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由检和朱由校的关系这么好,而朱祁镇和朱祁钰为何却反目成仇?

肖申克的玖叔1


因为皇位的诱惑啊!朱由校和朱由检之间没有皇位的竞争关系,朱祁镇和朱祁钰之前也没有皇位的竞争关系,但是土木堡之变给了朱祁钰上位的机会,两人就此反目成仇。

因为朱元璋很明确地在“皇明祖训”里限定了明朝皇位的长子继承制度,而整个明朝时期除了靖难的朱棣外,以后的皇帝在文官的监督下都严格的遵守了这个制度。

所以皇位的归属一开始就很明朗,朱由校不用担心朱由检,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之前也不用担心朱祁钰。

兄终弟及,吾弟当为尧舜

朱由校和朱由检某种程度上有种同病相怜的味道。父亲朱常洛一直不得万历皇帝的喜欢,而朱由校和朱由检的生母地位都不高,且都去世很早,他们的童年很长时间内都不幸福。

除了相似的经历,兄弟二人同时被朱常洛最宠爱的妃子西李抚养过一段时间,这无疑加深了两人的关系。而同胞兄弟,除了他们二人,全都早夭。

在风雨飘摇的大明晚期,兄弟二人是彼此最信赖的人。然而历史证明,兄弟二人都不是明君,无法拯救大明于水火。

父亲朱常洛三十八岁时,好不容易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顺利登基,但是仅仅一个月就因神秘的红丸暴毙而亡,成为大明的一桩悬案。此时朱由校15岁,朱由检9岁,更加年长的哥哥顺理成章地继位,即明熹宗。

然而,由于万历皇帝的不重视,父亲英年早逝,朱由校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被称为文盲天子。比起批奏折,明熹宗朱由校更喜欢做木匠活。他纵容乳母客氏,宠幸宦官魏忠贤,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大明已是摇摇欲坠。

天启七年,朱由校因嬉乐过度,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临终前,因为没有子嗣,他将当时被封为信王的朱由检叫到身前,说出了那句史上著名的“吾弟当为尧舜”,朱由检随后登基,是为崇祯帝。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熹宗天启七年八月,上不豫。时魏忠贤张甚,中外危栗。上召信王入见,谕以“吾弟当为尧舜之君”。信王惶恐不敢当,但云:“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信王出,上崩。忠贤自出请王入,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

只可惜大明积重难返,性格又多疑的崇祯最终成为亡国之君。但是这对亲兄弟之间的兄友弟恭,还是让人感受到了帝王家来之不易的亲情。

恋栈不去,兄弟反目成仇

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情况又有所不同。两人的父亲是在位十年,励精图治的明宣宗,但是兄弟二人的生母身份地位悬殊。

朱祁镇由孙贵妃所出,生下来就被立为皇太子,孙贵妃更是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后。所以朱祁镇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潢贵胄。

朱祁钰就相对惨一点,虽然只晚出生了一年,但是生母吴氏传闻之前是叛乱的朱高煦府上的侍女,虽然得到了明宣宗的宠幸,但是因为罪人身份不能入宫,只能和朱祁钰一直生活在宫外。所以直白点说,朱祁钰就是个私生子,虽然是大明朝最尊贵的私生子。

宣德十年,明宣宗病重,死前请求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好好照顾朱祁钰母子,朱祁钰这才得到了皇家的承认。皇太子朱祁镇则顺利继位,即明英宗,此时他才9岁。

朱祁镇继位不久,就封朱祁钰为郕王。二人年龄相仿,又是明宣宗仅存的子嗣,自然关系很好。即使是朱祁钰已经成年,按照明朝的规定应该就藩,也被朱祁镇留在了京城。

本来,朱祁钰根本不可能对皇位产生想法。生母身份的巨大差异,哥哥又从小就是皇太子,明宣宗指定的接班人,皇位不作第二人想。

按照正常的故事发展下去,朱祁镇应该励精图治,努力延续前人留下的“仁宣之治”,而朱祁钰则会安心做个贤王,辅佐哥哥治理国家。

但是受到王振鼓动的朱祁镇立志要御驾亲征,为了以防不测,他将自己两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帝,又命郕王监国。

