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洪浩江蘇南通


《夢溪筆談》一書,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科學鉅著。由於沈括博學多才,史稱其“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曆法、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述。”本書乃系其一生學識、見聞之精粹,編纂而成。因成書於潤州(今江蘇鎮江)夢溪園,故名《夢溪筆談》。

全書按內容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等17門,涉及典章制度、財政、軍事、外交、歷史、考古、文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等廣闊的領域。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全書所涉及的科學技術內容極其廣泛,約佔全書內容三分之一還多。具體包括有天文、曆法、數學、地質、地理、地圖、氣象、物理、化學、生物、農學、醫藥學、印刷、機械、水利、建築、礦冶等多個分支。

本書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基本反應了北宋時期中國的科技水平,其中有很多成就,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此,本書被視為中國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老貓一九七一


《夢溪筆談》,作者沈括,是北宋的科學家、政治家。此書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夢溪筆談》成書於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1086年至1093年間。作者自言其創作是“不繫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書名《夢溪筆談》,則是沈括晚年歸退後,在潤州(今鎮江)卜居處“夢溪園”的園名。該書包括祖本在內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現所能見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東山書院刻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元大德刻本是為善本,其流傳清晰,版本有序,歷經各朝代,數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來主持下,於香港購回。

《夢溪筆談》是一本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書,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排印這部名著,20世紀,法、德、英、美、意等國家都有學者、漢學家對《夢溪筆談》進行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這之前,早有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德語等各種語言的翻譯本。



80後聊國學


作者介紹: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出於一箇中等官僚士大夫家庭,字存中,杭州錢塘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生活在11世紀中後期,那個時候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交困時期,不僅對內要處理好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與保守派的關係,對外還要應對西夏、遼朝的侵擾。沈括曾經略西北,任一方邊帥。

大概內容:《夢溪筆談》是北宋時期一部極為重要的筆記,被稱為宋代的三大筆記體著作之一,內容共30卷, 其中包括《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 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 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特別是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總結了中國古代、尤其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所達到的輝煌成就, 詳細記載了我國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 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此書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書名來源:沈括將此書取名《夢溪筆談》, 自有淵源和內涵。“夢溪”取自沈括晚年所居的“夢溪園”。關於“夢溪”, 據沈括《自志》所說, 是緣於他年三十許時, 曾夢見來到一處小山, 見“花木如錦覆, 山之下有水, 澄澈極目, 而喬木翳其上”, 因而“夢中樂之, 將謀居焉”。後來他常夢至其處, “習之如平生之遊”。熙寧年間, 他託一位道士在江蘇鎮江買下一處園圃, 但沒有去看過。被貶後, 他恍然發現先前所買下的園圃正是夢中所遊之地, 認為自己的緣分在此, 於是決定在這裡築室安居。其地“巨木蓊然, 水出峽中, 停縈杳繚, 環地之一偏者”, 因此稱它為夢溪。


覺智師兄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晚年編撰的一部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我認為這個評價應該算是比較合適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趙括,沈括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 出生於一箇中等官僚士大夫家庭。父沈周進士出身,曾輾轉各地任地方官。沈括自幼即隨父到過潤州、高郵開封蘇州、泉州明州等地,由此接觸了社會,開闊了眼界,瞭解了各地風土人情和下層民間疾苦這對他今後為官和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後來,沈括走上了仕途,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於王安石變法失敗,將沈括列入新黨“餘孽”。沈括遭排斥打擊,終以西夏攻陷永樂城、救助不力為名獲罪,被貶隨州(今湖北隨縣) ,後改秀州(今浙江嘉興)。幸運的是,沈括向皇帝呈獻了花費多年精力編制而成的《天下州縣圖》,被允許“任便居住”。此後,他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夢溪園,潛心學問,直到去世。《夢溪筆談》一書就是此時編纂完成的。

《夢溪筆談》共30卷,其中包括《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特別是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總結了中國古代尤其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所達到的輝煌成就,詳細記載了我國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從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當今社會,由於對科技的重視,《夢溪筆談》的知名度逐漸增加,

其次,探討《夢溪筆談》的編纂。沈括幼年的見聞以及多年的為官經歷,使他對各地的風俗、社會的人情世故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沈括也是一位博學之士,對於唐宋制度史、宋代財政史音樂學、天文歷算學、醫藥學、地理地圖學、考古學、詩學及書畫學、音韻學、文獻考證學等無不精通。尤為重要的是,沈括的成就與其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分不開的。宋朝理學歸根結底是客觀唯心的,沈括則強調“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告有法”,法即事物變化的法則。他還說“大凡物理有常有變”,所謂“有常”,就是遵循著一定的自然規律,所以“有變”,是因為具體條件的不同而引起的。他指出“天變”不值得大驚小怪,這是對王安石“天變不足畏”思想的支持。

