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本文所說的槍械,是大名鼎鼎的西格·紹爾公司作品,其格言是:永不止步。

作為在SHOT SHOW 2020上亮相的SL MAG系列機槍(最新技術狀態)的重點子型號,SL MAG MG-338有了諸多有別於之前狀態的演進:根據SIG SAUER公司在2020年1月16日的說法,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已經開始接裝(原話是take delivery of)SL MAG MG-338,加上其展會靶場工作人員的描述,是美軍購入若干SL MAG進行測試與評估。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早先披露時的SL MAG MG-338機槍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2020年技術狀態的SL MAG MG-338機槍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通用動力的LWMMG也因為SL MAG的出現而“活泛”了起來,此為2019年10月底的宣傳視頻截圖

在具體描述SL MAG為了實現其市場定位、貼合當前輕武器運用思路而打造的諸多精彩的細節以前,還是要從這款武器最基本的技術原理說起。哪怕外形再酷炫,甚至遮擋了機匣,在分解武器看到槍機等核心部件後,總可尋其源流。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比如也是SHOT SHOW 2020上出現的,Drake Athena Light步槍改裝件,看著似乎是全新的武器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而打開其“基於精確射擊栓動步槍槍托生產經驗”的護木段,就能看到AR-15的槍膛與AR-15的導氣管,所以它依然是一型基於AR-15發展出來的武器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我們作為後發者,要為過去的嚴重落後補課,長久以來自然少不得“抄”,即使經過了不短的時間後,我們逐漸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開始冒尖,開始獲得成就,甚至成為先行者......但也許是慣性思維使然,或許是主觀惡意,在部分軍事愛好者裡,看看國產武器,算算年份;想想國外同類產品,遂找個“爹”......也成為常見操作。

作為典型中大口徑彈藥,.338 NM、.50 BMG威力都非常強大,使用這些大威力彈藥的機槍自然有著出色的殺傷效能,往往為各國輕武器廠商所青睞。但如果依照傳統的構造,使用大威力彈藥的機槍往往非常沉重,即使應用昂貴的好材料減重,後坐力仍然很大,如何讓大威力機槍又能減重、又有適度的後坐力呢?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手持“老乾媽”也就圖一樂,真要實現輕量化與後坐力的相對平衡,還得是......

導氣+管退複合自動原理,就能有效減輕重量與後坐力。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在輕武器上不缺少這樣的探索,例如本文的主角SL MAG,例如比SL MAG早些時候出現的競爭對手LWMMG,也例如XM312。

那麼在這個時候,包括我自己在內,熱衷於.338類似口徑“超級中型機槍”的人,都應該清楚的意識到,如果我們運用一下上面說過的那種分析套路,評價SL MAG乃至更早的LWMMG時會是什麼樣子:

“看看國外大威力彈藥總重很輕的機槍”——XM312、LWMMG、SL MAG;

“算算年份”——哪怕算到XM312前置項目XM307的最初啟動,也已是1994年;

“想想國產同類產品”——大威力、總重很輕的機槍,用導氣+管退複合原理,很熟悉嘛!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EUREKA!

它們都是!

~仿~89~啊~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這是SL MAG MG-338(早先構型)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這是LWMMG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這是89式

導氣+管退複合自動原理的特徵,就是明確有導氣結構的情況下,工作(射擊)時其槍管組件會往復運動

後發者欲舉大事,必掌握核心科技

縱觀21世紀第2個10年,俄軍雖然前有

老AK-12大範圍大幅度改進與A545/A762競爭,然而最終定型的新AK-12“虎頭蛇尾”,依然是大範圍小幅度改進;美國陸軍又開始了熟悉的輕武器騷操作,湊起各廠商研發並競標NG系列槍族;我軍的QBZ-191新型槍(族)則在去年閃亮登場……但輕武器科技總體陷於瓶頸期的狀況,依然是現實。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讓人扼腕的老AK-12與A545雙璧

所以相形之下,SIG SAUER公司在其新型SL MAG系列機槍上的研製與宣發投入之大,以及其所目前所取得的進展(即開頭提及USSOCOM已經購入若干進行測試與評估),很難讓人不為之側目。

