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喜歡顏回,顏回哪一點最吸引他?

顏小二述哲文


古代的老師應該就像現在的領導!不喜歡太聰明的,更不喜歡笨的!都喜歡最聽話最誠實的!沒準顏回就是這樣的人!


喬家營大忽悠


孔子喜歡顏回,可以從《論語》中下面這一段話看出。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譯成現代漢語是:孔子說∶“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其實,顏回最吸引孔子的是“不改其樂”,也就是能從對道的追求中找到樂趣,從而忽略一切物質的枷鎖。能夠忘我地學習忘我地追求自己追求的東西,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其中的樂趣旁人是難以甚至無法理解的,更不要說能達到!這種樂趣與物質無關,與功利無關。

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飯菜做好了,可朋友還沒到,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朋友來後找不著牛頓,因急於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並把吃剩的雞骨頭放在盒子裡,然後走了。傍晚時,牛頓做完實驗,準備吃飯。但當他看見盒子裡的雞骨頭時,顯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就吃過了。”

據說,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為了學習,為了自己的追求,以苦為樂,樂在其中的名人故事數不勝數。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樂在其中,樂而忘我。孔子喜歡顏回讚賞顏回,就是因為顏回能達到這樣高的治學境界。


金風359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於聖人來說,亦復如是。孔子之所以最喜歡顏回,也不是沒有緣由的,不只是因為投緣或對了脾氣。

根本的原因在於,顏回總是能在最關鍵的時候,能給予孔子一種最觸動心扉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慰藉,甚至在遭遇最落寞困境時,都能給孔子以最堅定的支持。而這是孔子其他任何一個弟子都難以做到的。顏回不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聖人也不想像孤狼似的作著空虛而蒼茫的曠野呼告,而顏回就是那個最溫暖的回聲。特別是孔子的行道,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更是沒有幾天順風順水的時候,因而,來自顏回本能般的無條件的支持,對於孔子來說,就尤為難得。

茲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王充《論衡》曰:“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顏淵獨知孔子聖也。夫門人去孔子歸少正卯,不徒不能知孔子之聖,又不能知少正卯,門人皆惑。”

這一段是說孔子與少正卯在宣講自己學說上的大競爭。“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孔子的弟子被蠱惑的都不知道該怎麼做好了,也就是說孔子面臨著空前的“信任”危機。

哪怕僅有一個人的教室,還可以叫做教室,假若一個人都沒有的教室,還能叫教室嗎?若是那樣的話,孔子就徹底冷場了。只有顏回,在那裡作老僧入定般的堅守,在當時應該會給孔子以莫大的心理安慰。所以當子貢困惑地發問“子為政,何以先之”時,孔子冷冷地回答:下去,這不是你能問的回題。因為這時的孔子根本就沒有心情回答這種回題。

再一個例子。據《史記 孔子世界》,在孔子周遊列國陷入困境的時候,孔子分別向子路、子貢與顏回分別問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詩經》中“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詩句,問他們如何理解。孔子其實是在問他們如何看待所信守的儒家之道與所遇到的目前的困境。

子路的回答是,我們是否還沒有真正做到“仁”與“知”,所以人家不相信我們?這個回答讓孔子很不滿意。子路的回答是,是不是我們所奉行的儒家之道太大了,人家接受不了,能不能把標準放得小一點,這個回答讓孔子很不高興。

顏回不愧是顏回。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顏回說:假如是我們在宣揚的儒家之道上存在問題,那責任在我們;若是儒家之道上沒毛病,那就一定是他們出了問題。儒家之道不為當世所接受,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若是這樣的話,就能看出“誰是當門定腳人”之君子了。

這一席話一下子就說到了孔子的心裡,孔子當即笑逐顏開,給顏回開起了玩笑:“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太棒了,你這個姓顏的小子!你要是有錢,我就給你當那個管帳的。

這樣看來,顏回就不只是個好學生,說他是孔子的患難知音,也是不過分的。孔子曾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這分明是把顏回當成是知音與同調來看待的。

還有什麼比患難時期的理解更讓人感動與銘記的呢?

