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性焦慮症你可能沒聽過,但是這些恐怖在我們身上都有體現

恐怖性焦慮障礙

又稱為恐怖症,是一種對某些特殊處境或與人交往時產生不合情理的強烈的恐懼或內心不安的體驗,從而出現不必要的神經反應的神經症。

恐怖症比較常見。其實,恐怖症跟強迫症沒有嚴格的界限。比如艾滋病恐怖,它叫恐怖症還是強迫症?比如“潔癖”,是強迫症還是恐怖症?很難區分。如果非要區分的話,恐怖症一般有迴避反應。比如,為什麼叫社交恐懼,而不叫社交強迫?因為他會逃避一些人、一些場合。所以,魯教授以往寫的書,多數是將強迫症和恐怖症合在一起談的。

恐怖性焦慮症你可能沒聽過,但是這些恐怖在我們身上都有體現


恐怖症分三種,社交恐怖症、場所恐怖症和簡單恐怖症,分別介紹如下。

(一)社交恐怖症

1.赤面恐怖

特別怕自己臉紅。我的心理疏導群裡有一個女孩,長得很漂亮,她在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但就是臉紅解決不了。跟人一講話,“唰”的一下,臉就紅了。實際上,很多人講話臉都紅,只是人家不太在意而已,或者在意一下,過幾秒鐘就慢慢緩解了。但臉紅已經成為她的一個焦點了,持續的關注臉紅,希望不紅,結果越關注越紅。跟人家講二十分鐘話,能紅二十分鐘,怎麼也放鬆不下來,怎麼也無法不關注,結果只能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實際上,“紅就紅唄”,過兩分鐘它可能慢慢就不紅了。她內心的要求是:“不能紅,紅了多丟人啊!人家會怎麼說我啊!人家會不會誤會我,認為我對他有意思?那算什麼人啊!”。實際上,女孩子有時候臉紅,男孩子更喜歡。我跟她講:“臉紅是你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沒用。她認為就是缺點,而且不可饒恕,就是放不下。

恐怖性焦慮症你可能沒聽過,但是這些恐怖在我們身上都有體現

2A7E91D

2.對視恐怖

跟別人交往的時候,不敢目光交流,或者看人家一兩秒鐘,就不敢看了,目光馬上就遊離了,飄開了,似乎怕對方看出自己的內心衝突或什麼見不得人的想法。不過,話說回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目光交流確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我們在學校經常做對視練習,讓兩個人對視一分鐘,什麼話都不講。初次練習,很難有人堅持下來,經常會笑場,目光都會飄。對視恐怖可能跟小時候對權威的恐懼有關。

3.表情恐懼

怕在眾人面前表情失控,比如,該嚴肅的時候卻哈哈笑起來了。有一次在一個比較莊嚴的儀式上,一個學生在宣讀自己的申請書的時候,卻笑起來了,旁邊人就覺得好奇怪,但我知道,他是因為太緊張了。這個與失控恐懼有交叉。

4.異性恐懼

怕跟異性在一起,與異性接觸時,會手足無措,逃避居多。

5.口吃恐懼

越怕自己口吃,越口吃。有的從四五歲就開始口吃,幾乎形成一種習慣了。實際上,不管幾歲開始口吃,內心還是一個“怕”字作怪。他對口吃很害怕,對口吃產生的負面結果,特別是別人怎麼評價他,太過在乎。


6.聚餐恐懼

大家坐在一個圓桌,不知道該說什麼話,不知道表情該怎麼“擺”,不知道該看誰,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窘迫,評價自己不好。因此,常常逃避。

7.會議發言恐怖

在公共場合發言,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恐懼,我也有,但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現在還不錯。我待在魯教授門診上好幾年,碰到過兩個江蘇省省級機關的處級幹部,他們開會經常發言,但卻有會議發言恐怖。比如,他第二天要發言,頭一天晚上就開始睡不著覺了。到了會場,快輪到他發言了,就心跳加快,想從會場逃走,但又無法逃避,不得不硬著頭皮堅持。其實,他們都是對他人評價過於在意了。“他人評價”,這是將來我們提高心理素質的一個很好的視角,後面會專門講。

8.體像障礙

又叫軀體變形障礙,即總感覺自己長得不好。比如,“我的鼻樑不夠挺,我的眼睛不好看,我的腿太粗”等。到了青春期,青少年都會對自己的長相、身材比較關注,不少人會覺得自己太胖了、腿太粗了、屁股太大了等,大家都喜歡苗條、喜歡帥嘛,可以理解。但如果過分在意自己的長相,長期困擾,逃避與人交往,嚴重影響生活了,就成障礙了。因此,很多人會要求整形。但因為這是心理問題,而不是長相本身的問題,因此,往往會越整越不滿意。比如,他說鼻樑不夠“挺”,醫生給他墊起來,過了幾個月,他覺得還不如原來的,要求再取掉。不但自己痛苦,也折騰醫生。所以,有的整形科專門有量表篩查,以排除你的心理問題。我在魯教授門診上遇到過一個小夥子,一米七八,很帥,他是“空少”,即空中乘務員。他們都是經過層層遴選才出來的,可以說,在外貌上屬於“精品”了,但他就是對自己身材不滿意。一般的求助者有的是對鼻子不滿意,或者對嘴巴不滿意,或者是對頭型不滿意,但他是對整個身材都不滿意。

