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1942年,一名叫做阿道夫·艾希曼的纳粹德国高管,被任命负责屠杀犹太人的最终方案,并且晋升中校,此后他陆续将大批犹太人移送至集中营并屠杀。二战结束后,艾希曼被美国人俘虏,但随后逃脱,流亡阿根廷。

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在战后建立以色列的犹太人,一直没有放弃对原纳粹罪犯的追捕,1961年,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逮捕艾希曼,将其带回耶路撒冷受审,以人道罪名等十五条起诉。最终艾希曼被公开审判并处以绞刑。

就在世界纷纷想要揭开这个“恶魔”真面目的时候,才发现他不过是区区一个普通人,在庭审的过程中,仿佛是一个智力并不是很高的老年人。犹太裔著名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身份,出席了庭审,她总结说艾希曼彬彬有礼的坐在审判席上,“既不阴险,也不凶横”,完全不像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

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艾希曼甚至宣称“他的一生都是依据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所有行动都来自康德对于责任的界定。”艾克曼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作为一名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1963年阿伦特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在其中她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通过对艾希曼的观察,阿伦特总结出现代生活中的“平庸之恶“——一种平凡人做的恶,他们不反思身处的境地,对外界强加于他们的命令,不思考,也不反抗,认为在体制内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服从体制的安排,甚至没有道德的判断和良心的不安,即便内心有所触动,也会试图找出一些身不由己或其它的理由来掩盖心里的不安。

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就这样用“平庸的恶”,伪装成一幅无辜的面孔,拿体制作为挡箭牌,将迫不得已作为借口,抹杀了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必须具有的能动性,将一切责任都推到自己思想之外,的确,他们是没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就是一种“平庸的恶”。

一直都有一种论调,就是“冷漠比暴力更可怕”。平庸之恶,正是这些种种冷漠的集合。这是最人为的恶,也是最可以避免的恶。平庸之恶,也许来自于怯懦,来自于对权力的恐惧和屈服;也许来自于贪婪,来自于受益之后的默许;也许来自于冷漠,来自于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的忽视;也许来自于盲目,来自于受控于某种力量的精神渲染。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这样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上级的安排,是为了整体的考虑,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我必须要这样做,我不这样做还能怎样,没有的,做什么都没用的。

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用一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伏尔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这个世界恶的崩坏而负责。对好坏、善恶标准的游离和回避,对自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员工、一个社会成员——的身份的否定和责任的模糊。


这些最终都会成为一种平庸的恶,并且这种恶选择对象的时候也不会有差异和偏好,也许某天,做出平庸选择的人也会成为这种平庸之恶的,牺牲品。

二战纳粹的“平庸之恶”,如今依然让人警醒和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