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刚刚进刘备帐中,遭张飞关羽刁难,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是啥?

乐灿灿的vlog


引言:

徐庶遭到了关羽、张飞的刁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不适应。之前行军打仗都是刘备说去哪去哪击溃他们,徐庶来了以后就变为依军师的将令去哪去哪击溃他们,这肯定让关羽、张飞感到不适。

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是徐庶母亲被曹操方俘获,徐庶不得不去曹营。如果是对刘备不满而去又怎么会身在曹营终身不献一策。


徐庶遭遇关羽、张飞刁难

因未能在正史中查阅到徐庶为什么被刁难,所以我以《三国演义》的角度结合自我的分析推断。徐庶是刘备在新野驻防时得到的谋士,而徐庶当时化名单福,因为杀人被官府通缉所以流浪江湖。而刘备在路上遇到徐庶时,徐庶衣着邋遢,但是口出文章精彩绝伦,所以引得刘备注意。一番谈论过后,刘备得知此人绝非一般的人才,一心招募徐庶加入阵营,徐庶同意后随刘备回城辅佐刘备。

刘备半生颠沛流离没有容身之所,所以招募到的谋士不过是些泛泛之辈。而且刘备自认为武有关羽、张飞、赵云足以开天辟地,忽视了谋士的作用。但是得到徐庶后刘备常常与之交谈,发现了谋士的益处,渐渐的开始重视文人。而后的几场和曹操部将小的战役在徐庶的指挥下都得到了胜利,这让刘备更加的重视徐庶。刘备看懂了谋士的重要性,但是不代表关羽、张飞就明白了。关羽、张飞是最早和刘备起家的武将,算得上刘备阵营的二、三把交椅,现在来了一个书生对他们指手画脚,而且地位还要超过他们,他们心里又怎么会甘心。尤其是关羽一生轻视文人,若不是刘备坐镇,关羽、张飞又岂是刁难徐庶。



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

徐庶的离开并不是因为臣子之间的排挤,而是因为徐庶的老母亲被曹操抓获。为什么说徐庶不是被排挤走的呢?如果徐庶处处受到排挤,刘备又不闻不问那么徐庶自然是找个借口就脱身了,徐庶如果在刘备帐下不得以发展又怎么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位治世良臣。

而且结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来看,徐庶自从投奔曹营以后真的终身未向曹操献一策。而且徐庶在曹营的日子只有《三国演义》有一小段的记载,就是赤壁之战时庞统献策战船用铁索连环时,唯有徐庶看出破绽但是并没有言语,而是在庞统走后向庞统请教脱身之法,自此消失在三国史中。


总结:徐庶在三国历史中属于昙花一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间太短了。关羽、张飞的刁难只是一时的不适应,长久发展必然会和睦。而徐庶奔曹营而去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都完全因为一个孝字,这点事毋庸置疑的。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徐庶追随刘备之时,有没有遭到张飞和关羽的刁难呢?

应该没有!《三国演义》中没有记载,《三国志》中也没有。徐庶投奔刘备之时,正当刘备用人之际,刘备颇为倚重他,张飞不会给大哥拆台,故意刁难徐庶的,关羽更不会。

何况,徐庶性格直来直去,颇有豪侠之气,这样的脾气秉性,正对张飞、关羽的脾气,张飞、关羽喜欢都来不及呢,怎么会刁难他呢!



其实,张飞、关羽真正刁难的人不是徐庶,而是诸葛亮,这是为何呢?

因为诸葛亮爱摆臭架子。

刘备跑了三次隆中,前两次都扑了个空,张飞很生气,刘备好歹是个皇室宗亲,屈尊去请一个无名小卒,已经非常礼贤下士了。

况且,扑了空之后,刘备特意给诸葛亮留了一封信,随后回到了新野。诸葛亮看到信之后,本该火速前往新野拜见刘备,但诸葛亮没有,张飞更是恼火。

第三次去隆中,诸葛亮恰好在家,正在屋里睡美容觉呢,刘备不敢打扰,苦苦在外站着,等了两个钟头,腿都抽筋了,差点虚脱了。张飞既心疼又生气,要不是关羽拦着,张飞早跳上前去,把诸葛亮摁在地上暴揍一顿了!



