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人是什麼?

人,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不過是短短几十載中的一個存在,僅此而已。

只有敬畏死亡,才理解活著的意義。

這場疫情,將會寫進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也必將會寫入中小學生的教課書。

春節後,線下教育一片哀嚎,線上教育一片狂歡,大大小小的機構都投入到這場搶食教培市場的大戰中去,本人所關注的許多教育公眾號平臺都在推送各年級新學期教材,“停課不停學”,一時間,人人皆知。

然而這的確是不應該的,在這場疫情面前,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當前形勢下,應讓孩子重新規劃關注學習,更應讓孩子接受一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後者更重要一些。

在這場關乎每個中國人的戰“疫”面前,讓孩子們認識到讀書的價值,如何讓孩子薰陶中修正自己的行為規則,將來做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人,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等等,都應是這場戰役對孩子們影響最深遠的意義所在。

平常不允許孩子看電視的我,在這個寒假,讓孩子把“每天看《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列入了學習規劃,且每天必看。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從業者,今天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災難教育課”,以安吾心,以盡天職。

首先,送給天下父母一句話, 請放下手機,為孩子做個榜樣。

魯迅先生說:救救孩子。教育教育孩子就是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就是救救未來,救救未來就是救救我們自己。

教育從來都不是單面體。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這個寒假註定是其人生歷程中與父母相處時間最長的假期,請我們的父母放下手機,靜心來,好好與孩子相處,為他們做個生活和人生的榜樣。

請教會我們的孩子做好學習生活規劃。規劃是什麼?規劃就是把自己的努力放到一個個時間的小格子裡去。父母可提建議而非決策,孩子要寫下來,貼在牆上去,每天按照規劃去推進。也要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律是什麼?自律就是讓自己的努力在這些小格子生枝散葉,而不能跑到其它格子裡面去。

請陪孩子讀一本書或是看一看《詩詞大會》。讀書是讓心靜下來,心只有靜下來才會變深,變深了才會容納更多的知識。詩詞是打開孩子學好語文的一把金鑰匙,是成年人修身養性的一副良藥,請陪孩子看一看《詩詞大會》,即便你覺得沒有意思,亦或是看不懂,也請坐在那裡。

請讓孩子學著操持點家務。包括但不限於煎一個雞蛋、炒一個菜、洗一件衣服等等,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而不能討價還價。也要讓孩子學著整理自己的房間和書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寒假過後,檢驗父母教育智慧的將是孩子的綜合表現,學習是否進步,習慣是否改善,認識是否提升等等。有的父母陪孩子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有的父母則是抱著手機在追古裝劇、打遊戲中也度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

第一堂 從學習冠狀病毒知識學會“生命間的相處之道”

造物主造就了世間萬物,也制定了運行規則。病毒,這個特殊的生物體,比細菌體積小100倍,沒有軀體,沒有呼吸,卻有一定的“思想”,可以變異,其軌跡永遠向著有利於自己生存的方向發展。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病毒也依然是陌生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病毒也是一種生命。我們永遠都無法去消滅病毒,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與他們“和平共處”,這就是我們對生命必須要心懷敬畏,也要深諳生命之間的相處之道。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是大自然對我們人類發起的瘋狂的報復,源於人類無底洞般的貪婪,跨越了規則的邊界,才招致這般災禍。

今天的孩子,平常天不怕,地不怕,關鍵時刻就會怕,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們,與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應和平相處。就如樓下那群流浪的小貓,它們寄宿於車棚屋簷下,覓食於垃圾筒中,可以不和它們玩,也可以不給它們零食吃,但絕對不允許向它們扔石子,它們也是一隻只鮮活的生命。

這場疫情,就像滔滔江河中的那一朵小浪花,終究會過去。我們應教育孩子們,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災難,敬畏疾病,敬畏規則,唯有懂得敬畏,才會倍加珍惜。

第二堂 從鍾南山、李蘭娟院士身上領悟“讀書的意義”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沒有一個民族是平平坦坦走過來的。

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人,必是心懷良知、身具大賢之人。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擔起這次戰役的重任,當我們看到這位老人噙滿熱淚的雙眼,看到這位老人動車上閉目休憩片刻的圖片,怎不心生敬仰之情?

73歲的李蘭娟院士來了,第一位強烈建議武漢封城,都七十多歲了帶領團隊,爭分奪秒,研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與醫務人員共同制定治療方案,每天休息只有3個小時,難道我們每個人不應該向這位老奶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嗎?

