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大多有在家里供奉祖先牌位的习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没有,为什么?

用户110457936302


南北方习俗有着明显差异,北方人严谨遵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每年清明时节、春节去祖坟扫墓以示纪念祖先,南方人喜欢在家里摆祖宗的牌位及香案早晚烧香拜祖,一是虔诚二是方便,逐渐形成一个习惯流传下来,尤其生意人早晚一柱香愿其祖宗保佑生意兴隆…当然,这是人们的一个心灵体现,至于灵不灵无法考证,生意在人做,只要诚信经营都会顺风顺水!


寜静致遠43


错,其实,北方人也有供奉祖先牌位的习俗。

记的小时侯在山西老家,每年一到过年,我父亲和我二大爷,就从柜子里拿出我们爷爷奶奶的牌位给供了起来,过完年的正月初五,把牌位收了起来,然后就是一大家人,出村送亡,可是,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你家就供爷爷奶奶,祖先的牌位为什么不供?原因是,我们的老祖,是在山西的洪洞县,大槐树一带,明朝移民,才迁徙到现在老家的居住地,我祖上,迁往山西北部后,一个村子又分成了各枝,祖坟因当年修张同公路,各枝又另立坟头,没等解放,我父亲和我大爷,走西口又走到了包头城定居。

向这样的反复迁徙,似想,祖先的牌位还能留存下来?

北方,真不同于南方地区,由其是内蒙古一带,大部分群众,全是从全国各地迁徙来的各省居民,向供牌位这件事情,连我都说不清先祖大名称呼,更不用说孩子们了,但在山西老家,我四哥活着时,年年过大年还是要供奉先祖牌位的。


李德才21


我是河南汝阳人,我今年五十八岁了,我从小时后记事起,俺们那里家家,一年四季都把上八代至现在\\,都会把自己家的祖宗牌位,并且写上名字,就是上八代人的名字,爷辈奶辈名字,写得清凊楚楚,挂在堂屋迎門正中间。面前摆上一个香炉。有空闲时间或过节气,点上一支香,摆上供果,并且嘴里念念有词,然后跪下来,叩三个头。如果满八代人名字后,删掉最上面一人名字,将自己已故的爷爷奶奶,填到最下边。如此类推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尹占斌


习俗是什么?简单地说,不过是为了生存而保留下来的习惯而已。越是危险的职业,习俗(有些应该说是行规)越多,比如渔民、猎户、摸金校尉、土匪等。我爸年龄大了,几年前到北京帮我接送过孩子,呆了一年时间。小区里有个湖南的老人,也是给子女看孩子的,他们那里农村一户只有几分地;我老家内蒙,我出生的那个村,现在一户有100多亩地。和南方相比,内蒙贫穷也好,落后也罢,但地多人少,生存压力小,所以内蒙在全国各地打工、做体力活的极少,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的白领。


说回正题,“南方人大多有在家里供奉祖先牌位的习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没有,为什么?”供奉祖先牌位的习俗越盛的地方,一定是地少人多,生存压力大的地方,凭个体难以生存,需要团结更多的人。所以祖先、家族这些,就是最好的手段。这样的标准,北方某些地区也适用。习俗,其实没那么神圣,也没那么优越,一切都是利益(利益有大有小),没用、过时的习俗,很快就会被淘汰。不了解历史,谈习俗,很可笑。


王晓俊543


湖南宁乡的。在农村自建房基本家里都会摆上去世祖父母和父母的遗像,以前是黑白。现在都是彩色,刚过世的会挂上红色绸缎。我是从小觉得有些害怕和恐怖气氛的。虽然放在堂屋的墙上。还是觉得有些吓人。有的就不会挂出来了。年节都是要祭拜的。


潇湘豆411


一、根据基因测试结果,北方汉人的汉族基因纯度87%,南方汉人为86%。因此,许多人所说的南方汉人比北方汉人更象汉族的言论,纯属无稽之谈,纯属一厢情愿。

二、至于祭祖方面北方人与南方人的差距,这个我也承认。我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南方汉族的祭祖风是从海外华人处返潮的。1949年后,我们大陆从很大程度淡化了祭祖,比如破四旧,比如平坟,比如烧家谱,比如对乡绅的态度等等。

而许多海外华人,尤其是唐人街等华人相对聚居区保持着我们的绝大多数传统文化习俗(中华文化总体上是一体的,可还有个十里乡俗不同的经验说法。也就是说是有微小差异的)。在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国人又与海外华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动。受他们的影响和祖辈的记忆,恢复了许多传统,尤其是祭祖方面恢复的更多。而我们其他地区的国人与海外华人的联系,比东南沿海差的远了,因而,祭祖意识和方式方法主要靠祖辈记忆,受海外华人的影响少多了,故恢复的就少多了。