恐怖性焦慮症你可能沒聽過,但是這些恐怖在我們身上都有體現

(二)場所恐怖

顧名思義,就是對某個地方緊張。比如,恐高者,到高處以後,條件反射一樣,會控制不住地緊張。還有一種情況是怕控制不住自己會跳下去。有的人有廣場恐懼,一個人不敢去空曠的廣場,一到那個地方就感到極度的恐懼。有的人密室恐懼,比如說在電梯裡,極端恐懼。我曾見過一個公司老總,他的辦公室在十五樓,他連從一樓到二樓的電梯都不敢坐,害怕。怎麼辦呢?每天爬樓。原來年輕的時候還爬得動,現在五十多歲了,爬不動了,只好來諮詢。實際上,這類場所恐懼,多數是怕萬一發生什麼意外狀況,無處可逃,或者沒有人救自己,生命會受到威脅。說白了,怕死。

(三)簡單恐怖症

比如有的人特別怕蛇、怕老鼠,這個很常見。有一次我講心理學的課,課後有一個學生問我:“黃老師,我特別怕癩蛤蟆,算不算恐怖症?”我說:“你家是養癩蛤蟆的嗎?”她說:“不是”,我說“那就不算”。為什麼?她雖然有點害怕,但是對日常生活沒太大影響。癩蛤蟆,平時能見到幾次呢?有的怕密集物,看到一團螞蟻、毛毛蟲之類的,就毛骨悚然。我們學校有一個女生,一看到煮熟的米飯,就發矇。為什麼?她看那些大米橫的豎的密密麻麻,就極為恐懼。不過,這類恐懼容易練習,好實踐,不難克服。

黑暗恐怖也屬於簡單恐怖症,現在這類問題還是挺多的。我們這裡五個人,就有兩個怕鬼的。怕鬼的我倒是輔導過幾個,到時候可以挑戰一下。

1.傳染病恐懼

怕自己被傳染乙肝、丙肝等疾病。因此,有這類嫌疑的病人接觸過的地方,一律逃避。人家坐過的凳子,不敢坐,甚至人家碰過的牆,他也要做個記號,躲得遠遠的。醫院就更不用說了,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去的。

恐怖性焦慮症你可能沒聽過,但是這些恐怖在我們身上都有體現

2A7E91D

2.艾滋病恐怖

這類現在很多見。怕自己身上有個出血點,不小心碰到艾滋病患者,會不會被傳染?實際上,艾滋病三大傳播途徑他一個也沒有,但就是害怕。有的人有過一次不潔性行為,從此怕傳染艾滋病,做了多次檢查,也無法打消其被傳染的疑慮。後面我會專門講這類案例。

3.狂犬病恐怖

比如被小貓舔了一下,不得了了。或者是十年前被小狗舔了一下,原來不瞭解,現在上網一查,狂犬病發作,很快就死了,而且無藥可救,就極為恐懼,進而出現躲避狗、貓等行為。

4.性功能恐懼

本身性功能沒有問題,但就擔心自己的性功能有問題。因此,容易焦慮。心身一體,往往是越怕什麼越來什麼,一焦慮,性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陽痿、早洩之類的問題。實際上,慢慢放鬆了,這些都不是問題。其中,仍是完美性格在作怪。有的人總希望自己次次都行,或者想何時勃起就何時勃起,把自己當做機器要求了,這標準不也太高了嘛!

5.尿意頻繁恐怖

睡覺前要多次上廁所,實際上根本沒有多少小便。上床五分鐘沒睡著,重去一次廁所,又過五分鐘沒睡著,再去一次。一方面是焦慮,導致尿道括約肌的“靶器官效應”,容易引起尿意頻繁,好像再不上廁所,就憋不住了,實際上沒有多少尿量;另一方面,有的人對睡眠太關注,總覺得我躺下來十分鐘了,應該有一點小便了,還是排出來放心,防止因為這多出的十分鐘尿量而影響睡眠。

6.排尿恐懼

小A曾有過這個症狀,即旁邊有人就尿不出來,俗稱尿吃。

恐怖性焦慮症你可能沒聽過,但是這些恐怖在我們身上都有體現

2A7E91D

7.血壓升高恐懼

有的人怕量血壓。我有一個同事,他平常血壓挺好的,每次一去量血壓,高壓能跑到180mmHg以上,我們稱之為“白大褂效應”,即看見穿白大褂的,血壓瞬間就上來了,條件反射。

我四年前接觸過一個求助者,三十多歲,工作挺辛苦的。他的一個朋友因為冠心病住院後,他開始對血壓特別關注。本身血壓沒問題,但自從關注後,每次量血壓都高。實際上,他知道是自己焦慮引起的,但對這種“關注→血壓升高→更關注”的不良循環束手無策,怎麼也剎不住車。經過疏導後,慢慢放鬆了,現在還不錯。在魯教授門診上我還遇到過一個小夥子,二十歲,強迫思維。魯教授原來有一個簡易血壓計,每次一量,他都高,低壓都在90mmHg以上,高壓沒問題。高血壓持續了兩年多,後來強迫思維慢慢弱了,放鬆了,血壓也就恢復正常了。焦慮是一種內心的防禦,血壓的升高也是有意義的。如果一隻狗來追你,你撒腿就跑,這時候你血壓一定是高的,血壓不高,你跑不快。但我們往往是外面沒有狗,但自己內心想象出一隻狗,狂追自己,你說血壓能不高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