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985毕业,会选择到体制内工作吗,为什么?

知事局


看个人追求。有的人喜欢朝九晚五,稳定的生活,那么你就去体制内。有的人向往有挑战性的工作,拼搏一些,那么就不要考虑体制内,否则如温水煮青蛙,消磨人志。所以,考虑好想要什么,而不是随大流。

我个人觉得体制内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蜗牛有态度


我是985毕业的,我没有选择体制内工作,但我有同学选择了体制内工作。其实选择与否,是看人而不是看学历。说说我跟这位选择体制内的同学吧。

真实经历:985毕业后,他选择了体制内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我们是计算机专业。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选择体制内,包括我也是如此,因为我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我更想要去挑战以及获得更高的薪水。但我这位同学并非如此,他考了老家的公务员。

至今三年过去了,我混的还行,他混的也很好。我做到了月薪2万以上,在上海有户口有房。他做到了基层小干部,前途更是远大。当然他能升得这么快,也是因为他学历能力确实不错,走了人才通道。所以让人欣喜的事,我们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也做到了自己想要的。

我作为程序员,加班很多,但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充实生活,让我感觉每一天都在进步。他作为公务员,工作非常稳定,偶尔有点枯燥,但他熬得住做得到,他想要的就是这份稳定。年底了我们相互微信拜年,知道彼此近况都很好。

有时我也会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我跟他的工作换一换,他来做程序员,我去做公务员,会怎样?

如果我跟他换一换工作会怎样?

光是想想我都觉得自己接受不了那种每天能看到头的日子,我不喜欢一天到晚做的重复工作,哪怕是编程我都爱做不同的项目。所以在稳定我都不喜欢。而他也是如此,他是晚上要回家自己做饭的男生,所以让他加班他也会很难受。

因此,我们之间的工作无法更换,因为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选择。因此,我们现在不会选择更换工作,那么以后也不会。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有要求,选择体制内也能过得很好,相反不选体制内也很精彩。所有工作都有利弊,权看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那我想说,985毕业,只是让你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限定你要在体制内外。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永远最快乐。

以上,祝好。

欢迎关注缓缓,500强程序媛,关注职场,一起成长。


缓缓在上海


985的毕业生,在智商情商能力上,基本上就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对他们来说,选择并考入体制内,应该不是难事。

然而,“围城”都知道它的含义吧。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体制内就类似这样。

我大学毕业一直在学校里工作,中学,参照公务员,类围城。有很多人羡慕这个职业,稳定,一年俩个假期;也有不少我的同行诟病这个职业,清贫(参公,比照公务员待遇差出不止一倍,还没有体制内的人脉资源),压力大,事多……还有少数的年轻的同行毅然离岗,去办各种教育机构。

我们也羡慕佩服那些体制外的创业者,奋斗,自由,为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创造财富自由,也许打拼过后,余生皆假期……

其实,是否选择到体制内工作,关键在于对自身的清楚认识。

1自己的生活理想,追求的是平淡的日子,还是不平凡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还是充满挑战的机遇。

2自己的能力,是否具备体制以外的奋斗场上的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判断决策能力,执行合一行动力,以及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3自己的家庭的财力,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家庭对稳定工作的需求以及对可能的创业失败的支撑力。

4最后,是现实社会必不可少的人脉,社会关系,及自己的性格与去开拓去维护这些关系是否兼容,善交否善饮否?善察言观色否?善口是心非否?善唯利是图否?善心狠手辣否?

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就会明了自己是否应该选择体制内:要么安于稳定,要么奋斗趁年轻。


三人行有我为师


我呢是985和211毕业的,没有进体制内。由于当前的工作性质,还是会和体制内的人接触。

也是颇有感触!

