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僖公十九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41年,周襄王十一年期間的五件事:一是宋國人俘獲了滕宣公;二是衛國人征伐邢國;三是宋國人圍攻曹國;四是陳穆公與齊國結盟;五是秦國滅亡並奪取了梁國。

《僖公二十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40年,周襄王十二年期間的五件事:一是魯國都城新建南門;二是滑地人背叛鄭國;三是齊國、狄國在邢國結盟;四是隨國人率漢東諸侯背叛楚國,被楚國平定;五是宋襄公想會合諸侯,成為下一個霸主。

《僖公二十一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期間的四件事:一是宋襄公想當盟主而向楚國要求長江以北的小諸侯國歸服自己;二是魯國大旱,但沒有造成災害;三是楚國人擒拿住宋襄公而征伐宋國,後在薄地會盟時釋放了他;四是須句被邾國滅掉,須句子逃奔到魯國,魯僖公封賞了他。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於曹南。鄫子會盟於邾。己酉,邾人執鄶子,用之。秋,宋人圍曹。衛人伐邢。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於齊。梁亡。

【傳】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宋人執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於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況敢用人乎?祭祀以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誰饗之?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又用諸淫昏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為幸!」

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於是衛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甯莊子曰:「昔周飢,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宋人圍曹,討不服也。子魚言於宋公曰:「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詩》曰:『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省德乎?無闕而後動。」陳穆公請修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

冬,盟於齊,修桓公之好也。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民罷而弗堪,則曰:「某寇將至。」乃溝公宮,曰:「秦將襲我。」民懼而潰,秦遂取梁。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經】二十年春,新作南門。夏,郜子來朝。五月乙巳,西宮災。鄭人入滑。秋,齊人、狄人盟於邢。冬,楚人伐隨。

【傳】二十年春,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啟塞從時。滑人叛鄭而服於衛。

夏,鄭公子士、洩堵寇帥師入滑。

秋,齊、狄盟於邢,為邢謀衛難也。於是衛方病邢。隨以漢東諸侯叛楚。

冬,楚鬥谷於菟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經】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宋人、齊人、楚人盟於鹿上。夏,大旱。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於盂。執宋公以伐宋。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來獻捷。十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於薄。釋宋公。

【傳】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後敗。」

夏,大旱。公欲焚巫兀。臧文仲曰:「非旱備也。修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巫兀何為?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為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歲也,飢而不害。

秋,諸侯會宋公於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

冬,會於薄以釋之。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成風為之言於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也。若封須句,是崇皞、濟而修祀,紓禍也。」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譯文

十九年春季,秦國人就築了城而移民居住在新裡。宋人抓住了滕宣公。

夏季,宋襄公讓邾文公殺死鄫子來祭祀次睢的土地神,想因此使東夷來降附。司馬子魚說:“古時候六種畜牲不能相互用來祭祀,小的祭祀不殺大牲口,何況敢於用人作犧牲呢?祭祀是為了人。百姓,是神的主人。殺人祭祀,有什麼神來享用?齊桓公恢復了三個被滅亡的國家以使諸侯歸附,義士還說他薄德,現在一次會盟而侵害兩個國家的國君,又用來祭祀邪惡昏亂的鬼神,要拿這個來求取霸業,不也是很難嗎?得以善終就算幸運了。”

秋季,衛軍進攻邢國,以報復菟圃這一役。這時衛國大旱,為祭祀山川而占卜,不吉利。甯莊子說:“從前周室發生饑荒,打敗了商朝就豐收。現在正當邢國無道,諸侯沒有領袖,上天或者是要讓衛國進攻邢國吧!”聽從了他的話,徵集軍隊就下了雨。宋軍包圍曹國,為了討伐曹國的不肯順服。子魚對宋公說:“文王聽到崇國德行昏亂而去攻打,打了三十天,崇國不投降。退兵回國,修明教化,再去攻打,文王就駐紮在過去所築的營壘裡,崇國就投降了。《詩》說:‘在嫡妻面前作出示範,由此而作為兄弟們的表率,以此來治理一家一國。’現在君王的德行恐怕還有所欠缺,而以此攻打曹國,能把它怎麼辦?何不姑且退回去自己檢查一下德行,等到沒有欠缺了再採取行動。”陳穆公請求在諸侯間重新建立友好關係,表示不忘齊桓公的德行。

