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2月6日深夜,武漢醫生李文亮生命垂危的消息傳來。/<font>

2月7日3點48分,武漢市中心醫院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眼科醫生李文亮,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font>

在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率先在微信群披露不明肺炎有關情況,被截圖轉發而後,1月3日受到警方的警示、訓誡,稱其在網上發佈不實言論。/<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網友筆下的李文亮醫生/<font>


他是最先提出肺炎可能會傳染的人之一/<font>

他被稱為此次疫情的:吹哨人/<font>

我們來不及緬懷更來不及痛苦,只能繼續負重向前,迎接病毒一次又一次的挑戰。/<font>


到目前為止大家也只知道病毒始於:華南海鮮市場,蝙蝠可能是最初傳染源,穿山甲可能是中間宿主。/<font>感染病毒後感染者會出現咳嗽咳痰、胸悶、發燒(>38℃)全身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font>

目前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大批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武漢,大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醫院啟程支援/<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馳援武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民/<font>


活著的時候總覺得死亡很遙遠/<font>

候總覺得死亡很遙遠/<font>

就像健康的時候覺得疾病不會來一樣/<font>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都觸不及防/<font>

大部分人對這樣的公共衛生事件有印象,應該要回溯到2003年非典的時候吧。那是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font>

在我生活的那偏遠小鎮,每天早中晚老師也會要求測量體溫,一旦出現發燒的同學,立即就上報隔離。/<font>

非典之後又是禽流感/<font>

非洲的埃博拉/<font>

.../<font>

在全國人民都飽受疫情折磨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一則謠言似乎卻把大家都逗樂了。/<font>

2月5日貴州六盤水的朱某某,稱母豬生下小豬後開口說話,只要在天亮煮9個雞蛋吃下,就可以防止疫情。謠言迅速在網上發酵,/<font>有民眾信以為真,開始煮雞蛋、吃雞蛋。對病毒的無知,每天被各種疫情相關的信息狂轟濫炸,神經高度緊張下,很多人便開始了病急亂投醫。/<font>


其實14世紀的歐洲在黑死病(鼠疫)的肆虐下,絕望無助的人們也曾做出過一些現在看起來極其荒唐的事:

◉放血療法 :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和古羅馬醫學家蓋倫的體液說,他們認為人類生病是因為體液失衡,放血會使體液平衡進而治病,所以當時很多人用刀捅自己放血來救自己。/<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中世紀放血療法/<font>

◉祖母綠:中世紀意大利醫學家詹蒂萊·達·福利尼奧認為祖母綠擁有強大的治癒力,吃下去百病全消。/<font>

◉不洗澡:14世紀,歐洲很多醫生認為黑死病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用熱水洗澡會讓毛孔張開,讓空氣裡的黑死病進到身體裡來,而長期不洗澡皮膚上長期積累的汙垢就能隔絕空氣,防止黑死病,歐洲人居然對此深信不疑。/<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長期不洗澡“關閉毛孔”/<font>

◉吃發黴的蜂蜜:歐洲人以往的經驗認為發黴蜂蜜能解毒,當然也能治黑死病。/<font>

◉鞭笞自己:說成是上帝的懲罰,只有更加虔誠地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孽才不會得黑死病。很多人紛紛走上街頭,用皮鞭抽打自己,希望博得上帝的原諒。/<font>

這一些列毫無科學根據的操作無一不加速了自己的死亡。相信科學,科學才是尋得答案的鑰匙。/<font>


其實細菌與病毒從來都不曾缺席人類的每一個時代,/<font>人類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次數數不勝數,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是戰爭,而是一次又一次大型瘟疫。/<font>我們把時間往前推數百年或者千年,你就會看見死亡如同狂風過境一般不斷收割著人類的生命。/<font>


Ⅰ.19世紀霍亂

霍亂最早出現在孟加拉地區,但是伴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霍亂便走出了孟加拉。從1817年—1896年這79年中,霍亂先從印度擴展了亞洲以及歐洲。隨後進一步傳到了非洲與美洲成為了全球性的大瘟疫。僅僅在印度因霍亂死去的人就超過3800萬。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遭受霍亂的人們

◉1991年拉丁美洲因為霍亂的肆虐損失超過7.7億美元。

◉2004年年末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font>中遇難人數突破15萬,重災區最先出現的疫情就有霍亂。

◉2012年10月14日公佈,湖北黃石發生的霍亂疫情,多人住院。

◉2017年11月,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市霍亂疫情,確認感染霍亂人數約298人,其中死亡人數為4人。

