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攪動著。
春節後的返工更是揪著大家的心,畢竟,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為了更好防控疫情的擴散,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國家延長了春節假期。相信各地政府根據當地的情況,也紛紛出臺了各種“升級版”的防疫計劃。
這一招很關鍵,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有14天左右的潛伏期,復工時間的後延,可以讓已被感染但尚處於潛伏期的人群“充分暴露”,這部分人將就地就醫,不會再搭乘公共交通出行,這將極大的減少健康人群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那麼,當復工的命令一旦下達,我們搭乘什麼樣的公共交通工具返崗風險最低呢?
劃重點
01
冷知識:機艙空氣堪比手術室
這不僅僅是因為飛機的速度快、乘客之間的接觸時間短,還和飛機的獨特設計有關。
專業視界
2020年1月30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新聞發佈會上,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說,飛機客艙空氣每2到3分鐘置換一次,每小時置換20到30次。飛機通風系統主要使空氣上下流動,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醫院手術室的空氣更換速率是12分鐘更換一次,普通建築的更換率則更低。
其次,在空氣過濾上,飛機一般採用“高效微粒過濾”系統(HEPA),可以去除空氣中直徑為0.1至0.3微米的微粒,去除率達99.97%。
研究顯示2019-nCoV
新冠病毒尺寸約為0.1微米,該系統具備攔截新冠病毒的能力。此外,HEPA空氣過濾系統對病毒也具有抑制性作用,被截止在空氣過濾系統的病毒短時間後便會喪失活力。然後在空氣流通路徑上,進入客艙的混合氣流與乘客區、駕駛區的原有空氣進行混合和充分熱交換之後,再由客艙底部的迴風口流出,通過客艙的提升管路自下而上輸送到位於客艙頂部的客艙通風系統,並由該系統分配給每位乘客。這種佈置特點使得客艙內空氣流動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沿機身縱向的空氣流動很小。
客艙內的微循環圖
飛機客艙通風系統的研究初衷是不讓客艙的空氣縱向流通,主要集中於同排的立體流通,最大限度使客艙內的縱向空氣流動值降到最低,避免讓客艙內的已汙染空氣的擴散面積進一步擴大。
同時,艙內外空氣在循環交流時,外界空氣中的臭氧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可以將艙內空氣中可能仍然存活的病毒和細菌殺死。
最終進入客艙的空氣十分乾淨。
空客A320的HEPA過濾組件過濾效果圖
空客公司在2020年1月23日發佈了針對武漢疫情的技術文件,該文件指出飛機的空調系統從外部獲得空氣後,經過足夠多的有效過濾,可以過濾掉99.99%的病毒顆粒。
劃重點
02
實踐證明:飛機上感染病毒的概率很低
除了飛機客艙空氣流動的獨特設計,各航空公司為了保障運輸旅客過程的安全性,還採取了很多的人工措施來嚴防病毒的傳播。比如出臺了測體溫、戴口罩、客艙消毒、旅客健康聲明等系列防護措施,來全面保障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事實說話 2019-nCoV
從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有病毒攜帶者乘坐航班的情況發生,但是卻沒有出現同機的乘客被感染的案例。實際上,大部分的感染都發生在密切接觸、武漢旅遊和居住的經歷等情況下。
追溯
SARS期間的真實案例
截止到2003年5月17日,從各種大眾媒體和互聯網發佈的追蹤與SARS疑似病人同乘一架航班的公告的部分統計表明,至少發生了36次這類事件,但沒有見到在機上造成同機乘客感染的報道。這說明,除了有“超級傳播者”或處於有症狀期的SARS病人在機上外,SARS在機上傳播的危險性相對很低。
權威
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 朱濤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進一步要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飛行中使用最大通氣量,同時增加對飛機的消毒頻次,優化機上服務流程,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傳播的可能性。飛機上還配備了防疫包等應急醫療設備。針對疫情,航班上增配了非接觸式體溫檢測儀,同時還加強了客艙乘務員的培訓,保證乘務員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按程序妥善處理發熱旅客。
劃重點
03
建議:返崗儘量乘坐飛機
新冠病毒的爆發,嚴重影響了很多企業的生產計劃,相信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人們將重返工作崗位。
速報
乘坐飛機是最為便捷的交通方式
首先,飛機旅途具有接觸人群時間短、空氣循環快、消毒措施強等獨特優勢,是綠色的空中生命通道。
其次,國家延長假期的目的之一就是檢查出潛伏期的病毒攜帶者,因此在飛機上感染的概率幾乎微乎其微。
再次,由於飛機特有的空氣循環設計系統,加之出港機場的嚴密檢查排查和消毒措施,機場安檢的嚴格程度遠高於地鐵站、火車站和客運站。機場安檢不僅杜絕旅客攜帶威脅飛機飛行安全的物品,還禁止沒有經過檢疫的攜帶寄生蟲和病菌的物品登機,有效地切斷了傳染源。除此之外,許多機場還會增設專門的檢驗檢疫設備、隔離區,甚至醫療急救點,以備不測病情發生。
因此選擇乘坐飛機復工復產,是一種風險最低的返崗交通方式。(來源:IFCA智慧民航 )
閱讀更多 國際空港信息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