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實現“天人合一”嗎?

鵬友程


“天人合一”源自老子之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一個最重要問題。早在西漢之前,天人合一思維已經非常流行,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商周之際《周易》的天人合一思維、戰國後期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和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

自古以來,人們對"天人合一",特別是對“天”的解讀可謂是眾論紛紜,目前尚無統一的、最終的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天"代表"道"、"真理"、"法則"、”規律,”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正道,歸根覆命。近現代不少學者認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宇宙自然在本質上是相聯繫的、相依存的,故一切人與事均應遵循客觀規律,順乎自然規律,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共存,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融。

筆者更傾向於人能實現天人合一的觀點,這是因為"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學術思想,而且是一種社會狀態。天道與人道本來就是合而為一的,人受性於天,人的生存離不開天,天與人融為一體,自然相處,和諧共存,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狀態,事實證明天意民心不可欺不可違。天道公平無私,而人時常由於私慾過多等原因而背離天道,破壞了天人合一,天下由和而生亂,由小亂而變大亂。人類復歸於天人合一對於天下治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天人合一則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就會自然生態平衡,社會和諧穩定。



文海墨韻


中國人民早已經實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就是宇宙,中國已經發射了四次載人航天飛船。2003年神州五號,2005年神州六號,2008年神州七號和2012年神州九號。

其中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也是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飛船載有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名宇航員,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第四艘載人飛船,載有3名航天員,用以執行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宇航員進入天宮一號生活了10余天,之後順利在內蒙古著陸。

載人航天技術遨遊太空就是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在飛速發展,在不久將來也將登陸上月球,在美麗的星球上漫步。


東瓜西瓜馬來瓜


你這個問題非常的玄乎。

正常人非常難達到這種“天人合一”的體驗。就算僥倖遇到可以真正達到這種體驗的人。他跟你說:“我可以”。你會信嗎?就像從來沒有吃過榴蓮的人,無論他人怎麼解釋榴蓮的味道,也無法體會一樣。

所以要證明這個問題,只能從各種的資料中去勉強整理一下。還不一定能讓你得到滿意的回答。那就試試看吧。

自我的消失



很多修道者,都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但那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它與佛教常說的開悟,又有什麼關係呢。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要親身體悟那種境界,要有莫大機緣不可。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他人的描述,透過證悟者的言說,來體會其中的美妙。下面借印度當代瑜伽大師薩古魯的話,來為大家揭開天人合一的神秘面紗。

以下的話,是薩古魯在回憶他第一次天人合一的經歷時所說的:“在那(指天人合一)之前,我一直確認,這是我,那是你,但是當它發生時,突然間我不知道哪個是我,哪個不是我了,那個我變得無處不在。我呼吸的空氣,我坐的石頭,我周圍的環境,所有這一切都是我。”“我身體裡每一個細胞都在迸發著狂喜滿溢,有某種東西在我之內爆發,但我不知道它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我只知道我挖到了一座金礦,而且我再也不想失去它,我只知道這一點:這種絕妙的體驗,捨不得失去。”

根據薩古魯的回憶,天人合一的感覺,就是自我的消失,但是自我同時也變得無處不在了。那種感覺就好像宇宙是我,我是宇宙一樣。

開悟後,長久的消失



還有一段是薩古魯在開悟之後說的:“人們可能會在某個瞬間體驗到合一,但還不能稱為開悟。偶然的合一體驗,只是讓你得到一個機會,看了一眼物質世界之外的精彩。但是,如果一個人要長久停留在那樣的精彩之中,就需要擺脫物質的肉身的束縛,除非他用某些特殊的方式,來維繫肉身的存在。” 這也是為何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三章裡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因為全然的開悟,會導致自身能量的全面提升,從而抵達一種超越物質身體所能承受之極限的層次。所以,開悟者為了保留肉身,需要刻意的創造某種慾望,以維持與世間的聯繫,否則肉身就會分散。

