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会说人生三大苦是打铁、撑船、磨豆腐?

峰哥谈史


人生在世,冷暖自知。

(铁匠)

说打铁的苦,是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火炉边工作,炎热炙烤,像生活在地狱一般。

说撑船的苦,是因为他们总是日晒雨淋,而且随时可能翻船丧命。

说磨豆腐苦,是因为他们三更睡五更起,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但是只能赚到一点点小钱。

其实,这些职业虽然辛苦,但还真算不上“人生三大苦”。

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铁器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就算是战乱年间,可以冶炼兵器铁匠依然是极其重要的职业。安身立命不成问题,吃饱饭更不成问题。

(纤夫)

撑船磨豆腐,也是外人看着辛苦而已。真要对比的话,农民苦不苦?看天吃饭,辛苦一年,天灾人祸就有可能颗粒无收,只能饿死;行商苦不苦?古代地位地下,四处跑赚点小钱,一旦遇到黑店和山贼,命都没了;纤夫苦不苦?撑船的好歹还在船上,纤夫只能每天弯着腰拼命拉船……

现在也是一样,没有什么职业是最辛苦的。快递小哥、外卖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小商贩……各有各的苦,没经历过的,不会明白的。


还有一种人生三大苦的说法: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

相比较而言,这个三大苦,才是真的苦。

另外,还有“四大喜四大悲”的说法。

北宋诗人汪洙的《神童诗》中有四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影视剧里的可怜女子)

后来又有人根据这“四喜”续出了“四悲”:“寡妇携子悲,将军被敌擒,失宠宫女泪,落地举子心。”

说实话,这个续的非常好,尤其是寡妇带着孩子无依无靠,不仅生活困难,而且很容易遭人欺负;书生寒窗苦读十多年,到头来一场空,就像是现在的学生们,高考落榜,也是非常痛苦。

总之吧,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职业,都是冷暖自知。

你的职业让人羡慕吗?辛苦吗?


七追风


打铁、撑船、磨豆腐是古代的人生三大苦。哪么为什么不说别的行业苦?单指这三个行业苦呢?


打铁的苦意思是:成天受火炉烤温度高,热铁烫在酷热的环境下工作,打铁时火花乱溅,溅的浑身上下都有烫伤,穿着汗水湿透的衣服,成天抡着大锤苦苦的没黑没白干一种活,象在地狱一般煎熬。

撑船的苦意思是:在风吹日晒雨淋的江面上撑船,耗尽自己的力气,吃住都在船上,过着足无定所的日子,遇上风浪大或者暗石翻船,自己的命都没了,这个比打铁更苦,可能连个全尸也得不到,危险系数极高,老人们常说:“开车玩船,死在眼前。”命悬一刻的活。



磨豆腐的苦意思是:泡好的豆子用石磨磨豆浆,成天起早贪黑的推磨磨浆,还的制作豆腐,还的出卖,天天脚不沾地的忙活着,而且挣不了几个钱,累的象狗一样,时间一长身体就累垮了。

总上所述,古人所说的打铁、撑船、磨豆腐这三个行业最苦是有道理的,也是最下贱的行业,他们生活在火热、水深、劳累之中,受着恶劣环境的影响,有着象地狱一般生活,所以认为是最苦最贱的活。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苦,象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弟兄们,他们顶着烈日爆晒,迎着风吹雨打,起早贪黑地干活,不怕脏不怕累,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他们吃的苦只能埋在心里,用微笑面对生活,他们最不理解的是,社会上权势和人们藐视,这种心里的苦才是他们最大的苦。





七星印月


在旧社会,主要以手工为主的时代,这三个生意比较常见的,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打铁

那会的器具都是靠打出来的,而打铁人不管春夏秋冬陪伴他们的依旧是那一锅火炉,锻炼着的是他们客户交代的器具,打铁人徒手用锤子一下一下的敲击被烧的红红的铁块,只有铁块在接近熔点的时候才能改变其形状。



