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你怎麼看?

勝在自我


儒家總體分兩大流派,一是內聖。向古代聖賢看齊,學習聖賢是怎麼講話,怎麼行周禮,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二戒律。存天理、滅人慾。用各種各樣的戒條來指導儒生的行為。

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明代皇帝昏瞶,大太監劉瑾把持朝政,橫暴專權,排斥忠良,貪汙腐化,惑亂朝綱,許多儒家仁義之士,上疏彈賅他,像謝遷,劉健,戴銑等,或被迫去職還鄉,或被逮捕下獄問罪。還有像儒家大學士焦芳等人卻投靠劉瑾,助紂為虐。王守仁(王陽明)上疏論救,給果觸怒劉瑾,被貶謫到貴州龍場。途中還派刺客刺殺於他。王陽明很苦惱!你說漢民族的孩子從小學聖人之道,人性本善,忠孝仁義,為什麼朝廷上還有儒家大學士要幫助劉瑾這個大奸臣?

後來他到貴州想通這個問題。

他發現少數民族,從小根本沒有受過儒家的教育,他們的孩子長大後,還是知道幫助父母幹活,孝順父母。而對比我們漢族子弟從小接受儒家教育,有些人長大根本不懂忠君愛國,孝順父母,只知道謀取私利。最後,王陰陽想出,人之良知、人性,不在內,也不在外,是吾性自足,是生下來,逐漸培養起來。原話是“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用求諸外物”,“心即理,如此真心誠意愛父母即是孝,真心誠意愛國即是忠,至此以往,無非如此。”

他的意思是,按我的理解😊。凡不是真心,只是把看望父母,照顧朋友,憐憫矜寡、孤獨、廢疾者,當成人情世故,只是不得不行使的一道手續(周圍人都在看著),或者把一切道德義務看做禮節儀式,只知道施禮和表演,那麼他就是偽君子!--中國人多的偽君子,再加上貧因,生活窘迫,所以現實生活中對跌倒老人、落水兒童,有多少看客選擇冷眼旁觀!在這個病態的社會,就連說真話這種簡單的述求尚需要經過內心一番痛苦掙扎,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令人難以捉磨。我們的季羨林大師說過:“”真話不全說 ,假話全不說。”就是指這些事情。

話轉回去,咱們說孔子的學說,在春秋戰國時候,提出以德治國——忠孝仁義,是非常先進的,但是2000年過去了。春秋戰國,孔子提出的仁義道德,忠孝,是建立在“人人生而不平等”的基礎上,你們看孔子講話的原文《論語》三版本《魯論》《齊論》《老論》,裡面有講人人平等嗎?他所謂的君子和小人是相對於忠臣愛國和損人利己的區別,他叫你忠於國家忠於君主,有君必有臣,君臣是平等的嗎?父子是平等的嗎?夫妻是平等的嗎?都是不平等的!所以孔子的理論從根源上是有缺陷的。沒有平等怎麼會有民主,法制,怎麼會有強者犯法與庶民同罪?


微笑的柏拉圖圖


幾千年來,禮的作用就是讓老百姓怕官,猥猥縮縮的,老實的吃不開,孝當先一壓,百姓屁都不敢放!皇帝老子儘可耍流氓!皇帝老子沒人管,它們愛偏誰偏誰。小人巧顏令色,從中漁利,養得肥肥的。孔子的文化,是漁肉好人的,你一認真就輸了,只有小人玩的溜溜轉!其原因就是聖人之下藏小人,越是聖人越藏奸!就像君子常常原諒小人一樣,聖人反而成了小人的保護傘。大人是小孩的保護傘,孔子是小人的保護傘。孔子代表它爹,維護了這層利益關係!故,小人大肆尊孔。都是從爹那兒獲得利益的一群小人,對別人缺乏理解和同情,對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不願意講平等,不願意講博愛,不願意講自由。為什麼講孝呢?因為它獲得了利益,因為父母對它很孝順!它自私,它狹隘!它勢利,它好勝,同時又很懦弱。它就是巨嬰,永遠崇拜祖宗。要不是祖宗能有它的今天?


