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這個春節假期,隨著疫情爆發,口罩成為搶手貨,尤其是3M口罩,更是“一罩難求”。

實際上口罩只是3M眾多產品裡的“冰山一角”,在我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3M的產品早已滲透入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的許多角落。

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01

錯誤的開始

可能和大家的認知不太一樣,3M最初是一家礦業公司。

一百多年前,1902年,在採礦熱潮中,五個商人(Henry Bryan、Hermon Cable、Dr.J .Danley Budd、John Dwan和William McGonagle)聚在了一起,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部雙港村(Two Harbors)合夥開了一家公司。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這家公司的主營目標只有一個:開採剛玉這種高硬度材料,用於製造砂輪。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這家公司叫做“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簡稱3M。

這五個人他們分別是一位律師、一位醫生、一個市場肉販和兩名鐵路公司高管,和礦業都不搭邊,對礦業也不熟,他們滿腔熱血地想抓住風口發財致富,不過沒料到的是,辛辛苦苦開採了兩年,得到的不是剛玉,而是質偏軟,沒有商業價值的斜長巖。

這家初創公司一下子陷入困境,在酒吧間交易的股票價格暴跌,兩股才能換一杯廉價的威士忌。

創始人們緊急調整策略,轉行做砂紙,並且把公司搬到了明尼蘇達州港口城市杜魯斯(Duluth)。但是由於當地氣候潮溼,3M生產的砂紙也無法保持乾燥,公司勉強維持經營,徘徊在破產邊緣。

02

轉機

這時候來了一個年輕人,20歲的威廉·麥克奈特(William L. McKnight),加入公司擔任助理會計。

麥克奈特性格靦腆但心思細膩,他了解到公司財務狀況糟糕,並針對性地提出了開源節流的方法,很快就得到賞識被一步步提拔成為總經理。

麥克奈特又發現公司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於是提出加強質量控制,要求銷售人員走進客戶應用場景,發現客戶痛點,並且加強銷售人員和公司生產之間的溝通,來讓公司產品更適應客戶需求。

1914年,麥克奈特主導創立了3M公司的第一個研究實驗室,雖然只是一個5×11英尺的角落儲藏室,但這為公司後來的多樣化創新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也是在這一年,3M首個獨家產品——Three-M-ite研磨砂布誕生,公司逐漸走出困境,於1916年首次發放每股6美分的股利。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1920年,麥克奈特收到一封來信,一個叫奧基(Francis Okie)的發明家詢問3M是否能夠提供礦砂樣品。

此時的3M早已經轉行不做礦物生意了,但麥克奈特好奇對方要礦砂樣品做什麼?

麥克奈特約見了奧基,後者向他展示了自己發明的防水砂紙,麥克奈特很快意識到裡其中的商機,防水砂紙在溼著使用時不會產生有害灰塵,能夠大大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汙染,於是麥克奈特當機立斷買下了奧基的專利,並且邀請奧基加入3M。

很快這款防水砂紙成為3M第一個拳頭產品,奧基也成為推動3M公司創新的重要發明家。

回過頭想想,如果當初麥克奈特沒有追根究底,而是直接拒絕了對方,3M會不會還是今天的3M?

這種執拗的勁頭也滲透到3M的企業文化中,體現在公司一款又一款產品的發明過程中。

1923年的一個早晨,3M公司一位叫理查德·德魯(Richard Drew)的年輕員工去一家汽車製造廠做新型砂紙樣品測試,在車間裡他聽到了車身噴漆工人的抱怨,他們對噴漆時用於遮擋的膠帶非常不滿意,這些膠帶被撕下時不是帶走了油漆,就是把膠粘在車身上。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德魯於是向工人們“誇下海口”,向他們保證3M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務正業”的承諾,因為當時3M的主營業務只是生產砂紙。但德魯花了兩年的時間苦心專研這個問題,終於發明出了“Scotch”(思高)遮蓋膠帶(Masking Tape)。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這個產品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第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16萬美元,10年後上升到115萬美元,這也是3M公司第二個里程碑式的產品。

後來德魯在遮蓋膠帶的基礎上,又發明了“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成為一款家喻戶曉的產品。

膠帶的發明也意味著3M成功拓展了產品線,向多元化發展邁進,到今天3M僅膠帶、膠粘劑系列產品就達到將近400種……

在發明膠帶這件事上,可以說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3M做不到的。

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3M開始涉足國防材料,開發出更多產品線,例如發明了Scotchlite反光膜,用於高速公路反光,減少車禍發生;

1950年代,3M又發明了錄音磁帶和錄像帶,1954年,美國廣播公司利用Scotch磁帶第一次錄下了電視節目;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1960年代,3M又相繼發佈了照相感光材料和醫療護理產品。

03

15%規則

德魯這次“不務正業”的嘗試也為3M後來推出著名的15%規則埋下伏筆,這個規則於1948年正式推出,允許研發人員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於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同時有好的創意後,員工可以自發組建跨部門團隊,並獲得公司的資金支持,讓每個創意都有機會證明它的價值。

這在那個工人只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不停操作重複性動作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大膽和具有先鋒性的舉措,這項制度催生出了多款3M爆款產品,其中就包括火遍全球的Post-it便利貼。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這個15%的方法後來也被谷歌等科技企業效仿。