我們要告誡孩子們,從小要多讀書,學好語文為修己身,學好數學、化學與物理為增技能。要從小要立大志,踐於行,累積於日月,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孩子們,學習的確很枯燥,不如遊戲好玩,但終究有一天,你今天的付出將會為你贏得多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這個冬天,我和孩子們經過樓下那株白玉蘭時,都會讓他們去看看那毛絨絨的花骨朵。那株白玉蘭總在每年開春第一個報道春天的到來,盛開出大如碗口的白色花朵。

我對孩子們說,其實那花骨朵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寒冷中逐漸積蓄力量,會越來越豐滿,一旦聞到春的氣息,就在一夜之間盛開滿園景。只有熬過了漫長的冬天,才會開出那麼美麗的花朵。

第三堂課 從兩座神山醫院建立感受“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精神”

春秋時,湖北一帶屬於楚地,而楚國人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本次疾病為新型肺炎,按照五行論,肺屬金,而火克金,雷神也屬火,故將這兩座醫院命名為“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為什麼平常需要2年才能建的一座醫院會在短短10天內交付使用?那是因為整個中國14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愚公移山,我們都知道這是個傳說,但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上萬人現場施工,上百部機器,日夜鏖戰,只為早一天建成,還有幾十萬人的後方支持,這種場面讓我們看到了當中華民族重大時刻時所迸發的巨大力量,我們要特別感謝那些工人叔叔們。

他們也是孩子的父母,也需要疼自己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被人疼的孩子。今天只為做一件事情,奮戰在一線工地,累了困了倒頭就睡,請看看下面這些讓人淚目的圖片,我們每個人不應該向他們致敬嗎?

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卻做著不普通的事情,他們是靠力氣來養家餬口的人,卻倍讓我們敬重,他們不會誇誇其談,或許也不懂大道理,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在做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做著一件關乎百萬人民生命的大事,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請告訴孩子們,平常遇見那些身著髒泥的農民工,一定向他們心存敬意,他們更應該值得我們去尊敬。

第四堂課 向英雄人物的行動上學習“什麼是奉獻與責任”

在大災大難面前,較其他人更早邁出第一步的人,謂之英雄。

幾天前的《焦點訪談》報道了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事蹟,這位已過知天命之年的院長每天跛著足奔波在抗戰的第一線,與時間賽跑,每天睡眠不到三個小時,帶領全院同仁奮戰在各個崗位上,去搶救更多的病人。而這位跛足的原因竟然是漸凍症,醫學界的絕症,還無法照顧受感染的妻子,這更讓我們對這位大英雄肅然起敬。

參與這場戰役的每個人,都是英雄。我們應感謝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有人行前寫下“遺書”,有人行囊裡帶著成人尿不溼,有人隨身帶著家人的照片,他們都是逆行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戰士,還有那些解放軍戰士、警察叔叔、外賣小哥,為醫院免費提供飯食的勞動人民們,他們都是我們華夏最優秀的好兒女。

我們要告訴孩子們,一個民族的繁衍與強大,必然會有更多的英雄的存在,奉獻熱血,播撒汗水,將使命牢記在心底,將責任鐫刻在背影,正是他們塑造了這個時代的錚錚鐵骨,鑄就了中華民族之魂。

這些英雄就是孩子們未來人生的座標。

第五堂課 向小人物學習“人生的終極意義”

這場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觀世音,也照出了白骨精。

他們是平常生活裡的小人物,今天卻在我們心中變得偉岸起來了。

在這裡,特別向李文亮醫生致敬!!!原因無多,只有一個,說真話!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恰恰缺少講真話的人。我們應告誡孩子們,踏實做人,務實做事,講真話,不違心,一生可能不會大富大貴,但在精神層面絕對能夠“大富大貴”。這是做人最為基本的信條,也是一個社會運行最為根本的規則。

在眾多的捐贈者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曾很熟悉的名字——林生斌,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林生斌是誰?就是那個發生在2017年6月震驚全國的“保姆縱火案”中失去妻子和三個孩子的人。經歷過失去親人巨痛之後,他皈依了佛門,將妻子與孩子相片紋在自己的背上,靈魂中重生,這次他捐助了5000個口罩,價值9萬元,他經歷過坎坷,經歷過悲痛,但他又站立起來了。

在新聞中,還有一位山東的環衛老大爺,來到銀行,扔下一個紙包就走了,上書:捐給武漢!金額一萬兩千元!我們很難想象這些錢老人得攢多久,但對於這位環衛老大爺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其實,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的。

第六堂課 從其他國家眾生相感悟“君子自強不息之道”

這次疫情爆發後,很多國家都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急需的醫療物資。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異樣”的事情發生。

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國家與國家的相處,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樣的道理,別人困難時候去拉一把,當自己困難時候別人也會拉自己一把,但如果別人在你身處逆境時,沒有伸出援手,也不要去責怪別人,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難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魯迅先生曾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生活著,我將生活下去。

我們堅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度過這次難關。

特別備註:以上人物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劉同強碩士 黨員 一位來自文言短篇小說之王蒲松林故鄉的專注語文的教書匠人是什麼?

