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焦鏡頭16-35與24-70如何選擇?

鄭拍拍


這兩個鏡頭都是大三元鏡頭其中之一,他們各自擔負著不同的拍攝任務

16-35更適合風光,設計定位就是風光拍攝

24-70通用性更強更適合婚禮、會議、旅遊、棚拍

如果要選擇首先看一下自己主要拍攝哪方面的內容。

幹活方便兼顧畫質選24-70,焦段實用實用便捷,畫質優秀,缺點是廣角不廣,長焦不長,適合近距離拍攝

你的拍攝需求也正好是這些,拍個會議,拍個婚禮,旅遊掛機24-70非常好。

你喜歡風光,那麼16-35是你必選鏡頭!

16-35,16mm超廣角可以給攝影師帶來更廣闊的視角,更震撼的視覺衝擊,這是24無法代替的。

其中16-35覆蓋24、35、兩個焦段

這兩個焦段畸變相對16更小適合室內拍攝私房人像,還適合拍攝環境人像。

35還可以拍攝環境人像和人文紀實,算是典型的創作鏡頭。

如果你有這方面拍攝需求,那麼它是你的好夥伴!

最後怎麼選要看自己實際拍攝需求,對號入座就可以了。


小魚大魚看世界


在變焦鏡頭裡面,16-35mm、24-70mm都屬於“大三元”、“小三元”的組合鏡頭之一。雖然兩者的焦段具有一部分的重疊,但這兩款鏡頭的應用領域還是“涇渭分明”的。

首先,16-35mm這個規格的鏡頭,屬於超廣角變焦,它的適用面其實並不大。主要就是在風光攝影、室內場景攝影、環境人像這些題材上使用。我曾經擁有過一枚EF16-35mm f/2.8L II鏡頭,便主要是作為旅遊鏡頭、風光鏡頭使用的。

至於24-70mm規格的鏡頭,俗稱“萬金油”,幾乎所有的題材都可以拍攝。尤其是2.8光圈的版本,更是職業攝影師離不開的一枚鏡頭。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兩種不同焦段的鏡頭怎麼選?

1、新手初哥不要選16-35,超廣角構圖對攝影師的要求比較高,沒有構圖基礎,拍出來很難看!

2、一般的說,需要16-35mm的攝影師,他們只會糾結選16-35還是選11-24。而把16-35與24-70混為一談的,多半是新手初哥,這種情況下,妥妥選24-70準沒錯!


從耗子胖成豬


變焦鏡頭16-35與24-70如何選擇?

說實話,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鏡頭,也是不衝突的兩個鏡頭,雖然說它們之間有相交的一段焦距,但是它倆的主力拍攝內容還是不相同的。

我們常說的這兩款鏡頭,一般是指佳能的大三元鏡頭中的兩支。

16-35鏡頭,佳能的超廣角段鏡頭,是拍攝風光的好鏡頭,視野寬闊,成像不錯,它也可以拍攝星空之類的特殊題材,鏡頭的素質很不錯,成像也很好,銳度也是很值得稱讚的。

24-70鏡頭,這是一款中焦段鏡頭,也是很常用的一個鏡頭,它可以說是個很萬能的鏡頭,可以拍攝風光,可以拍攝人文,可以拍攝人像,也可以拍攝花草等,是最適合做掛機鏡頭的一款了,以前曾是影樓主力幹活鏡頭。

如果從這兩款鏡頭之間選擇的話,主要是看你個人的拍攝喜好了,喜歡拍攝風光,你就選擇16-35,如果喜歡拍攝人文或只是家用,那麼你就選擇24-70吧。

鏡頭,是我們創作的工具而已,就看我們怎樣來用了,用好了,都可以出彩的。

最後願你選擇到滿意的鏡頭,拍攝出優秀的作品。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劍舞影像,一個有熱度的攝影人,期盼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劍舞影像


