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在2月8日下午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除了直接传播、接触传播,还有气溶胶传播。很多人担心,这种飘去飘来的”带毒”气溶胶,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被吸入身体里了?专家提示:

气溶胶没那么容易出来,也没有那么容易飘。

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多通风,是完全可以防住气溶胶的。

接下来咱们就聊聊气溶胶这个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会弄清楚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气溶胶?
  2. 如何避免“15秒被感染”?
  3. 呼吸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吗?
  4. 气溶胶会不会从窗户飘进我家里?
  5. 电梯里的气溶胶会不会很多?
  6. 冲洗马桶会产生气溶胶吗?
  7. “气溶胶传播”防护指南

什么是气溶胶?

百科上关于气溶胶的定义和解释如下

凡分散介质为气体的胶体物系成为气溶胶。它们的粒子大小约在100~10000纳米之间,属于粗分散物系。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孢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

简单讲,气溶胶可以理解为大气中悬浮的很多微小的纳米级颗粒,具有一定的胶体性质。空气中的气溶胶能传播细菌和病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疾病的流行和爆发,比如雾霾背后就有大量的气溶胶,因此北京每次雾霾爆发,医院的呼吸科以及儿科就是病患大爆发。

气溶胶并不算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很多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17年前的SARS病毒传播途径中就包括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形成空气中的小液滴。这种小液滴很容易沉降,附着在物体表面。因此气溶胶传播同样需要注意接触传播的防护。

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如何避免“15秒被感染”?

最近宁波有一例“15秒被感染”的患者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患者早上买菜时与路人(确诊患者)在同一摊位仅仅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随后被确诊为感染。需要注意的是,二人在近距离接触时,均未佩戴口罩。15秒,也许就是其中短暂的2,3秒,病毒就这么传染了。

但凡有一个人带了口罩,也许就不会有这个事情发生了。

戴口罩、勿聚集!

戴口罩 由于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都可以阻拦这种粒子。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随风飘走,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口罩是重要的防护,提倡正确戴口罩,口罩要遮严口鼻,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注意口罩更换时间和保存方法,并做到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等。

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勿聚集 病毒致病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在空旷、人少的环境里,气溶胶被稀释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很少有机会让人“中招”,而在封闭的空间,如电梯、办公室,气溶胶感染风险会高一些,黑龙江就有很多感染病例是由于家庭聚餐导致的,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人与人之间相隔尽量1米以上的距离。

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呼吸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吗?

很多朋友担心,假设一位携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在附近,他呼出的空气是不是就饱含了带病毒的气溶胶?其实,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位于肺部的病毒没那么容易出来,但是猛烈地咳嗽、咳痰时,更可能产生气溶胶。因此,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应使用纸巾或者胳膊肘捂住口鼻。

气溶胶的传播对医护人员防范的意义更大。在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患者可能产生呛咳,更容易产生气溶胶,所以应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比如戴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打喷嚏或者

气溶胶会不会从窗户飘进我家里?

还有朋友担心,假设邻居中有感染者,气溶胶会不会飘进自家来,到底还能不能开窗透气?其实,开窗透气目的是保证空气流通,使气溶胶随之吹走,假若空气不流通,不仅是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门。因此,一般来说,还是建议勤开窗透气,更新室内空气。

不过,气溶胶是有可能随空气流动的,开窗换气时,应注意开窗时机和气流方向,避免污染气溶胶流向干净的区域。假设楼上楼下确定有隔离病患的情况下,或者窗户直接和邻居对开的,建议错峰换气;如果楼间距不大或人口居住密度大,且周围有感染病人时,不建议频繁地开窗换气。同时注意不要用风扇等设备“吹风换气”通风,以免让本已沉降的微粒重新悬浮。

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电梯里的气溶胶会不会很多?

电梯人流密集,空间相对封闭,因此属于高风险地带,会不会前面一个人留下了带病毒的气溶胶,正好被后面一个人吸入?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因此在电梯中需要做好防范措施,乘坐电梯时戴紧口罩。建议身体不接触电梯空间,按电梯键时,可以用纸巾隔一层再按,回家后立即洗手,楼层较低时,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病毒可以悬浮在空中?不可小觑的气溶胶传播

一个人乘坐电梯时也需要戴口罩

冲洗马桶会产生气溶胶吗?

最近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内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因此粪便中会有病毒,而冲洗马桶的水流也会产生气溶胶,所以建议在平时以及冲洗马桶时需要把马桶盖盖好,可以有效防止气溶胶传播。冲完马桶,还可以用消毒液擦拭马桶盖,注意洗手。

“气溶胶传播”防护指南

关于这点,上海的发布会给了7个建议,一定要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要提高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意识,居家防疫要做到“七个要”

一要避免聚集 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来访计划;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

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 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 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关注 ,获得更多防毒抗疫知识,抗击疫情,守护健康。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