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村莊屬於兩個國家,一半小學生需要到中國留學

在中緬綿長的國境線上,分佈著中國的瑞麗、畹町和緬甸的木姐、南坎、九穀五座城市,其中“一院兩國”、“一井兩國”、“一街兩國”、“一橋兩國”、“一寨兩國”的奇特邊境景觀為世界罕見。

在雲南瑞麗中緬邊境線上的銀井寨就出現了“一寨兩國”的地理奇觀,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村莊分屬兩個國家管轄。寨子被邊境線一分為二,中方一側叫銀井,緬方一側叫芒秀。

這個小村莊屬於兩個國家,一半小學生需要到中國留學

國境線橫跨寨子中部,但是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士兵站崗,鐵絲網,雙方以界碑、竹棚、村道、水溝、土埂等為界。這裡被稱為最為“和平”的邊境線了,除了一個界樁什麼都沒有。

走進銀井寨寨子就能看見一塊普通的石碑,上面刻著“中國一九六零”,側面標號“七十一”,這就是中緬邊境南段的七十一號界樁。

這個小村莊屬於兩個國家,一半小學生需要到中國留學

因為沒有明確的國境線的標誌,所以你能在寨裡一些奇特的現象: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裡生蛋等等。

這個小村莊屬於兩個國家,一半小學生需要到中國留學

這裡的村民出國有如家常便飯,站在街頭,你會經常看到騎著摩托車、自行車或者手扶拖拉機在中緬兩國自由往來。因為中緬兩國已經給了村民發放了邊防證,所以才可以自由往來。

別看這裡屬於兩個國家,但對於雙方邊民來說,他們本來就是一個寨子裡的鄉親。銀井寨和芒秀寨居民通用傣語,不存在語言障礙,所以相互通婚通市,往來頻繁。

在銀井寨,他們同走一條路,共飲一井水,同趕一場集,和睦相處。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一國兩寨的景觀。比如一井兩國,一秋兩國,一橋兩國等等。

這個小村莊屬於兩個國家,一半小學生需要到中國留學

這裡最有名的就是在“一寨連兩國”景區體驗“一蕩兩國鞦韆”,她身後就是中緬兩國的國境線,坐上鞦韆一蕩,便可瞬間“出國”。

這個小村莊屬於兩個國家,一半小學生需要到中國留學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水平遠高於緬甸,所以芒秀村的緬甸孩子,是每天都出國留學到銀井村。目前銀井小學現有152名學生,其中緬甸籍學生65名,也就是中,這個村子一半的孩子都需要在中國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