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进入“自我优化”期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疫情牵动众人心。

近期,银保监会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金融机构全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各个保险公司除履行社会责任,向武汉市以及驰援武汉参与抗击肺炎疫情的一线疾控人员捐赠保险的同时,其产品、理赔等服务方面呈现不断优化状态,例如,取消了疾病险、医疗险等健康险产品观察期、免赔额等相关限制。

截至2月8日,已有39家险企的意外险、重疾险等保险产品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做到应赔尽赔、优先赔付。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受疫情影响,目前保险行业线下销售受阻,新单营销暂时承压,一季度保险公司业绩计划和增员也被打乱,却可以倒逼险企加大科技转型力度,刺激客户对健康险的需求,长期来说利于保险行业正面发展。

“非常”举措

日前,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财险部分别发文要求,各保险公司优化现有产品理赔标准,拓展承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责任,为保险消费者特别是广大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保险服务,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为此,保险业纷纷升级服务举措,进一步简化各项流程。

记者注意到,在捐赠方面,保险公司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免费保险,另一方面,在部分可售产品中,将保障责任范围拓展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据统计,截至2月3日,已有超过80家保险公司为参与抗击疫情工作的一线疾控人员捐赠专属保险保障计划,大部分保障范围是因新冠肺炎导致身故或全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太平向武汉地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本地和外地支援的疾控和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每人捐赠30万元保额保险的基础上,再次追加捐赠保险保障计划,推出“医无忧”保险,对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人员每人赔偿5万元,总额度为1000万元,由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养老作为主承保,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再保险联合承保。

即“医无忧”与此前捐赠的“医安心”专属保险,能为在武汉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双重保险保障。

中国太平方面表示,“医无忧”是目前对武汉医护人员保险捐赠中唯一“确诊就赔付”的,一线医护人员受益最直接。

可售保险方面,各公司的举措主要集中在拓展保险责任范围和取消就医药品限制、取消诊疗项目限制、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取消免赔额等。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8日,有39家险企通过对原产品改造,拓展涵盖赔付新型冠状病毒的保险责任,主要以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三种类型的产品为主。

其中,包括太平人寿、平安产险、天安财险、众惠相互、京东安联、复星联合健康等8家公司对部分医疗险产品进行了新冠病毒肺炎责任扩展。

君康人寿、恒大人寿、北京人寿、弘康人寿、天安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12家险企进行了部分重疾险责任扩展。部分险企人士称,一旦客户确诊患上新型冠状病毒,将给付基本保险金额的30%或25%;另一部分险企则以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加以区分,分别按轻症、中症或重症标准给付保险金额。

而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弘康人寿、太平洋人寿、鼎诚人寿、国联人寿等19家险企对部分意外险产品进行了责任扩展。

如泰康人寿于1月30日推出了“泰康爱心保”保险产品计划,“泰康爱心保”保险产品在现有《泰康e顺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意外身故、意外残疾保障责任基础上,扩展责任至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身故及伤残,以帮助更多人抵御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与此次各大公司将原产品改成新产品策略不同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监管批准了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在内的11家保险公司共17项保险产品,这些新产品是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保险责任主要包括住院津贴、疾病和身故。

彼时,泰康人寿推出了100元即可购买的“世纪泰康抗击SARS保险计划”,“非典”病故则赔偿5万元,出生满30天到70岁的健康人群均可投保,每人限购2份。这在当时10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的抗击“非典”险种中,是唯一的一个主险产品。

赔付整体可控

截至2020年2月8日,中国太平、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阳光保险、泰康保险、信泰保险等16家险企对保障一线疾控人员或消费者感染新型冠状肺炎进行了相关赔付。

记者获悉,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已经累计完成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赔,合计赔付金额超74万元。中国人寿已完成8位患病客户及一线抗疫人员的理赔,湖北省分公司为3位客户给付保险金86万余元。阳光保险共完成了4例赔付案例,其中3笔为重疾险保险责任拓展赔付,1例捐赠医护人员保险赔付50万元。富德生命人寿完成了5例新冠肺炎理赔案。

中国太平共完成6例赔付,4例客户理赔,2例“医无忧”医护人员理赔,共受理“医无忧”报案132人。

除上述险企之外,其他险企以赔付1例或2例情况居多。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险原本设置了等待期、免赔额,并限定药品及诊疗项目。此次大部分险企取消限制条件,并开设绿色通道快速理赔,降低了赔付门槛,或使得医疗险将成为疫情赔付频次最多的险种。