怕什么来什么,朱祁镇率领的五十万大军遭遇“土木堡之变”,部队损失殆尽,本人也被也先俘虏。明朝的首都北京此时也是危在旦夕。

为了防止也先用明英宗威胁北京,太子朱见深又太小,于谦等人请求孙太后立郕王为帝。朱祁钰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位子现在触手可及。

我们不知道朱祁钰当时的心理活动,但是推辞再三,在于谦等人说此举是为了国家考虑之后,朱祁钰才接受登基。孙太后也同意了,条件是朱祁钰死后,皇位要还给自己的侄子朱见深,朱祁钰答应了她。

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之下,朱祁钰率领群臣打退了也先,保卫住了明朝江山。也先见占不到便宜,就想把明英宗送回来。

此时,朱祁钰开始表现出对皇位的眷恋。他起初不同意迎接自己的哥哥回来,还是于谦向他保证了皇位不会更改,一向对于谦言听计从的朱祁钰这才答应迎接英宗。然而大家心里都明白,朱祁镇和朱祁钰再也回不到从前兄弟情深了。

果然,朱祁钰在朱祁镇回来后,就将其囚禁在南宫,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

朱祁镇不但自由受限,吃穿用度也经常不足,有时候还是依靠自己的原配钱皇后做针线活弥补家用。就这样,朱祁镇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七年时光。七年时间,再深的兄弟情分也会消耗殆尽。

朱祁钰不仅不想还位于哥哥,也不想死后传给侄子。为了让大臣们同意更换太子,朱祁钰不惜用钱财贿赂,最终废掉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只可惜朱见济福薄,不久就夭折了,而朱祁钰此后再也没有儿子。

但是朱祁钰毕竟还是顾念了一丝兄弟情分,没有将朱祁镇一家赶尽杀绝。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而一群野心家策划了“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仓促之间登基的朱祁镇,直到十余天后才想起来将弟弟废为郕王,一时间竟二帝并存,也是史上少有。

不久,朱祁钰去世,死因不明,有说是因为朱祁镇不让太医给他看病,因病去世;也有说朱祁镇派太监将其勒死。不管怎么样,兄弟之间已然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朱祁钰“不仁”在先,朱祁镇“不义”在后。

被囚禁多年的朱祁镇,给了朱祁钰一个恶谥“戾”,而且将他以亲王礼葬于西山。朱祁钰也成为唯一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反倒是被朱祁镇复立为太子的朱见深继位后,没有因为叔叔曾废掉自己而有所怨恨,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至此宣告了结。


机智的小熊猫


在“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和朱祁钰关系实际上远比朱由检和朱由校这对兄弟的关系好。


作为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钰由于母亲吴氏是朱瞻基在皇太孙时的婢女,所以庶出的身份,决定了他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去考虑又权力有关的东西。

不过宣德10年,朱瞻基驾崩后。8岁的朱祁镇封7岁的朱祁钰为郕王,颇有点“桐叶封弟”的意思。


但这背后其实可以看出,张太皇太后对这个庶出的孙子还是颇为照顾。因为即便按照祖宗成法,封王就藩,也要等到朱祁钰成年。

朕弟祁钰今特颁册宝封为郕王。尔其恪勤忠孝,亲贤爱民,永笃籓辅,钦哉毋怠。——《明英宗实录》

但是朱祁钰封了王以后一直留在京城未就藩,而朱由检被封为信王后也是一直在京城未就藩。

虽然表面上都是因为兄长喜欢弟弟,不让就藩,但背后还是有很大区别。

朱祁镇是喜欢弟弟,自己离开京城,由弟弟朱祁钰监国。要知道监国理论上是太子的事情,当然朱祁镇的太子太小,没能力监国。可是历史经验通常最忌讳的就是交给兄弟监国,但是朱祁镇并没有此忌讳。


朱由校是需要弟弟,朱由校绝非只是一个只会做木匠活的皇帝。他是明朝后期权谋手段仅次于嘉靖的一个权谋高手。只不过他读书少,所以没办法像嘉靖那样,用文官集团擅长的礼仪来征服文官,他只能用魏忠贤这种没文化、不讲理的人开压制文官。自己装着不关心政事。但是翻来《明实录》,朱由校无论战略眼光还是驭人手段以及识人之明,只要深究一下,让人脊背发凉。但他也有缺点,就是遇事不能断,看得很通透,就是没行动、没结果。他留着朱由检,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自己没后,以防不测。但是他也知道朱由检这人做皇帝水平不行,这也是他最终的无奈之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朱祁镇和朱祁钰在发生问题前,关系比朱由校和朱由检关系要好很多。

