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寫詩有用嗎?

白馬帥哥1


詩是對生活中或者大自然一種意境,一樣的可以展現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快樂的,美好的可以在詩裡分享和展現;悲傷的,陰暗的也可以訴說和揭露。詩是文化的一類,可以表現不同意識形態方面。從古至今,從詩歌裡展現了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和傳說,古歷史很多就是詩裡流傳到現在。近代史在新民主主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的進步思想,很多作家以筆為武器,用詩喚起了鞭撻舊社會黑暗制度的衝鋒號。在我們現在國家建設中,各行各業,以文化建設帶動發展的思路得到很好的認同。詩作為文化內涵的一份子,這是一個正能量,不光是讚美祖國的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更是人心向上,振奮人心的催劑石。


夢裡棠香


在此我要頂直的說,​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不論他(她)是什麼身份,什麼職業,什麼所好,這“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乃是我每個國人都當有的信念!亦即:“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且人人都當盡上自己的本分為國為民排憂解難!

自進入“頭條”兩年多來我也寫了一些東西,雖然算不上什麼詩,但所寫的皆是我對生活、人生、情懷、志向的真實追求與表達!

你問這“寫詩有用嗎?”我要實實在在的說,不但有用,還大有所用!她,不但鍛鍊了我的寫作,豐富了我的生活,增長了我的閱歷,更使我深刻的去認識自己、解剖自己,改造自己,從而使自己能夠日臻完善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竭力地做一個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的人!

​“詩以言志,歌以詠懷”,鄙人所寫的作品在發表於“頭條”的同時也向本人微信朋友圈給於轉發,不單激勵著自己,從而也激勵著別人,從而去做一真、善、美的人,你說這寫詩是有用還是沒有?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好了,恕不贅言,下面鄙人就抄錄兩首曾經的拙作於後,恭請雅正!

(一)​《七言“自由體” · 感恩父母 莫負己心!》

描述: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凡事多體諒一下父母,不要跟父母頂撞,也不要跟父母賭氣。當我(們)在跟父母爭吵的時候,我(們)又哪裡曉得父母的心在流血······

秋高氣爽臨重陽,滿園菊花鬱金黃。

中華文明歷千古,敬老尊長淵源長。

魂牽夢縈思故土,日思夜想念爹孃。

愧悔欲養親不待,餘恨空留負天良!

(二)​《七言“自由體” ·風雨同心-共克時艱!》

風譎雲詭疫頻傳,雨愁煙恨漫九寰。

同仇敵愾戰肺疾,心繫家國阻兇頑。

共為唇齒相友助,克己慎行互輔援。

時變之應須警惕,艱難險阻不畏前!




王漢超暱稱微塵


寫詩賺錢的很少,靠寫詩成為詩人,成名成家的年代也過去了,過去有許多報刋雜誌發表,現在沒有了,賣不出去,詩歌一欄已被砍掉,尤其律詩更沒市場,剩下一些退休老人還在搞詩社,寫些老幹體,年輕人都不參與。現在網絡很發達,想怎麼寫都沒人管,水平高低都行,沒人審稿,自娛自樂,沒法產生利益,多數人還寫詩,知道產生不了利益,是用來抒發,說點高雅的話,風啊雪啊寄託一下,使胸裡詩書不致完全遺忘。我也是如此,早年還想投稿成為一名詩人、作家、出詩集,但現在只利用它當日記,在自己的朋友圈寫一些詩,記載一點美好。如果用白話文寫,要寫許多字,不知有沒有人看,目又花,所以乾脆就寫成詩,四八句簡單好整,有格沒格皆不重要,只要自己覺得好就行。當然,如果寫詩能寫到李白或徐志摩的水平,肯定是有用的,起碼被人崇拜,就有人來找你了。



楓葉亂舞


月是故鄉明(古風一首)

青天有月來幾時,遙望嫦娥一問之。

身處異鄉盼月圓,今於月下明我志。

寧棄它山千堆玉,不捨故地半塊石。

葉落歸根古今夢,怎奈俗務還家遲。

遊子吟

嫩柳春風后,落紅閒入堂。

灰瓦送煙遠,朱聯傳飯香。

難得好景色,愧作長兒郎。

故地僅一季,物猶鬢已霜。

我先貼兩首自己寫的。

有用嗎?

第一,別人看懂了嗎?

第二,別人會覺得你寫得好嗎?

第三,別人覺得好,又能如何呢?

其實,都不重要,自己抒發一下感情就好,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

有用沒用,很難說。至今為止,寫了很多很多詩,曾經因為寫得好,與一個女生傾心相知,可是無力改變眼前的苟且,並沒有修成正果。乾脆不寫詩,轉行做程序員了,現在有看書寫詩的功夫,寧願Github上看個開源庫,Leetcode上刷個算法題。年薪是以前打醬油工作的好幾倍~~~