這兩支頭屬於大三元(當然也可能是小三元)中的兩支,所謂大三元還真不是浪得虛名,是千千萬萬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先說說24——70,焦段覆蓋人眼的常見範圍,也就是說,你所拍到的與你看到的視角比較接近,無論人像風光,基本上平時80%的場景都可以對付。在三元中,屬於中間這一支,所以又稱標準變焦鏡頭(簡稱“標變”)。一般人購買的第一支三元鏡頭都是這一支,也是影樓使用頻率最高的一支,因此也叫“幹活的鏡頭”。但是它的缺點是“平庸”,也就是說片子沒有什麼特點,不能出新、出奇、出巧。

再看看16——35mm,這是一支超廣變焦鏡頭,特點是視場大,能包羅萬象的把許多景物“囊括”下來,特別適用於近距離的高大建築物、室內大場景、星空、壯闊的山川河流等。由於它能產生強烈的透視效果,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它的優點在某些時候就成了它的缺點。如包羅萬象的大視場,我們知道攝影是減法的藝術,視場太大、內容太多,過於“嘈雜”,沒法突出主題。所以對於構圖的要求很高,老司機們說這個焦段不是很好駕馭是非常有道理的。另外一個造成視覺衝擊力的透視誇張,它又會造成景物嚴重變形、失真。

總之,這兩支鏡頭都是好鏡頭,各有千秋,都值得擁有,在於你不同場合靈活使用。從平時使用頻率來說,還是24——70使用率高。

前三張為24——70所拍,後面的當然就是16——35拍的。








陳亞平31


變焦鏡頭如果是14-24與24-70選擇上就不會糾結了,因為根本沒有焦段重疊。而16-35責不同了,因為在焦段上24mm一直到35mm都是有重疊的。

我們常說24-70是標準的掛機頭,因為包括了從廣角到長焦的範圍,適合風景,人文以及肖像特寫的拍攝。一般24-70 f2.8恆定大光圈同時也有著出類拔萃的素質,是掛機的不二之選。但是缺點也同樣明顯,就是太沒有特色,廣角不夠廣,長焦端又不夠長,中間的35/50人文焦段很容易被一些35定之類的取代,同時光圈更大,畫質更好。

為什麼有人喜歡16-35掛機呢,就是因為這個鏡頭包括了從超廣角的視野到小廣角的人文視野。也就是說你可以用16端拍壯麗的風景,也可以用35拍攝一些人文片子,搭配f2.8的話35端也是一個不錯的人像鏡頭。

其實選擇上不用過分糾結,關鍵還是得看用途,你首先要判斷一下你的拍攝題材裡面有多少需要超廣角視角的,你有沒有拍攝特寫的需求,還有你是否能駕馭24以下的超廣的拍攝等等。16-35是非常好的風景人文頭,24-70屬於萬能頭。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攻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我的選擇是全部擁有,雖然我也擁有過兩枚鏡頭一段時間,最後16-35mmF2.8換了17-40mmF4,但是總歸來說,這兩枚鏡頭沒有衝突,也都是兩種區域的拍攝鏡頭!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絕對沒問題!
16-35mm是佳能大三元中的超廣角鏡頭,能拍人像,不過得掂量而為,16-35mm是用超廣拍?還是用35拍?用超廣拍攝人像有些難度,一般新手很難駕馭!用35端還行,不過一直用35端不如買個35mmF2了價格便宜划算!


我的意思還是喜歡風景偶爾人像的話,16-35mm絕對可以!那麼接下來就說到24-70mm了,常用的掛機鏡頭,一枚用處比較大,但看起來又平庸的一枚鏡頭!主要強在方便上面,如果連方便都不方便的話,這枚鏡頭就真的平庸的不能在平庸了!
焦段24起步,只能算是廣角,算不上超廣,70端末尾,也真的抓住了中長焦的開頭,很尷尬的鏡頭!也不難看出它的用武之地,能拍廣角能拍出一點長焦的透視感!主要還是專門為人像而造!題主喜歡人像多一點的話,24-70mm平庸而不平凡!


婚禮攝影師Tanke


變焦鏡頭16—35與24—70如何選擇?