◉2018年2月20日,坦桑尼亞中部的多多馬省自2017年10月暴發霍亂確診的霍亂病例共計470例,其中18例死亡。

◉2019年6月11日,埃塞俄比亞衛生部門稱,埃塞俄比亞境內爆發了霍亂,已經導致16人死亡,至少有525人遭到感染。

哪怕是現在,每年也有300-500萬的霍亂病例,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0萬。


Ⅱ.20世紀西班牙大流感/<font>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近4000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當時西班牙有800萬人感染了流感,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稱為西班牙大流感。/<font>如此恐怖的傳染性是整個人類社會都始料未及的。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西班牙大流感/<font>


Ⅲ.鼠疫(黑死病)/<font>

鼠疫桿菌:又稱耶爾森菌,通常寄生在老鼠等齧齒動物體內。因老鼠百毒不侵的體質,所以帶病菌的老鼠並不會很快死去,細菌也隨著老鼠四處流竄。老鼠身上的跳蚤吸食了老鼠的血,又叮咬人從而將病菌傳播給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鼠疫是人類史上死亡最多的。同時也是最駭人聽聞的。/<font>


第一次鼠疫/<font>

在541-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了歷史上第一次大型鼠疫,這場鼠疫沿著埃及的培魯沁侵襲東羅馬帝國。保守估計第一次鼠疫導致帝國人口減少三分之一。因鼠疫直接導致地中海貿易衰退,眾多王朝走向衰亡,這次鼠疫從6世紀中葉開始至8世紀消失,在歐亞奪取上億條生命,改寫了整個歐洲歷史。/<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遭受鼠疫的城鎮/<font>

1346年第二次鼠疫/<font>

文獻顯示,鼠疫是由蒙古帝國軍隊在征服西歐時候帶來的,而後伴隨貿易船隻來到法國,西班牙,以及英格蘭,接著傳到羅馬帝國。最後還跨過歐洲來到俄羅斯西北部。瘟疫由老鼠傳到人,由人跟著貿易船隻傳到世界各地。最嚴重時候很多大城市每天數千人死去,有些村鎮更是出現了絕戶的現象。逃離疫區躲避瘟疫的人們同樣也加速了瘟疫的傳播,讓本來與外界交流不多的鄉下也遭遇同樣的災難。這次鼠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打亂了當時歐洲的格局。/<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鳥嘴醫生/最初的防毒面具/<font>

300年後第三次鼠疫/<font>

始於中國雲南,隨後一路沿東南傳到廣州,然後蔓延至香港,最後波及印度。死於這次鼠疫的人數大概1200萬人。其中印度糟糕的衛生條件,讓印度成為了重災區。/<font>

縱觀人類歷史上這幾次傳染病的爆發以及傳播,我們都可以看到。病菌爆發初期人們的無知(不知道或者不引起重視),以及難以控制的傳播源(老鼠的四處流竄或者人的逃亡),是病菌得以大爆發的重要原因。而消滅病毒控制疫情的方法也就是:

在古代無能為力,只能等待病菌自己消亡(因為氣候或者人已經死絕)

在近代隨著醫學的發展,對病菌有了生理學上的認識,研製抗體用以對抗病毒,以及控制隔離切斷傳染源,成了主要的方法。


霍亂和鼠疫都屬於病菌,流感屬於病毒,兩者結構上的區別導致了醫學上防治的區別。鼠疫是細菌引起的,而當前疫情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抗生素是用來水解細菌細胞壁的,失去細胞壁以後,細菌細胞膜自行漲破。病毒根本沒有細胞結構,甚至不是一種生命。/<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電子顯微鏡下的冠狀病毒/<font>

目前疫情病毒跟非典都屬於RNA病毒,也就是其核心遺傳物質是RNA核糖核苷酸組成的長鏈分子。DNA是由脫氧核苷酸組成的雙螺旋結構,RNA只是一條單鏈。相對於DNA來說,/<font>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更加不穩定,更容易被改變。/<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RNA與DNA的基本結構/<font>

單鏈RNA的不穩定性,在醫學上的表現就是,容易變異。它的鹼基序列在環境中更容易發生缺失或者易位。/<font>這些變異多了,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出現對病毒本身有益的變異。這樣的變異病毒逐漸擴大規模,造成整體變異。/<font>