咱们再来看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

徐庶给的解释是,母亲被曹操掳走了,我是个孝子,必须去找母亲。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也无法辩驳,因为汉朝以孝为先,忠孝不能两全,徐庶为了一个孝字,离开了刘备,无可厚非。

但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原因绝非如此,《三国志》中有几处非常重要的小细节,耐人深思。

1、推荐诸葛亮的时间点。《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之前推荐了诸葛亮,也就是说徐庶走了之后,诸葛亮才过来;《三国志》中徐庶临走前一年推荐了诸葛亮,也就是说徐庶和诸葛亮共事了一年多。


2、徐庶离开的时间点。《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刘备的时点,是在刘表没死之前;《三国志》中徐庶离开刘备,是在长坂坡刘备大溃退途中。

3、追随刘备多久。《三国演义》中徐庶化名单福,帮助刘备打了几场大胜仗,随后就离开了,前后不过一两年时间;《三国志》中徐庶在201年追随刘备,207年离开刘备,长达7年之久。

4、公元220年,徐庶改名徐福,列入曹丕提拔名单。

5、公元223年,徐庶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先看第1点,徐庶为何提前1年推荐诸葛亮,而不是提前3年、5年,或者刚加入刘备集团就推荐诸葛亮呢?要知道,诸葛亮在乡下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小白脸都晒成大黑脸了!

唯一的解释是,徐庶准备离开了,他提前一年把诸葛亮找了过来,交接一下工作,他好毫无负担、毫无愧意地离开。


再看第2点,徐庶在长坂坡大逃亡途中离开了,这意味着什么呢?说明徐庶觉得刘备不行了,跟着刘备早晚是个死,干脆趁此机会开溜吧!

再看第3点,徐庶跟了刘备七年之久。七年,都有七年之痒了;七年,足够认识一个人了,刘备认识了徐庶,徐庶也认识了刘备。徐庶越跟着刘备干,越觉得前途渺茫,遂萌生退意。

第4点,徐庶改名叫徐福,他为何改名呢?因为他不好意思,他曾经信誓旦旦地对天下人说,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发一言,不为曹魏出一条计谋。但现在,他恐怕要食言了,要打脸了,为了不让人耻笑,只能改个名字。

第5点,徐庶担任了御史中丞,主要职责是提意见,出主意,现在彻底打脸,原形毕露了吧!


综合以上五点,徐庶离开刘备的真实原因,绝不不像他所说的那样,为了母亲,为了亲情,而是为了保命,为了前途。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其实徐庶做的没错,如果是你,也许你也会这么做!


一半秋色


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正是长坂坡之战的时候。

徐庶投奔刘备是在201年,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徐庶推荐诸葛的时间是在207年,建安十二年,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于是,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曹操进军荆州的时间是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

当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

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徐庶都劝曹丕进位大统却是真的,那么,《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这段就很有意思了。

他自己说本来是想和刘备共图王霸之业,因为母亲的缘故方寸大乱,结果就和曹丕完成了王霸之业了。

(石韬)

徐庶投奔曹操是因为他母亲,石韬投奔曹操也是因为母亲吗?孟建呢?没有记载石韬和孟建的母亲也被曹操掳去了!徐庶、石韬、孟建仨人都投奔曹操了。

(孟建孟公威)

徐庶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石韬是郡守、典农校尉;孟建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还有崔钧崔州平,西河太守。还是曹操的人!等于说就诸葛一个人跑到了刘备的帐下。

(崔钧)

这就难怪司马徽说他”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了。徐庶、石韬、孟建、崔钧都投奔了曹操,徐庶先投奔的刘备,7年后改投曹操,我认为这是弃暗投明👍!

当然诸葛是有他自己的主见,也许他就是想要这样的结果呢?

(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一生操劳是在所难免的,最后无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说明了这点。

”未得其时”,中的这个“时”字指的是天时中的时,是诸葛出山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正是因为他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还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后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结局。

徐庶虽然没落下悲壮的结局,可也没有得到历史的名望。


公明淏


离开刘备,三国演义里面描述因为孝顺母亲,遵从孝道。但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曹操用假造书信的方式来欺骗徐庶来投靠他。可见这是对徐庶的美化。真实原因是因为他不看好刘备集团势力的发展前景,主动跳槽到了曹操那里。这在正史三国志里面有记载。徐庶之前投靠刘备是因为,他想有所作为,但却无人举荐,不得以只能选择势力小点的,打出名声后作跳板,而刘备是其首选。在曹操大军大军到来之际,赤壁之战之前,刘备的力量根本不具备三分天下的能力,甚至连自保也困难。在此情况下投靠曹操合情合理。徐庶去了曹操那里也并是所谓三国演义里面的一言不发,官至御史中丞,在势力雄厚的曹操集团内部,这个地位不低了。