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使沈括注意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重視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比如他在《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布衣畢異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喻皓《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樸的精通曆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捲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等等。此外,唯物思想還使沈括重視實踐,身體力行,親自觀察體驗,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在《夢溪筆談》中有大量關於醫藥的論述,訂正了許多藥物的名稱和藥效,這是和沈括虛心調查分不開的。他每到一地,無論是醫師、市民、勞動群眾、士大夫以至"山林隱者”,“莫不詢究” ,“無不求訪”。 他從民間收集的許多藥方都會經過臨床試驗,“必目睹其驗, 始著其篇”。可見,《夢溪筆談》是沈括一生經歷和學識的總結,沈括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求真務實的態度,大大提升了此書的史料價值。

最後,分析《夢溪筆談》的影響和價值。《夢溪筆談》成書後,不僅受到國內的重視,而且具有世界性影響。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就排印了這部名著。20世紀,法、德、英、美等國家都有學者、漢學家對此書進行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這之前,早有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德語等各種語言的翻譯本。

談到此書的最大價值,莫過於它真實記錄了北宋以前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這些成就直到今天仍令中國人自豪,令外國人讚歎。茲舉數例:

印刷術,特別是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之一,但在正史中卻找不到關於它的記載,而《夢溪筆談》中則有著詳實明確的記載,是關於這一發明的最早珍貴史料。沈括所總結的活字印刷術,比德國谷騰堡於1445年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術要早四百多年。

在天文學方面,沈括依照觀測所得結果,提出以節氣來定月份的“十二氣歷”,以立春為元旦,依此類推,大月三十一日,小月三十日,一大一小相間,把閏月完全去掉。沈括死後八百多年,英國氣象局採用了和沈括“十二氣歷”大體相同的歷法來進行農業氣象統計。另外,沈括還改進了渾天儀等天文觀察儀器,對日、月蝕的成因和月的盈虧作了進一步說明。

在物理學方面,沈括對光學頗有貢獻。他談到:“陽燧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這裡講到的“陽燧”就是一種凹面鏡,表示用凹面鏡照物體,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這是由於在物體和凹面鏡之間存在著一個“礙”的關係,這個“礙”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凹面鏡的焦點。他還談到:“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這是對凹面鏡向日取火實驗的描述。千百年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感性階段,沈括則對不僅對現象做了一般描述,還講清了它的原理,說明了光是直線傳播的,解釋了凹面鏡的成像規律,是我國在光學方面的一個重要歷史成就。

沈括對磁學也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歐洲,直到1544年哈特曼才發現磁偏角。

除了記錄科技成就,《夢溪筆談》一書還記載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而這些現象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對當代人也有借鑑意義。






東標公子


《夢溪筆談》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體散文。

《夢溪筆談》是我國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的著作,他在晚年用筆記文學題材寫成夢溪筆談二十六卷。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 ,地學,生物以及冶金,機械製造,造紙技術等各個方面,內容十分廣闊豐富,是中國科學史上重要著作。

《夢溪筆談》共分十七門分類,記事一事一條,一共六百多條,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科技等各個方面,包括農林天文,立法,氣象,物理,數學,化學,動物地理,文學史,學考古,醫藥水利工程和建築燈。

《夢溪筆談》主要論述了我國古代,特別是當時的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反映了十一世紀我國科學的輝煌成就。





蟹小魚


《夢溪筆談》大家都不陌生,為北宋沈括所作。我先用句上學時最官方的話描述一下這部書: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太牛氣,有點百科全書的既視感。

您先看一下目錄,就知道多麼全面了,當年來說,還是很厲害的。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您要真是想再詳細的瞭解具體都分什麼啊,都有什麼啊,建議去百度百科一下,裡面很詳細的,我就別當搬運工了。

這本書,對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等,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啊,沈括得是個什麼樣的人,天啊,什麼都懂,反正我是難以相信。但是就目前歷史學家考證,《夢溪筆談》確實為沈括所作。

不過現在來看,如果是從學習的角度出發,個人認為沒必要去研讀,畢竟很老了,現在早就超越了,您想學什麼,有的是教材,不過按歷史角度來說,這本鉅作是震驚全世界的。


語留人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其價值非凡。

這本書總結了它的前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技術的成就,是一部內容無比豐富的古代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對於今天來說,它的價值在於向人們描繪了一幅北宋時代中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歷史圖像。它記錄了當時已出現在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新發明和各類知識,對普通平民的創造和社會地位高的人的成就給予了相同的重視,這一點無疑是符合科學精神的。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在夢溪園將他一生所見所聞和研究心得以筆記文學體裁寫下的著作。書中關於科學技術的條目約佔三分之一以上,內容涉及數學、天文曆法、地理、地質、氣象、物理、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築、動植物以及醫藥學等廣闊的領域,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一、數學方面