这个过程好似人在少年时期的锤炼,那会儿我们还没定型,遇到什么人,别人给我们的一些影响都会让我们变成那个形态,但是成功的人都是有韧性的。他们在没定好自己理想的模样前不会轻易改变,人生第一苦莫过于早年时候的摸索,从一无所有到定型的那个人样,当中遇到的挫折只有自己清楚。当然也会遇到回炉改造的时候,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就看你怎么选择。

撑船

你也许纳闷撑船为何苦。不是很自在么?那时候还没有大船,人们想过河就只能靠撑船人。撑船人无论刮风下雨都独守码头等候自己要渡的人。虽说这是他们的营生,但也是他们在渡人。所谓渡人,有时候也是在度自己,当狂风袭来,船会随着风向改变航行方向,如果此时需要逆行,需要抱着与天斗的决心,这个阶段的人在创造在奋斗。撑过去了就是好的生活,没撑过去就葬于深水中万劫不复。所以人生第二苦—撑船,不能用蛮力,适当的迎风使舵,巧妙地借力才能柳暗花明。

磨豆腐

磨豆腐,三更起五更睡,这就是磨豆腐人的生活。赚的是入不敷出的小钱,磨豆腐的人需要耐心,还得抱着卖不出去的风险,在老上海,豆腐花可以说是上海人的必备早餐,都说豆腐补脑,以形补形,老底子的人们就信这个,特别是底层的百姓们,所以磨豆腐的人那时候应该都能卖完。卖完了继续磨第二天卖的豆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在他们的都石盘上刻下印记,也在磨豆腐的脸上、手上留下痕迹。人生最后的几年也大致如此,需要我们慢慢的磨下去。


尼采广寒宫中坐


在古代打铁,撑船,磨豆腐可是三件苦差事,没有一定的力量和意志力还真做不下来,至于说为什么这三件苦差事一般人做不下来,且听下文分析,估计读完整篇文章,大家就会明白这三件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先说说第一苦:打铁,电视剧里打铁的镜头很多人都看到过,在一间大屋子里,中间放着一个大炼炉,熊熊的大火苗在炼炉里忽上忽下的串腾,打铁匠冒着冒着炎热,顶着火苗,哐当哐当的打铁,又脏又累又危险不说,顶着高温炎热,谁抗的住,起早贪黑,打铁匠在火边,身体皮肤被炙烤的发黑,可以这么说,打铁匠是古代手工作坊手艺里最辛苦的工作之一。


再来说说第二苦:撑船,或许很多人会说,撑船有什么苦的,比起打铁肯定轻松不少啊,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撑船这个工作可是高危险工作之一,船行风浪间,经常风吹雨淋,狂风暴雨,万一碰上一个不巧,就有翻船丧命的危险,是,有些人会说撑船的基本水性都很好,我告诉你未必,水性好一样危险暗伏,再加上,撑船者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休息,加上危险系数很高,可以这么说,在古代,撑船者是这些工作里最危险的。


最后再说一下第三苦:磨豆腐,要说打铁匠辛苦,撑船者危险,那么很多人又要说了,磨豆腐既不危险也不幸苦了呀,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还是否定的,磨豆腐可不是简单的一件事,看似一块简简单单的豆腐,它可是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磨出来,“磨”就知道很慢了,慢工出细活,一道道工序,从黄豆的浸泡,到碾压,再到磨制烧浆,非常的花费时间,古代磨豆腐者一半都是凌晨起床开始工作,起早贪黑,所有工序完成第一批豆腐制作完,还要赶早拉着到市场去卖,要知道豆腐又是相对廉价的,忙活一天,还卖不了几个钱,因此磨豆腐作为古代一种手工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坚持做的。


看完上述对打铁匠,撑船者,磨豆腐者的介绍,大家心里应该明白了吧,这三件事,在古代可是三件苦差事,一般人还真没有能力和意志力可以完成,至少我肯定干不了,你们呢?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大家学习交流。


唯恋无名


文|读历史鉴古今

如题古时候的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被称为三大苦,我们且看何解;

撑船:意思是风吹日晒加雨淋,船在行驶中风浪大,危险系数高,随时都会有浪大船,船翻的后果,或者碰上石头,而这些人吃在船上,住在船上,身体都会有影响,且没有个同伴,可以说特别的孤单。