現代論語


儒家思想確實坑害了中國幾千年,而且現在還在坑害。

在現在發揚傳統文化和國學教育復興的時代,頗有死灰復燃之勢,是值得我們提防的。

孔子最初的意向就是復周禮,是復古主義,在當時都是保守的右派,不顧時代的變化,泥古不化。在日後被統治階級再次利用並改造的儒家思想則坑害更深。統治階級之所以要用儒家並改造儒家,就是為了更穩健地剝削人民。儒家思想的深層邏輯就是倚強凌弱,君壓迫臣,臣壓迫平民,平民壓迫妻兒,誰都有欺負與被欺負的對象,這才能各就其位,才能讓底層人民也能洋洋自得,不思反抗。

剝削一生的農民還能剝削兒子,兒子小時候雖然憋屈,但男尊女卑,兒子長大了娶媳婦了,又能欺壓妻兒,所以古人才喜歡生孩子,叫多子多福,子孫越多,伺候你的人就越多。所以你能看到儒家社會里兒童的地位是非常悲慘的,易子而食、郭巨埋兒等等,殺孩子是不犯法的,因為你生的孩子是你的私產,可隨意處置,對於孩子來說這就叫“孝”,並將這一套理論延伸到君臣關係,於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終就能發展為極端專制,這就叫“忠”,這就是儒家思想坑害人民的本質原因。


開創新世界


這個問題很深奧,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儒家思想也不例外。它創造了一種階級秩序,保證了社會的穩定發展,但它卻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我認為,儒家思想精華並非是坑害中國幾千年的元兇,反而是中國富國強兵的根本之所在。國人的不求真、沒信仰,這才是中國一切問題的病根。

儒家思想,也稱儒學,由孔子創立,初指司儀,後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其思想核心,就個人而言,是仁義禮智信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博愛、厚生、公平、誠實、守信、革故、文明、和諧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儒家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縱觀中國歷史,推崇儒家思想的朝代必定是盛世繁榮、國泰民安,如漢、唐、宋。而罷黜儒家思想的朝代必定衰敗短命、民不聊生,如坑儒的秦朝。孔子以仁義限制了皇權,在幾千年的朝代更替中迫使皇權按仁義的原則行事,儒學首先是服務人民大眾,同時也維護了皇權。皇權與民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仁義是古代封建社會維護皇權的根本準則,以深邃的理性根據客觀實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決,所以儒學亦是理學。孔子提倡仁義禮智信,這正是現今社會所缺乏的,有學者指出,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汲取孔子的智慧。攻伐也是儒學的一部分,但那是正義的討伐。孔子講:“君子沒有一定要做的,也沒有一定不能做的,符合義就可以。”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這種超強的凝聚力和傳承力就是來自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中庸為最高境界,其含義是和諧、包容、不偏不倚,順應自然發展規律。如蒙古、女真曾入主中原,但都被儒家思想徹底地包容同化。不論是王朝興盛衰敗更替時期,不論是五胡亂華的危險時刻,還是外族統治的特殊階段,儒家思想都以強大的精神包容和馴化了各種族,成為了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的主心骨。

王朝的軟弱衰敗的原因是丟失了儒家思想。儒家以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人們,有作為的君王無不遵從這一思想,以抒展其治國抱負。隨著長期的富足安逸,後繼君主則丟掉了這一精神,無所作為致使外族入侵。儒家思想的和諧包容並非是軟弱可欺的含義,而是厚德載物、志吞八方的意思。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深入大漠消滅匈奴,可見尊儒的漢朝是無比強大的。李世民是首個將孔子封為聖的君王,而唐朝的疆域達到了空前的遼闊。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威震四方。但宋朝趙匡胤重文輕武,自毀長城。孔子曾說:“要行文事,必須有武備。”這就是儒家的中道思想,文武缺一不可。

元、清雖然統治中國,但都以儒家思想而感到驕傲。元朝只知武力擴張,卻不諳儒家治世之道,短短97年就壽終正寢。清朝更加尊儒,但貴族階層並不重視教育,導致王朝衰落。儒家思想帶給國人的不是軟弱和奴性,而是寬容、仁愛及忠誠,特殊時期的忍辱負重並不是奴性。儒家思想不是過分的實用,而是和諧的實用。魯迅指出國人民族性中這些徹骨的萎縮究竟是什麼?是什麼造成了國人的沒血性,蠅營狗苟,靈魂死絕,毫無生氣?是什麼坑害了中國幾千年?