但是最终“土木堡之变”以后,朱祁钰和朱祁镇的身份已经发生了逆转。一旦尝试过权力,谁还舍得放下?更何况这背后该牵连着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朱祁镇恨朱祁钰背信弃义,朱祁钰恨朱祁镇为什么不死,让自己背信弃义。最终两人在土木堡之变后,兄弟再未见面、纵谈情深。

而朱由校很遗憾自己要走了,自己认个儿子回来继承自己的江山,似乎也可以满足自己一个有嗣的愿望,但是那样大明姓不姓朱都未必了,还是交给自己弟弟踏实一些。还留下一段佳话这不好么?


炒米视角


明朝历史上有两对同父异母的兄弟皇帝,分别是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和明朝最后的两个皇帝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朱祁镇、朱祁钰反目成仇,朱由校、朱由检兄弟却没有像他们的祖辈那样不和谐,朱由校病死后,反而把皇位传给了弟弟朱由检。

朱祁镇、朱祁钰的父亲就是大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意外去世让幼小的朱祁镇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小皇帝在亲政时,赶上北方的瓦剌人经常到明朝骗取财物。朱祁镇很愤怒,在宠信的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很不幸的是,在征伐瓦剌的过程中被俘虏。瓦剌希望依靠明朝皇帝进一步勒索财物,但当时孙太后和兵部右侍郎于谦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击退了瓦剌人。

瓦剌人感觉到了朱祁镇已经没有用处了就把他放回来了。如果此时朱祁钰把皇位还给哥哥或者保留侄子朱见深太子的位置或许兄弟也不会反目。但在权力的诱惑下,朱祁钰废了侄子朱见深太子的位置,转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并囚禁了返回北京的哥哥。囚禁期间,朱祁钰让锦衣卫严加防范自己的哥哥,让曾经的一国之君和自己哥哥吃穿不足,饥寒交迫,愤恨的种子在此时就已经种下了。经过七年的囚禁生活,在心腹的协助下,朱祁镇实现了复位。囚禁的屈辱让朱祁镇不在顾及亲情,把朱祁镇软禁起来,当年,朱祁钰就病重死了。并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戾是罪过的意思。可见,朱祁镇对于弟弟朱祁钰是多么的恨。

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两个儿子,朱常洛在位不足一年就去世,同样年幼的朱由校即位,此时,关外的女真人逐步兴起,威胁着蓟辽安全。但朱由校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整日醉心于木工,不理朝政,让太监魏忠贤掌握朝政,一次落水生病服用所谓仙药让朱由校一命呜呼,因为没有儿子,在去世前,指定自己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检委皇位继承人,朱由检也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从明朝两对兄弟皇帝的人生经历看,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的感情要好过他们的祖辈朱祁镇和朱祁钰,不难看出,主要原因,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关系恶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权的争夺,试想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朱祁钰一辈子也不会做皇帝,不会贪恋皇位囚禁自己的哥哥,也不会让自己的哥哥过着八年的非人生活。而朱由校在病死前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双方并没有真正出现在皇权的争夺中,哥哥临死还把皇位给了弟弟,兄弟关系自然更好。


行走在马班陈范间


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后来之所以反目成仇完全是因为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统帅五十万明军主力抵抗瓦剌,因为皇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朱祁镇让弟弟朱祁钰监国主持朝政,可见朱祁镇对弟弟朱祁钰非常信任,一点也不担心朱祁钰抢班夺权。

如果朱祁镇不犯让大太监王振瞎指挥的低级失误,就不会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也不可能反目成仇。

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统帅的明军遭遇明朝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五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十多个王公大臣战死,更糟糕的是皇帝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明朝立即面临亡国的危险,因为瓦剌完全可以用明朝皇帝朱祁镇作为人质逼迫明朝投降。

在瓦剌大兵压境围攻北京城的危急情况下,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无法担当领导明军抵抗瓦剌的重任,在于谦等大臣的强烈要求下,没有任何野心的朱祁钰被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祁钰虽然从来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但他做皇帝的能力比哥哥朱祁镇还要强不少,朱祁钰领导明军以少胜多打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又铲除阉党励精图治,使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开始中兴。

