長達120倍,常年穩坐醫藥行業頭把交椅。2019年,還新進以處方藥銷售額為排名標準的《全球製藥50強》榜單。


對於恆瑞勢如破竹的發展趨勢,孫飄揚指出:“我們能有這麼大的變化,就是創新,創新,不斷創新。”


回顧恆瑞醫藥的崛起史,我們不難看出創新在公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991年,孫飄揚花費120萬元從中國醫科院藥研所手中買下抗癌藥異環磷酰胺專利權;之後數年確立以仿製藥為主導的戰略,不斷鞏固其在腫瘤、造影劑、麻醉領域的優勢;2011年首個創新藥“艾瑞昔布”獲批上市,隨後數年間多個1類新藥相繼上市。


在創新藥利好環境下,恆瑞已經進入了創新驅動的階段,確保了每年一定數量新藥的上市,成為國內醫藥行業妥妥的“研發一哥”。


目前,恆瑞醫藥已有5個一類創新藥獲批,去年研發投入接近27億,在國內醫藥行業遙遙領先。而據瞭解今年恆瑞醫藥在創新藥上的研發投入將突破30億元。


雖然仿製藥收入在恆瑞醫藥的收入佔比中仍然非常高,但孫飄揚表示,創新藥銷售比重在增長中起到關鍵作用,未來,恆瑞醫藥要做國內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藥龍頭。


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翰森製藥

醫藥首富孫氏夫婦的逆襲之道


翰森製藥於2019年6月14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H股“黑馬”。


與恆瑞醫藥的經營模式相似,翰森製藥也是以“仿製藥+創新藥模式”進入了全國醫藥百強企業,成為業內名副其實的“黑馬”。


翰森製藥是一家研發驅動型藥企,之所以能夠稱霸H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領先且豐富的產品線,翰森的策略是首仿藥和創新藥“雙管齊下”。


在主攻的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六大領域,2017年翰森佔到中國藥品總銷售額的62.1%,現有8種佔據市場領先地位的核心產品以及5種極具增長潛力的主要產品,另有三十款在研藥物。


翰森製藥還是中國第一大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其在精神疾病藥物領域的銷售額連續四年奪魁,2017年市佔率就已達到9.1%。


另外,在研藥物中,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是一種用於治療Ⅱ型糖尿病的長效1.1類創新藥,根據Froster& Sullivan的資料,目前翰森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市場上提交自主創新的長效GLP-1類藥物的新藥申請的國內公司。


雖然,孫飄揚前幾年多次表示會收購翰森製藥,但看翰森製藥這兩年的發展,大有超越恆瑞之勢,所以這兩大國內頂流藥企合併看來可能性也是很小了。


不過不管恆瑞和翰森是否會合並,這兩大藥企的發展都在訴說一個事實:未來,研發創新型的大型藥企將逐漸拉開與行業內多數企業的差距,藥企越來越細分化、專業化,在細分領域贏家通吃的局面越發顯著。


所以,得創新藥者得天下,而從最近幾年的趨勢來看,創新藥也非常有可能成為未來醫藥投資的“最大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