2、东南沿海的富豪富翁比其他地区多的多。也就是说他们有更多的资金优势,祭祖的许多内容是要花钱的。

3、汉族居中,四面八方都与我们的少数民族互相影响。北方人如此,南方人也如此,东南西北都如此,无非就是互相影响的对象不同,内容当然有差距。这个不是影响祭祖的原因。

三、有关其他

1、陕西关中祭祖的记忆

首先声明我是1979年十九岁就离家求学和工作了。可是,由于生于一个老家庭,且是族长家庭,因而知道一些。

(1)、祭祖日程。一是大年三十下午人员相当齐整的上坟祭祖。二是正月十五上坟送灯。三是清明节上坟,并且修整祖坟。四是十月一日寒衣节上坟送寒衣。五是许多女儿孙女在这些时间点前几日上坟。六是逢大事喜事上坟告知。七是遇白事反复上祖坟。

(2)、比较认真的趋向。一是大家族相对认真和讲究的多。二是离市县城越远的地方越认真和讲究。三是这些年一些富人更讲究和认真。四是城市人相对淡化。不过,不少人己经意识到无根的生存,浮萍式生存对生存质量的严重影响了。

(3)、从老人处了解一些过去的点滴。一是过去有庙有祠堂,有祖宗牌位,有家谱(一般五年一续)。无论在家里牌位,还是祖坟上的祭祖,都是很庄重的。1949年至1965前之间逐步消失。许多人己难以续上家谱了。二是过去比现在更讲究和认真。三是过去的祖坟绿化是很讲究的。

(4)、近十几年不少人在努力恢复传统做法。尤其是退休人员的积极性很高。

2、对于祭祖的认识

我认为应该把握好分寸。比较认真和讲究是很有必要的,千万不可无所谓。只有这样,一是才生存的有根有努力方向,不然会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自己来自何方,不知自己去往何处,一不小心就与动物差不多了。二是我观察越不讲究的人,越易懒散和走极端,越易玩世不恭,人丁越易断。

但是,也不能太过于讲究。如果太过于讲究了,一是财力上不一定供得上。二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太多,会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的。三是会成为神神叨叨的人的,甚至会不知怎么生产和生活了。


鱼磊卫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在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曾经看到一件极为气人的事情。

这里面一个展品,竟然是中国人某家的祖宗牌位。

在我们南方,抢走别家祖宗牌位,同挖祖坟差不多,是对一个家族最大的侮辱。

因为祖宗牌位等同于祖宗,平时都供奉在祠堂内,定期要小心擦拭灰尘,过年过节都要全家甚至整个宗族祭祀。

当年日本鬼子打到中国南方,什么地方都放火烧,但一般不会烧祠堂,也不会烧祖宗牌位。如果真这么做了,这个家族就要不惜代价同你拼命。

道理就是这样。

对于南方人来说,祖宗牌位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由此形成风俗。

但北方为什么很少有?

说通俗点,就有些不好听。

北方并不是没有这个习俗,很多地方是有的。比如萨沙知道山西很多地方有,山东一些地方也有,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

为什么呢?

根据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南方才是真正汉族的地盘,几千年来人口流动有限。

尤其是一些山区,基本没有人口流动。

而北方由于异族入侵,人口流动大,游牧民族也不断混杂。

比如五胡乱华时代,胡人逐步融入北方汉人,还有后来的契丹、鲜卑、女真、蒙古等等五花八门的民族。

有一些人说,北方很多地方都是所谓汉化的胡人。

这种说法虽夸张,但确实北方在古代长期被胡人攻打和占领,民族习惯很大淡化。

以北京为例,在满清时期,旗人高达百分之九十,被称为满城。

这些游牧民族哪里有这种风俗,当然不会搞这些。

中国最纯的汉人是福建的客家人。

当地客家人的父系结构中,中原汉族约80.2%、畬族约13%、侗族约6.8%。一般认为,客家人是中原汉人。他们从秦朝到宋朝初期,是目前中国最为纯正的汉人。

因各种原因分几次南迁,到达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定居下来。一说客家话,就是古中原话。


萨沙


中国南方,在家祭祖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习俗。在北方则不是,这不是因为北方人不好祭祖,而是北方人在历史上一段时期,统治阶层不允许家庭祭祖所造成的。

(湖南沅水流域家中祭祖)