但自从朱祁钰登上皇帝宝座那一天开始,由于皇权的唯一性与残酷性,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的兄弟之情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你死我活的不归路。

朱祁钰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宋高宗赵构那样坚决拒绝大哥宋钦宗赵桓回国那样拒绝大哥明英宗朱祁镇回国,这样做虽然冷酷无情,但不至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

虽然朱祁钰知道大哥朱祁镇回来是对自己有巨大威胁的定时炸弹,但天性善良的朱祁钰还是心慈手软,对大哥朱祁镇还是顾念曾经的兄弟之情,虽然朱祁钰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几次派使者去瓦剌把朱祁镇接回国,并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虽然朱祁钰善良,但朱祁钰并不傻,他不可能让大哥朱祁镇真的像太上皇一样凌驾于自己之上,因此朱祁钰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并断绝朱祁镇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兄弟之情彻底恩断义绝。

即使朱祁钰不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兄弟之情在残酷的皇权面前已经不复存在,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祁镇与朱祁钰代表的是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可谓水火不容。

朱祁钰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七年,并废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让朱祁镇对弟弟朱祁钰充满仇恨,认为朱祁钰忘恩负义。

朱祁钰因为唯一的儿子夭折郁郁寡欢生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一伙奸臣趁机勾结孙太后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东山再起复位以后,残酷地派太监蒋安把29岁的弟弟朱祁钰活活勒死,明朝终于也没有避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悲剧。

而朱由校与朱由检的兄弟之情没有遇到土木堡之变这样的致命考验。朱由校曾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指着龙椅这样跟朱由检说,他说我把这个位子让给你好不好?在别的兄弟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时候,朱由校却能够云淡风轻的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对皇位是真的没有留恋,以及他对朱由检这个弟弟也是真的信赖。

但朱由校也只是开玩笑而已,如果朱由校真的把皇位让给弟弟朱由检,兄弟之情也肯定不复存在。

即使天启帝朱由校顾念兄弟之情,以刻薄寡恩残杀大臣著名的崇祯帝朱由检也不一定会放过退位的哥哥朱由校。

朱由校对弟弟朱由检的话其实也不是完全开玩笑,因为朱由校一直有把弟弟朱由检作为自己接班人的打算。

因为朱由校有三儿三女,其中三个儿子为长子朱慈燃,生下来就是个死胎,后追封为太子,称“怀冲太子”,次子朱慈焴继任为太子,出生不久就死亡,称“悼怀太子”。三子朱慈炅活的比较长(活了6个月),称“献怀太子”。到朱由校病重时三个儿子均先于他去世,故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传给弟弟朱由检。

朱由校没有儿子其实也是自作自受,因为他宠信大太监魏忠贤与乳母客印月,据说朱由校与他的乳母客印月有一腿,因此客印月为了专宠,勾结魏忠贤残害怀孕的后妃及其皇子,因此导致朱由校无后。

天启七年,朱由校在西苑游船跌入水中,差点淹死。虽被人救起,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朱由校饮用后浑身水肿,卧床不起。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登基,年号崇祯。

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虽然最终反目成仇,但他们治国安邦的能力还是要强于朱由校与朱由检兄弟。景泰帝朱祁钰是力挽狂澜挽救大明励精图治的中兴明君,而明英宗朱祁镇在复位以后虽然杀害于谦等忠臣,但也废除殉葬,铲除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奸臣,重用李贤等忠臣,实行利国利民的仁政。

而天启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阉党,杀害抗金名将熊廷弼,导致辽阳沈阳等被后金攻占,虽然朱由校后来重用老师孙承宗袁可立等抗金名将,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也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这些抗金名将都被魏忠贤阉党排挤打击,导致没有能够彻底打垮后金。

而被朱由校寄予厚望成为“尧舜”那样明君的弟弟朱由检,其治国安邦的能力还不如朱由校,朱由检虽然是一个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崇祯帝朱由检虽然兢兢业业,非常勤政,而且节俭自律,不好女色,甚至有人把绝代佳人陈圆圆送上门,朱由检都拒之门外。

