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三恆”,遲早混出頭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後人給予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至高評價。在歷史上,曾國藩是一個存在爭議的人物,不過爭議主要集中在他對太平天國的鎮壓上,關於他個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養以及為人處世的智慧,是毫無爭議的。曾國藩的智慧,對於想要成大器的男人而言,也有極大的啟示。下文就分享曾國藩身上最突出的一個品質,那就是恆心,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以下這“三恆”,遲早混出頭,早晚能飛黃騰達。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三恆”,遲早混出頭

一“恆”、有恆斷無不成之事

在晚清“同光中興”諸將帥中,曾國藩個人的天資稟賦,即便不像某些文章所說的那樣魯鈍,起碼也不是最突出的,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人幾乎無一不是天分極高的人中龍鳳。曾國藩既非天縱英才,也無父輩的權勢蔭庇,之所以由一位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位出將人相的“中興第一名臣”和“中國最後一位儒家大師”,對後世諸多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他那做事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中國人向來推崇那種堅持不懈、奮鬥不息的有恆精神。古代知識分子的必讀書籍《孟子》中便有“一曝十寒”的典故,意在告誡人們做事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中國先秦時期的傑出思想家荀子也在其著名的《勸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林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男人慾成大器,在定下目標後,只要有恆心,那麼就必有成之日,相反,缺乏恆心,那麼,再有能力的男人也很成大器。事實上,古今中外無數鮮活的事例都證明了, “恆”心對男人事業成功的極端重要性——有恆斷無不成之事!

二“恆”、用恆心克服容易導致平庸的性格缺陷

曾國藩以“聖賢功夫”而廣受後人的敬仰。其實,剛進入官場時,曾國藩是有許多性格和修養上的缺陷的。比如,他愛與別人爭口舌之勝,暴躁易怒,愛下圍棋,玩物喪志,甚至還有抽菸、好色的惡習。結交了唐鑑和倭仁兩位理學大師後,在這兩人的指導下,曾國藩開始修練“研幾”功夫。

所謂“研幾”,就是在思想和事物發展過程中剛剛顯露出徵兆和苗頭時,便不失時機地去認識、發現其發展趨勢,通過“克己”,將一切不符合聖道的私心雜念在剛剛顯露出徵兆時即予以剔除,以便自己的思想能始終沿著聖賢所要求的方向發展,並將學術、心術與治術三者聯為一體,使學問得到增長,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此,曾國藩每天將自己的意念和行事,以楷書寫在日記上,以便隨時檢點和剋制,這本身就是一個修煉“有恆”的功夫。

有的性格因素能讓男人優秀乃至卓越,有的性格因素卻容易導致一個男人的平庸,比如懶惰、怯懦、保守、自私、孤僻等等。既然我們知道自身的某些性格容易導致貧窮,對於想要成大器的男人而言,就一定要改變。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話沒毛病,但難移不等於不能移。實際上,只要我們有恆心,持續付出努力,加以修養,完全可以改變我們身上的那些阻礙成大器富的性格缺陷,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三“恆”、事有定程,有恆心做到徹始徹終

曾國藩在同治元年(1862)的家書中寫道: “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恆,近五年深以為戒,現在大小事均尚有恆”。可見曾國藩的恆心也是經過多年磨勵才形成的,而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便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曾國藩這種做事有定程、持之以恆的方法和精神對其子弟門生產生了強大而深遠的影響。他的兒子們在他的督責下,每日都要摹寫小楷,隔幾日便要作詩文一篇,並寄給他過目,即使在與太平軍激戰的時期也從未中斷。曾氏後人代有人才出,與這種要求也是分不開的。曾國藩的四大弟子之一,以古文著稱的吳汝綸常慚愧自己不能像老師那樣“事有定程,仕學兼進”。在做事有恆方面,曾國藩的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典型的榜樣。

對於想要成大器的男人來說,如果你不想做一個被別人輕視、歧視、壓迫的人,不想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都是累贅的人,那麼,你就應該給自己確立適合的發展目標,然後最關鍵的就是做到有始有終,制定達到這些目標的計劃,也就是曾國藩所謂的“定程”,並且用實際行動來保證計劃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千萬不能半途而廢,也不要虎頭蛇尾、敷衍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