人,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不過是短短几十載中的一個存在,僅此而已。

只有敬畏死亡,才理解活著的意義。

這場疫情,將會寫進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也必將會寫入中小學生的教課書。

春節後,線下教育一片哀嚎,線上教育一片狂歡,大大小小的機構都投入到這場搶食教培市場的大戰中去,本人所關注的許多教育公眾號平臺都在推送各年級新學期教材,“停課不停學”,一時間,人人皆知。

然而這的確是不應該的,在這場疫情面前,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當前形勢下,應讓孩子重新規劃關注學習,更應讓孩子接受一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後者更重要一些。

在這場關乎每個中國人的戰“疫”面前,讓孩子們認識到讀書的價值,如何讓孩子薰陶中修正自己的行為規則,將來做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人,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等等,都應是這場戰役對孩子們影響最深遠的意義所在。

平常不允許孩子看電視的我,在這個寒假,讓孩子把“每天看《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列入了學習規劃,且每天必看。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從業者,今天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災難教育課”,以安吾心,以盡天職。

首先,送給天下父母一句話, 請放下手機,為孩子做個榜樣。

魯迅先生說:救救孩子。教育教育孩子就是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就是救救未來,救救未來就是救救我們自己。

教育從來都不是單面體。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這個寒假註定是其人生歷程中與父母相處時間最長的假期,請我們的父母放下手機,靜心來,好好與孩子相處,為他們做個生活和人生的榜樣。

請教會我們的孩子做好學習生活規劃。規劃是什麼?規劃就是把自己的努力放到一個個時間的小格子裡去。父母可提建議而非決策,孩子要寫下來,貼在牆上去,每天按照規劃去推進。也要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律是什麼?自律就是讓自己的努力在這些小格子生枝散葉,而不能跑到其它格子裡面去。

請陪孩子讀一本書或是看一看《詩詞大會》。讀書是讓心靜下來,心只有靜下來才會變深,變深了才會容納更多的知識。詩詞是打開孩子學好語文的一把金鑰匙,是成年人修身養性的一副良藥,請陪孩子看一看《詩詞大會》,即便你覺得沒有意思,亦或是看不懂,也請坐在那裡。

請讓孩子學著操持點家務。包括但不限於煎一個雞蛋、炒一個菜、洗一件衣服等等,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而不能討價還價。也要讓孩子學著整理自己的房間和書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寒假過後,檢驗父母教育智慧的將是孩子的綜合表現,學習是否進步,習慣是否改善,認識是否提升等等。有的父母陪孩子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有的父母則是抱著手機在追古裝劇、打遊戲中也度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第一堂 從學習冠狀病毒知識學會“生命間的相處之道”

造物主造就了世間萬物,也制定了運行規則。病毒,這個特殊的生物體,比細菌體積小100倍,沒有軀體,沒有呼吸,卻有一定的“思想”,可以變異,其軌跡永遠向著有利於自己生存的方向發展。即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病毒也依然是陌生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病毒也是一種生命。我們永遠都無法去消滅病毒,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與他們“和平共處”,這就是我們對生命必須要心懷敬畏,也要深諳生命之間的相處之道。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是大自然對我們人類發起的瘋狂的報復,源於人類無底洞般的貪婪,跨越了規則的邊界,才招致這般災禍。

今天的孩子,平常天不怕,地不怕,關鍵時刻就會怕,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們,與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應和平相處。就如樓下那群流浪的小貓,它們寄宿於車棚屋簷下,覓食於垃圾筒中,可以不和它們玩,也可以不給它們零食吃,但絕對不允許向它們扔石子,它們也是一隻只鮮活的生命。

這場疫情,就像滔滔江河中的那一朵小浪花,終究會過去。我們應教育孩子們,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災難,敬畏疾病,敬畏規則,唯有懂得敬畏,才會倍加珍惜。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第二堂 從鍾南山、李蘭娟院士身上領悟“讀書的意義”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沒有一個民族是平平坦坦走過來的。

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人,必是心懷良知、身具大賢之人。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擔起這次戰役的重任,當我們看到這位老人噙滿熱淚的雙眼,看到這位老人動車上閉目休憩片刻的圖片,怎不心生敬仰之情?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73歲的李蘭娟院士來了,第一位強烈建議武漢封城,都七十多歲了帶領團隊,爭分奪秒,研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與醫務人員共同制定治療方案,每天休息只有3個小時,難道我們每個人不應該向這位老奶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嗎?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我們要告誡孩子們,從小要多讀書,學好語文為修己身,學好數學、化學與物理為增技能。要從小要立大志,踐於行,累積於日月,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孩子們,學習的確很枯燥,不如遊戲好玩,但終究有一天,你今天的付出將會為你贏得多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這個冬天,我和孩子們經過樓下那株白玉蘭時,都會讓他們去看看那毛絨絨的花骨朵。那株白玉蘭總在每年開春第一個報道春天的到來,盛開出大如碗口的白色花朵。

