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進化論—-兼談人類是宇宙開出的最高花朵


物質進化論—-兼談人類是宇宙開出的最高花朵


物質進化論—-兼談人類是宇宙開出的最高花朵


物質進化論—-兼談人類是宇宙開出的最高花朵

物質進化論—-兼談人類是宇宙開出的最高花朵

如上,粒子宇宙論重點闡述了世界的物質性,從形體角度闡述了宇宙物質的運 動屬性和存在狀態及其關係,但這並沒有涉及物質的本質。物質的本質是在運動狀 態下實現的進化,實現的性能。我們把這一範疇的研究稱為物質進化觀。達爾文著 有《生物進化論》,闡明動物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的規律;物質進化觀是要從物質運 動角度闡明物質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的規律,也即無機物向有機物、向動物、向人類 進化的軌跡以及其間的傳承關係,進而闡明物與心的關係——物的形體結構與性能 的關係。研究中華國學,破解人類思維之謎,透徹地理解前人的思維成果,必須破 解物質進化的秘密。這個問題也是古今哲人一直關心的問題。物質進化說白了就是 物質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無生命”到“有生命”,從低級生命到高 級生命的運動變化。

從生命的演化過程來看,一切生命都來自有機物,一切有機物都來自無機物, 也即一般所指的物質。有機物、無機物實際上都屬“物質”,只是機有區別而已。

從無機物質進化到有機物質,最顯著的區別是前者沒有吞吐循環(新陳代謝) 的能動功能,後者有之。最簡單的細胞蛋白質就具有這樣的功能,這種功能也叫生 命功能。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

現代科學定義指出:生命泛指有機物和水構成的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的一類具 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能夠穩定地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並將體內產生的 廢物和多餘的熱量排放到外界)、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半開放 物質運化系統。生命個體通常都要經歷出生、成長和死亡。生命種群則在一代代個 體的更替中經過自然選擇發生進化以適應環境。

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會表現出生命現象,但在沒有寄主可寄生的時 候,不會表現生命現象,所以病毒是介於生命與無生命物質之間的一種奇妙的生 物。生命表現的這些機能就是生命的特性,它是宇宙物質長期運動的結果。

物質進化觀是20世紀初化學進化論的繼續。化學進化論主張從物質的運動變 化規律來研究生命的起源。認為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無機物可以轉變為有機物, 有機物可以發展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體系直到最後出現原始的生命體。1924年, 蘇聯學者A. .奧帕林首先提出了這種看法;1929年,英國學者J.B.S.霍爾丹也發表過 類似的觀點。他們都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長期演化而來的;這一 過程被稱為化學進化,以別於生物體出現以後的生物進化。1936年出版的奧帕林的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書,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論述生命起源問題的專著。他認 為原始地球上無遊離氧的還原性大氣在短波紫外線等能源作用下能生成簡單有機物 (生物小分子),簡單有機物可生成複雜有機物(生物大分子)並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多分子體系的團聚體,後者經過長期的演變和“自然選擇”,終於出現了原始生 命即原生體。現在,化學進化論的實驗證據越來越多地為絕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 物質進化論沿著化學進化論這一思考路線,結合粒子宇宙論、全息論等新觀點,以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為原則,以中華國學精髓理念為土 壤,深入探討物質的真相以及它與高級動物、與人和思維靈魂的關係,進而破解宇 宙起源、生命起源、人類起源、思維起源、唯心和唯物間的秘密及聯繫,把人類認 識帶入一個新的時代。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包容並解釋古代生命觀、現代生命觀、 生命起源觀等一系列思考的根源和成就,從而為和諧人類認識開闢出一條金光大 道。