但朱由检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让他自毁长城,杀害了袁崇焕孙元化熊文灿郑崇俭范志完赵光汴祖宽贺人龙等名将,把毕自严陈奇瑜孙传庭朱大典等名臣逮捕下狱,逼迫满桂与皇太极在北京决战,逼迫洪承畴与皇太极进行松锦大战,逼迫孙传庭与李自成进行汝州大战,最终明军主力全军覆灭,朱由检又拒绝迁都南京,拒绝李自成称臣封西北王的要求,最终朱由检自杀殉国,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可见对一个皇帝来说,兄弟之情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治国安邦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柴创6


假如朱祁镇在土木堡事变中牺牲了,那么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兄弟情会成为皇族模范!假如朱由校死而复活,肯定会和朱由检的关系就不好了!



loeath


朱祁镇与朱祁钰反目成仇,那是在朱祁镇当了太上皇,朱祁钰当了皇帝之后,而在这之前两人的关系是十分要好的。同时反之,朱由检和朱由校的关系会这么好,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皇位的纠葛,只有纯粹的亲情,如此关系焉能不好呢?

纵观明朝276年的时间,皇帝对待自己的兄弟都不会太差,如朱标对待朱棣、朱权;朱高炽对待朱高煦、朱高燧等等,这些人对待自己的兄弟都很不错,是真正的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兄弟。



那此前,朱祁镇、朱祁钰二人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

要说他们关系的好,我们只需从一件事就可以窥知一二,“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监国”,当年明英宗御驾亲征时,朱祁钰就被留下监国,何谓“监国”呢?简单的说就是代皇帝,在皇帝御驾亲征时,他就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一切军政要务都由他说了算。想想看,这是何等的信任,虽说朱祁钰的监国身份是皇太后任命的,但若朱祁镇不点头,这身份很难让人认同。因此,从朱祁镇同意朱祁钰为监国,我们就足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不好,恐怕朱祁镇也不会同意将军政大权暂时交给朱祁钰。



当然,众所周知,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在这皇位面前,即使是感情再好的亲兄弟也会反目成仇,遥想明仁宗时期,仁宗皇帝对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位弟弟是多么的恩宠有加,几次三番饶过他们的谋反之举,除了皇位给不了他们,他们是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朱高煦、朱高燧要的却偏偏就是皇位,因此无论仁宗如何对他们仁厚,他们依然是没有任何的归顺之心,而是依然时时刻刻想着造反夺位。

朱祁镇和朱祁钰在各自未做皇帝前,他们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好,可是随着朱祁钰被扶上皇位,朱祁镇被“废”为太上皇,这亲情却早已不再是亲情,他们二人有的只是敌视,有的只是仇恨,其他的别无感情。一个想着夺位,一个想着保位,如此二人岂能不反目成仇呢?



当然,两人之间的反目成仇,这之中明代宗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诚然,明代宗作为一个皇帝,他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对于明朝来说,他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一手将被朱祁镇弄得支离破碎的明朝拉回中兴,这等功绩足以让朱祁钰名垂千古。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朱祁钰对后来当上太上皇的朱祁镇实在是过于狠毒了。

景泰元年,朱祁镇被瓦剌放回京师后,朱祁钰为了不让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他就将朱祁镇直接锁在南宫中,不让他与外人有任何接触的机会,而这一锁就是整整七年。在这七年时间里,朱祁钰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更甚者,为了彻底隔断他与外界的联系,连送给朱祁镇的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与此同时,因朱祁钰对朱祁镇的不重视,甚至是仇视,从而也导致皇宫中的太监与宫女的轻视,如此,朱祁镇每日,每月从内库中获得的吃穿都被严重削减。



而因朱祁镇在吃穿上都严重缺乏,所以导致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然后托宫女、太监带出去变卖,以补所用。想想看,这等遭遇对于朱祁镇来说是何等的屈辱,身为帝王,不但连吃穿都是个问题,更甚者逼的自己的妻子,曾经的一国之母钱皇后都要自给自足,去做那些本来下人才做的事情。

试想,如果你被自己曾经最信任的弟弟如此屈辱的对待,你还会继续信任他?肯定不会,别说信任,肯定是极度仇视的。可以说,就是正因为朱祁钰如此的对待朱祁镇,他们之间反目成仇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澳古说历史


为什么会说,朱由检与朱由校的关系好,而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关系却不好呢?