這就更玄乎了。開悟後自我不僅可以消失,融入到宇宙中,還不是一瞬間的體驗,可以體驗很久很久,甚至不小心會連肉身也無法保留。

結語

天人合一實在是非常玄乎的體驗。就像夏蟲不可語冰。體驗過的人說不清也道不明。沒體驗過的壓根就不相信。

是你,你體驗過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一葉淨心


人不過就是一種動物而已,比起大自然也就是宇宙的力量來說,連個細菌都不如,還談什麼天人合一,不過妄自尊大罷了。


大提琴和他的故事


沒有所謂的境界,一切境,都是自我的幻象。

天人合一也被傳得神乎其神,其實,天人合一描述的只是一個真相。

這個真相就是:人在專注的時候,是與世界融為一體的,徹底活在當下的。

而在平時,你我都活在大腦創造的幻境中,各種人際關係,各種慾求不滿,各種來自於未來的恐懼和過去的悔恨中。這些主觀思想,把我們和世界隔絕開來,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思想的投射。

仔細想想,你我有多久沒有仔細的看過藍天,看過四周的花花草草了?

我們都被自己的思想隔絕開了,所以很久沒有觀察過身邊的世界了。

我們,都只能偶爾的和世界接觸,更多的時候,都是活在自己的大腦中。

要想長時間的和世界接觸,就得清空大腦裡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都是不真實的,都是一堆概念而已。然而,我們只能活在現實生活中,而無法活在一堆概念中。

也只有當大腦都空掉的時候,我們才能接觸真正的世界。

天人合一的意思就是如此,長時間的呆在現實世界中,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

前提是,腦子要空掉。




早上煙火


“天人合一”,為哲學思想,“天”代表自然,“道”代表規律、真理、法則。人本屬宇宙自然一物,人在規律面前能做什麼?能做的只有認識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順應規律。

“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天人合一”哲學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天人合一”。




天道仙子


天人合一的過程是一個體悟人與外事外物和諧相長的過程,這裡的“天”也不能僅僅解釋為自然,也不能形而上的說什麼大“道”,也包含人自身“天性”。

事實上,中國古文化中的“天”是一個複雜概念,也不是隻有那些什麼大師、道長、法師才能達到,也不用搞得那麼玄乎,說什麼“修行”有得才有可能。

天人合一是一個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綜合各方面因素,本著“求是”原則,注重引導事物向著“善(善又分大小、立場、遠近)”的方向和以“各得其所”為目標(至少“各安其所得”)所做出的努力和改進。這裡面當然包含對自身價值、生命意義的求解,慎思、明辨、篤行。這是人社會屬性的“天人合一”過程。

至於友善大自然,保護環境,養護動植物,注重生物鏈的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則是在外自然屬性。

不執於“性善”與“行惡”,勉力自己、檢點自己,注重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則是“天人合一”的內在發動機。

往往因為宣傳或者為了彰顯“天人合一”的超凡性,這四個字會被神話,就像孔子“成聖”。其實,只要“知行合一”,人人都可以成為“王陽明”這樣的“聖賢”。但是為什麼沒有呢?因為很多人最後不是放棄了就是迷路了、取巧了、自我麻醉了。





久住青山Lee


天人合一,做夢吧?

《論語》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即,人的命,天註定。若天人合一了,天即人人即天,天註定即人註定,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易經》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人還得求天保佑呢。

《道德經》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天之道與人之道絕然相反,天人合不了一。

《莊子》,借寓言故事,孔子與學生對話,“人與天一也”,天人合一表達的意思準確。但一般人天性決定不行,只有聖人死後昇天,天人合一;“何謂人與天一也?”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趙日金141


天人合一,通俗的講就是人與宇宙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統一大致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外在行為與自然規律和諧一體,二是精神意志與宇宙自然融為一體,既佛家所說的心無掛礙,無我無相,天、地、人一體。


簡學話題


不可能,天人合一,就不是人了,而是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