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被捉是崇祯瞎指挥还是洪承畴非皇太极对手?

用户6502379185851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帅,他在剿灭陕西农民起义军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的农民军运动渐渐走向了低潮,崇祯帝为了扭转关外的不利战局将洪承畴启用为了蓟辽总督。

关外的清朝已经非常的强大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对手

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手中接过了后金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为了入主中原他积极的对外扩张。皇太极继位后不仅将辽东全境基本纳入后金的版图,还打败了蒙古的林丹汗和南部的大明朝藩属国朝鲜,基本上解除了关外明军对清朝的威胁。

皇太极迁都沈阳并改国号为清,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入主中原。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多次绕过山海关奇袭关内,也有几次打到了北京城。为了扩充兵力皇太极积极的建立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二十四旗兵力在手是清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松锦大战的失败让明朝完全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洪承畴被启用为蓟辽总督后,崇祯帝可谓是把全部的家当都给了他,当时洪承畴手下有十几万大军算的上是明朝北方最后的精锐。洪承畴在关外还是借鉴了和起义军作战的思路步步为营蚕食清军,不和八旗军大规模的野战。

他在松山锦州等地建立据点以此呼应,但是崇祯帝不愿意用这种墨迹的打法和清朝消耗,他喜欢速战速决喜欢决战。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不在据点和清军野战,明军取胜的机会很小,但君命难违。

洪承畴只能硬起头皮和八旗军决战,此战连皇太极也亲临前线,最终清军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明军惨败实力严重受损。

洪承畴兵败是能力问题吗?

崇祯帝性格多疑因此身为前线主帅很难独自施展,加上洪承畴对战清军的能力不如袁崇焕,连袁督师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付清军,其实洪承畴也很难取胜清军。

但是洪承畴对农民军的研究是强于其他人的,因此在剿匪的战役中他屡建奇功。清军不是农民军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战争的洗礼,这只部队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骑兵没有之一,在明朝失去蒙古和朝鲜的策应后清军入关也只是时间问题。

仅凭吴三桂的几万人是不足以守住山海关的,洪承畴也是没有能力收复关外。但是没有崇祯帝的参与估计洪承畴不会出现这样的惨败,和清军相持应该没有问题,明朝假如有这只机动部队也不至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

只能说时也运也,假如有袁督师在辽东加上洪承畴在关内,那么明朝不会这么快就灭亡。出现这样的情况崇祯帝是第一责任人,主帅才能再突出又不能施展那么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秋雨鲁北说历史


洪承畴,字彦演,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后投清朝。

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三月,皇太极发大兵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皇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最后十数万人土崩瓦解。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战败。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

可以看出从其经历来看,洪承畴能力不输皇太极只是明庭内部矛盾重重,积重难返, 无法有效调动资源,非将无能

至于降清之后那就身不由己,另当别论了




外太空的首富


明朝末年,洪承畴本是祟祯的肱股之臣,其二十三岁中举,二十四岁中进士,科举路上毫无坎坷,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被封为兵部尚书,曾率部于潼关大破农民起义军,迫使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

趁着农民军在背后捣乱,满洲八旗兵也开始侵犯辽东。之后,洪承畴又被授为蓟辽总督,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锦州。但晦气的是,松山之役中其副将夏承德叛变导致松山城破,弹尽粮绝之下,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等都被俘虏。

消息传来,明廷大震,众人皆以为洪承畴此番必死无疑。失去这样一个重臣,崇祯也感到极为痛心,其下令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期间,崇祯宣布亲祭十六坛(七日一坛),并写下“悼洪经略文”的昭书布告天下,让大家认真学习。

不料,这才祭到第九坛,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大家听后是尴尬已极,祭奠也被无声无息撤销了。

《清朝外史》中说,洪承畴四人被俘后,皇太极为震慑洪承畴,将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三人全杀了,唯独留下洪承畴一人械送至盛京(今沈阳)。

据说,洪承畴开始是誓死不屈,其日夜篷头跣足,詈骂不休,并引颈待刃,“只求速死”。随后,洪又绝食七日,但仍然“求死不得”。皇太极爱才心切,令人百般劝降,然始终不能将之降服。

后来,皇太极问其他明朝降将,有什么可以讨好洪承畴的,有人以“好色”对。皇太极听后大喜,命十余名年轻漂亮的满洲少女精心打扮,然后千娇百媚的到洪承畴处去好生侍侯。但不知洪承畴是饿昏了,还是嫌其为庸脂俗粉,他对于这些少女诱惑完全不予理会。

当时,皇太极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长得貌美体健,艳压群芳。正当皇太极苦恼之时,其心头一动,于是令博尔济吉特氏打扮成奴婢模样,前去设法劝降洪承畴。

博尔济吉特氏接令后,认认真真梳洗打扮了一番,既不让自己太过艳丽,但又要显出自己的身段和美貌,着实花了不少工夫。

当晚,博尔济吉特氏将人参汁偷藏在一个小壶里,随后袅袅婷婷的走进了洪承畴的监室。此时,洪承畴正在闭目面壁,突然闻得一股独特的女人香气。他不觉睁眼一瞧,只见一个漂亮女人依偎着坐在了自己身边。洪承畴心想坏了:罪过罪过,看来我老洪今晚是把持不住了!

这时,美女轻启朱唇,娇声道:“洪将军,您的忠心世人皆知。您即使绝食,喝口水也不影响您就义啊?别让人说,我们亏待了你”。

见洪承畴不为所动,美人儿又上前一步,她拉着洪承畴的袖子,凑到他的脖子上娇滴滴的说,“将军,您就给我一个面子,喝一口吧!”

