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你支持实行职称工资制度还是教龄工资制度?

卓督学


我是30多年的老教师支持实行教龄工资制,虽然我已是高级教师,但职称评定只看指标数的多少,而不是看教师能力的大小,弊端太多太多了


高山205945141


作为老教师我赞成教龄工资制度。

职称工资制度执行这么多年了,它给教育带来的负面情绪太多了!谈谈我自身的感受吧!本人做班主任工作马上就27年了,我是一级教师,职称评定副高我们最开始是不了解的,领导什么时候评上的?身边的某些老师评上优秀、骨干,我们都是不知道的,等到自己报副高的时候才知道人家有这么多硬件,而自己却这么“穷”,然后某些人就安慰我说:“你没有抬起头看路!”从那我才知道,原来评职称像我这样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上,全身心的为学生家长负责是没“抬头看路”,我真的无语!所以人家能“抬头看路”的自然评上了。

从那以后我也就懂得了,教书不那么专注了,因此得到了我想得到的硬件。

但我并不愉快,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职称评定的弊病,它让我们一线教师没办法一心一意的教书育人,因为这样想提高职称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谁会看到你的努力的,这样确实伤了积极投身教育的教师,当然也影响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当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时,有些教师自然放弃,没有了工作的热情,这是自然的。而我们亲眼看到的是,那些工作不那么专心,会溜须拍马的人评上了,现实给我们这些热情教书的人,是什么感受和影响?那就是要么学着去做;要么灰心丧气,工作没了奔头。而最终受影响的是我们的孩子和国家的未来!

如果执行教龄工资制度,那就没什么了,至少教师们可以安心的从教,不用去关顾各类领导啊,而分心。当然也不会让一些有裁定职称大权的人,得到他们本不该得到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样不是鱼龙混杂了吗?我觉得不会,一位教师如果学校、家长、学生都不欢迎,那就真的说明他无法胜任这份工作,那他就自然评不上,我想他也会心服口服的。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一点想法吧!

“教育”是立国之本,它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如果我们的教育所推崇的,都是那些人情世故做得好的的教师,而那些死心眼,一心教书育人专研教学的老师被视为“傻”,那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华而不实的家伙,这样的下一代,能干实事吗?国家的未来他们能担起来吗?


jia荷花


本人56岁,18岁中师毕业,大专学历,至今已38年教龄,一直在一线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县镇公认的业务骨干,现仍教着两个初二年级的数学课。但由于种种原因,连很多多年没有教过课的同龄人都高级职称14年了 ,我这兢兢业业战斗在一线的老师仍是中级职称。你说这职称工资有啥积极意义!?


DDD白黑


教师工资制度,应该加大教龄工资,职称工资则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还是有必要的。我是一名教师,认为职称对教师的教学教研有较大促进作用,如果按照教龄自动晋级,就容易造成教师队伍混日子。建议双轨制,一级满10年或15年以上不受岗位限制,未满10年按照岗位数进行评聘。另外简化评职称的环节,现在评一个职称太折腾人了。


海纳百川210800766


我也是教师,我说说我的看法:

1.现在的教师工资结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地方性津贴。其中岗位工资和职称高低有关,薪级工资和教龄有关。其实现在工资已经向教龄倾斜,好多中小学一级中的专技八级的老教师比中小学高级中的专技七级工资还高,原因就是教龄长。

2.职称和教龄工资实际上是考量教师的两个方面:教龄工资是鼓励人们终身从教,从教时间越长,工资越高;职称工资是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认真教学和教研,二者并不矛盾。

3.如果工资光看教龄,容易产生论资排辈,混天度日,吃大锅饭的现象;反之,如果光看职称,容易造成不安心教学,不正当竞争,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作为一线教师,我也体会到现在老师们评职称的艰辛,但是每年的职称指标就那么多,不好评是正常的,多看职称评审条件,查漏补缺,早做准备,完善自己才是正道。

