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人都到外鄉打拼,家裡都是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你怎麼看?

名意記錄


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外地工作,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他們丟下幼小及老儒而遠離家鄉呢?我想曾經做為留守兒童的我有著更多深切體會。

在我8歲的時候,我的爸媽就去了湖北打工,把我和當時還只有13歲不到的二姐兩個人丟在鄉下相依為命。為什麼用相依為命這個詞,大家或許沒有辦法想象。記得那年是97年,農村的條件很不好,幾乎沒有像現在這樣餐餐有肉吃,每到逢年過節才會有,平日裡都是白菜蘿蔔南瓜苦瓜,連吃菠菜胡蘿蔔都會覺得很新鮮。那時候,小河還有田溝就是我們的樂園,下河抓魚,在水田裡抓泥鰍不僅僅是一種樂趣,而是把收穫放到了餐桌的那份滿足以及成了給自己加餐改善伙食的最常活動。我們沒有很好的衣裳和鞋,甚至都穿過打補丁的破爛衣服,下雨天也是沒有雨靴,鞋子裡全部都是水,用力一踩,水會隨著鞋邊往外鼓出來。最大的苦也無法阻擋我們對生活的渴望。我很小就明白為什麼父母會丟下我們,內心也非常渴望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生活真的很不容易,相比下只能選擇麵包,我從來沒有怨過父母,恰恰是那幾年讓我快速成長和獨立。我學會了洗衣做飯,學會了自己縫書包,學會了什麼事情自己解決,從來不依靠他人。直到我長大後面向社會,我也擁有者同齡人不可思議的吃苦能力。生活的不易教會我不能輕易任性,也讓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幸福的點點滴滴。

成年後,我步入社會,轉眼已是而立。父母也已年邁,他們成了當年留守的我們。孤獨,貌似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的宿命。現在的我也只是時常回去看望,經常會通電話,但這些都無法彌補那份缺失的親情!這樣的選擇實屬無奈,作為我們這一代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只是希望用時間來改善這一切,改善經濟上的不足,可以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所有的責任,讓父母老有所依,讓孩子會有更好的未來!不要像我們這一輩及上一輩那麼辛苦。對父母,我更多的是愧疚。只唯願:當我長大時,您還未老;我有能力時,您還健在!




三餐無憂


城市容不下靈魂,農村容不下身體,這是當代農民工的真實寫照。誰不想留在家鄉安居樂業,共享天倫之樂,可現實不容許呀。在家意味著沒有收入,孩子沒錢上學、老人沒錢看病,可能連溫飽都難以解決。我認識幾個朋友,他們在廣州打工,同樣老人和孩子在家,2018年曾經跟我說,要我幫忙在家裡找個事做,工資低點無所謂,實在是不想在外漂泊了,可是過完春節後,一個個還是去了廣州。沒辦法,老家就這樣,哪有那麼多用人單位可以安置他們。

我們這裡的農村,戶均幾畝地,有很多長期在外務工的人甚至一分地也沒有,土地是農民生存的根本,沒有地哪來收入?這是個很殘酷的現實,現在農村的土地資源開始集約化開發,有關係、有資本的人開始大量租地進行規模化養殖,農民原本就沒多少地,也沒有資金和膽量大量承包土地,只有把自己僅有的幾畝租給大戶,以換取微薄的租金。沒什麼負擔且還能做點事的老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都是已沒什勞動力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孫子。這就是農村的現狀。我不知道十年後,當這一批老人相繼過世,農村還有多少人。


江邊娛夫


不足為奇!1959年至1961年我當過幾年的‘留守兒童’。那時候可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護我。就我一個人在家。白天讀書去,沒什麼,在居委會的伙食團吃飯,我的定量根本不夠,父母的口糧挪些給我,因為沒營養,經常餓得清口水長流。晚上真的怕得很,遇到響動嚇得不行。有幾次半夜起來喊鄰居,鄰居安慰我一番又睡覺去。

其實父母帶著小弟(現已61歲)就在六七公里外的市區附近工作和住宿。那時候我們市唯一的兩三臺公共汽車都拆了座位作貨車搞大躍進去了。假設公共汽車要開也單邊票價0.14元(我站過一次,是1959年的十月2號。讓九歲的我‘開洋葷’)來回就是他們分別工資的百分之三四十了,且時間沒譜,等一個小時都是常事。那些年,我每兩三個星期用星期天走路去看一次父母和小弟。他們也一個月兩個月回來一次。

