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各地農村都有什麼習俗?

80後農村人小丁


我們這正月十五會有花燈表演,還有踩高蹺!但是現在都沒有了,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惠龍大塊頭


我家鄉(廣西某農村)都是臘月二十七八開始大掃除,把平時沒有清潔到的犄角旮旯都弄乾淨,被子席子什麼也要洗乾淨,小孩子都比較喜歡買新衣服,然後就是準備年貨。到了大年三十,我們習慣蒸那個米皮,白的跟玫紅的(玫紅的用蘇木弄的水)留著大年初一炒著吃。對聯除夕夜晚上會貼好,我們還要拜神啥子的,然後初一就發紅包啦,小孩子都是互相串門拿紅包,哈哈哈



鄉中小丸子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河南老家,從臘月二十三小年就開始算是過年了。俗話說:二十三:地灶!是迎接灶王爺的一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趕年集;二十八:貼春聯;到了三十全家人一定要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早起,放鞭炮,還要給長輩拜年磕頭,長輩要給小輩發壓歲錢。到了初二,就開始走親戚,去姥姥家。初五的時候,俗稱破五,這天要迎接財神!大致的就是這些!




腦海的天空


農村過大年,大年30中午都是要吃雞蛋湯,下午都要蒸幾鍋包子,煮一鍋鹹肉,鹹鴨鹹雞,還有臘腸,因為我那裡過年基本上都是以減肉為主,年30晚上必須燒一盤紅鯉魚,代表鯉魚跳龍門,但洗燒好年30晚上不準吃,送完年初正月初三過後那盤魚才可以給吃掉,這是代表著年年有餘





農村小豔子


1.廣東

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區春節會吃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寓意“生活甜美,源遠流長”。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準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2.廣西

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

3.甘肅

有新年舞社火的習俗,社火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

4.遼寧

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

5.黑龍江

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餃子,還要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在初五這天也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

6.福建

鄉村農家的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

7.山西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閤家互相拜年。

8.山東

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後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


西路相隨


我們當地農村有個順口溜,基本包括了當地人的所有過年習俗。

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豆付,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割只雞,二十八帖年畫,二十九打點酒,三十褪皮,初一蹶著屁股亂作揖。.


江哥在路上


我們那裡大年夜先要拜灶神,然後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初一早上要到墓地去給祖先拜年,年初二開始走親戚


逍遙一路天涯


別的地方不是很瞭解就我家鄉說一下吧,最有特點的就是年三十請爺爺孃娘就是自家已故的仙人老祖宗了,掛上竺子,供上三樣水果,三大主菜(🐔,🐠 肉,)還有過年必備的炸貨初一早晨五六點鐘就起床吃完水餃一大家子就去村裡有供奉的家裡拜年還要磕頭[流淚]。初一下午家裡的老爺們就把老祖宗送走,算是回家過完年了。


小敏鄉村


全貨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一樣!

而且就是同一個民族,不同的地域,也有不一樣的風俗!

這個問題如果要完完全全的給你說請說說明白,就算專家來了 那也不一定能給你說清楚!更何況我們還是平民百姓!


渝夔達人


放鞭炮,買對聯,吃湯圓,看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