除此以外,顏回身上還有不少優良品性與超拔德行,不僅是儒者的典範,更讓孔子很是欣賞。

顏回在恪善求仁方面,幾乎達到完美的程度,這讓孔子是讚賞有加。孔子會這樣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顏回還是好學不倦的,同時顏回也是聰明的,當然他是屬於那種大智若愚式的聰明。孔子這樣評價顏回:“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爾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當別人問他的弟子中誰最好學時,孔子回答:“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論語》中有一段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孔子問子貢,你與顏回相比怎麼樣?子貢回答:“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孔子則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這是師徒二人對顏回穎悟能力的最大肯定。

顏回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安貧樂道。這可是儒家非常向往的一個境界。

孔子曾這樣評價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其實,孔子就是最大的安貧樂道的提倡者,孔子就有“憂道不憂貧”等諸多這方面的教導。由於師弟二人在這方面深相契合,於是就有“孔顏樂處”之說。

此一“孔顏樂處”在後世宋代理學那裡,得到了很好的繼承與發揮。北宋邵雍命其住所為“安樂窩”,應該就是由此取義。

顏回在儒家中有“復聖”之稱。孟子最先抬升了顏回的地位,他把顏回與遠古大賢禹、稷並稱同列(《孟子 離婁下》)。貞觀六年(632),唐太宗便下令廢除唐高祖設立的周公廟,以孔子為“先聖”,顏淵為“先師”。

到了宋代理學,對於顏回的尊崇,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他們試圖從“屢空”與“虛空知道”角度來研究顏子,朱熹稱孔子是“水已平”,而顏回是“水初平”,認為顏回是緊隨聖人的境界。

當孔子說顏回“於吾言,無所不說”時,孔子對顏回的讚賞之情已經是溢於言表了。可以說,在孔子弟子中,顏回是最能懂孔子的那個人,顏回同時又是儒學與儒道修為非常高的一個人。像這樣一個人,深得孔子喜歡,實在是理之必至。


尼山啟明


孔子稱讚顏回,在《論語》中留有記錄:“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有很多優點,我想這一點應該是最吸引孔子的:他能夠在窮困之中,堅守節操,不改志向。

孔子很偉大,具有很多高尚的品質。但是在“貧困不能移”這一點上,他可能真的做不到。他曾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憤怒疾呼,不能像顏回一樣安於貧困。

人往往是這樣,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孔子對自己不具備的優秀品質,看得格外重要,就會特別喜歡具備這項品質的顏回了。


棲鴻看紅樓


我們先說孔子是多麼喜歡顏回,這一點,子路、宰我和子貢他們,大概要羨慕嫉妒恨了。

就像班主任一般都喜歡班長一樣,在“青年政治學院”,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班長顏回。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天喪予!天喪予!”他哀嘆說,“這是老天讓我死啊”。

孔子是極為理性極為內斂的,顏回的去世,讓孔子呼天搶地悲痛不已,可見孔子對顏回的感情至深。

孔子把顏回列為十大弟子之首,說他是君子,是賢人,別人都做不到做一天的君子,踐行仁的理念,一般人一天都做不到,而顏回可以三月不違仁。在孔子眼中,顏回大概可以達到賢人的境界了。那麼,顏回到底有什麼優點,讓孔子這麼喜歡他呢?

好玩的國學認為,這裡面,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顏回是孔子最忠心耿耿的弟子,對孔子是真心的崇拜,無論是孔子風光的時候,還是在孔子喝涼水都塞牙的倒黴的時候,顏回都不離不棄,守在孔子得瑟身旁。自十多歲進入師門,顏回始終追隨著孔子的腳步,是孔子“骨灰級”的“鐵粉”。對孔子的話,顏回深信不疑;對孔子的要求,顏回堅決執行。在辦學之初,孔子在和少正卯的競爭中處於下風,學生們都跑光了,但只有顏回一個人陪著孔子,所以說,顏回是孔子忠心耿耿的學生。

第二,顏回最有執行力,最任勞任怨,是孔子最得力的助手。在孔子面前,顏回是班長,替他管理班級;是廚師,給孔子燒菜做飯;是心理醫生,給孔子加油打氣;是助教,幫晚年的孔子蒐集資料整理《易經》;他甚至還會說幾句笑話,給孔子調劑心情。在跋涉四方找工作時,顏回掉了隊,很晚才和大部隊會合,孔子擔心地對顏回說,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顏回則幽默地說,老師還沒有死,我怎麼敢死呢?這也就是顏回,要是子路說這樣的話,估計孔子早就開罵了。

第三,顏回絕對情商巨高無比,他看起來很木訥,實際上卻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太會討孔子的歡喜了。