說得沒錯,變焦鏡頭16—35與24—70這兩支鏡頭都是很好的焦段、很好的鏡頭;它們都被劃入了“三元”鏡頭的大家庭,是大多數攝影人的“標配”鏡頭。

第一、16—35的焦段非常適合風光題材的拍攝。風光題材的拍攝,一般需要視野開闊、畫面恢弘,能夠寫下名山大川之雄偉、城市風光之壯闊,帶有明顯的視覺衝擊力,雖然畫面會有一定的變形,但是如果是描寫的山川和河流,這種變形是看不出來、也是無礙大局的;如果描寫的是城市風光,後期也可以做出一定的修正。



第二、24—70的焦段非常適合人文題材的拍攝。這個焦段對於記錄人文活動、拍攝人物甚至花卉,都有很好的表現力,如果配合接片手段的運用,它的風光拍攝表現也很優秀。

拍攝距離適中,使用靈活,畫面較為工整自然,是一般拍攝人和一般拍攝場合的拍攝利器。

有人稱這是“幹活兒”的鏡頭,有人稱這是“萬金油”鏡頭,有人稱這是最好的“掛機頭”等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具體選配時可根據個人拍攝題材方向和使用喜好決定取捨。

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感謝轉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如果是唯一的一款鏡頭,第一選擇必須是24-70,萬金油掛機頭,啥都能拍,不要聽那些人說24-70沒特色,太中庸,廣不夠長不夠的,因為大廣角對大多數人來說無法駕馭,視角過廣,收納的景物過多,那麼視覺焦點不容易突出,內容多而雜,無論是色彩還是構圖都不容易,就算後期通過裁剪也失去了大廣角的魅力。長焦不夠也並不是罪過,由於焦長大,那麼空間被壓縮更適合特寫,但平時需要特寫的並不會比寫實來的多,實在不行就靠近點(廣角後退點),剩下的無論街拍,棚拍,擺拍,是風光,人像基本信手拈來,遠不是廣角和長焦給人一種束縛感。當然,如果有能力上第二隻鏡頭,我依然推薦720,而不是超廣,這兩隻鏡頭在手,基本上所有題材都可以接觸,制約性就小多了,資金緊張,這倆鏡頭足夠了!第三隻鏡頭在考慮超廣,說真心話,此時更多考慮自己主攻方向,如果喜歡拍人,第三隻頭上大光圈標頭或85,如果喜歡微距那就上微距頭,廣角頭繼續往後退推。喜歡拍風光,再上超廣,很多人推薦14(16)-24(35),我並不喜歡廣角變焦,因為形變和邊角畫質較差,上14/20定焦頭更好。當然,風光片並不需要像中焦那樣的寫實能力。真喜歡風光,135侷限性太大,起碼得中畫幅向上,如何在超廣的視角中容納更多細節,只有大底才能實現。大三元沒有必要配齊,一顆高質量的超廣定焦頭足矣,視角到了一定角度,差距也就沒那麼大了。對很多人來說,圖方便就必須超廣變焦,前提你得放棄一些,並能很好的駕馭。超廣變焦只是讓你的焦段無縫連接。


浪漫的祿來福來


我認為浩影映像的意見更可取。攝影是根據題材決定器材的,不能不分體彩單純為了什麼衝擊力或者視角的新奇選用器材。如果單純為了視覺衝擊力,8mm魚眼鏡頭最奇特,也最有視角衝擊力。

然而,在兩者之間只能選一個,那麼毫無疑問是24—70mm鏡頭啦。因為它之所以被稱為掛機頭,既涵蓋了超廣角(24),也包括標準(50),還有中(70).是它的適用範圍寬廣的多。例如風光、記錄、婚禮、旅遊紀念照、家庭合影的全家福等等,非它不可。這一切是16—35所不可替代的。



洛陽艾農


其實這兩個都不可或缺。


大三元嘛!其實每一個都是需要的。


所以,變焦鏡頭16-35與24-70如何選擇?只是先買哪個,後買哪個的問題?


您說我的回答還有幾分道理吧!


不過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我組建鏡頭群的時候,第一個優先考慮的是廣角夠不夠。所以我都買最廣角的。一般是我相機中的第一支鏡頭。


24-70,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其個別的鏡頭,沒有非常好的。所以即使買副廠也沒有關係。甚至我自己,雖然有,但是不用的,我用一個50mm代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