先来讲讲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关系。

朱祁镇与朱祁钰,两人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不同的是,朱祁镇是皇后孙若微的儿子,而朱祁钰只是一个普通婢女的儿子,从出生上来看,两者就有巨大的区别,朱祁镇注定要做皇帝,而朱祁玉也注定只能做一个王爷。

朱祁镇与朱祁钰两兄弟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才九岁,朱祁镇登基以后不久,就将自己的弟弟封为了邺王,毕竟朱瞻基可就这么两个儿子,两兄弟情同手足也属正常,更何况,朱祁镇坐上皇位坐的是名正言顺,而朱祁钰由于身份问题,也没人会支持他争夺朱祁镇的皇位。

当时的明朝,一般来讲,封王都要等到皇子成年以后,当时的朱祁钰并未成年,因此,按理说朱祁钰是不能被封为邺王的,但朱祁镇却破格将其封为了邺王,因为不舍的兄弟离京就藩,朱祁镇一直让朱祁钰待在北京城。这是明显的两兄弟感情好的象征。

当初朱祁镇率领明朝精锐五十万征伐瓦剌,负责监国的人也是朱祁钰,朱祁镇已经有了太子朱见深,但却仍旧让朱祁钰负责监国,虽说朱见深的确年幼,不适合监国,但在帝王之家,兄弟相互防备的情况下,朱祁镇依旧能信任朱祁钰,这份信任也不是什么人都有的。

但朱祁钰却将这份信任击碎了,朱祁镇信任朱祁钰,让朱祁钰监国,但在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以后,朱祁钰居然顺水推舟,顺应孙皇后与于谦的建议,登基上位,远在瓦剌的朱祁镇算是被这群人彻底抛弃了。

而在朱祁镇回到北京以后,朱祁钰也没有让出皇位,而是将朱祁镇继续软禁,曾经的兄弟情谊,也因为权力而分崩离析。

朱由检与朱由校这边呢?

朱由检与朱由校,或许没有那么好的感情,虽然同样是兄终弟及,但这是在朱由校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由朱由检继承皇位的。

朱由校是明朝有名的木匠皇帝,在位期间重用阉党,重用魏忠贤,而朱由校本人则是沉迷于木匠,不能自拔,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都是朱由校时期发生的事情。

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谁让他没有子嗣呢?而这种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也被后人认作两兄弟感情好的象征。<strong>

因此,题目中所讲的朱由检与朱由校比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兄弟关系好,其实是不成立的,只是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导致了呈现在世人眼中的两兄弟感情深厚程度差异巨大而已。


魏青衣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朱由检和朱由校、朱祁镇和朱祁钰是明朝两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都当过皇帝。但同为兄弟继位,这两对兄弟最后所面临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这两对兄弟的关系 大不相同

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俩,直至朱由校崩逝,他们依然是兄友弟恭的友好关系。这兄弟俩的生母都不是明光宗所宠爱之人,且生母早亡,两人皆是庶出,亲爹不疼,亲娘不在,有着相似经历的二人,兄弟的间的感情便也十分不错。

再看看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严格说起来,在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关系亦是十分要好的,绝对不比朱由校兄弟俩差。这时候的朱祁镇与朱祁钰除了感情好,甚至是十分信任这个兄弟的,才会在临出征前,让朱祁钰来监国。

为何最后两对兄弟情感变化孑然相反?

生长在皇室的兄弟,能让他们反目的便是利益冲突及皇位了。

朱由检的继位是在朱由校驾崩后无子继承皇位的情况下进行的,于朱由校一脉来说并没有利益冲突,且继位时朱由校已经崩逝了。因此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依然保持着之前的深厚亲密。

反观朱祁镇兄弟,都知道,朱祁钰登基是临危受命,是在朱祁镇被俘获时,为了拯救濒临危亡的明朝廷,不得不为之。可是朱祁镇并没有死,后来也被瓦剌放回来了,加上他有个亲生儿子在他出征前已经被立为太子。朱祁镇回来后,心存私心、尝到皇权滋味的朱祁钰不肯将皇位归还,当然了即便归还了,在朱祁镇心中也埋下了一根刺。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祁钰这个皇帝的存在,损害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一脉的利益,威胁到了朱祁镇对皇位皇权,这些都是帝王所不能忍的,毕竟属于自己的皇位岂容他人酣睡。


