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没有治疗肺炎的特效药?如果没有,患者住院后用什么治疗?

大漠钓孤烟


确诊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是除了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外,肯定也有药物治疗。

此前柳叶刀公布了99例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最近JAMA也公布了138例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用了什么药:

75名(76%)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包括奥司他韦(每12小时口服75毫克),更昔洛韦(每12小时口服0·25克,静脉注射)以及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片(每天两次,每次500毫克)。抗病毒治疗的持续时间为3-14天(中位数为3天[IQR 3-6])。

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25(25%)位患者接受了单一抗生素治疗,而45(45%)位患者接受了联合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通常涵盖了常见的病原体和一些非典型的病原体。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使用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抗真菌药。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为3-17天(中位数为5天[IQR 3-7])。 19(19%)位患者还接受了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甲基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3-15天(中位数5 [3-7])。也就说19%的病人应用了激素治疗。

可见主要使用了抗生素、抗病毒治疗。重症患者也使用了激素。

大多数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124 [89.9%]),许多患者接受抗菌治疗(莫西沙星,89 [64.4%];头孢曲松,34 [24.6%];阿奇霉素,25 [18.1%])和糖皮质激素治疗(62) [44.9%]。

可以看到基本差不多也是抗病毒、抗生素及激素使用。

为什么用这三个药其实也很明确。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肯定的,这个首先考虑病毒性肺炎,虽然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但临床肯定需要使用现有药物去不停的尝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奥司他韦,更昔洛韦以及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片等多种药物在不停的尝试。

而抗生素的使用主要是因为在病毒性肺炎的情况下,免疫力低下,同时在医院内,合并细菌性肺炎可能性极大,因此可以看到进行了广泛的药物使用。

使用激素就是SARS时期一直沿用的方法,特别在炎症高峰期,抑制炎症,帮助患者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上面就是结合目前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的药物使用,具体更多的数据就要等待更多的论文发布。

欢迎关注我,专注医学科普。

一个小医生的科普


目前没有特效药。

根据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里面提到: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复查胸部影像学。

3. 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4. 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 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 ml,每日 2 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粒)每次 2 粒,每日 2 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成人首剂 4 g,次日每 8 小时一次)

1. 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 呼吸支持:(1) 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2)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 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 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 ml/kg 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 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应当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4) 挽救治疗:对于严重 ARDS 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 12 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3.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 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 100 ml/次,每日 2 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