所謂SL MAG,就是SIG Light MAchine Gun的縮寫。稱之為系列,是因為SL MAG有2個基於不同口徑彈藥的孿生型號,MG-338可以被稱呼為“大姐”,MG-6.8自然就是“小妹”;兩者總體佈局、技術原理相通,外觀也比較類似,幾乎只有尺寸上的差別。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2019年9月時的MG-338,此時大姐的外觀特徵是護木上方無導軌遮蓋,是空的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同期的MG-6.8,此時的該型機槍外觀特徵是擁有頂置全通附件導軌,包絡住了理應具備快速更換能力的機槍槍管,讓人好奇在更換槍管時,完全包絡的護木如何“讓路”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以及,SIG 6.8mm彈藥為合金底-銅身藥筒,是去攪NG系列槍族渾水的

而在2020年的SHOT SHOW上,MG-338又變了模樣,除了各種細節的調整改進之外,由於其同樣應用了完全包絡的護木-導軌結構,真就和MG-6.8成為了孿生姊妹——外形幾乎相同,只有尺寸差別了。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2020年的SL MAG MG-338機槍

一如前文,SIG 6.8mm彈藥以及配套槍械,應對美軍對NG系列槍族令人驚詫的高要求,有著撲面而來的“攪混水”氣息。而作為應用.338 Norma Magnum彈藥的型號,SL MAG MG-338瞄準的是LWMMG所針對的市場,個人感覺,SIG在宣發上的力度也認真、強大的多。

粗略回憶,SIG公司名下的機槍產品之前是SIG710系列,是二戰時納粹德國的MG42V/MG45的改進型,僅有小國裝備(玻利維亞、文萊、智利、利比里亞、列支敦士登)。作為機槍領域的後來者,或者我們常說的“後發”者,既讓SIG在其SL MAG上不惜投入搞大事,也在讓SIG在諸多細節上傾注匠心。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SIG此前的機槍作品SIG710系列,不難看出其技術承繼性

SL MAG的核心技術,和LWMMG一樣,是導氣+管退複合自動原理。導氣自動原理廣泛運用於輕武器上,有各種各樣的具體實現方式。一般來說彈藥越強力,導氣機構也會自然越大越重——畢竟是從槍管內膛分一部分發射藥燃氣,來驅動槍機動作,為了保證這個過程中不能炸裂或者出現無預料洩露,需要更厚重的機構。

管退自動原理在現代手槍上運用廣泛,在古早些的機槍上也挺常見(紹沙輕機槍、勃朗寧系列重機槍、以及著名的馬克沁等,當然這裡的管退包含了身管長後坐與身管短後坐兩種)。雖然讓槍管與槍機共同後坐,充分運用了後坐能量,但這也意味著大量部件在往復運動,導致結構相對複雜,也不利於提高精度。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採用槍管長後坐原理的紹沙輕機槍

將這兩個系統複合運用,在付出一定精度代價之後,獲得的是能夠以重量較輕的武器,發射能量較強的彈藥,同時後坐力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其中有代表性的輕武器,就是XM312、LWMMG、SL MAG,以及在時間上更早、製造數量更多、運用範圍更廣的89式重機槍。

這4種武器,固然可以用傳統的命名方式來描述,比如89式和XM312是大口徑重機槍,LWMMG和SL MAG是通用機槍。但是它們在大威力彈藥與武器系統重量、後坐力三方面平衡上取得的出色成果,值得以相對特殊名稱來描述,比如LWMMG和SL MAG是“超級通用機槍”,XM312和89式可以叫“輕型重機槍”(Light Weight Heavy Machine Gun本來就是XM312的名字),或者如我之前以重量命名,直接將89式稱作26kg重機槍。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XM312在射速較低,僅為260發/分鐘,也達成了令人驚歎的22.5kg全重——16.6kg(武器本身及火控)+5.9kg(三腳架)

誠然,以時間順序,再基於槍械的核心技術,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把XM312、LWMMG、SL MAG稱為“仿89式”。但是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西方廠商(通用動力、西格·紹爾)在材料等基礎科學上領先於我們,擁有更加寬裕的資金投入,以及之後要介紹的,SL MAG在人機功效方面的匠心。

比它狠的沒它輕,比它輕的沒它狠

使用.338 NM彈藥的通用機槍,主要著眼點是既有的通用機槍不夠強,而既有的大口徑重機槍機動能力太弱。“仿89式”的武器結構,讓重量輕到令人欣喜——LWMMG重量為10.9kg(24磅),SL MAG為9.7kg(21.4磅)。