我對孩子們說,其實那花骨朵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寒冷中逐漸積蓄力量,會越來越豐滿,一旦聞到春的氣息,就在一夜之間盛開滿園景。只有熬過了漫長的冬天,才會開出那麼美麗的花朵。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第三堂課 從兩座神山醫院建立感受“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精神”

春秋時,湖北一帶屬於楚地,而楚國人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本次疾病為新型肺炎,按照五行論,肺屬金,而火克金,雷神也屬火,故將這兩座醫院命名為“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為什麼平常需要2年才能建的一座醫院會在短短10天內交付使用?那是因為整個中國14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愚公移山,我們都知道這是個傳說,但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上萬人現場施工,上百部機器,日夜鏖戰,只為早一天建成,還有幾十萬人的後方支持,這種場面讓我們看到了當中華民族重大時刻時所迸發的巨大力量,我們要特別感謝那些工人叔叔們。

他們也是孩子的父母,也需要疼自己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被人疼的孩子。今天只為做一件事情,奮戰在一線工地,累了困了倒頭就睡,請看看下面這些讓人淚目的圖片,我們每個人不應該向他們致敬嗎?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卻做著不普通的事情,他們是靠力氣來養家餬口的人,卻倍讓我們敬重,他們不會誇誇其談,或許也不懂大道理,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在做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做著一件關乎百萬人民生命的大事,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請告訴孩子們,平常遇見那些身著髒泥的農民工,一定向他們心存敬意,他們更應該值得我們去尊敬。

第四堂課 向英雄人物的行動上學習“什麼是奉獻與責任”

在大災大難面前,較其他人更早邁出第一步的人,謂之英雄。

幾天前的《焦點訪談》報道了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事蹟,這位已過知天命之年的院長每天跛著足奔波在抗戰的第一線,與時間賽跑,每天睡眠不到三個小時,帶領全院同仁奮戰在各個崗位上,去搶救更多的病人。而這位跛足的原因竟然是漸凍症,醫學界的絕症,還無法照顧受感染的妻子,這更讓我們對這位大英雄肅然起敬。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參與這場戰役的每個人,都是英雄。我們應感謝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有人行前寫下“遺書”,有人行囊裡帶著成人尿不溼,有人隨身帶著家人的照片,他們都是逆行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戰士,還有那些解放軍戰士、警察叔叔、外賣小哥,為醫院免費提供飯食的勞動人民們,他們都是我們華夏最優秀的好兒女。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我們要告訴孩子們,一個民族的繁衍與強大,必然會有更多的英雄的存在,奉獻熱血,播撒汗水,將使命牢記在心底,將責任鐫刻在背影,正是他們塑造了這個時代的錚錚鐵骨,鑄就了中華民族之魂。

這些英雄就是孩子們未來人生的座標。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第五堂課 向小人物學習“人生的終極意義”

這場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觀世音,也照出了白骨精。

他們是平常生活裡的小人物,今天卻在我們心中變得偉岸起來了。

在這裡,特別向李文亮醫生致敬!!!原因無多,只有一個,說真話!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恰恰缺少講真話的人。我們應告誡孩子們,踏實做人,務實做事,講真話,不違心,一生可能不會大富大貴,但在精神層面絕對能夠“大富大貴”。這是做人最為基本的信條,也是一個社會運行最為根本的規則。

在眾多的捐贈者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曾很熟悉的名字——林生斌,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林生斌是誰?就是那個發生在2017年6月震驚全國的“保姆縱火案”中失去妻子和三個孩子的人。經歷過失去親人巨痛之後,他皈依了佛門,將妻子與孩子相片紋在自己的背上,靈魂中重生,這次他捐助了5000個口罩,價值9萬元,他經歷過坎坷,經歷過悲痛,但他又站立起來了。

在新聞中,還有一位山東的環衛老大爺,來到銀行,扔下一個紙包就走了,上書:捐給武漢!金額一萬兩千元!我們很難想象這些錢老人得攢多久,但對於這位環衛老大爺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其實,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的。


這場疫情前,為孩子們準備了六堂“災難教育之人生大課”


第六堂課 從其他國家眾生相感悟“君子自強不息之道”

這次疫情爆發後,很多國家都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急需的醫療物資。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異樣”的事情發生。

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國家與國家的相處,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樣的道理,別人困難時候去拉一把,當自己困難時候別人也會拉自己一把,但如果別人在你身處逆境時,沒有伸出援手,也不要去責怪別人,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難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魯迅先生曾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生活著,我將生活下去。

我們堅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度過這次難關。

特別備註:以上人物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劉同強碩士 黨員 一位來自文言短篇小說之王蒲松林故鄉的專注語文的教書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