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你的嘴!”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給人兩隻耳朵,而只給我們一張嘴巴。”就是要求我們要學會多傾聽,少說話。

“閉上你的嘴!”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往往忘記了傾聽,而只顧自己一味的說話、表達,殊不知,口無遮攔,禍從口出。

其實,聽是一種行為,是一種生理反應,而傾聽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心智和情緒的技巧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慾望,當人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成為他們自己的時候,就會產生沮喪、失望的情緒,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就會憂鬱成疾。所以,人們往往需要發洩,而發洩的最好方式就是找人傾訴,有傾訴就要有人傾聽,因此,傾聽就顯得非常重要。

“閉上你的嘴!”

然而,一個人要學會傾聽,要做到專注傾聽,其實是蠻難的,不信你看看這個故事:

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受眾人頂禮膜拜,非常羨慕。

於是,流浪漢請求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說:“只要你不開口就行。”

就這樣,流浪漢坐上了蓮花臺,他的眼前整天嘈雜紛亂,要求者眾多,他始終忍著沒開口。

一日,來了個富翁,富翁請求道:“求菩薩賜給我美德。”說完磕頭,起身離去。

富翁的錢包不小心掉在了地下,流浪漢剛想提醒富翁,猛然記起了菩薩的叮囑,於是他忍著沒有開口。

“閉上你的嘴!”

富翁走後,來的是個窮人。窮人請求道:“求菩薩賜給我金錢,家裡人病重,急需用錢。”說完磕頭,起身準備離去。這時他看到有個錢包掉在了地下,窮人心裡暗喜:“菩薩真顯靈了”,於是他拿起錢包就走。

流浪漢剛想開口說話,又想起了菩薩的話,終於忍住沒開口。

這時,進來了一個漁民。漁民請求道:“求菩薩賜我安全,出海沒有風浪。”說完磕頭,起身準備離去。

漁民剛要走,前次離開的富翁進來了。富翁認定是漁民拿走了他的錢包,而漁民覺莫名其妙,受了冤枉,無法容忍。為了錢包,他們兩人相互打了起來。

流浪漢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聲:“住手!”並把一切真相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們,一場糾紛就這樣平息了。

菩薩告訴流浪漢:“你還是去做流浪漢吧。你開口告訴他們真想,你以為自己很公道,但是,窮人因此而沒有得到那筆救命錢;富人因此而沒有修來好德行;漁夫因此而出海趕上風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開口,窮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雖損失了一點錢,但卻幫了別人積了德;而漁夫因為糾纏無法上船,躲過了風雨,至今還活著。”

“閉上你的嘴!”

流浪漢一語不發,默默離開了寺廟……

流浪漢的結局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個傾聽高手,必須先從保持專注做起,必須學會閉上自己的嘴,必須學會忍耐不言。

傾聽,就像海綿一樣,汲取別人的經驗與教訓,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彎路,經過我們有目標的艱苦奮鬥,使我們能順利地到達理想目的地。

學會傾聽,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學會傾聽,我們就能去偽存真;學會傾聽,我們就能給人留下虛懷若谷的印象;學會傾聽,有益的知識將盛滿我們的智慧儲藏室。

“閉上你的嘴!”

少開口,多傾聽,將助力我們順利通向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