《夢溪筆談》中有關數學的條目有12條,主要談了隙積術和會圓術兩個問題。關於隙積術的發現,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相傳,剛過“而立”之年的沈括,曾在一位轉運側手下當官。在頻繁的接觸中,轉運使發現沈括才華出眾,很想把才貌雙全的女兒嫁給他。正在這時,一位同僚告訴他,說近來沈括常出入酒家,回來就閉門不出,想必是醉得不省人事,在矇頭大睡呢。轉運使聽後心中十分不悅:沒想到這青年平時儀表堂堂,做事一絲不苟,原來竟是個酒鬼!這樣想著,便徑直闖入沈括住處,推開門一看,沈括正在擺弄桌上摞起來的酒杯。見轉運使大駕光臨,沈括忙讓座倒茶,並把這些天的發現對上司娓娓道來。原來,酒家裡常把酒桶堆成長方臺形體,從底層向上,逐層長寬各減一個,看上去四個側面都是斜的,中間自然形成空隙,這在數學上稱為“隙積”。數學上又把計算中間空隙的體積的方法,叫做“隙積術”。他苦思冥想,就是在研究“隙積術”。轉運使聽罷,這才轉怒為喜。沒多久,沈括便成了轉運使的乘龍快婿。沈括是歷史上第一個發現“隙積術”的人。

會圓術是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長和弧長的方法。沈括在《九章算術》方田章中所載求弓形面積近似公式的基礎上,推導出新公式。他的研究成果被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加以完善,並用於黃亦道座標的換算。

沈括還用數學知識研究軍糧運送,提出運糧之法,其中含有運籌思想的萌芽。他又研究圍棋局總數,在沒有指數知識的前提下,得到了關於從若干元素中每次提取幾件且許可重複的排列問題的解題思路並給出了估算值。

二、天文學方面

《夢溪筆談》中與天文曆法有關的條文有26條。在這方面,沈括的第一項成就是提出《十二氣歷》,以十二氣為一年,以立春為一年之始,大盡31日,小盡30日,同時把月相的變化以朔望等注於歷中。在沈括之後的900年,英國氣象局使用的肖伯納歷與《十二氣歷》相似。現在世界各國採用的公曆也是與《十二氣歷》基本一致的陽曆,但在月份上還不及《十二氣歷》科學。

此外,沈括在天文儀器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成就。他大膽地更造了渾儀,改進了刻漏,並親自設計了能使極星保持在視場之內的窺管。他將他對天文儀器的改造和研究,寫成了《渾儀式》《景表議》《浮漏議》三篇文章,闡發改革儀器的原理。

三、物理和化學方面

沈括關於物理學創穫最多,《夢溪筆談》記物理的有40條,《沈氏良方》《夢溪忘懷錄》也有物理知識的闡述。

沈括重新進行《墨子》的光學實驗,以飛鳶說明小孔成像。對透光鏡,沈括也進行了實驗和探討,他猜測是銅鏡冷卻時有先後而致透光不同。雖然這個說法不正確,卻為後來鄭復光的實驗所借鑑。

沈括還記述了“以新赤油傘日中復之”驗屍傷的方法,紅油傘的作用是從日光中濾取紅色波段光,皮下淤血一般呈青紫色在白光下看不清,紅光能提高淤血與周圍部分的反襯度,容易顯現。這是我國關於濾光應用的最早記載,它被宋代鄭克的《折獄龜鑑》和宋慈的《洗冤集錄》所應用和發展。

四、共振現象早在戰國時期就為人們所發現,其後人們還發現了一些消除共振現象的方法。沈括對聲的共振現象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用簡單的儀器做了個實驗,證明絃線的基音與泛音的共振關係。他剪一小紙人,放在基音絃線之上,撥動相應的泛音絃線,紙人就跳動,撥別的絃線,紙人則不動。沈括把這稱為“正聲”,即共振實驗。西方直至17世紀才出現類似的實驗。

《夢溪筆談》的化學條文有9條。沈括在陝北任官時,發現了人間之寶,給以科學的命名——石油,並預言它的儲藏和大用。

五、地學方面

《夢溪筆談》中有關地學的條文有37條。他在察訪浙東時指出了雁蕩山峭拔險怪,上聳幹尺的原理——流水侵蝕(山谷中的大水衝激,把沙土都沖走了,只有巨石巋然立在那裡)。他還指出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漳河、滹沱河等沖積而成,我們現代所用的化石一詞也是從他的記載中來的。另外,沈括對動植物的地理分佈、分類、形態描述、生物生理、生態現象、生物防治、藥物藥理作用、人體解剖、古生物學均有大量記載,是古代科學技術史的寶貴資料。

《夢溪筆談》不僅是一部史料價值很高的歷史典籍,而且是一部科技史資料彙編,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笑逐君夢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玩瓷人


《夢溪筆談》簡介:《夢溪筆談》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分為26卷,又《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因為寫於潤州(今鎮江)夢溪園而得名,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佔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佔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佔全書的46%。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例如,《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樸的精通曆法、登州人孫思恭釋虹及陸龍捲、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內容簡介《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宋史·沈括傳》作者稱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1979年7月1日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在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簡而言之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佳山巍巍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各卷依次為“故事(一、二)、辯證(一、二)、樂律(一、二)、象數(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機智、藝文(一、二、三)、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一、二、三)、藥議”。

《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佔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佔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佔全書的46%。[1][2]

從內容上說,《夢溪筆談》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如《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辯證”門談韓愈畫像條,使後人瞭解從北宋就產生並沿襲下來的一個錯誤:把五代韓熙載的寫真當成韓愈的畫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樸的精通曆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捲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該書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