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业界有种说法,“中医大失江山就是吊死在《伤寒论》这棵树上了”,这个观点有道理吗?

手机用户落霞孤鹜


中医是在人体结构机能不变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治病经验!既然人没变方法也不能变,不行是学艺不精不能说方法不行!

这个世上学数理化的人多去了,但考上北大青华没几个,当科学家的更是了了!但不能说数理化没用,更不能说1十1二2是错的!


大地无疆31902489


这种观点大错特错,事实恰恰相反。

一、现在的中医界太不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了,所以临床疗效很差,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1、很多中医院校把这些中医经典设为选修课,却把西医的很多课程设为必修课,中医专业的学生,5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西医学科上,因中医经典没学会学透,完全没有中医的思维,成了所谓的西化中医,满嘴满脑子的西医理论,临床疗效一塌糊涂,自己沒学会中医却说中医经典无效落后骗人等,骂中医、反对中医的主力就是这些所谓的"中医人"。

2、现在大多数中医人心浮气躁,想走捷径,快速成功,追寻所谓的密方,因畏难不愿踏踏实实学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所以临床疗效不理想,造成了中医的没落。

二、几千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是中医的基石,反应的是世界的客观规律,世界不变,经典永存。

1、我们生存的世界与几千年前是一样的。太阳发光发热,地球绕日公转一圈为一年,月球绕地公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圈为一日,冬冷夏热,白天黑夜,风云雨雪。

2、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几千年是一样的。四肢躯干,头颅五官,五脏六腑,骨骼肌肉皮肤,气血津液,经络穴位。

3、得病的原因,与几千年前一样。外感六邪,五劳七伤,饮食不节等。

三、要振兴中医,要大幅提高临床疗效,必须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的学习。

1、所有古代名医都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把其学透学会,是其成功的必备条件。

2、其实,现代许多疑难病的治疗方法,就藏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我分析了许多著名中医治疑难病的案例:癌症、白血病、肝硬化腹水等,方法方药基本来自《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所以,为了中医的振兴,为了中医的希望,为了提高中医疗效,为了更好的救死扶伤,要大力宣传、提倡《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的学习。

谨以此文献给真正热爱中医、关心中医、学习中医的各位同仁,让我们在中医的大道上,共同前进。


易医养生保健康


我曾经因为感情太过,很长时间不思饮食,最后发展成心悸,无力,不能上班,失眠,去医院检查,你回家吧!没病,西医生竟说我没事,我有事没事我不知道啊,后来碰一中医说我是三焦气虚调了一个月好了,好了,反正我是相信中医!


遇淇


想想看中国武术为何没落成杂耍和骗术,也就清楚了当下中医药事业的困顿现状的根由!


爱國爱家中國人


其实老祖宗都不敢闭眼睛,现在人都在胡说八道,这个砖家那个叫兽,其实基本都是酒囊饭袋,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理解不了,今天看到那个家伙喝酒醉了,撒点尿好了,明天那家伙喝酒醉了,喝尿不行了,心脏完了,那大夫也完了。


缘份206586922


说起中医,看到那么多人竟然说中医的坏话,还说自己相信科学,我要说我才知道这么多人是这么的愚昧!其实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人才是真正的无知!事实说话,我父亲曾有一阶段高血压,每天必须吃降压药,结果弄的脚也肿了,后来找老中医,开了一个方子,吃了几个疗程,现在根本不用吃降压药!