但是,国家多部委下发文件显示,确诊患者的诊疗费用以及在疫情流行期间经卫生健康部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患者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兜底”,因此,医疗险赔付压力较小。

方正证券研报分析称,一方面,此次疫情所触及诊疗费用大部分由政策兜底,同时致死率目前低于2003年“非典”时期约3倍,且防控力度大、介入早,赔付比例程度理论上应远低于非典时期。但另一方面,健康险保险深度已经从2003年的0.2%上升至现在的0.7%,投保率大幅提升;并且健康险的人身险保费占比也从5%提升至目前的23%,对险企整体赔付影响力提高。因此,结合上述两方面看,在此次疫情中,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对整体赔付的加压或与“非典”时期相似,赔付程度将整体可控。

当时的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上午9点,全国寿险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赔494例,已赔付266例,总赔付金额为416.98万元,其中身故赔付311万元,住院医疗赔付105.98万元。疫情赔付支出仅占当年人身险全年赔付支出364.70亿元的0.011%,亦可有所证明。

另外,日前各大航空公司、旅游平台、铁路集团相继发布公告为旅客免费办理退票,相对应的保险产品例如航意险、火车意外险等产品将会面临一部分集中赔付,同时,部分中小企业投保雇主责任险等也需要理赔。

不过,根据2019年财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1.3万亿元,而意外险收入仅527亿元,占比仅4%,责任保险收入753亿元,占比5.7%,占比较小。

对此,某大型财险公司内部人士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险种占比小,投保率相比其他险种较低,赔付支出增加对保险公司影响并不明显。

短期或影响展业

虽然保险公司整体赔付压力不大,但是由于抗击疫情,可能会对新的业务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寿险大部分业务销售依靠代理人团队,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人际接触大幅减少,不少客户会拒绝代理人的面访请求,导致代理人对客户的面对面接触减少,影响代理人出新单。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在2月3日下发了《关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队伍积极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严禁举行晨会、夕会、演说会、宣讲会、培训、推介会等聚集性活动。

万联证券非银团队分析称,上述举措将使代理人在销售技能和话术方面难以提升,传统的个险经营模式难以延续,短期冲击在所难免。

评级机构惠誉方面亦认为,疫情短期内会抑制寿险和非寿险公司的业务及保费增长。

为解决客户购买、理赔、服务,以及代理人队伍线上管理的需要,保险公司将不得不进行互联网渠道变革,加快科技转型步伐,提升线上经营效率。

众所周知,中国平安是行业较早进行科技转型的保险集团,其科技赋能金融的能力在保险业较为领先,此次平安通过全线上化手段,各大生态圈实现联动,经营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体现。

在代理人日常管理方面,短期内代理人早会、考勤、培训等都在线上开展;在营销拓客方面,利用内外部流量平台获取销售线索,线上促成客户转化和营销;在客户服务方面,在线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医疗方面,平安医保科技健康(检测)中心紧急驰援湖北64层移动 CT影像车;平安医保科技健康(检测)中心同时开放“平安好影像”线上阅片平台;平安医保好医生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通过抗疫电话义诊专线为公众提供卫生防护指导;平安好医生APP开通线上免费新型肺炎问诊专区。

金融服务方面,小微药店金融融资与周转不受疫情影响,平安银行提供一体化、线上化、综合化行业金融服务方案。目前,零售药店数据贷投放规模逾千万元,既服务湖北药店,也正加速全国覆盖。

其余各险企在涉及销售、核保、理赔、员工管理等各方面亦有所动作。

销售方面通过展业工具APP实现短期险和部分产品的线上投保,增员方面包括使用视频会议、视频面试、线上培训等方式替代线下活动。如中国太保使用智能化工具(AI保单管家、掌上大师等加强销售与服务支持。太保某代理人团队要求每个业务员做到每天1个电话致电老客户;每天1次知识普及(肺炎问卷);每人1次线上服务(少儿医生,重疾绿通);每人每天3个问卷调查填写。

除了实现全流程线上作业以外,中国太保还开展了“视频医生”月卡赠送活动月,为10万个家庭提供了7×24小时视频医生服务。新华保险方面推出新冠肺炎患者同程查询工具,为公众出行提供便利。

万联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待疫情结束后,保险公司并不会完全回到原有的经营模式中,而是将结合疫情期间的应急管理经验,重新审视自身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部分公司或将继续加强效率变革,提升科技赋能实力,从队伍、销售、运营、客服等方面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