因為中國人不求真,中國人的沒信仰,這才是中國人一切問題的總病根。而非是冷血、沒血性。沒有信仰就沒有信念,不求真就不會較真,被強權者統治,週而復始。由於沒有信仰所以被奴役,以至於無法翻身。在奴役中生存的人們,是沒有尊嚴的,最多是講點面子。這“面子”就是奴役中人的自尊產生的怪胎,最終成為專制的維護者。沒有信仰的人是難以擺脫那些羈絆的,在強力面前他們不可能有勇氣反叛,因為不知道該反叛什麼,這種沒有靈魂的文化血液擴散到絕大多數國人身上,於是國人身上留下的不再是血性而是奴性。中國自然而然的就要被坑害幾千年。


野史也是史


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全世界都認為中國人是軟弱可欺的民族,1950年我們在朝鮮,迎戰了47國聯軍並且打贏了!是什麼?是什麼?我告訴你,是因為我們拋棄了儒家思想。沒有儒家思想束縛的中國人再也不會對敵人低頭。一個信奉儒家思想的中國人走路踩死螞蟻都會自責。面對刺刀就像個小雞仔。所以,儒家思想不可學!儒家思想滅人性也存不了天理!害死人的學說!


張三丰師父


家思想聽匹夫道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誰都懂。孩子出生咿咿呀呀 學語,先爸,爸……爸一段時間才爸爸,然後是媽媽,奶奶爺爺等,這是親情。從這以後親人們就教孩子認識好壞,灌輸一個德字。大土匪張作霖還給兒子取了一個響噹噹的儒家名張學良。

在惡的父母也會讓孩子學好,好,就是道德,道德就是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就是儒家的精髓。

自古以來中國的教育都離不開儒家教育,並且都是從娃娃抓起,所以才有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行為規範,沒有儒家思想就沒有中華民族這個禮儀之邦。這一點噴子不要噴,不信問爺爺奶奶去,話說回來,做父母的從小給孩子講的儒家思想——道德,不可能講西方的道德解放。

有人說,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專利,外國人不受儒家思想的束縛,看人家多發達。外國人發達嗎?同在一個起跑線人,外國人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因為儒家思想教育著我們,團結就是力量。

儒家思想不能丟


大漠甘露5


儒家思想說穿了就是一種遊戲規則,把人群分成三、六、九等,上智下愚層層管制,不越雷池一步,這在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興起的歷史階段有一定的維穩作用。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治”,在生產力水平落後的農耕經濟時代,造就了中國3000年換湯不換藥的封建統治秩序,一家一戶,男耕女織,忠孝仁義,無後為大,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濱之士,莫非王臣,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唯小人與婦人難養………種種封建禮教根深蒂固,侵入國人骨髓。但到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代,這種遊戲規則不僅不適合生產生活的需要,反而成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絆腳石,現代社會生產生活需要更客觀更科學更有效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法治”。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儒、法之間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有時是很激烈、很血腥的,法治能否戰勝人治,就是社會是否進入文明階段的座標,儒教思想從本質上看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障礙。


八斗36


這個觀點我還是比較贊同的,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庸思想,什麼是中庸思想呢,就是不爭不搶不急不躁,難的糊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和稀泥。說實話百家爭鳴時比儒家思想好的多了去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但只有孔子的儒家思想符合封建王朝。為什麼呢,因為好控制,當人們都變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中庸起來,誰還會在反抗朝廷,政府才能更好地管轄。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僅僅是迎合了封建王朝,甚至有時候我都會覺著這種思想簡直就是罪過,試想尚武有什麼不好,弱肉強食,落後就要捱打。做什麼都禮讓三分,就好比甲午中日戰爭,率先攻擊的話那落得那般田地,非得請示再請示不懂變通,這就是儒家思想造成的。只有拳頭硬了才能捍衛自己的國家,做個鴕鳥早晚雞飛蛋打。


趟渾水的叫獸


如果這麼說,只能說說這話的人真的不瞭解儒家,還有就是他被教科書成功洗腦了。

儒家的開門始祖孔子,其學說來源於周禮,易經。當時正直春秋中期,可謂是禮崩樂壞,諸侯國直接變得越來越沒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孔子提出了這個學說,其核心是“仁”,希望統治者們能夠仁政,畢竟老百姓過得好了,國家才是真正的強大。同時儒家還在教育上做出了改革,真正的儒家教育並不迂腐,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的“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而選擇教育方式,並非是束縛人的思想的應試教育。

