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資產配置,瞭解風險承受能力是關鍵

說到金融投資,很多人可首先會想到巴菲特,知道他是價值投資的大神,也可能會想到《股票作手回憶錄的》的 傑西·利弗莫爾,他對趨勢的判斷讓人歎為觀止。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努力從市場中尋找低估公司的價值投資,識別趨勢,準確找到好的買點和賣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對公司個體,行業趨勢有研究能力的人,才能做好價值投資,必須具備鋼鐵般的意志和對市場極度敏感的交易感覺,才能做好趨勢投資(E大的經典名言)。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通過家庭資產配置,獲得穩定長期的收益,可能是相比而言,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方法。那在正式構建符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前,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項任務,是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並進行量化。


家庭資產配置,瞭解風險承受能力是關鍵


風險到底是什麼

說到投資,就總離不開談風險,那麼,風險到底是什麼呢?從經濟學的角度,風險是不確定性,比如,買了一隻股票,風險就是不知道未來是會漲還是跌,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那投資的核心目的,是要通過各種投資策略,減少這種不確定性對收益的影響。在購買金融類產品之前,都會要求做一個風險評級,雖然看起來有點流於形式,但這個測試裡的一些問題,其實就是在對風險進行量化的一個過程。比如,最常見的一些提問有:

  • 您認為自己能承受的最大投資損失是多少;
  • 家庭資產中可用於金融投資的比例;
  • 這筆資金多長時間不會用到;
  • 對收益的要求;
  • 為此願意承擔的損失;

這些選項,有些投資人可能都不會很專心去做吧,反正選完就完了,最後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可能還是靠感覺。可事實上,在準備做資產配置錢,最關鍵的一項問題,就是要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後才可以根據風險去選擇組合中的不同投資品種。

所以,這些選項其實非常重要,一定要反覆跟自己確認:用於投資的這部分資金,最多可以承受多大的損失?不要一時衝動說全虧了都沒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能夠確定,承受這些損失不會讓家庭受到很大的衝擊。比如,100萬準備用於投資,那就要想,虧損20萬能不能接受,如果虧損50萬又會怎樣。

通常地,年輕的時候,家庭負擔較小,未來現金流穩健,如果各項保障到位,虧損對家庭帶來的影響就要小一些。最糟糕的情況, 還可以從頭開始。所以,年輕人的可以承受的風險可以高一些。這其實也是說理財的時候,鼓勵多嘗試的原因。那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在職場的空間也到了瓶頸,那能承受的風險就要小一些。等年老的時候,那更是以穩健為主。

這些考慮完,最後得到的一個核心的量化風險的指標,是投資能承受的最大資金回撤幅度。然後,就是要根據能承受的回撤度,來確定資產組合中的大類資產,以及大概的比例。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家庭資產配置,瞭解風險承受能力是關鍵


確定資產配置組合中的大類資產

簡單來說,普通投資者能選擇的資產大類有三種:

  • 權益類資產,最典型的是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相比風險要更高一些。
  • 債券,固定收益率類品種,相比風險要低一些,包括國債、企業債,以及投資債券的債券型基金。
  • 大宗商品,貴金屬、黃金、原油這些。

通常地,普通投資人通常是以前兩類,作為首選進行資產組合。與之相比投資大宗商品的難度要更大,也不難以把握,只有在資金總量比較大的時候,才考慮用大宗商品來平衡風險。債券的投資風險要低於股票,波動性較小,股票的長期收益率要高於股票,且與債券的相關性很小。這兩類資產用在組合中,可以較好地平衡風險和收益。在投資變得更專業以後,可以再考慮加入大宗商品,同時,針對組合中股票和債券,也可以同步考慮海外市場,而不僅僅只拘泥於國內市場。


家庭資產配置,瞭解風險承受能力是關鍵


確定資產組合中資產比例

在確定了資產大類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根據投資者對資金回撤的要求,調整組合中債券和股票的比例。比如,極簡組合50/50,債券和股票分別一半,是比較中庸的組合。另外還有一個經典組合40/60,40%的債券,60%的股票,是很受歡迎的經典組合,常用來作為對標的基準。而巴菲特也曾做過一個組合,他將股票佔比調整到了95%。

在《有效資產管理》中,作者根據回撤,給出了一個建議的債券\\股票的比例(如下圖),比如,能承受30%的損失,也就是能承受30%的回撤,那可以將股票的佔比調整到70%。與此同時,作者還有另一個建議,他認為投資股票的最大比例,不應該超過投資年限的10倍,比如,5年後要花這筆錢,那股票的比例就不應該超過50%。同時他也建議,最激進的投資者,也應該持有25%左右的債券。

家庭資產配置,瞭解風險承受能力是關鍵

《有效資產管理》的數據是以美國市場作為基準並進行回測的,與之相比,中國股市和債市會有一定差異。如果想要符合中國市場的數據,可以用中國市場指數的歷史表現,進行驗證。股票指數最常用的是滬深300指數,這個指數中包含的上市公司更具有代表性,也是各個基金業績對標的基準,相比會更公允。債券的話,因為沒有類似的債券指數,可以找相應的指數型債券基金,作為參考的依據。

要計算滬深300最大回測,可以基於當前的點位,找到最近5年、10年、15年內的指數最低點位,計算與當前點位之間的虧損幅度。考慮到股市在不斷擴容,單純用點位會有偏差,同時還可以結合低點時的市盈率來計算虧損幅度。結合指數的回撤,以及投資者能承受的最大回撤,就可以大概估算出來股票在組合中的比例。比如,假設指數回撤是40%,投資人能承受的最大回撤是25%,那股票的就應該在60%左右(嗯,正好是有效資產管理裡的數據)。從中,其實也可以看出,在當前估值比較高的時候,指數的回撤幅度會更大,而在當下指數估值較低的是,回撤幅度就小。


家庭資產配置,瞭解風險承受能力是關鍵

以上,其實也還只是家庭資產配置的開始,在確定了組合中大類資產的比例後,接下來還需要確定的是每個大類資產下的具體品種,最後還有具體的買入策略。相比直接跟蹤他人的組合做投資,自己做資產組合肯定是要更復雜的一件事。不過,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至少在跟蹤的時候,能知道對方主要的投資邏輯,也知道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