因為是超級通用機槍,這些數據看起來並不喜人,但是其比照的對象是美軍裝備體系中的通用機槍M240系列,M240作為一種非常紮實的通用機槍,其重量也較大,根據不同型號,重量從10.1kg到12.5kg不等,還都是550mm短槍管構型。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M240家族中最輕的M240L重10.1kg,對比2種威力更大的.338NM機槍,其重量並無明顯優勢,甚至比SL MAG更重

而基於專門高精度(狙擊)遠射彈.338 LM縮減裝藥發展而來的.338 NM彈藥,可謂佔盡了“後發者”的優勢,相比已有的中口徑全威力彈7.62×51mmNATO機槍的800米有效射程(兩腳架),.338NM能做到1500米級別的有效射程;而在穿甲能力上,.338NM可以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50.8mm(2英寸)的均質鋼裝甲,同等距離上.50BMG的穿甲能力約為25.4mm(1英寸)均質鋼裝甲,而.338NM在15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大致為25.4mm均質鋼裝甲——這些數據是以純粹的穿甲彈進行對比,並不涉及爆燃曳等彈藥,畢竟.50BMG的彈頭容積更大,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間。

▲如果.338NM機槍正式成為美軍裝備,那麼這就是美軍4種機槍彈鏈彈藥的體積與可散彈鏈節對比

當然,.338NM彈藥比既有的中口徑全威力彈大且重,攜帶彈藥量的變化值得我們的注意。根據輕武器科普網站《槍炮世界》對LWMMG的描述,我們可知以下數據: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338 NM彈的重量(702格令/45.5克)是7.62 NATO彈(370格令/24克)的兩倍,而LWMMG彈鏈鏈節(8克)的重量也是M13鏈節(4克)的兩倍。.338 NM彈的尺寸也比較大,隨槍的一個容納50發彈鏈的軟式彈袋就已經比M60、Mk48或M240的100發彈鏈袋要大,而且尺寸接近於Mk48的200發彈鏈袋。

在SHOT SHOW 2020展會上,SIG的銷售人員的態度很明確,他們作為.338口徑超級通用機槍SL MAG的研發方,追求的不僅僅是填補M240與M2HB之間的火力空白,更多追求的是能在儘可能大的幅度上,直接替代2者。當把M2HB加入到比較行列裡,.338NM彈藥機槍的表現就顯得“有說服力”的多,以下依然是源自《槍炮世界》網站對LWMMG的描述:

一個M240B機槍小組的射手攜帶機槍和100發彈(37磅),副射手背M192三腳架、後備槍管和300發彈(37磅),彈藥手帶400發彈(27磅),共負荷101磅;一個LWMMG的機槍小組的射手攜帶機槍和100發彈(40磅),副射手背M192三腳架、後備槍管和200發彈(41磅),彈藥手帶300發彈(36磅),共負荷117磅;而一個M2HB機槍小組攜帶一挺機槍、M3三腳架、後備槍管和500發彈,全重約300磅,還需要一輛悍馬車。

“玩出花來”的每一個細節

在SL MAG機槍的具體佈局上,除了前述的完全包絡槍管的護木之外,還有許多亮眼之處:

比如其槍托可伸縮可摺疊,使得這種體積較為龐大的超級通用機槍攜行、運輸特性獲得改善;畢竟其定位是通用機槍,需要擁有單兵操作的能力,那麼進出車輛、船艇、飛行器等載具、蹦跳、攀援(爬繩子),武器本身越趁手越好。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而作為針對美軍研發的SL MAG,其操作習慣也要儘可能貼合美軍的操作習慣——即貼合AR-15系統的操作習慣,使得這種超級通用機槍的握把與快慢機都是非常AR-15式的。至於其快慢機的配置則是0-2-1,即保險-全自動-半自動,畢竟機槍以全自動射擊為主,SIG SAUER設計中保留了半自動射擊能力,讓射手必要時可以用半自動射擊單個點目標。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在戰鬥中,機槍手因傷亡等原因無法戰鬥,由其他人操作機槍的情況很常見,因此機槍自然需要在操作特點上注重與其他武器的共通性