莊子曾經講過這樣的故事。顏回對孔子說,“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我們不禁感嘆顏回的語言藝術。他平時不說話,一旦開口,每句話都能直達孔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段話是說,“老師慢步走,我也慢步走;老師快步走,我也快步走;老師跑起來,我也跑起來;但老師一旦加速,絕塵而去,我只好目瞪口呆了”。這話說的好啊,簡直讓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第四,顏回人家甘於寂寞敢於清貧。孔子從小也是苦出身,但對財富懷有一種淡然看待的心理。孔子就說過,富貴於我如浮雲。孔子弟子中,顏回大概是最窮的人了。一竹筒飯,一瓢水,住在破巷子裡,簡直是在貧民窟裡要飯的。別人不能忍受這種貧苦,顏回卻自得其樂。而顏回在這一點上,簡直和孔子是一模一樣的,這也讓孔子與顏回之間,形成了一種於我心有慼慼焉的氣場。

第五,顏回勤奮好學。孔子最喜歡勤奮的學生,只要你不是太笨,像司馬牛那樣的笨孩子,理解力太差,孔子是不喜歡的。但太聰明,孔子也不喜歡。比如子貢、宰我等學生,太聰明瞭,老喜歡錶現自己,老喜歡耍小聰明,就經常找來孔子的大罵。

而顏回,實在很勤奮。孔子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意思是,“認真做筆記目不轉睛不開小差聽我講話的,大概只有顏回了吧”。顏回去世之後,孔子還悲嘆,“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進,從未看到他停下前進的步伐。

”在孔子眼中,顏回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典範。最重要的是,顏回人家聰明,又很低調內斂,看上去有點呆。一開始孔子認為顏回的智商不高,到後來才發現,顏回其實一點都不笨,對孔子的學問,顏回不僅能夠掌握其精神實質,做到融會貫通,還能夠對孔子有所啟發。

這樣聽話的乖寶寶,這樣忠心耿耿的弟子,這樣什麼事都能做的學生,這樣低調內斂不張揚的學霸,誰不會喜歡呢?


好玩的國學


孫悟空有七十二變,豬八戒只有三十六變,為什麼唐僧喜歡豬八戒多一點?因為唐僧讓豬八戒變什麼就變什麼,孫悟空是想變什麼變什麼。明白了吧?



奔跑中的隔壁老宋


“貧而好學,篤於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顏回家貧卻敏而好學,能準確理解孔子“仁”,“禮”的思想,“敏於事而慎於言”,在顏回身上能看到“學而時習之”的樂趣和意義。


邵顏3


最讓孔子懷念,而津津樂道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

孔子有七十二門生,而屬顏回是最聰明的,但是卻英年早逝。顏回家境清貧,死後無法按照當時的禮儀殯葬,於是其父親顏路四處籌款,靠親朋好友的幫助才完成葬禮。顏回的死,孔子非常悲慟地說:“自從有顏回這位弟子之後,學生間的感情更加和睦,更加親近了。”顏回的聰明才學,很受老師孔子的讚賞與喜愛,最讓孔子懷念,而津津樂道的是顏回的“不遷怒“的品德。

曾經,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哪位最好學不倦呢?”

孔子回答:“所有的弟子中,以顏回最好學。他不會遷怒於人,也不會重犯同樣的過錯。只可惜年紀還輕就死去,現在已經沒有顏回這樣好學的人了。”

足見古聖先賢重視一個人的才學智能,更重視他的品格道德。

因為常人容易犯下“室怒市色”的過失,一旦怒火中燒就會失去是非判斷的能力,受到一點怨氣,稍有不如意,就怪罪、遷怒不相干的人。所以唐彪說:“盛怒時,與人言語,顏色必變,詞氣必粗。知我者,謂我因怒而氣暴;不知我者,謂我怒彼而發嗔,啟人仇怨矣。又人怒時,一語不合,即加遷怒,甚至遷怒於毫無關涉的人,故怒極莫多言也。”動怒時不多言,不形於色,是做人的基本修養,也不至於“與人結怨”了。

不遷怒於人是修養,不重犯過錯,也是為人稱道與尊敬的涵養。“不貳過”是一種自覺、自省的功夫;清人洪仁玕認為:“既自問不敢謂無汙,則又當何如以愛己身乎!惟悔改不貳過已。”常人誰不犯錯呢?人的尊貴不在於犯不犯錯,而在於勇於改正,誠心懺悔過錯,改過自新。

一個人讀再多的書,如果不能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也不過是個於世無益的書蟲罷了!