5.好多老师对职称制度吐槽,说不公平,实际上绝对的公平或者绝对的不公平都是不存在的,不能以个别代替全体,一小块阴云也遮不住阳光。

6.与其整天喋喋不休吐槽,不如踏踏实实工作。


沧海一粟54473582


我支持教龄工资制度:

目前的现状,我看到的未必就是普遍的:职称工资已经成为阻碍教育改革发展一道屏障,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德师风严重缺失,成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因素,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亲戚朋友的问题,教师队伍中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同干一件事工资差距大,自信不足,底气全无,怨气冲天,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问题,


完美79907812


我教了二十几年学了,一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为教学目的的,没有把职称看的那么重,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不为名利而努力奋斗兢兢业业的教师是不是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也知道大道有些优秀教授拒绝评职称,这些人往往更有高尚的品德,德艺双馨。重视教龄工资是国际通用的很薪资制度,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考虑!





石竹斋书画


看看高级职称的都是什么人?哪一个是站在讲台上的?绝大部分都是领导。我们单位7个高级职称,没有一个是一线教师,全部都是领导,证书名誉全让领导承包完了。把教龄发工资最合理,掌权的是领导层,会同意吗?在目前的中国,提这样的问题,脑子进水了吧?痴人说梦。


一笑了之62841


作为老师来说更加支持的是教龄工资质。教龄工资资质和职称工资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到底是以职称定工资还是以教领定工资。

如果以职称定工资,那么职称越高,工资待遇水平也越高,现在教师基本都是职称工资和教龄工资综合运用。

而且职称占用的比例要更大一些,所以很多老师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评职称少从而导致了评职称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

这种现象在高校特别比较明显,因为对于高校来说,尤其是985学校,那么职称越高,工资待遇可以说是差别很大。

所以高校的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评职称,写论文。但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我个人更觉得应该是教龄工资制。

每两年调一次工资待遇水平,这样才能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应该更多的是给予特殊关照,比如说满25年或者是满30年教龄,可以直接定位高级职称。

享受高级职称待遇。更重要的是职称工资制。导致了很多腐败现象的出现。在高校比较严重。一些高校老师为了评职称,可能是无所不用其极。

从而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对于目前的职称工资质和教领工资制的综合使用,

我觉得应该把教领工资的比例和幅度应该挑的更大一些,淡化和弱化职称,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老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


公考遴选写作大讲堂


中小学教师职称”即使不取消也要和基本工资分离!可以把职称作为荣誉称号,而不是把目前直接决定工资档次的职称条件左改右改,越来越乱!

为了民族整体素质一代更比一代强,国家应该提供优厚的的基本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这样,在职的也有了危机感,就会更加珍惜这个职业,主动性能动性增强。

中小学教师,需要的是道德高尚,素质优良,性格温和开朗,兴趣多样,知识层次高,即专业又全面,能全身心投入责任心强的人;

教书育人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爱与爱交换的知识传递过程,老师做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持续自我学习的能力的良心工作,体力和脑力工作量都很大,需要全心全意勤跟苦守,如果内心彷徨,心有所怨,怎么可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怎么可能赋予学生正能量!所谓这“研究”那“研究”以及杂七杂八的本应相关部门做的工作,根本不是普通老师该做的,请还给学校清净、雅致与高尚吧。

职称评聘,多部门参与,条件繁杂,学校工作五花八门,并不是每一项工作都会与职称条件相贴合,现在的评聘条件中很多与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脱节,严重耗费了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注意力、金钱和精力,过程中存在大量虚假和腐败,使得教师之间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拆台,经常有上访告状的现象出现,破坏了工作中的团结协作,辱没了斯文,败坏了师德师风,实际上也迟滞了教师工资正常增长均衡(有的人很快评上高级职称,有的人多年还评不上或永远评不上,破坏了行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人为把各方面都差不多的老师们分成369等,造成基本待遇差别巨大,让老师们心有戚戚,忿忿不平!

现实当中,学校在岗位和工作量上的一些结构补贴上,很容易拉开待遇差别。

实施以教龄为主要依据增长基本待遇,可以有效鼓励已入行的教师终身从教,“忠诚于教育事业”,坚守信念乐于当一辈子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