記得有一年過年,每人供應半斤紅圓、棗果之類的糕點,好像還有花生糖。父親的糧食定量在單位,母親是臨時工,我和母親、小弟、三個人共一斤半,買到後我禁不住嘴饞,今天吃兩坨說下不為例,明天又想吃了,幾天後沒幾坨(塊)了。乾脆吃光算了。後來去見父母撲通跪下。

交代自己的‘罪行’,我還是被父母當著其他人打了一頓,打完他自己也流淚了。父親是一個讀過五年私塾的人呢。現在我還能夠想象他想他當時的心情。


虎嘯zhouyichang


感謝小編給平臺發言,由於個人學識,及生活經驗對這類社會現象談觀點,不一定對,請容納批評,

改革開放四十年,成績偉大,問題不少,主要解決人民暖飽問題,物質豐富了,生活好了,離不開全國各階層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農村可以自由來城市打工,掙錢,計劃經濟時不準離開農村,只能耕田,記工分。

改革開放給農民一次離開農村到城市當工人的機會,也感受城市的風土人情,農民工在沿海地區生活,如上海,廣東,福建,深圳,,,

眼界開闊了,衣著城市化了,

都不想回農村了,城市有夜總會,超級商場,,,吸引他們,農民工也有二人夫妻出來做工的,製衣廠,電子廠,傢俱廠,中外合資廠,億隆電器,,,,等等,每月有5000.元以上,做師付的近萬元,比城市下崗工人掙得還多,做裝修的一天300.元至500.元很正常。每月都會寄錢養老婆子女,父母。

這是他們農民工不想回農村的主要原因,在家種田一年才5000.元左右,在域市打工,一個月當一年收入。

差距是很大的,一年回一次家,春節要回去探親的,每年春運很擠,買票困難,

今年建了高鐵,網上可以買票,不用去火車站排隊,高速火車,每小時300.公里,快速把人流帶走了。

春節日回家也很方便,四川,湖北,雲南,貴州,廣西,當天可以到達。

夫妻團員,家庭團員,一,天時間,

關於教育小孩主要學校老師盡職盡責,

父母只管小孩穿衣,吃飽,洗澡,

農村現在比四十年前變化很大,村村通電,通水,通硬公路,扶貧政策初見成效。2020.年實現中國農村無窮人,這是黨中央對農民的關懷愛護。

我相信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農村大有作為,農村戶口價值高,在建設新農村,時特別歡迎在大城市打過工的農民工,回村當幹部,把農村早日城市化作出你們的寶貴貢獻。


明天會更好61330


現在好多農村都同樣的面臨著留守兒童、老人的問題,因為貧窮,因為家裡沒有工作,因為為了更好的明天,好多青壯年都外出去城市打工,有的一年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幾年才能回家一次。這都是被逼的,是無耐的選擇。

因為父母長時間不在家,孩子得不到父愛、母愛,老人也得不到子女的關懷,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變陌生,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家應該高度重視,讓更多的家庭不由因為工作而分離。



哈尼強哥69332465


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了,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老人家也越來越孤獨,兒女小的時候在家想起父母就流淚,被人欺負的時候沒人訴說,在心裡就會對父母有埋怨的心。長大後有好多留守兒童,他們是不會理解父母的,他們只知道父母沒有陪伴在他身邊,所以長大後都是不聽父母的話,叛逆心很強!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我們農民責任,也是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問題,農民不去打工在家又沒有什麼收入,所以希望國家更加關注留守兒童的問題!


暢享娛樂廳


在父母身體健康的情況,還是可以在外奮鬥幾年,如果父母年紀大了,孩子上學需要自己的父母監管,畢竟孩子還是需要自己的父母教育。我自己就是例子,在外快19年,孩子長大了,父母年紀老了,今天決定辭職回家,我一個打工的,在哪裡都能生活,只要勤快,但是父母孩子的陪伴錯過就永遠找不回來了


桃桃之蘭


非常悲慘,已經不是悲傷能形容的了,背井離鄉,孩子不能得到父愛,母愛,老人要自理生活,極其不人道的事,這是農村人要改變自身生存狀況一代人,二代人付出的極其慘重的精神代價,這是農業社會發展過去中必然有的社會現象,社會是慢慢向前進步,剛好你落在了農村,必將為這個社會發展付出代價,是裹挾,被動。身不由己,只能道一聲珍重,看好前面的路,照看你的家人,老婆,孩子。父母雙親。農民真的了不起!


姜佰成1


這是一個需要社會關注並急需解決的問題!農民為了生計被迫外出打工,因為條件受限,大多夫妻兩地分居、家裡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老人都很多。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就是社會不安定的重大因素。在這個群體裡每個角色的心理都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所以,關注農民工關注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是我們這個社會亟待解決的大事!


霧裡看花8793


都是為了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