琴棋書畫詩情畫意


不容,然後見君子。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念念140178000


因為顏回是孔子認定的接班人。

顏回被儒家稱為“復聖”,地位甚至高於“亞聖”孟子。如果不是早夭,顏回完全有可能和孔子並肩,帶領儒家走上一個我們現在都無法企及無法臆測的新高度。

孔子愛顏回,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顏回的學術能力。

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孔子的另外一個學生,端木賜,也就是子貢。子貢“受業身通”,更是被孔子稱讚為“瑚璉之器”。善於經商,強於辯論,就辯論一項,孔子也自愧不如。子貢是一個卓越的政治活動家,“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其作用和影響力之巨,孔門中無出其右者。孔子去世後,子貢甚至結廬在孔子墓邊,為之守孝6年。即便是這樣一位人物,在談論學術成就的時候,也對顏回讚歎無比:“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贊同的說道: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顏回十四歲求學於孔子,歷二十五年。在孔子眼裡,顏回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學生,與之相比,子路失之於魯莽,曾參失之於愚鈍,子貢失之於世俗,弟子都各有所缺。孔門弟子三千,有賢七十二,稱哲十人,在境界上能比肩孔子者,唯顏回一人。孔子提到顏回時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翻譯一下就是:我和顏回談話一整天,我說什麼他就聽什麼,也不表態,也不問問題,跟個傻逼一樣。但是等他下去之後,我看他和別人談話,卻能完整真實的表達我的意思。

其次,是顏回對信仰和真理的堅持。

一個真正有大修為的,必有大堅持。只有在面臨絕大困境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

孔子周遊列國,被困於陳蔡,斷糧絕路,死亡威脅著這隻儒家團隊。在危機時刻,孔子依舊每天講學、誦歌。子路忍不住了,站起來諷刺孔子:我們現在飯都吃不飽,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您還在每天飽吹餓唱。這麼多年來,您總是從失敗走向更失敗,難道就沒有一點值得反省的嗎?面對這種質疑,孔子提出了一個問題: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對此,孔子的三個學生先後發表了觀點。第一位是子路,子路認為或許是我們的德行和智慧都還不夠,所以混得不好。子路的回答暴露了他的短板,那就是面對困境的時候容易變得不自信,不能夠堅持原則。

隨後,子貢說了他的看法。認為夫子之道至大,太超前了,標準也太高,大家不能理解,也不好接受,建議孔子適當放寬標準,去求容於世。子貢比子路好了不少,有道路自信,但是不能夠堅持,會妥協。

只有顏回,擲地有聲地回答:“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顏回首先肯定了夫子道路地正確性,然後指出大道不修,是作為儒家的恥辱,而大道不被採納,則是當權者的恥辱。所謂的君子,就是在大道不能被認可,依然能夠堅持自我而不是墮落下去隨波逐流。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誠顏回也。

第三,是學派發展的要求,顏回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儒家二代目的不二人選。

《韓非子.顯學》開篇即言:“世之顯學,儒、墨也。”在孔子晚年時期,儒家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其對時政的影響一點都不比墨家差。孔子脫困於陳蔡之後,門人子弟紛紛出仕各國,其中之佼佼者便是端木賜,子貢。而在儒門之中,顏回是唯一一位有能力,有權威繼承孔子衣缽的人。實際上孔子也是將顏回作為接班人在培養,孔子多次在不同的場合盛讚顏回。在孔子所有的學生中,如上所說,顏回的思想境界和認知,是最為接近孔子的。我們可以預見,如果顏回沒有早死,那麼在孔子去世之後,儒門必將是團結在顏回的周圍,繼續將大道實踐、傳播下去。孔子的學說將通過顏回之手繼續發揚、完善、傳播。儒學將會呈現出和現在完全不同的面貌。


可惜啊,

公元前481年的噩耗,徹底改變了先秦的思想史。

顏回死了。

顏回之死,對孔子的精神打擊是空前而且絕後的。孔子大哭,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之哭,並非單純為了顏回之死,更是為了儒家的命運而哭。所以,孔子悲痛的說:“天喪予”。果然,在孔子逝世之後,缺乏核心的儒家立刻陷入了分裂。不同門人帶著自己對從孔子那裡傳承下來的知識的不同理解,自行開宗建派,被稱為儒家八派,分別是: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儒門陷入了雪崩式的衰落,儒家子弟紛紛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搞自己的理論,直接催生了法家、道家等諸子百家。

儒學道統幾近斷絕,儒家學術幾近滅絕。一直到百年之後,戰國中期,亞聖孟子橫空出世,才避免了儒家失傳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