在物質進化論中,我們探討的是有機物無機物的“機”和它們的區別及聯繫。 無機物各類物質的機和構一方面表現在其粒子(分子、原子)的構成,它們的區別 重點在組成的數量和形狀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其性能上,其區別重點在能量不同、 性能各異上。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處在粒子狀態的運動變化之中,我們平時所說的 物質的運動變化實際是指粒子的運動變化,這些粒子都既有不同的形體,又有不 同的性能。其間形體與性能一體兩面,同時存在,共同體現物質的屬性。在物質範 疇,沒有無體的性,也沒有無性的體。這裡,我們可以把物質的性稱作物質的靈 魂或靈性。這種靈性、性能是物質變化的關鍵。秉承著形體與性能兩大要素(基 因),物質的運動在特定環境下從無機走向有機,從簡單走向複雜,從低級走向高 級。其間的橋樑便是水(還包括空氣、溫度、壓力等要素)。水是介於有機與無機 之間的物質,傳統的說法把它劃為無機物,是從它的形體構成和一般性能來說。水 分子本身沒有能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半開放物質系統,但是,水是生命之源, 是有機物存在和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必要條件。從這一點講,它就接近了有機 物。它有機的方面重點不在自我複製,而在它的靈性也即感應性上。日本科學家的 水結晶實驗證明了水的靈性,水結晶表現出其對人不同情感——以物質為基礎的情 感表達——有著不同的反應,這一現象是解開世界萬物靈性相通之謎的鑰匙,同時 也是破解無機物進化到有機物奧秘的開山斧。無機物通過水的運動變化,進化為有 生命特徵的有機物,從核糖核酸到蛋白質(體),從無機物的性能到有機物的靈 性,沒有水的參與是不能實現的。可以說,水是世界物質最富有靈性的東西,是有 機界靈性最基礎的物質,是一切靈性之根。這種靈性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是能不同程 度地回應各類外界刺激,有利自身生存。

在化學變化基礎上,物質邁上進化的第二個臺階,那就是生物進化。兩種進化 實同名異,實質上都是物質運化在不同階段的結果。生物進化是物質進化的較高級 階段,是物質進化出現顯性生命特徵的階段,即蛋白質階段。

這裡要搞清生命的含義,要區分一下生命在不同範疇裡的不同含義。什麼叫生,物質(物)的繁衍就是生,其特性是增長。物在其性能(力)的作用下出現 (發生)質與量的變化,繁衍生息,這都是生的表現,也叫生產。生產的過程稱為 命,命是物質變化的狀態,體現其生的形象。命依附於生,是運動過程的體現。

生命,一般來講,是指活著的動物,例如說,“這好歹是個命”“要愛護生 命”等,是說它是活著的動物;但在無機界來說,是指物質(物)性體變化過程的 時間,例如說“地球是有生命的”則是指它的變化過程的時間長短;在生物界來 講,主要是指存活狀態,例如說“生命健康”“生命力強”“生命過程”等,而存 活狀態大體有出生、生長、衰亡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構成命運,也即生命的運 動變化。物質是運動的。“物沒有永恆不變的,世間沒有不變的物,任何實實在在 的物無論是因內部原因還是外部條件其本身都在不斷地變化著。”在人們的意識 裡,“在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裡,一切變化著的物都具備了生命的特徵,所以說萬物 皆有命”,只是命有不同,物各有異,但都可以說是物質進化的一種狀態,在初級 階段,叫作化學進化,到了生物界則說是生物進化,到了高級動物領域則說是動物 進化,到了人類範疇則說是人類進化。其實質都是物質的進化,都是物質運化的不 同狀態和存在形式。它們之間因物質特性及物質粒子構成的不同而顯示不同的特 性,因水的參與情況的不同而顯示不同的靈性。例如無機物礦物質因水分的原因從 某個角度說其感受性就較差,水本身則對溫度、顏色反應明顯,低級動物的感受性 和環境反應能力相對較低,到了高級動物就相對較強,到了人,則成了思維高度發 達、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體,也是綜合物質體、能量體。這裡特別強調,物質的進 化和運動是無限變化著的宇宙的根本屬性,它在地球上的體現就是由低級到高級, 由物到人,由無機體到高級生命體的整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其中,以粒子為基礎的 物質之體構成高級生命的形體,以粒子屬性及性能為基礎的物質之性構成高級生命 的靈性,在人則是思維功能。當然,這裡面有著複雜的未解秘的密碼,但物質一以 貫之的進化以及物質本身具有的體性合一的事實是無可懷疑的。綜上所述,可以看 出物質進化論是研究物質進化運動的學問。從這一研究裡,我們看到了物質的本來 面目,看到了所謂物質,它無時無刻不是運動著的、變化著的物質粒子,是具有自 身性能(力)的物質粒子,是它的性能決定了它的運動變化。這種性能發展到高級 階段就是人的思維功能和靈魂現象,就是靈與肉的高度統一。所以,一切將二者割 裂的觀點(尤其在哲學範疇)都有失偏頗,都不會對物質作出恰當的解釋,都對人 們認識物質的本來面目、認識自然宇宙、認識人本身產生一定的“障礙”。但是, 從局部到全部,從近到遠,從簡單到複雜認識事物這一規律是由人的思維特性所決 定的,所以,人類必然要走許多彎路,必然要抵近許多障礙並克服它,必然要經歷 各類偏頗的磨練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我們應該講明的,也是我們應該尊重前 輩的一切探討和成果的理由,同時也是解決人類文化傳承和發展問題的前提。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重溫一下恩格斯關於生命的定義和科學界的理解。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給生命下了一個定義: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形式,這 個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於和它周圍外部自然界不斷地新陳代謝,而且這種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分解。 恩格斯的這個定義是在批判杜林的生命定義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杜林曾把生命定義為細胞的新陳代謝活動。恩格斯認為,高級的生物確是由簡單類型的“細胞” 組成的,但有低於細胞的生物,它們和高級的生物相聯繫,只是因為它們的基本組 成部分是蛋白質,從而它們執行著蛋白質的職能——生和死。