成立100多年來,3M平均以每兩天研發3個的速度發明新產品,從無痕掛鉤、便利貼、百潔布、拖把這些日用品到用於電子顯示器的增亮膜、用於噴墨打印機、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柔性電路,甚至美軍IHPS戰鬥頭盔,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用的合成橡膠鞋底,也都是3M的產品。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超過6萬種產品被用於家庭、企業、學校、和醫院等行業,3M的科技和產品已經滲透到地球上的多數行業,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用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持續創新是這家百年老店的生命力所在,從破產邊緣逆襲成為世界500強的3M,如今可以說是一個運轉精巧的創新實驗室,其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於過去五年內發明的產品,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排行中,3M位列第三,僅次於蘋果和谷歌。

從20歲加入3M,麥克奈特在這家公司幹到了79歲,從週薪12美金的小職員一路被提拔成總經理、總裁再到董事長,他被認為是3M企業文化的靈魂人物,他在1940年寫下的一段話奠定了3M的創新基因:

“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們的四周豎起圍牆,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04

創新的悖論

但對於企業來說,創新也是一件講究平衡的事情,過度的寬鬆和自由會導致效率低下,而過於嚴格的紀律苛求效率又會扼殺創意。

3M在百年曆程裡也曾在平衡木的兩側左右搖擺,尋找平衡點。

上世紀90年代,3M開始顯露疲態,給予研發人員過度的自由導致他們缺乏緊迫感,新產品開發週期緩慢,只能依靠利潤率低下的老產品,業績增長明顯放緩,股價疲軟。

有人曾經形象地評論這一時期的3M是一個快樂但是臃腫的胖子。

2000年,曾擔任通用電氣CEO的吉姆斯·麥克奈利(James McNerney)空降到3M,他大刀闊斧,先是裁員8000人,又引入通用電氣奉行的六西格瑪管理方法。

這些改革為3M注入了紀律,提高執行力和效率,公司業績反彈,營業利潤率從2001年的17%上升到2005年的23,股價翻了一番。

不過效率提升的另一面是創新能力下滑,這個時期新產品對3M業績貢獻率降到21%,而且大部分都是漸進式創新。

麥克奈利引入的六西格瑪方法試圖把創新過程變成一個可重複的例行程序,在這個時期3M的研究人員必須為自己胡亂擺弄的東西,或者靈光一現的想法,不斷提交報告,闡述理由,但創造和發明本質上是一個無序的過程,是不可預測和不可計劃的。

3M這臺運轉了百年的創新永動機此時雖然轉得更快了,但卻失去了靈動性。

後來的幾位繼任者上任後,不斷調整3M的制度,在自由和紀律、創新和效率之間不斷摸索適合3M的平衡點。

例如喬治·巴克利(George Buckley)上任後,終止了前任麥克奈利的很多提議,廢除對研發團隊設立的六西格瑪制度,給予他們更多創造空間。

05

口罩和業績

對於很多中國消費者來說,對3M的認知來自3M口罩,尤其是2013年霧霾襲城的時候,具有專業防塵功能的3M口罩異軍突起,成為人們霧霾天出行的首選裝備。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但突如其來的需求暴漲也讓3M一時間難以招架。在2003年非典之前,3M口罩都是用於工業銷售,非典之後才慢慢進入零售市場,銷售份額緩慢上升至20%。

2013年之後,3M口罩的零售需求激增,普通民眾成為購買主力,3M口罩在那一年賣出了超1億美元,由於產能受限,更多的市場份額被瓜分,其中不乏大量的假冒偽劣3M產品。

這一次疫情來勢洶洶,專業口罩和防護用具成為一線醫務人員最需要又最緊缺的物資,就在有人認為因霧霾大賺一筆的3M又可以發一次“口罩財”的時候,有3M中國高層在朋友圈坦言,工廠備貨和原材料供應都是按月做的,需求一下子來百倍,也做不出一年的量。

實際上,對於3M來說,口罩在眾多產品中的佔比很小,這波疫情對業績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反而可能受到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的波及,這可以從3M最新財報中一探究竟。

2019全年,3M公司總營收為321億美元,同比下滑1.9%,淨利潤約46億美元 ,同比下跌近15%。

分部門來看,3M產品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安全及工業品、交通及電子、醫療健康、消費品。去年四季度,這四個部門收入分別是28億美元、23億美元、21億美元和13億美元。

可以看到口罩所在的消費品部門在整體收入中的佔比僅為15%。

而去年以來,受貿易摩擦、消費電子需求放緩以及全球汽車市場寒冬的影響,3M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也就是合計收入佔比超過60%的安全及工業品和交通及電子部門遭到衝擊,收入分別下滑5%和6%。

同時,作為龐大供應鏈的一環,3M還持續受到波音737 Max全球停飛且暫停生產的負面影響。

口罩賣斷貨,卻要裁員1500人,3M究竟是傢什麼樣的公司?

此外,由於生產過程中產生劇毒化學物質PFAS,3M還深陷訴訟漩渦,四季報計入了2.14億美元的相關化學品訴訟稅前費用,未來法務成本還面臨持續上升的風險。

考慮到3M對中國市場的依賴,2020年的疫情預計將波及3M除防護產品外的其他產品銷量,這又為公司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3M預計2020年公司盈利將不及預期,並且宣佈,出於重組和簡化全球運營的需求,將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裁員1500人,約佔現有僱員9.6萬人的1.5%。

自財報公佈後,3M股價累計下跌10%,市值也跌破了千億美金。過去一年裡,公司股價下跌近40%,這家百年老店,又一次站在了逆風中,迎接多重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