為什麼新聞上說很多人等了一週也沒有得到確診?/<font>


抗體或者藥物的原理是:標記病毒特定的蛋白質或者其RNA上的鹼基序列,然後讓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並且消滅。通俗講就是:士兵發現敵人以後,用激光座標標記敵人,然後飛機飛彈直接打擊標記的目標,從而清除敵人。如果序列在不斷變化,相應的蛋白質也在變化(即是敵人在不斷躲藏),那麼先前研製的抗體也就會立刻失效(士兵無法標記敵人,給出準確座標),最終就無法消滅病毒。/<font>


一方面是因為病毒潛伏期較長,另一方面是因為/<font>目前對肺炎病毒的診斷方法也是基於對病毒的基因測序,然後才研製出了特定序列的診斷試劑。/<font>而RNA病毒又在快速變異,導致了對應基因測序比較難,這段時間要研製出特定序列的試劑並且大規模生產,所以試劑短缺是必然,這也就導致前期病毒的確診很困難。如果病毒一旦成規模變異,我們又必須得重新測序,研製相應檢測試劑,相應的抗體生產就更遠了。/<font>


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DNA與RNA的工作機理/<font>

DNA生活在細胞核內,而蛋白質的裝配車間在細胞核外的細胞質中,所以DNA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生成對應信息的RNA分子,RNA穿過核膜來到細胞質,根據RNA上的信息在核糖體上集合氨基酸產生蛋白質。/<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真核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font>

簡而言之:細胞就是一個國家,DNA就是皇帝,皇帝生活在皇宮(細胞核)中,皇帝要傳遞信息下達指令,就需要欽差大臣(RNA)傳遞並且監督。而此次的RNA病毒就是一個冒充欽差大臣假傳聖旨的外來侵略者。從細胞外部直接進入細胞,在細胞的生產車間核糖體上生產複製所需要的蛋白酶以及蛋白質外殼。開始複製自己的同時,也相應產生抑制蛋白,抑制細胞核內原有基因的表達。一定時間後這個細胞生產的千萬病毒大軍就會裂解細胞膜,然後遊離向其他細胞,繼而按照相同方法去感染更多細胞。/<font>


細胞也不是沒有防禦機制,細胞膜上有很多識別蛋白(皇宮禁衛軍),經過識別有益的蛋白質大分子才能進入細胞,奇怪的蛋白質禁止進入。遊離的核酸分子長鏈更是細胞膜堅決防範的對象。由於RNA 複製時會出現RNA雙鏈的狀態,那這就是一個醒目的標誌,因為正常的運轉的細胞內不會出現RNA雙鏈結構。細胞質內有專門的蛋白質識別標記並且水解雙鏈RNA。/<font>


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多病毒的進化。病毒的變異同樣在應對這樣的困難,當前很多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已經與有益蛋白質已經很接近,以迷惑細胞表面的識別蛋白讓其進入。/<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黃色的部分為棘突蛋白/<font>

冠狀病毒的冠狀突觸就是和細胞表面識別蛋白結合的受體/<font>,當前的冠狀病毒更是在蛋白質外殼演化出了一層囊膜,其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糖類和脂質物質。要知道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就是磷脂。脂類物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融合。這就好比病毒找到的進入細胞的“鑰匙”,細胞之前設置的層層關卡現在已經不那麼有用了。病毒就更容易進入細胞體內,這也是目前疫情容易傳染感染的重要理論依據。/<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電鏡下冠狀病毒(橙色)感染細胞(綠色)(顏色為後期上色)/<font>

病毒也演化出識別細胞內質網的能力,可以在細胞內質網內形成囊泡進行自我複製。這樣就可以將識別蛋白阻擋在外。同時細胞也裝備了可以和細胞內動能蛋白結合的受體,運用細胞內原有交通系統達到最適合自己繁衍的地方。/<font>


此次冠狀病毒是如何傳播感染人的?/<font>


人體角質層的存在,在沒有傷口的情況下,病毒只能通過呼吸道或者消化道進入人體。如果病毒足夠強大的話,那麼眼睛也是一個重要的感染窗口。/<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人體的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font>

由於胃酸的強酸性會導致大部分的蛋白質變性失活,所以呼吸道就成了病原體入侵的理想通道。病毒通過呼吸進入肺部以後,和人體免疫系統展開競賽。當人體第一個細胞被感染瀕臨死亡的時候,它會在死之前釋放出信息蛋白,告訴身體病毒的入侵。機體調動白細胞遊離到肺部,吞噬病毒。這個過程是否能完全殺死病毒,取決於人體的免疫力(即:免疫系統的反應速度以及能調動免疫細胞的數量)。/<font>


因為只要有一個病毒入侵成功,就會複製出成千上萬的病毒,再次入侵其他細胞。形成一個鏈式反映,指數級的感染速度,對免疫系統提出挑戰。/<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病毒大軍/<font>

