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麦收购政策稳定 生产年景也非常好

最近几年,作为我国口粮一大品种的小麦产量总体较为稳定,2019年小麦总产量13359万吨,同比增加1.64%。2020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国标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2240元/吨,保持2019年水平不变。从目前的小麦生产形势来看,预计小麦产量将继续稳定,这对全年粮食大局稳定至关重要。


2020年小麦收购政策稳定 生产年景也非常好

华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冬小麦返青生长形势有利


入冬以来,北京地区已出现了6次降雪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15.1毫米,较常年同期(4.5毫米)偏多2.4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多,也是2000年以来仅次于2002/2003年同期第二多。华北地区出现了5次较大范围的降雪天气过程,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普遍有5~15毫米,华北南部及北京、天津等地有15~35毫米,山西东南部局地超过35毫米(图1左);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14.5毫米,较常年同期(6.0毫米)偏多1.4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图2)。降雪虽然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净化空气质量等有利。


2020年小麦收购政策稳定 生产年景也非常好

图1 入冬以来华北降水量(左)及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右)分布图

2020年小麦收购政策稳定 生产年景也非常好

图2 12月1日至次年2月6日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61-2019)

目前,北方冬小麦大部处于越冬期,黄淮局地冬小麦开始萌动返青。降雪增加了麦田土壤墒情,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缓慢生长也十分有利,并为后期小麦返青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2020年小麦收购政策稳定 生产年景也非常好

图3 2020年2月1日至6日北方冬麦区降水量

预计未来10天,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偏高2~3℃,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等地仍将有2~6毫米、局地8~15毫米降水,将进一步改善麦区土壤墒情,利于冬小麦越冬和萌动返青。建议:北方冬麦区要根据墒情、苗情做好分类管理,适时追肥,及时划锄保墒,确保西北和华北地区小麦安全越冬,促进黄淮地区冬小麦返青起身生长。

农业农村部日前制定了《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确保农业丰收预案》:据专家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1-2月北方冬麦区气温偏高,华北大部偏高1~2℃;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多,华北中东部和山东半岛等地偏多2~5成,利于小麦安全越冬。3月至5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总体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华北东部、黄淮大部小麦灌浆期可能出现“干热风”。6月至8月华北南部、黄淮等地降水偏多,黄河下游、淮河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洪涝灾害。可以预计如果做好冬小麦的“干热风”防范工作,今年冬小麦将继续实现稳产。


来源: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粮食内参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