有一个人的结局让我震撼

我的同学之一呢,是通过选调这个路线,没有通过国考。

而那时的我,只要我点头,我也会比他还要顺利进入一些。

他当过村官,做过秘书,一步一步从村里,到镇上,再到县里,到市里,最后到省里,出事前是科级干部。

完成这一路只用了5年的时间。一路的成长颇为励志。

知道他出事是因为一个电话,一个jie,dai公司打到了我这里。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就这样大好的前程毁于一旦。

让我们很多人费解,是什么促使那么一个有才华,有能力,有目标的人,却如此收场。

一直没有答案。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看惯了但从未习惯

职业上的原因,需要自己不断接触。

我们有些G端销售,确实看到了很多人所付出的,所忍受的,都是外人认为所谓光鲜的背后那些无尽的心酸。

同时,经历过很多尽人皆知的事,也做过很多人想不到的事。

我个人只能算适应了,但适应不代表习惯得了。

同时,也印证了当初的选择。

虽然我很多同学都说我,以我的敏感度和处事方法,体制内非常适合,但是我依然发现这条路我不适合。

有些东西是骨子里的,也是“命”中给的。

找准自己的感觉才是对的

人生没有如果!

我是@可知在线 ,专注职场伦理分析与解读,与我共同成长进化。


可知在线


我是211毕业,选择了体制内,现在体制内并没有什么不好,主力都是80,90后,我们单位基本都是985,211的硕士,并且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工作方法都是一流的,改变了过去对公务员“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整体印象。国家需要发展,需要高效率的运转,当然需要顶尖的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


navy0006


搁当时,年轻气盛,一定不会进入体制内。

十几年打拼,事业风平浪静,当初创业当老板的雄心壮志被消磨的所剩无几。

放现在,老气横秋,坚决选择这个铁饭碗。

说明一下,我就是和教师职业插肩而过的,老爸当了几十年的人民教师,严厉反对我从事其他行业,只有教师最合适。

一切都过去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啊!

自己选择的路,就努力把它走好吧。


Qi哥66


体制内的工作没有什么不好

体制内的工作并不是意味着清闲事少,现在很多公务员朋友的工作非常忙,早也不是以前那种泡杯茶等下班的状态了。在整体大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有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何尝不是一个很优的选择呢?

不过我不后悔,因为后悔没有,回不去了(哈哈哈)

从我自身而言,我就是从体制内工作跳出来的,因为当时年轻气盛的我,想有更多的挑战,不想追寻父母的意见去上班。回顾这几年的发展,收入水平肯定超过了体制内的那份工作,但劳心劳力,自己创业的那份不确定性往往是最费心力的。

如果楼主有一份平稳工作的同时,积极的拓展自己的其他技能,挖掘一些副业,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平衡。

——————

欢迎关注@木子游水艇,职场路上,一起认清自我,拓展生命宽度,终身成长。


木子游水艇


去企业工作,比如外企,国企,民企的都有,很多985的成绩较低的学生毕业后就选择去企业上班了,而且这些企业还都是些不错的企业,规模都不小,这些毕业生在企业干的还算不错,有的还很受领导的赏识。有的才工作机年年薪都能拿几十万了,现在这些985学生发展特别差的倒是没听说几个。所以985院校还是要比本科院校强很多的,即便在校的差生的发展状况都挺不错的,也许他们的差生放我们这里都是很优秀的。


守你如初21


我本科是985毕业的,硕士是常青藤。现在在北京金融街一家证券公司总部任职。

之所以不选择体制内,并不是因为体制内的工作不好。毕竟在传统观念里,体制内的工作是铁饭碗,稳定,福利也不错。但这基本是来源于长辈的思维。时代在进步,现在进入职场,已经不像过往那样随父母的单位分配工作,也不像过去那样很多人在一个企业里一待就是一辈子。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的观念想法也不同。有的人从小争强好胜,在每个阶段都严格要求自己,目标明确,这样的人往往会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步入职场前基本有了明确的思路方向。不同行业都有不少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大型国企、上市公司、500强的外企、还是孵化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只要你不甘于一成不变的节奏,就有大量可以挑战自我,接受优秀企业文化,创造多种可能的机会。

19年的电影哪吒里面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才算。

20年流行的一句话:你觉得不算,我得让我觉得。


克莱德河听风者


985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看专业。

如果是现在发展好的主流行业,比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金融投行等等,可以在学校里努力提高领域内的专业技能,考到含金量高的证书傍身,可以在30岁之前拼一下,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后半辈子可以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一般专业,喜欢读书的可以继续深造,出国也可,镀金回来留在高校,口舌厉害的做金牌讲师,一般的搞搞科研也不错。

如果一般专业,不喜欢读书的,趁年轻考入体制内也是上上选,但也应尽可能选择经济发达一些的城市,这些城市相对没那么老派作风、论资排辈,公开公正相对做的好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