美人那香喷喷的气息和甜蜜蜜的话语,弄得洪承畴心神荡漾,方寸大乱,不知不觉就着那小壶喝了一口!

洪承畴不知这“水”乃是人参汤,喝了一口后还想喝。美人儿又在旁边乘机再劝,洪承畴一时连喝几口,这下不但没有饿死,反而精神充沛。加上有美女陪伴,最后他对送来的美酒佳肴也干脆来者不拒,绝食就义一事,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过了几天,皇太极亲自到太庙招降,洪承畴见后立而不跪。皇太极并不生气,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便问:“先生冷不冷啊?”未及其回答,皇太极便脱下身上貂裘,披在洪的身上。

据《清史稿》描述:“洪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皇太极大喜之余,痛加赏赐,并摆酒唱戏以示庆贺。其手下大将见后很不服气,说:“洪承畴不过是个俘虏囚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皇上何必如此看重他呢?”

皇太极呵呵笑道:“你们这些粗人,懂得什么?你们说,我们成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图个啥啊?”

众将说:“夺取中原,享受荣华富贵啊!” 皇太极笑道:“说得简单,我们进军中原,就像瞎子一样,今天获得一个引路的人(洪承畴),我怎能不开心啊?”众将这下才服气。

据说,皇太极本打算将“宁死不屈”的洪承畴给杀了,但有个细节救了他。当时皇太极派他最宠信的大学土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在监室里开始是大肆咆哮,百般辱骂,范文程耐着脾气,既不发火,也不提招降的事,而是和洪承畴聊起家常。

两人谈话时,梁上突然掉下块燕泥弄脏了洪承畴的衣服。洪承畴便一边说话,一边屡次拂拭。范文程把这个细节看在眼里,随后将这事回奏皇太极,说:“洪承畴不会寻死的。他对自己的破袍子还这么爱惜,何况他的生命?”

皇太极心想也是,这才打消了杀洪承畴的念头而改为极力劝降。

投降后两年里,洪承畴还要观察观察事态发展,他既不做官,也不为清廷效劳。但后来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明廷崩溃已无可挽回,而清廷正勃勃兴起,“以清代明”乃大势所趋,洪承畴于是决定再度出山,以求救万民于水火。

由此,清初多采用洪承畴建议,录用明朝降臣,沿用明朝制度,约束军纪,不杀不抢不烧,并免除三饷,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据说,洪承畴临死前一直有个心病,怕死后别人戳自己的脊梁骨骂他是汉奸,于是一掷千金,请人为自己写传记,但十几个人写好后他都不满意。

后来,有个秀才前来应召,说保证一个月内写出让他满意的传记,结果洪承畴眼巴巴等了二十九天,那个秀才却成天吃喝玩乐,一个字也没动过。

洪承畴大怒,心想明天要再写不出来,我就宰了你小子!

那秀才倒不慌不忙,第二天随手拣出一份别人已经写好但洪承畴不满意的传记,提笔在最前面加了两句:“弑吾君者是吾仇,斩吾仇者是吾君!”(暗指明朝覆灭系因李自成农民军,而清朝帮助中原恢复了秩序)

洪承畴一见,喜出望外,眼含泪水的握住那秀才的手说:“兄弟啊,你真是我的知己啊!”于是,那秀才便发了一笔大财。只可惜,洪承畴死后没多久,康熙时官方编的《贰臣传》里,洪承畴就名列首位,终究是名节不保。

所以不是崇祯瞎指挥,而是皇太极手段太高明。


跨越三八线的重逢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非常优秀的杰出地方大员,他的统帅督剿下,李自成等多股农民军纷纷溃败,后金军入侵,他再次临危受命,率领吴三桂等大明朝当时的精锐部队与皇太极亲自统帅的八旗劲旅作战,最终还是败了。首先是洪在统兵谋略上略逊色于皇太极。其次是明朝末年的八旗军骁勇善战,难遇对手。最关键的双方统帅对比,后金皇帝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完胜刚愎自用,狐性多疑的崇祯皇帝。

最终洪承畴败了,并降后金。

图为连环画中的崇祯帝



连藏之友


洪承畴作为明朝的重臣,地位的重要和威望自然不用多说。对付明朝皇太极自然研究许久不然怎么忍痛割爱把自己的妃子都拱手相让呢?也许洪承畴的被捉藏着一个惊天阴谋。在军事指挥上崇祯帝没有什么错误,错就错在明朝叛徒太重要,假如没有松山之役中其副将夏承德松山之役中其副将夏承德叛变的叛变,那么历史也许改写。皇太极也明白要想收复中原光靠杀是没有用的,经过深思熟虑和叛徒的点拨之后,他认为杀人之器,攻心为上。杀人诛心,这招真绝啊,当用了一些下三滥手段攻破洪承畴的心理防线后,那么得到大明朝还远吗?就这样把崇祯帝气了个半死。经过这么一折腾,国内又加上农民兄弟的暴动,成就了清朝的入关。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作为皇帝崇祯帝并没有那么愚钝,而是因为他爸爸,他爷爷把祖宗的基业都败没了,这么大窟窿他自己能堵上吗?自然而然的在内忧外患下被灭了。至于洪承畴的被捉应该是皇太极蓄谋已久的阴谋,目的就是要借洪承畴攻破大明之心而已,所以说皇太极是极其高明的。


青春鼓手


是后勤供应不上 崇祯皇帝急于求成 刚愎自用 好雄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