打铁:意思是无时无刻都来火炉旁边受着火烤,就想活在地狱中一样,且一辈子和大锤在一起,劳力费神,又脏又累,时间长了眼睛也就受到影响,而到老了导致眼瞎。

磨豆腐:意思是起早贪黑的三更天睡觉五更天起床,一天只睡两三小时,做了驴的工作,挣得一点钱维持生计,一天的工作都在浸泡豆子,磨豆腐,烧浆,直到出售,每天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劳累。

而这三大苦离不开的是水和火,乃人世间最苦的事情,被世人成为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且从天还未亮到人们都睡下,这个时间段特别的长,也比较枯燥。

在古代这三种工作被称为最下贱的工作,没得片刻的休息,不能耽误,耗得是身体,亏得是健康!






读历史鉴今古


传统打铁工具有铁匠炉、风匣、手锤、砧子、大锤、磨石等。打铁铺也称“铁匠炉”。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

铁匠铺的温度可达40度以上,加上对铁器需要不断的捶打,不停的测量,的确是非常辛苦。尤其在夏季到来,温度更是让人如同处于地狱之中。

刚学习打铁时溅射的火花会烫的你够呛。

这个简直就是让人生不如死,让你备受煎熬。

撑船靠水求活,日晒雨淋下讨口饭吃,先不说撑船的辛劳,自己的性命可也都托付给了老天爷和龙王。万一,天气一差,波涛汹涌的水就可能带走船夫的小命咯。

这个比起其他倒也轻松一点,但却是在拿命搏。

磨豆腐需要什么步骤呢?

绿黄豆泡发,加水一起在靠磨豆腐的人呢,推动石磨将豆子磨成豆浆,过滤去榨,煮沸,略凉。可不要小看这石磨啊,重的可有百斤多呢,靠人力慢慢推,很辛苦啊。

盖好纱布,上面压重物(一般是石头),让其出水,结块定型。

拿起豆腐赶紧前往市集售卖,豆腐放不了久的,但却卖不了什么钱,勉勉强强够家里吃淡饭。

辛辛苦苦这么久却只能勉强维持一个生计确实辛苦。





长山简谈


人生三大苦,一说:撑船、打铁、磨豆腐。

1、撑船:船行风浪间,随时都有翻船丧命的危险。

2、打铁: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炎热,活着就如入地狱。

3、磨豆腐:三更睡五更起,做驴子的工作,却只得仅能糊口的小钱。

还有一说; 人生三大苦,开车,挖煤,磨豆腐。

1、开车,手掌生死路,脚踏鬼门关 。

2、挖煤,生死由命,埋了没有死 。

3、磨豆腐 三更睡五更起,人过牲畜的日子

这两说都有磨豆腐,可见日子再苦也苦不过磨豆腐!


能量体的历史天空


卖过生药打过铁,对啥生意都不热。生药和打铁是古代除盐外最暴利的行业。堪比中石油和金融业


巴士底狱3


在我国的千年历史长河里曾经出现过许多职业,人们靠着力气或者头脑谋生, 每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苦与乐。说到哪一个行业最辛苦,民间也有一句老话来概括,那就是“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可见打铁撑船磨豆腐这三个职业是多么地艰辛。



古时候铁匠其实是一个热门的职业,那时候战场上的兵刃、农民劳作的工具都需要靠打铁的一锤一锤打造出来。所以在古代打铁铺还是很多的,而且市场需求也很大。只不过这个职业实在太辛苦了,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首先打铁这个职业对体力的要求很高,一般都是块头大力气足的男子才能胜任,而且对臂力的要求也很高,毕竟他们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抡着大铁锤,只为了打磨出好的刀具。