在孔子的思想的基礎上,孟子更


上一層樓的完善了儒家的思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孟子是儒家大集成者。孔子的缺失點是他個人對勞動人民不夠尊重,而孟子的仁愛思想彌補了這點,萬民皆本。同時,孟子更加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引入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萬物皆有一個平衡點,我們不要去打破它。因此純粹的儒家思想也就孔孟之道是光明、正義、仁愛、平和的。

從漢武帝開始,儒家上升到了國家統治的主題思想。與其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如說“集百家於一身”,新生的儒學催生了強烈的民族、國家觀念。忠君愛國從此有了學說做背景。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一直可以如此穩定的控制廣大的領土兩千多年而不像羅馬一樣分崩離析。



認為儒家會禁錮人們思想的人士一定沒有看到論語裡面孔子和弟子們坐而論道,而且對於弟子們超越自己的那種欣喜若狂。八股取士、文字獄,這不是儒家的罪孽,每一個獨裁的皇帝都害怕自己統治的人思想過於活泛,因為他怕控制不了。愚民政策也是對儒家的誤讀。試問孔子這樣的一個以學問為重的大儒,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廣收門徒的人怎麼會愚鈍百姓的思想呢?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簡直就是對論語的褻瀆,就孔子的作風和思想而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準確的斷句法。當權的政治家們為了自己的同志可以不擇手段的改變任何學說思想來迎合自己的統治,因此這個鍋,我們儒家不背。



其實就後來出現的程朱理學,也不是什麼惡毒的學說,相信大家都記得歷史書上的“婦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是後人唐棣所編纂的,根據程頤的原話是說“‘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頤)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又問:‘人或居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句話真正針對的是男性,說的是這只是這些後世男子的開脫之詞罷了,來嘲諷士人不夠檢點。至於朱熹,人家態度更開放“大綱恁地,但人亦有不能盡者”,“這般事都就一邊看不得。若是夫不才,不能育其妻,妻無以自給,又奈何?這似不可拘以大義。只怕妻之慾離其夫,別有曲折,不可不根究”。這才是真正的程朱理學的觀點。所以說,儒家不迂腐,可恨的是當權者而已。



另外,儒家也從不懦弱,是想宋末文天祥、陸秀夫,明末夏完醇、陳子龍、史可法。個個儒士,個個鐵骨錚錚。使得儒家落寞黑化的不過是蒙元和滿清。蒙古人熱衷於藏傳佛教,對儒家沒有興趣,野蠻而沒有文化的人眼裡,任何學說都是宗教,因此儒學宗教化,只要哲學一宗教化,就會滋生腐敗分子,也就是腐儒,瞎白話不幹事沒本事的老學究。滿清很重視儒學,因為他們在戰爭中意識到了儒家的可怕,於是就加以改造,原本積極向上的儒學,變成了老實巴交奴才學,皇帝斷章取義,朝廷大搞文字獄,以至於儒學不再鮮活。



近代的新文化運動,更有一幫憤青不分青紅皂白,把滿清的一切罪過都歸於儒家。這個鍋,我們不背。


火器工坊


用一種歧視、鄙夷的態度來評判儒家思想,這顯然是不符合主流文明的標準,有此想法應該反省自身的道德素養。

首先,儒家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究竟如何,這個問題我覺得不用回答大家也知道。

中國自孔子以前數千年,是基於宗族、血緣的社會。孔子主要的工作其實是總結、提煉夏商周的社會制度,他並不能算是開創儒家。但離不開孔子的鑽研與發展。

儒家社會其實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宗族制度,使得中國在城邦時代,就能通過逐層封建建立起龐大的國家。儒家文化從中國文明誕生之日起就是整個社會運作的靈魂,直到今日。

其次,儒家的本質是“人”,儒家是一種高度的人文主義精神,儒家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

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會算是坑害和荼毒嗎?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什麼叫“仁”?“仁”是一種極高的道德標準,而這種道德標準是關於“人”的。

三字經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不理解的人往往會糾結於性善論還是性惡論,其實根本就不是這個層面的問題,這六個字其實可說得上是中華文明的核心。


《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人性是上天賦予的,是真善美,然而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誘惑矇蔽,所以要修身。

《中庸》開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儒家認為人性是天命,是道之所在。

不管人類社會怎樣發展,都不能徹底擺脫“人”的觀念。

“人”永遠是人類社會的核心,永遠都是。因此儒家只會依照人文主義的邏輯,根據時代特點不斷髮展、變化。

並不存在坑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