寫詩有用嗎?寫得不夠好,所以沒用~


若谷無聲


自嘲 新韻

惆悵韶華顏色衰,詩書裡面把心埋。

還些寂寞還些醉,半是痴狂半是呆。

休問青春何處去,唯知喜樂此中宅。

老來身困無長物,媳婦說咱個廢柴。

同學會 新韻

燕子樓空塵網輕,美人遲暮羨華英。

朱顏別鏡衣沾絮,心海橫舟身若萍。

且就傾杯同醉夢,更無留影在長亭。

斜陽一抹西山後,片片飛花弄晚晴。

月下

庭前秋色系殘紅,

對影邀杯杯復空。

一地銀霜驚宿鳥,

捲簾人在月明中。

行船

日掛雲帆側,鳥停江渚前。

去家三百里,回望幾重煙。

生查子

江流一線天,岸遠沙鷗杳。

帆影浴殘陽,秋色連波渺。

時來飲幾杯,醉裡貪歡笑。

酒醒莫憑欄,彈指青山老。

鷓鴣天

一枕銀霜逐水流,天涯倦旅幾時休。

我歌長嘯三千里,我舞疏狂九萬樓。

雲似海,月如鉤,人間何處是瀛洲。

十年風雨無由度,一葉輕帆獨向秋。

漁家傲 房奴嘆

念念無非柴米慮,我來一向愁阿堵。

萬丈豪情皆囈語,難自顧,等閒莫笑人間苦。

但願此身離世路,半壺濁酒黃昏雨。

輕點扁舟煙外去,雲天處,一聲長嘯千山暮。


一任天涯瘦病


在判定寫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

詩,原意指把心中的思想想法表達出來的一種文學語言。從中可以看出“詩”是一種表達語言。

既然是一種表達語言,那麼在古代,“詩”是讀書人,有文化的人的一種寫作表達方式。說明會寫詩是一種文化修養的體現

比如說,唐朝的駱賓王七歲寫了《詠鵝》,這麼小的年齡就會寫詩了,拿現在的孩子比他就是個天才,放在當時也是一個文學才人。

有文化有才能就有機會參加科舉進入仕途,再加上考科舉之前就小有名氣對仕途的影響不言而喻。

現當代也出了不少有名氣的詩詞人,比如說,毛澤東、海子、徐志摩、冰心。他們的詩歌也出版也有收入。當時的文化環境允許詩歌的蓬勃發展也造就這代詩人。

現在詩哥越變越小眾化,我覺得是中華文學傳承退化,沒有大力發展造成的。改革開放以來,萬物復新,經濟步伐極快,讀書=工作=前(錢)途=財務自由=有錢人。人們似乎沒有更多的經歷把時間“浪費”沉浸於意境的生活。所以現階段,我們大部份國人極度缺乏精神生活,放大了說缺乏精神文明,這是很可悲的。

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生活,到死的那一刻,你才會發現這輩子活的很空虛,白走時間一趟。

寫詩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財富。這個是無價的,不可衡量,也不允許被衡量。

如果為了生活生存寫詩,機會渺茫。動機不純,也寫不出什麼好詩來。




斌心劍


我個人認為不管任何時代,無論舊體詩還是新體詩,只要不是無病呻吟,不是矯柔造作,不是草就而成。詩歌都能起感召人,警示人,鼓舞人的作用。比如屈原的《離騷》,《天問》;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葉挺將軍的《囚歌》;王蒙約《青春萬歲》;柯巖的《周總理,你在那裡》。再有昨天晚上的央視元霄晚會上陳道明,張凱麗等明星朗誦的戰“疫”詩歌《相信》,由於貼近現實,貼近生活,朗誦者是激情澎湃,看的更是淚目,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關健時刻不僅深深感動了大家,叫人久久難忘,而且樹立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城成,取得這場戰“疫”最後勝利的信心和決心。看到這裡,我相信你也會說“詩以言志”,有用!確實有用[贊][贊][贊][鼓掌][鼓掌][鼓掌]






W溫桂林


看遠山起伏綿延,悠悠然時過境遷。以漠默莫沫的蹊蹺姿勢艱難回望眼,看見荒謬荒誕又荒廢的殘。殘月穿雲以為朝日,殘陽如血又似圓盤。殘念若皓首,殘局可圓滿?階節接戒每一段,千日一里,回頭更難!瓶頸難過又十年,安逸從容無盼。何日微風把信傳?佳人共語欄杆。

---李沉舟妄言妄語於永陽



江湖夜語不點燈


這個問題的提出,有些叫我無法回答。詩是什麼,是濃縮的韻文,簡潔而包含深意。而詩歌又提出另一個屬性,娛樂抒情。

詩特點就是它的抒發便捷,音調富有節奏感,適於傳誦。

只是現在詩的形式發生了改變,已不是服務於廣眾,而是標新立異,在與國外的詩歌對接中,有些“東施效顰”之嫌,所謂自由詩,由於有些已完全顛覆了中文的傳統格式和定義,已看不到中國詩歌的影子。而且以朦朧詩最為典型,只陷入小資的個人玩味和陶醉,大多數人不知所云的自我高深,而使詩歌有了許多被人誤解和厭惡,而讓人覺得詩已走向衰無。其實這是一個假象,介於現今媒體的領域寬泛,攝入的門檻的降低,得以寫詩的範圍更加廣泛,人們盡情抒發釋放權利得到提高,就有了花有千朵,任人採擷的局面,它傳播力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管你是自由詩,朦朧詩,無韻詩,只要你敢寫,敢發表,便有人敢看。所以說詩的魅力和影響力,是永不會削弱的。至於題主提出的有沒有用,不知是從那個方面講,是以抒發個人情感而言,還是以此為生,還是為了出名?總之,設問太籠統,不好做出合適的回答。但若要說詩能不能消亡,那我告訴你了:絕不會!


sunkexin1


有用。詩是人們精神文化的載體,是人們對大自然演義,歌頌,讚美,提高精神世界,鼓舞人們鬥志,激勵人生向善、向上的智慧結晶…大自然給人以生存生活的必須基本,而詩作為文化的上層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