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零距離”較量的疾控衛士

——記常德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 謝朝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羅迪麗

謝朝梅,常德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主任技師。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她帶領檢驗科全體人員晝夜輪轉,不顧個人安危,始終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全市所有新冠肺炎病例提供了精準的檢測結果,為疫情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

与病毒“零距离”较量的疾控卫士

“1月23日,病毒檢測實驗室接到了第一份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標本”,謝朝梅說,“從那時起,我們每天24小時堅守,保證第一時間做出檢測結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常德疾控中心病毒檢測實驗室就處於“戰鬥”狀態。根據診療方案,在確診疑似病例後,病例的生物樣本會從各區縣市送往這個實驗室。標本可能是病毒含量極高的傳染源,必須在特定的實驗室,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進行核酸提取、體系配製、加樣、核酸擴增、判定結果等一系列複雜過程。每份標本需要連續工作4個小時才能出結果。實驗室從事病毒核酸檢測的是謝朝梅帶領的6人小團隊,大多是年輕人。“進入實驗室必須全副武裝,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套上鞋套,戴上兩層醫用乳膠手套。在實驗室裡,我們與病毒幾乎零距離接觸,但我們無所畏懼”,謝朝梅說,“我們都深知,早一分鐘確診,就能讓疑似病人快一點接受治療,就能盡最大的可能減少疫情的傳播。”

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可是對謝朝梅來說,這一天格外的漫長,天剛亮她就來到實驗室,穿上隔離服,把前一天的陽性樣品包裝好,派人送到長沙,然後是統計結果、上報數據、接收樣品、檢測樣品、籌備防護裝備,接電話、打電話,忙得昏頭轉向,直到晚上十一點,她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她突然覺得自己很冷、很餓、也很孤獨,想起老父親一個人在澧縣老家孤零零過年,不知不覺留下了辛酸的淚水。

2月3日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這天是謝朝梅、鄧海斌、蘭琦傑等同志值班,大家把辦公室當家,把辦公椅當床,困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凌晨一點,他們收到了區縣市送來的樣品;凌晨兩點,是人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也是人最睏乏的時候,疲勞時工作對檢驗人員是最大的考驗。為了保持最好的工作狀態,他們不得不強打起精神,開始忙碌起來。穿戴厚重的防護裝備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操作,是非常難受非常辛苦的活,因為眼罩起霧模糊,防護服密不透氣,消耗的體力是平時的幾倍;凌晨三點,樣品前處理完畢,接著開始提取、點樣等等一系列複雜的程序;凌晨五點半,終於完成檢測。脫下厚重的防護裝備,他們全身已被汗水溼透,臉上是被眼罩壓迫的勒痕,雙眼佈滿血絲,喉嚨也象被什麼卡住了。他們走到外面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覺得正常呼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仰望遠處的天空,天邊已經開始泛白,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還有很艱鉅的任務在等著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