冬季,在齊國會盟,重新建立齊桓公時代的友好關係。梁國滅亡了,《春秋》沒有記載滅亡梁國的是誰,是因為禍害是梁國自己找取的。當初,梁伯喜好大興土木,屢次築城而無人居住,百姓疲倦得不能忍受,就說:“某某敵人要來了。”於是在國君的宮室外挖溝,說:“秦國將要襲擊我國。”百姓害怕而潰散,秦國就趁機佔取了梁國。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二十年春季,重新建造南門。《春秋》記載這件事,是由於妨礙農時。凡是修築城門和製作門閂,應該不妨礙農時。滑國人背叛鄭國而順服於衛國。

夏季,鄭國的公子士、洩堵寇率領軍隊攻入滑國。

秋季,齊國和狄人在邢國相會並訂立盟約,為邢國策劃對付衛國的侵襲。這時候衛國才擔心邢國。隨國依靠漢水東邊各諸侯的力量背叛楚國。

冬季,楚國的鬬穀於菟率領軍隊進攻隨國,講和以後回國。君子說:“隨國被攻打,是由於不估量自己的國力。估量自己的力量然後動作,禍害就少了。成敗在於自己,難道在於別人?《詩》說:‘難道不想早晚奔波,無奈路上露水太多。’”宋襄公想要會合諸侯。臧文仲聽到了,說:“拿自己的願望服從別人就可以,要使別人服從自己的願望就很少有成功的。”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春季,宋國和齊國人、楚國人在鹿上舉行了會盟,便向楚國要求當時歸附楚國的中原諸侯奉自己為盟主,楚國人答應了。公子目夷說:“小國爭當盟主,這是災禍。宋國或許會被滅亡吧!失敗得晚一點,就算運氣了。”

夏季,很久沒有下雨,乾旱得很。僖公要燒死巫人和仰面朝天的怪人。臧文仲說:“這不是解決旱災的辦法。修理城牆、節用飲食、節省開支、致力農事、勸人施捨,這是應該做的。巫人、仰面朝天的怪人能做什麼?上天要殺他們,就應當不生他們;如果他們能造成旱災,燒死他們會更厲害。”僖公聽從了。這一年,雖有饑荒,卻沒有傷害百姓。

秋季,楚成王、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盂地會見宋襄公。子魚說:“禍根子就在這裡吧!國君的慾望太過分,那怎能忍受得了?”在會上楚國抓住了宋襄公來攻打宋國。

冬季,諸侯在薄地會盟,釋放了宋襄公。子魚說:“禍殃還沒有完,這點夠不上懲罰國君。”任國、宿國、須句、顓臾,都姓風,主管太皞和濟水神的祭祀,而服從中原各國。邾國人滅亡了須句,須句君逃亡到魯國來,這是由於須句是成風的孃家。成風對僖公說:“尊崇明祀,保護弱小,這是周的禮儀;蠻夷擾亂中原,這是周的禍患。如果封了須句國的爵位,這是尊崇太皞、濟水神而修明祭祀和緩解禍患啊。”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註釋

1.滕:(téng疼)指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左傳·隱公七年》:“七年春,滕侯卒。”《論語·憲問》:“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為卿於齊,出吊於滕。”

2.邾:(zhū朱)古諸侯國名。《左傳·隱公元年》:“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說文》:“邾,周武王時所封曹姓國也。始封之君曰俠,為魯附庸。從邑,朱聲。”在今山東鄒縣。

3.鄫:(zēng增)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棗莊市東。《左傳·僖公十四年》:“鄫季姬來寧,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4.曹:(cáo槽)春秋時期諸侯國名。位於今山東省定陶縣。《左傳·桓公十四年》:“十四年春,會於曹。曹人致餼,禮也。”《韓非子·十過》:“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於曹。”

5.滑:(huá劃)古地名。春秋時鄭地,在今河南睢縣西北。《左傳·莊公三年》:“冬,公次於滑,將會鄭伯,謀紀故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

6.隨:(suí綏)周代諸侯國名。姬姓。春秋後期為楚之附庸。地在今湖北隨縣。《左傳·隱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左傳·莊公四年》:“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隨。”

《左傳》解析第四十三講: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7.尪:(wāng汪)骨胳彎曲不正。亦指有這種殘疾的人。《呂氏春秋·季春紀》:“苦水所,多尪與傴人。”巫尪:即駝背的巫師。

8.任:古國名,在今山東濟寧境內。《孟子·告子下》:“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

9.宿:(sù素)地名,古國名,今不詳。《左傳·隱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始通也。”

10.須句:古代諸侯國名,後為衛國的城邑名。《詩·邶風·泉水》:“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11.歂臾:(zhuan專yu魚),小諸侯國,是魯國的屬國,相傳是伏羲之後,風姓。故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北。《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歂臾,風姓也。”《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