若浅话史


中国历史上皇家兄弟之间为了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秦二世杀害几十个兄弟姐妹,曹丕毒死弟弟曹彰,杨广杀害大哥杨勇,李世民杀害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等,赵光义谋杀哥哥赵匡胤,窝阔台毒死弟弟拖雷,皇太极杀害哥哥莽古尔泰弟弟德格类把姐姐哈达公主凌迟处死,雍正杀害弟弟胤禩胤禟等。

而明朝皇室兄弟之间感情还是不错的,比如明朝开国皇太子朱标对弟弟们非常友爱,明仁宗朱高炽对两个不安分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也比较友爱。

至于明朝历史上的两对著名的兄弟皇帝,即朱祁镇与朱祁钰,朱由校与朱由检,他们更是兄弟情深。

朱祁镇与朱祁钰、朱由校与朱由检兄弟之间感情比较好也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明宣宗只有朱祁镇与朱祁钰两个儿子,而且兄弟之间只相差一岁,明光宗虽然儿子比较多,但成年的儿子只有朱由校朱由检,朱由校比朱由检大五岁,可以说这两对兄弟都是年龄接近一起玩大的。

在土木堡事变之前,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之间感情非常深,没有任何矛盾,虽然朱祁镇是孙太后生的嫡子,而朱祁钰的母亲吴妃是婢女出身,地位非常低,但朱祁镇一点也不歧视弟弟朱祁钰,兄弟之间感情比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感情还要好。

朱由校和朱由检都不是嫡子,感情比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更好,朱由校的生母是王选侍,而朱由检的生母是刘淑女。两兄弟年龄虽然相差了五岁,但他们从小相互照顾,一起长大。


后来朱由校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他对于皇权并没有什么贪恋,朱由校喜欢玩乐,喜欢木工,人人都称他是木匠皇帝。他其实并不昏庸,只是心思不在皇位上面,所以即便当时党朋纷争,宦官专权,他也视而不见。

作为皇帝,朱祁镇对弟弟朱祁钰,朱由校对弟弟朱由检都非常友爱,一点也不担心他们觊觎皇位,体现在弟弟成年以后也不让其到外地就藩。

明宣宗驾崩后,8岁的朱祁镇继位以后封7岁的弟弟朱祁钰为郕王。

朕弟祁钰今特颁册宝封为郕王。尔其恪勤忠孝,亲贤爱民,永笃籓辅,钦哉毋怠。——《明英宗实录》

但是朱祁钰封了王以后一直留在京城未就藩,而朱由检被封为信王后也是一直在京城未就藩。 其实都是因为哥哥喜欢弟弟,舍不得弟弟远离京城就藩。

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后来之所以反目成仇完全是因为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统帅五十万明军主力抵抗瓦剌,因为皇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朱祁镇让弟弟朱祁钰监国主持朝政,可见朱祁镇对弟弟朱祁钰非常信任,一点也不担心朱祁钰抢班夺权。

如果朱祁镇不犯让大太监王振瞎指挥的低级失误,就不会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也不可能反目成仇。

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统帅的明军遭遇明朝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五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五十多个王公大臣战死,更糟糕的是皇帝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明朝立即面临亡国的危险,因为瓦剌完全可以用明朝皇帝朱祁镇作为人质逼迫明朝投降。

在瓦剌大兵压境围攻北京城的危急情况下,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无法担当领导明军抵抗瓦剌的重任,在于谦等大臣的强烈要求下,没有任何野心的朱祁钰被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祁钰虽然从来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但他做皇帝的能力比哥哥朱祁镇还要强不少,朱祁钰领导明军以少胜多打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又铲除阉党励精图治,使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开始中兴。

但自从朱祁钰登上皇帝宝座那一天开始,由于皇权的唯一性与残酷性,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的兄弟之情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你死我活的不归路。



朱祁钰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宋高宗赵构那样坚决拒绝大哥宋钦宗赵桓回国那样拒绝大哥明英宗朱祁镇回国,这样做虽然冷酷无情,但不至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

虽然朱祁钰知道大哥朱祁镇回来是对自己有巨大威胁的定时炸弹,但天性善良的朱祁钰还是心慈手软,对大哥朱祁镇还是顾念曾经的兄弟之情,虽然朱祁钰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几次派使者去瓦剌把朱祁镇接回国,并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虽然朱祁钰善良,但朱祁钰并不傻,他不可能让大哥朱祁镇真的像太上皇一样凌驾于自己之上,因此朱祁钰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并断绝朱祁镇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兄弟之情彻底恩断义绝。