不过跟卖力气比起来,铁匠铺工作的环境更是让常人难以忍受的 。打铁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把铁块烧的通红以后再通过外力打造成想要的工具,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手艺,更考验人们的耐热程度。冬天还好,铁炉能够给人带来一丝温暖,然而到了夏天,铁匠铺里简直不是常人能待的,温度达到四十度以上是常事,一边卖着力气一边挥汗如雨,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打铁很辛苦,但看起来不需要费力气的撑船师傅却也不轻松。早年间交通不发达,人们经常走水路,在许多河流码头边常常会停靠着一艘艘渡船为人们提供往来方便。这些船家们不分早晚地守候在渡船上,不仅要忍受风吹雨打,更要面对常年往返与江河水面上的孤寂,不管身体还是心灵都很辛苦。 比起这些,有时候遇上恶劣天气,江河上难免会起惊涛骇浪,船家们要凭借多年的撑船经验把客人送上岸。客人可以躲在船舱里,而他们却只能站在风雨中面对危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落水丧命。其实作为水上工作者,不管是早年的撑船船家, 还是现在的出海船员,一直都被列为高危职业。



至于磨豆腐这个行业,现代人恐怕不太了解,但居住在农村的朋友小时候一定见过豆腐坊劳作的样子。早年的豆腐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做豆腐的人常常半夜三更就要起床,浸豆子,用石磨推浆、点卤水、固定成型,一系列步骤下来需要耗费许多精力。但经过如此繁琐的步骤制作而成的豆腐却卖不到什么好价格,哪怕是在如今物价飞涨的年代,偶尔遇上有人卖手磨豆腐一块也只不过一两元钱。制作豆腐的艰辛与收入不成正比,大多是农村一些老人妇女没有收入来源为了贴补生活而去从事。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被机械化,这些个纯粹靠劳力的行业也已经不再出现,但关于他们的故事却一直被流传在民间,这样的吃苦精神,还是很值得后人学习的!


探索世界遇见你


在我国的千年历史长河里曾经出现过许多职业,人们靠着力气或者头脑谋生,每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苦与乐。说到哪一个行业最辛苦,民间也有一句老话来概括,那就是“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可见打铁撑船磨豆腐这三个职业是多么地艰辛。

古时候铁匠其实是一个热门的职业,那时候战场上的兵刃、农民劳作的工具都需要靠打铁的一锤一锤打造出来。所以在古代打铁铺还是很多的,而且市场需求也很大。只不过这个职业实在太辛苦了,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首先打铁这个职业对体力的要求很高,一般都是块头大力气足的男子才能胜任,而且对臂力的要求也很高,毕竟他们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抡着大铁锤,只为了打磨出好的刀具。

不过跟卖力气比起来,铁匠铺工作的环境更是让常人难以忍受的。打铁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把铁块烧的通红以后再通过外力打造成想要的工具,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手艺,更考验人们的耐热程度。冬天还好,铁炉能够给人带来一丝温暖,然而到了夏天,铁匠铺里简直不是常人能待的,温度达到四十度以上是常事,一边卖着力气一边挥汗如雨,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打铁很辛苦,但看起来不需要费力气的撑船师傅却也不轻松。早年间交通不发达,人们经常走水路,在许多河流码头边常常会停靠着一艘艘渡船为人们提供往来方便。这些船家们不分早晚地守候在渡船上,不仅要忍受风吹雨打,更要面对常年往返与江河水面上的孤寂,不管身体还是心灵都很辛苦。

比起这些,有时候遇上恶劣天气,江河上难免会起惊涛骇浪,船家们要凭借多年的撑船经验把客人送上岸。客人可以躲在船舱里,而他们却只能站在风雨中面对危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落水丧命。其实作为水上工作者,不管是早年的撑船船家,还是现在的出海船员,一直都被列为高危职业。

至于磨豆腐这个行业,现代人恐怕不太了解,但居住在农村的朋友小时候一定见过豆腐坊劳作的样子。早年的豆腐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做豆腐的人常常半夜三更就要起床,浸豆子,用石磨推浆、点卤水、固定成型,一系列步骤下来需要耗费许多精力。但经过如此繁琐的步骤制作而成的豆腐却卖不到什么好价格,哪怕是在如今物价飞涨的年代,偶尔遇上有人卖手磨豆腐一块也只不过一两元钱。制作豆腐的艰辛与收入不成正比,大多是农村一些老人妇女没有收入来源为了贴补生活而去从事。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被机械化,这些个纯粹靠劳力的行业也已经不再出现,但关于他们的故事却一直被流传在民间,这样的吃苦精神,还是很值得后人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