疾风小兔


刘备实力太弱;徐庶以备为跳板,获曹之闻名

徐庶生逢乱世却想有所作为,空有才华但是没有人举荐,进取之路被堵住。不得以,徐庶只能投靠一方稍小势力,稍微打响些名声后才有更好的选择。刘备势力就是徐庶的首选。\r

首先刘备的名气足够。刘备最起码当过徐州牧,在袁绍、曹操的势力中都混过,名义上是汉帝的皇叔,名声不小。\r

其次刘备的实力不足。刘备武将方面勉强够用,但是谋臣方面一直是缺少的。刘备前期屡战屡败跟他没有足够的智囊也是有很大关系的。\r

最后刘备屯驻的地方很适合。刘备所在的新野是曹操南下必然要攻打,徐庶投靠的是刘备最关键的时刻,肯定会被重用。\r

基于以上三点,徐庶选择投靠刘备。刘备对徐庶肯定是“器之”。\r

徐庶进入刘备势力的第一件事,便是推荐了诸葛亮。这是为了扩充自己在刘备势力中的影响力。为了抬高诸葛亮的身份,徐庶建议刘备亲自上门去请。诸葛亮与徐庶属于同级别的人物,这是借抬高诸葛亮的身份抬高自己的身价。\r

因为曹操手下的势力基本饱和了,没有新人才的地方了。徐庶借亮抬高身价,获得势力最大的曹操的重视,从而在曹操属下任职,获得较高的人生价值。






历史影视达人


徐庶离开刘备是中了奸雄曹操的诱骗之计。《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刘备和曹操两军对战,徐庶通过观察曹军动向,料定曹军晚上要来偷营劫寨。于是早做安排。是夜曹仁和李典果然领兵夜袭刘备大营,被早有伏军的刘备大败而回。曹操惊奇刘备帐下有能人,问谋士程呈可知刘备手下何人为谋。程呈说是高于自己十倍的徐庶,曹操爱其才,想收为已用。在程呈的策划下,去徐庶老家将徐庶老母诱骗军中,访徐母笔迹召徐庶回。徐庶乃世之大贤。见书便辞刘备而去。史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之说。



竹影临风


徐庶又名单福,早年间是游侠,喜欢到处行侠仗义。因为为友打抱不平,误伤人命!被吃了官司,收押在牢房。为此他的家人和朋友们上下打点,把他救了出来。经此一事,徐庶决定弃武从文。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钻研兵法。学成后就留在荆州整日与崔州平,庞士元,诸葛亮等人为友。 刘备去了荆州以后,徐庶觉得他是能成大事的之人,就主动前去投奔。而后大破曹军。让刘备等人第一次尝到胜利的喜悦。楼主说徐庶遭到张飞,关羽的刁难,这倒是没有的事情。因为徐庶此人,文武双全,为人仗义,谦逊有礼,从不居功自傲,主动让功给关张二人。他们是对徐庶心存敬佩的。至于他离开刘备的真实原因,那就要从程昱说起了。

曹军在荆州吃到败仗后,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不清楚何方高人为刘备献策!这个时候程昱告诉曹操,这个人是刘备新拜的军师,叫徐庶,并献计曹操说,徐庶非常孝顺,可以以此威胁他离开刘备。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就这样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说终生不会向曹操施一谋,设一策!还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


烽火戏诸侯5213


按照三国演义的版本就是曹操让人模仿其母亲字迹,写书信诱骗至曹营。如果分析一下当时以及后续的境遇,刘备兵微将寡,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基本看不到未来曙光,手底下人“跳槽”也属于较为正常或者讲得通的选择,毕竟人往高处走也无可厚非。辩证地看,换作他人,大多数的选择估计也会离刘奔曹了。


行山素水


千古中华孝第一。徐庶进曹营是因为老母在曹操处。是不得已而赴曹营也。然徐庶虽进曹营,却一言不发,一计不献。徐庶恨曹操!是曹操逼死了徐庶的母亲。徐母虽然不是曹操亲杀,但确是因曹操而死。也正因此徐庶才有了连环计。才有火烧联营的赤壁之战。成就一千古话。


赵慧卿5764980061293


唱红脸与唱黑脸是一种方面,另外一方面,说刁难,其实也不尽然,毕竟关张是军事将领,务实是本性,只有通过刁难方式,双方才能增强信任感。

军师一问话,将帅就得用命去拼。

故此,刁难和拿命搏,徐庶是赚了,可以理解并能宽容关张的苛刻面试。

至于离开真正原因,普遍的讲是为救母离去,也有说给孔明挪位置等等。

说实话,应该都有,徐母在曹手中,也就是说曹要挟徐的价码很多,且刘能给徐并不多。

无论如何,外地郎的徐庶只能是做出较利已的选择,将机会给荆州本地人孔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