其受彈器蓋的設計,也是比較少見的側開式。根據SIG SAUER營銷人員的說法,這是為了避免干擾瞄具的使用。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像M240源自MG34/42的長受彈器蓋那樣超重(因其是整體前翻結構,導致如果加裝瞄具,受彈器蓋必須堅固牢靠,使得整體重量變大);也防止了像M60那樣,如果操作者在開關受彈器蓋時步驟有誤,出現撥彈爪導柱位置不對導致損壞的情況。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受彈器蓋打開的情況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受彈器蓋關閉的狀態,側開結構使之擁有前後2個合葉結構,接觸點較多,也讓受彈器蓋上的導軌相對穩固,防止換彈的頻繁開關影響頂置瞄具校準

除此之外,現有的輕武器運用思路里,可雙手操作是個很重要的要求。作為後發者的SL MAG,其快慢機等都是可以雙手操作的,拉機柄可以根據需要轉換方向。

而作為專門著眼於“打敗”M240的機槍型號,SL MAG還擁有轉換供彈方向的能力,為的是實現在艦艇等特殊聯裝槍架上,方便武器的操作與運用。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美國海軍內河特種舟艇部隊的聯裝中型機槍槍架(圖中應用的是M240),SL MAG可轉換供彈方向能力就是針對這種聯裝槍架所設計

其彈鏈盒/袋的安裝形式,被展會上的SIG工作人員稱之為“彈匣井”,幾乎直上直下,拆裝便利,在展會靶場所展示的武器上,其設置為左側供彈,受彈器卡扣以及彈鏈盒/袋卡扣都是朝後的,方便右手習慣者(人類中的絕大多數)操作。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箭頭所指分別是其受彈器蓋和彈鏈箱/袋解脫鈕

接下來說的是開頭提到的“完全包絡槍管的護木”,這是SL MAG MG-338機槍在外形上的重大變化,在如今的氣冷機槍時代,快速更換槍管是必然需求;當代輕武器附件可謂琳琅滿目,導軌長度是越長越好——尤其是頂置導軌,而導軌安裝瞄具自然要求儘可能堅固,保證儘可能少或者完全不干擾瞄具的校準,如果頂置導軌單側固定的一體化護木自然可以,但必然會導致增重。

如何在一支全包絡式護木的機槍上,實現兼顧快速更換槍管能力、頂置導軌需要延伸到前護木、還不能太重這三點?SIG採取的方法依然是:

側開!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可以看到護木側開的合葉,以及開合的操作摁釦(平行四邊形與矩形開孔後方,箭頭指處那個有紋路的按鈕)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護木側開的狀態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此時就可以快速更換槍管,不被全包絡式護木所阻絕

作為一挺考慮到特種部隊用戶的超級通用機槍,安裝消音器也是SL MAG必備的功能。消音器並不能完全消滅射擊聲響,但是抑制膛口噪聲(槍響)可以有效破壞或遲滯被攻擊方對射手方位的判定,畢竟依靠膛口噪聲判定射手方位相對容易,依靠彈道音爆聲判定射手方向則是個相對高級的老兵技能。

細品美軍特種部隊最新裝備:變著花樣“抄襲”中國89重機槍?

▲SL MAG的標準氣體調節閥有2檔:應對常規槍管、安裝消音器的使用;

也可以更換零件變為3檔——增加1檔“不利”狀態,此時導氣量增加,確保武器在缺乏維護、內部磨損和惡劣天候環境下正常運行

SIG在人機功效、市場定位上的諸多努力與成效,體現的是一個一線主流輕武器大廠在與用戶交流、設計製造上的深耕與積澱,也就是我們說的“仿89式仿出花來”。但是,實現.338NM彈藥在輕量化武器上的成功應用,確保武器使用大威力彈藥時後坐力合理,與使用7.62×51mmNATO彈藥的M240處於同一級別,歸根結底要仰賴武器的核心原理——導氣與管退複合原理,或者簡單描述為“仿89式”。

SIG在拿下美軍M17/M18手槍訂單後,躊躇滿志地推出SL MAG MG-338,“精確瞄準”M240,取這款美軍現役通用機槍而代之,可謂“司馬昭之心”,而且甚至想一石二鳥,同時搶M240和M2HB的活計。這番豪情壯志能否最終開花結果,我們姑且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