如果曾經感染過這種病毒,那麼體內就會有相應抗體,一旦病毒入侵,抗體就會標記病毒,招來白細胞吞噬。人造抗體也能實現這樣的,這也是人類醫學對免疫系統的助力。/<font>對於未見過的新型病毒或者變異病毒,就沒有相應抗體,免疫系統就無法精準識別,這也就是新出現的病原體的可怕之處。/<font>所以人體還有更加粗暴減少病毒的方法:就是在感染髮生時,人體呼吸道會分泌大量粘液,阻止病毒在體內的擴散,同時擠壓肺部製造劇烈的氣體流動,將黏住病毒的粘液噴出呼吸道。這就是咳嗽和噴嚏。可是病毒同時也利用了人類這一反應機制,進化出了粘液飛沫中較強的生命力。對於病原體來說,強勁的噴嚏會給予它們在空氣中飛速運動,這樣就可能傳染給下一個人(人傳人)。/<font>所以個人的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就顯得格外重要。/<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噴嚏的飛沫/<font>


人體體質不同導致個體免疫力不同,病毒潛伏期也不同


有的人體質原因,免疫系統比較強,病毒感染後保持在一定規模不在發展,形成較長的起伏期。(病毒存在體內,有一定規模,但是還不至於引發強烈症狀)。肺部保持著氣體交換的同時也在保持著向外界播散病毒,這類人就是超級傳播者。/<font>


這次病毒造成的肺炎潛伏期2-14天,所以專家估計目前疫情還處於爬升期,並未到拐點。疫情最終的規模取決於,這一時期的防治效果。/<font>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

你不能對病毒進行基因測序/<font>

你更沒有能力研究出相應的抗體藥物/<font>

上面說過,病毒的消亡取決於兩個因素:藥物抗體的研製和傳播源的隔離。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保持與外界環境的隔離,老老實實呆在家裡。不要去成為下一個病毒的宿主,那麼你就為這次疫情做了個人的貢獻了。其實按照目前醫療水平來說,研製出抗體藥物是遲早的事。在抗體藥物出來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阻止疫情的進一步擴大,這就需要每一個人都投入其中。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鍾南山院士/<font>


此次病毒會消失麼?/<font>


因為病毒結構非常簡單,單鏈結構。不用維持生命活性,所以低溫狀態下他會更加穩定,這也是病毒疫情爆發一般都在冬季的原因。/<font>


冠狀病毒在4℃左右可以穩定存在,零下60℃幾乎可以永久保存。相對應溫度越高,其保持活性時間就會越短,在溼潤環境中56℃半小時可以將其滅活,在30度的空氣中不到一天就能失去感染能力。/<font>隨著溫度升高,病毒在人體體外傳播能力的下降,感染者被逐漸治癒的同時,政府強大的組織能力,可以控制病毒在種群內的流動,也就是有意識的主動隔離,減少與潛在病原體的接觸,讓病毒喪失傳播途徑,新的感染者有逐漸減少。我們最終會戰勝此次疫情。/<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font>全國抽調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


35億年前地球生命誕生之初,細菌作為第一種生命形態,一直漂浮在地球溫暖的原始湯中。直到12億年前,最早的多細胞生物才有了明顯的形態,6億年前大型生物或者肉眼可見的生物才逐漸出現。所以說地球原來的主人就是細菌病毒。當今世界上所有細菌的總量遠大於所有動植物的總和,我們生活的世界裡細菌無處不在。/<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原始地球/<font>

病毒與等病原體與人類的戰爭還會繼續,它們不會被徹底消滅,而會在新的宿主裡潛伏變異時機成熟時捲土重來。物種間的動態制衡就是大自然的鐵律,人與大自然的平衡也是數百萬年來共同演化的結果。/<font>組成人體的並非只有我們人體細胞,還有那些與我們組成生存聯盟的微生物,人類和其他生物又一起組成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各種生物的此消彼長,同樣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與生存條件。/<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地球生態的多樣性/<font>

如果我們人類想成為整個星球所謂的主宰從而為所欲為,變成生態的破壞者,那麼我們人類徹底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否能長久持續下去?那麼今後的大自然會不會使用它的調節作用 ,下調人類數量或者清除這個破壞者?/<font>


面對這次疫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那些被自然賦予生命又被人類剝奪生命的生靈/<font>


這次疫情我們應該痛定思痛/<font>

我們應該立足自然好好思考我們人類的未來/<font>

我們應該學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font>

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