有人把北方人在历史上的迁徙联系在一起,说是中原人迁徙或是避难到南方,也就把北方的祭祖习俗也带到了南方。这种说法是因对历史关于祭祀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所致。历史告诉我们,事情恰恰相反,是北方人或是避难,或是迁徙,来到南方以后,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入乡随俗,才开始在家中设神龛祭祖的,包括后来北方一些地方兴起的家庭祭祖活动,也是受到南方诸族风俗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上古时期开始,北方部落首领的统治权,排重要位置的不是经济、政治、军事的支配权,而是祭祀权,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神权。至今,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宗教神权依然是至高无上的。拥有了部落的祭祀权,才能经济、政治、军事的支配权。也就是说,当时的祭祀权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北方的祭祀权就牢牢掌握在统治阶层手中,民间是不允许祭祀的。历史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夏、商、周时,不允许民间有祭祀活动,其中就包括祭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实施不下去,诸侯各自开展祭祀活动,如宋襄公祭次睢之社,鲁季氏之旅泰山,时人皆认定为“淫祀”。诸侯尚且如此,民间就更不能私自举行祭祀活动了。祭祀在北方统治者与当时的士人阶层眼中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一种“礼制”下的精神统治。

(南方家中祭祖)

《礼记•曲礼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的意思古人解释为: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在古代,北方的祭祖必须要有祭祀的场所,称为祖庙,后来发展成为宗祠,家庭之中不可“淫祀”。要祭祖先必须在祖庙之中祭祀。

历代的北方的统治阶层把南方人视为“蛮”,意思就也是不讲“礼制”,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祭祀方面,称其为“其俗好淫祀”。这种不同的风俗,实质就是当时南北的文明差异。南方诸族当时不仅家家户户祭祀祖先,且“好鬼神”,把当时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以为是神鬼所至,立坛或祠祭祀。

历史上,从上古部落时期到封建社会礼教制度下,可以说,北方祭祀活动政权和礼教的束缚太多,规矩太严,一不小心就要掉脑袋,甚至株连九族,谁还敢私自祭祀?而南方诸族的各种祭祀活动就要自由得多,有时甚至可能随心所欲,想敬奉谁就敬奉谁。如南方的“傩祭”本为“鸾祭”,也就是祭祀鸟神,祈祷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到了北方,时人以南方音记,把南方“鸾”字音,记成了“傩”字,其本来意思也变成“驱逐疫鬼”的一中行为,一种仪式。汉朝时,每年的腊月宫廷里都要举行“傩”活动,就是举行驱逐疫鬼仪式。

(南方家中祭祖)

在南方诸族之中,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遗存秋收之后,岁末年尾既举行家族的大型祭祖活动,也有家庭举行大型祭祖活动,称为“庆祖仙”。也就说明,南方的家庭祭祖不是北方带来的,而是南方固有的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习俗。

总之,南方人大多有在家里供奉祖先牌位的习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没有,这就没有什么奇怪的,是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因此,那种持中原人迁徙到南方后,把家庭祭祖习俗带到了南方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关山听风


你说的可能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说不够全面。北方人,南方人都有过年敬祖习俗。

可能南方人大多是汉族被驱赶的人,他们远离家乡,根本无法找到自己祖宗的坟地,所以只好在家供奉祖先。北方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很早就住在本地,他们的祖先的坟地就在自己住地周围不远,所以好像他们没有把祖宗供奉在家里。但有一部分人,祖宗坟地离家较远,过年烧纸,送钱之类,就是在户外某十字路口,做这样的祭祀活动。

北方人家族大的,条件好的,他们也修了祠堂之类,把祖先牌位一一放在一个大祠堂里,过年过节,都去供奉,祭拜。南方人也有修祠堂的,不过在家供奉祖先的较多,这显然是家庭条件还不算好的。这和北方在野外坟地祭祖的情况差不多。

北方人,祖先坟地相对家略远,所以没有达到每月两次或一次祭拜。这可能与生产忙闲有关系,但他们知道一月两次是应该有的。南方人在家里祭拜,自然方便很多,所以一月两次,雷打不脱,所以显得比北方人更孝敬。

其实南方北方都一样,只是细节上,条件上有点差异,方式不一样,祭祖的心都是一样的。


徐昌奎


北方人大多数人已经不是真正的汉人,是蒙古族和满族的后代或是不管从思想,行为,身体,骨骼来说跟纯正汉人血统的南方人是不一样的。就拿骨骼来说北方人不管是成年人或小孩,在年龄和身高差不多的情况下个普通比南方人要重得多。所以我一直认为南方人最好是不和北方人通婚,以保证汉人的纯正。当然想也有南方女人喜欢和黑人通婚,但那毕竟是异类和少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