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文|文兒

前幾年我們這裡發生一件很轟動的事。我們當地有一位老太太,獨生女兒留學美國,她老伴兒去世的時候女兒沒有回來,等她病重住院的時候,醫院院長是老人的學生,他多次打電話給老人的女兒,希望她回國看望並料理老人的後事,沒想到匆匆回國的女兒,連一眼都沒有看看她媽媽,就要求醫院拔掉氧氣,連後事都沒有處理就匆匆走了。

這件事在我們當地引起很大的轟動。很多父母都說,兒女培養得太優秀,對很多渴望晚年幸福舒坦的老人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兒女一旦出國了,就相當於給別人培養,自己晚年什麼都依靠不了。甚至很多有感觸的父母和老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兒女越有出息,學歷越高,對親情和孝道的經營越淡薄

改革開放後中西文化交流增多,出國留學潮盛行,海龜也成為國內知名企業追逐的對象。那時候只要有條件的家庭都熱衷把孩子往國外送,開闊孩子眼界,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成為優秀的人才,甚至有些人直接在國外定居。

但是那些定居在國外優秀的兒女,本身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就很高。再加上受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價值觀會改變,對於國內一家團聚,晚年互相取暖,互相捆綁的家庭觀念的不再認同,親情比較淡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優秀的子女以後花在父母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小。而且如果子女定居在大城市或者國外,如果父母不能和兒女住在一處,兒女返回家照顧和陪伴父母的時間和成本,都要仔細衡量,回家一趟也就越來越難,所以晚年想要兒女多陪在自己身邊就成為·一種奢望了。

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兒女越優秀,父母的犧牲感就越強烈,晚年越不願意拖累兒女

大部分中國的父母對兒女都帶著強烈的犧牲感,不管自己多辛苦多累,也想給孩子們提供好的。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夢想,願意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所有的一切都願意為了孩子讓路。所以對於優秀的子女,父母心裡雖然充滿了驕傲,但也藏著深深的犧牲感和奉獻感,兒女那麼有出息,作為父母的不能孩子後腿,也不能給孩子添麻煩。

所以兒女越優秀,越有出息,父母越不敢麻煩和要求孩子,晚年就算想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多數父母還是會選擇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孩子的人生。

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當然子女優秀,是社會的財富,也是父母的驕傲。雖說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養老,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但父母和子女都應該明白責任的意義。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