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在身邊。在爺奶殘酷的虐待中長大,性格會是怎麼樣?

塵封的心


如果一個人童年被虐待,真的很可憐。同時,她有可能成為虐待自己,也虐待身邊的人的傾向,有成癮傾向。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可能適用於這樣的人吧。



活在喜悅中520


在如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一般不會是強勢冷酷無情,反而她會比平常人更加懂得察顏觀色,謹小慎微。這樣的女孩,如果有機會上學,絕對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努力,因為她知道,這是她逃離這一殘酷環境的唯一途徑。

家暴的經歷,可能會使她高冷孤獨,這不是她想要的,卻是她保護自己的手段。她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業上,獨自忍受這種孤獨。

這樣的女孩,一般掘強但是骨子裡有一股揮之不去的自卑,也極度缺乏安全感,甚至在日後的感情生活中,也是時常持懷疑態度。她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又害怕得到別人的關愛,在享受關心的同時,也會考慮到失去時的痛苦。她想要別人走進她的內心,又怕別人走進她的內心。很多情況下,對於別人主動的示好行為也是不敢隨意接受,總是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警惕之心遠超常人。

這樣的女孩,一般對於原生家庭也會負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但在內心深處,對於傷害過自己的人,她從沒有原諒過。做這些,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僅此而已。

當她有了孩子,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她想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通通送給她的孩子,讓她的孩子,聯同她的幸福,一起擁有。這就是心理補償機制。自己未曾經歷擁有過的,都要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自己所受的苦,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再經歷。

對孩子而言,自己的媽媽掌控欲過於強烈。孩子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這又是下一代所面臨的不同的問題。


如夢幻泡影風雲變幻


不信任別人,沒有安全感,建立親密關係會有困難,包括她以後的婚姻生活。

長大後有兩種情況的可能性:一是認同了自己的附屬位置,不再爭取。做什麼事,都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潛意識重認為,自己就是不好的。二是,向攻擊者認同,對待別人就像奶奶對待自己,因為只有如此,她才覺得不被欺負和打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