无为115445507


我帮别人修汽车,退活塞穿销时不小心一猛锤打在左手拇指上,拇指甲马上肿起来。整个手指热辣辣的,还没见疼痛,不过拇指甲已经肿得很高了。碰巧顾主家小孩由于扒树掉下来造成肩甲骨折,正浸泡有药酒。顾主马上拿来给我擦上,觉得整个手指马上凉渗渗的,很舒服,不过等药水干了后又开始热辣疼了。后来干脆用棉花浸药酒包上去,当场没觉得有多大的难受,还一直继续做工。当晚还包扎了一晚,第二天基本不用药了。最后的结果是指甲没坏,一切正常。如果没有那药酒,我估计当晚一定痛到尿失禁,指甲也一定坏死。在这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回击那些昧着良心抹黑中医的人。


孤旅2166876473


我搞不懂中医和西医,以前自己不注意,一次通宵火车之后开始咳嗽,一晚上的咳嗽,开始也没放在心里,后来去医院买药打针,效果不明显,再后来就成了慢性支气管炎,一年总是要咳嗽个几个月,增强免疫力的针也打过,基本上可以管半年,但是越到后面效果越一般,后来就买了个气管炎丸,19一瓶,反正不贵,反正现在感觉好了很多。

个人感觉中医是很强大的,但是人才很难培养,辨药,识药估计都要几年,这几年,如果是西医早就本科毕业了....,中医还有不少理论,而且中医是基于易经发展的,整个这一套理论体系和我们现在从小到大的科学馆观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也要去重新建立,所以更加花时间,等你花了几十年后才算有点小成了,人家西医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想着退休享福了。。。。。


赵明105759356


不能这样说,我小孩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发烧肺炎,去省人民医院,3进3出折腾了一个多月,针都没没地方扎了,又是下病危通知书又是说听力会受损一堆毛病吓死了[流泪][流泪][流泪]。

后来实在没办法去省中医院开了3天中药立马好转。从那以后到现在小孩4岁了从没看过西医。


裕彤零食


针对这个问题,学院派肯定反驳你,原因是他们专门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十年甚至一辈子,一下子说人家研究的方向不完善,换是我,我也肯定接受不了。明朝一代名医龚廷贤,李士材等皆对伤寒杂病论做过评价,有其肯定的真伤寒,同时对假伤寒用真伤寒之法予以否定,那为什么建国后的中医教材一味重视伤寒论,而不研四时之方剂呢?为什么不重视风,寒,湿,暑,燥,火六气在四时八节的变换呢?如果研究了,今天的很多所谓的疑难杂症,应该不是复杂的问题吧。精研伤寒论的人肯定会反驳说,仲景之六经便是,当然是,那是建立在寒的基础之上,否则不应该是伤寒杂病论,而应叫伤风,伤湿之类的杂病论了。其实学伤寒只是教你入门之方法,而不学伤寒一样也可找到学医入门之途径,真伤寒无汗麻黄,有汗桂枝是其法,而香苏散之类也是其法也,如此看是否今天的医考把很多的其他门派之学医爱好者拒之门外了,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深思与商榷?我们不应否定伤寒杂病论,更不应否定其他大家医论,我们应以黄帝内经与古本草为基础,去委存真才是当务之急,学医悟医首要用思维与批判的态度,思维治病到底用六经还是脏腑的循环真理,寻找古人用药组方之真谛,只有理弄明白,病则应刃而解,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贫困之体与富贵之体用药亦当有别,南方与北方之人用药也必当有所差异等,药亦同理啊。刘守真读伤寒知其未备自成一家,而偏于苦寒用于瘟,故治夏病,东垣之法多用补气用于春夏,丹溪之法补阴多用于秋冬,仲景之辛温多于用冬啊,而千古丢失一家是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的,金木水火土,少一家啊,这才是我们值得探讨与商榷的地方。今天我说仲景之辛温,你会反对我说仲景也善用苦寒药,我说对啊,仲景之苦寒亦是建立在伤寒之上的,否则今天很多的便秘用承气之类的治不好呢?肝通大肠,脾通小肠的虚秘,则不奏效,所以病之状为一,而因由却是二种。作为一个业余中医爱好者,奉劝学医者,广采众家之长,汇流成河为海,方成大医以济世,则必将功德无量啊。咱们爱好中医学习中医的人,为什么不能彼此谦心谈讨,何必动辄用己所学而互相贬低攻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