即使朱祁钰不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朱祁镇与朱祁钰的兄弟之情在残酷的皇权面前已经不复存在,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祁镇与朱祁钰代表的是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可谓水火不容。

朱祁钰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七年,并废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让朱祁镇对弟弟朱祁钰充满仇恨,认为朱祁钰忘恩负义。

朱祁钰因为唯一的儿子夭折郁郁寡欢生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一伙奸臣趁机勾结孙太后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东山再起复位以后,残酷地派太监蒋安把29岁的弟弟朱祁钰活活勒死,明朝终于也没有避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悲剧。

而朱由校与朱由检的兄弟之情没有遇到土木堡之变这样的致命考验。朱由校曾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指着龙椅这样跟朱由检说,他说我把这个位子让给你好不好?在别的兄弟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时候,朱由校却能够云淡风轻的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对皇位是真的没有留恋,以及他对朱由检这个弟弟也是真的信赖。

但朱由校也只是开玩笑而已,如果朱由校真的把皇位让给弟弟朱由检,兄弟之情也肯定不复存在。

即使天启帝朱由校顾念兄弟之情,以刻薄寡恩残杀大臣著名的崇祯帝朱由检也不一定会放过退位的哥哥朱由校。

朱由校对弟弟朱由检的话其实也不是完全开玩笑,因为朱由校一直有把弟弟朱由检作为自己接班人的打算。

因为朱由校有三儿三女,其中三个儿子为长子朱慈燃,生下来就是个死胎,后追封为太子,称“怀冲太子”,次子朱慈焴继任为太子,出生不久就死亡,称“悼怀太子”。三子朱慈炅活的比较长(活了6个月),称“献怀太子”。到朱由校病重时三个儿子均先于他去世,故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传给弟弟朱由检。

朱由校没有儿子其实也是自作自受,因为他宠信大太监魏忠贤与乳母客印月,据说朱由校与他的乳母客印月有一腿,因此客印月为了专宠,勾结魏忠贤残害怀孕的后妃及其皇子,因此导致朱由校无后。

天启七年,朱由校在西苑游船跌入水中,差点淹死。虽被人救起,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朱由校饮用后浑身水肿,卧床不起。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登基,年号崇祯。


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虽然最终反目成仇,但他们治国安邦的能力还是要强于朱由校与朱由检兄弟。景泰帝朱祁钰是力挽狂澜挽救大明励精图治的中兴明君,而明英宗朱祁镇在复位以后虽然杀害于谦等忠臣,但也废除殉葬,铲除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奸臣,重用李贤等忠臣,实行利国利民的仁政。

而天启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阉党,杀害抗金名将熊廷弼,导致辽阳沈阳等被后金攻占,虽然朱由校后来重用老师孙承宗袁可立等抗金名将,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也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这些抗金名将都被魏忠贤阉党排挤打击,导致没有能够彻底打垮后金。

而被朱由校寄予厚望成为“尧舜”那样明君的弟弟朱由检,其治国安邦的能力还不如朱由校,朱由检虽然是一个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崇祯帝朱由检虽然兢兢业业,非常勤政,而且节俭自律,不好女色,甚至有人把绝代佳人陈圆圆送上门,朱由检都拒之门外。

但朱由检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让他自毁长城,杀害了袁崇焕孙元化熊文灿郑崇俭范志完赵光汴祖宽贺人龙等很多名将,把毕自严陈奇瑜孙传庭朱大典等很多名臣逮捕下狱,导致明朝将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

朱由检没有耐心瞎指挥,比如逼迫满桂与皇太极在北京决战,逼迫洪承畴与皇太极进行松锦大战,逼迫孙传庭与李自成进行汝州大战,导致明军主力全军覆灭,朱由检又拒绝迁都南京,拒绝李自成称臣封西北王的要求,最终朱由检自杀殉国,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可见对一个皇帝来说,兄弟之情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治国安邦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厚德载物49847


因为前者不存在利益冲突,天启皇帝朱由校死后无继承人,朱由检才入主大内成为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而后者朱祈玉是临危受命当了皇帝过上了权力的瘾,而朱祈镇则从瓦剌回来后遭受新皇帝的排挤,生活和心理上都遭到打击,所以他对于权力重新渴望,这势必导致二者之间产生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