恩格斯的生命定義和他關於物質運動形式的思想是統一的。恩格斯認為自然界 存在五種運動形式:即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和社會運動。這 五種運動形式從自然史的角度看,反映了自然界演化發展的順序,每一種後面的運 動形式都是由前面的運動形式演化來的。不同的運動形式有不同的物質承擔者,有 不同的運動規律,高級的運動形式包含低級的運動形式。

生命運動是一種高級的運動,它是由化學運動發展而來的,它的物質承擔者及 其運動規律都不同於化學運動,但生命運動包含化學運動。恩格斯當時非常強調自 然界的連續性。如果把生命定義為細胞結構之上的活動,就難以解釋生命的起源問 題。恩格斯特別重視從無機界到有機界的辯證發展過程,所以恩格斯選擇了蛋白體 作為生命活動的物質。

在這裡,蛋白體是按照現代化學的意義來理解的,現代化學把構造上類似普通 蛋白或者也稱為蛋白質的一切東西都包含在蛋白體這一概念之內,這個名稱是不恰 當的,因為普通蛋白在一切和它相近的物質中,是最沒有生命的,起著最被動的作 用,它和蛋類一起僅僅是胚胎髮育的養料,但是在蛋白體的化學構造還一點也不清 楚的時候,這個名稱總比一切其他名稱好些,因為它比較一般。可見,恩格斯所指 的蛋白體是廣義的,它甚至不是現化意義上的一種高分子,而是一個物質系統。恩 格斯在不同場合用這個詞,他有時甚至把細胞 也叫“蛋白質小塊”。比如他說: “一切有機體,除了最低級的以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都由很小的、只有經過高 度放大才能看到的、內部具有細胞核的蛋白質小塊構成的”。總之,恩格斯把生命 和蛋白體等價。生命是蛋白質所固有的,生來具備的,沒有這種過程,蛋白質就不 能存在。20世紀前半葉,隨著生物化學的研究進展,人們對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有 了越來越清楚地瞭解,蛋白質形態複雜,功能各異,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作用異常 重要。所有這些使得很多人更加堅信生命的分子基礎就是蛋白質。

恩格斯說的“蛋白體”就是指核酸和蛋白質。也就是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 命。由此從根本上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創說。恩格斯的生命定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 了生命的物質基礎,即具有新陳代謝功年的蛋白體。100年來,這個定義一直成為指導人們認識生命的思想武器。 恩格斯大膽地提出,既然生命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那麼只要條件合適,生命之花當然也可以在別的星球上開放。現代天文學家肯定了這種說法。 可以看出,這些論斷肯定了恩格斯的生命定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的物 質基礎,即具有新陳代謝功能的蛋白體,同時肯定了生命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這 一論斷,指出了物質運動的五個階段。這裡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物質進化”這一概 念,但已粗線條地表明瞭這一思想,這對我們確立物質進化論是十分重要的。而物質進化論又是解開諸多人類、人體問題的關鍵。物質進化論首先肯定人的大腦思維功能是隨著人體的進化從而也是隨著最原始的物質的進化進化而來的,而且肯定人類是宇宙世界開出的最高花朵。這是堅定人類信念最為關鍵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