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冠狀病毒嚴重,口罩奇缺,馬上投資口罩生產設備來得及嗎?能否供應上?

機械設計之家


口罩在疫情過後還是會有市場的,畢竟國內各大醫藥店都需要口罩。但是以當下的情況來講口罩確實是奇缺,很多人都向海外去求購,現在不戴口罩出門都不行,加上防控升級,返工的人並不多,很顯然口罩還是有市場的。

不過這種奇缺的過程在疫情之後會慢慢的開始減緩,到時候口罩的供應就會進入一個正常的時期,如果僅僅是為了此次疫情事件生產,或者後期疫情事件後如何讓口罩有銷量都是需要考慮的。

也就是說因為病毒的問題導致了口罩奇缺,如果此時開始投資生產口罩設備,可以說還是來得及的,因為以目前的疫情情況來講雖然後面的情況會慢慢的緩解甚至結束,但人們就會對健康,包括衛生更加的重視,口罩的銷量在後面也會提升上去。

最近一般的口罩一個都是2元-4元左右,2元的口罩都比較少了,就算4元還不一定有貨,很多地方是很缺口罩的,如果此時投入設備生產,也要從口罩的質量和後期的市場兩方面著手,重點還是後期市場,疫情結束後是否會存在貨物積壓的問題等等情況都需要考慮,避免投資後賺不到多少錢。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我認為完全可以。

最近富士康宣佈生產口罩,在獲得生產許可前,主要是自己員工用於防護,2月底可日產200萬隻。

隨後,比亞迪也開始把生產線改成口罩生產線,3天出設備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到月底日產能500萬片。

現在大批企業開始跨界生產口罩,據報道,從1月1日到2月7日,超過3000家企業工商註冊增加了口罩、防護用品、消毒液等產品。


由此可見,現在投資生產口罩從技術上看是沒有問題的,很多企業已經付諸行動,而且產能比較可觀。

從市場情況看,現在可以說是“一罩難求”,我從春節就開始到處打聽、預約,到目前預約上3只口罩 ,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貨。

如果按我國14億人計算,需要出門戴口罩的為10億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消耗1個計算,一天需要20億隻。

而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情過後,多餘口罩國家將負責收儲,這給口罩生產商提供後盾保障。

如果再考慮到全球對口罩的需求,口罩市場更大,口罩的原材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與口罩相關的生產線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再看最近股市的表現,口罩概念股連續多天持續上漲,而且沒有停止的意思,普通投資者沒有能力投資口罩生產線,通過股市進行投資也是不錯的。

由於新冠病毒潛伏期長,輕重症混雜,防護時間估計較長,因此口罩可能會成為長期戰略物資,


互金直通車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還要從多方面來分析:短期來看,投資口罩生產有一定瓶頸。中長期看,仍然大有可為。

首先,根據歷史經驗,以及口罩生產的週期,有可能趕上末班車。

1,一次性口罩生產極其簡易,對設備和工人的技術,以及廠房,資金要求低。

正常情況下,短期內即可組織生產。

2,目前面臨一些瓶頸。現在投資生產口罩,面臨原材料短缺,設備運輸不通暢,等實際問題。

3,2003年的薩斯,應急週期大概是三個月。

小結:總體分析,現在投資生產口罩,有可能趕上末班車。

其次,衛生防護產品,包括口罩,在今後大有可為,而且最好是系列化,專業化。

1,隨實踐發展,人們的防護意識增強對口罩的需求,大大增加,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至少會持續數年。

2,不僅防病,防塵需求也很高。許多地區,已經有許多人,養成了日常戴口罩的習慣,因此產品的需求很廣闊,要系列化。

3,要有一定的研發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口罩的需求的增加,對產品的品質要求也不斷提高。今年我們已經看到,普通的口罩,呼吸阻力大,佩戴時間過長,對肺部有損害。因此,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產品,

例如電動過濾口罩等等。新穎美觀,方便運動,近期壓力小,過濾度高,可重複使用。有可能成為一個新寵。

小結:口罩以及個人衛生防護用品,市場廣闊大有可為,但也要與時俱進,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最後,來總結分析:

其實,標題中的想法,是許多投資人共同思考的,已經看到了商機,正在付諸實踐。

結合實踐,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投資口罩,是有可能趕上末班車的。但是,綜合規劃,提升技術含量,做好產品系列化規劃,穩定質量控制,才能在激烈的競爭,和廣闊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理財迦


剛好。昨天準備復工材料時董事長安排我去了解一下能否我們也投入口罩生產,不為賺錢,盡社會責任。我花了一天半時間輾轉找到政府和相關設備廠家已經這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連夜研究。

一、一個單線的單班五萬的口罩線加上輔助設備及廠房大概100萬,8人。

二、設備沒有,現定也沒有。找到一個有技術儲備的自動化公司高價生產,大概40-50天,估計安裝完成60天。

三、材料組織困難,畢竟沒采購過這些材料,臨時組織比較難。

四、政府大力支持,有綠色通道,本地(新一線)準備新投的有20多家,其中應該原有的醫療器械公司會快一些。

五、因為要趕出來時間較長,所以討論後放棄了。但不是說我司沒盡責,捐款了幾百萬。


老張某人


我個人觀點,短期想賺錢,來不及了,原因如下:

1,設備短缺,短時間內設備都是優先供應已經投產的企業,就算你有設備資源,從訂購到安裝到投產,最少得一個月時間,

2,營業執照,從你申請到營業執照發下來,最少要半個月,

3,安監,環評,這個如果沒有關係,從申報到審批要一年左右,還不一定能搞定,

4,檢測報告,醫用物品需要相關部門的檢測報告,沒有得到國家檢測通過前是不準上市銷售的,

綜上所述,你想短期內掙錢,基本沒有條件了,除非,你有關係,

那麼長期來看,個人也有幾點建議,

1,隔行如隔山,所有經銷渠道建立需要很多的資金跟時間積累,

2,普通一次性口罩屬於薄利多銷的產品,沒有疫情的期間,1口罩的毛利就2到3分錢,除掉人工水電房租還剩多少?

3,沒有疫情期間口罩基本靠醫院跟藥店資源,據我所知,醫院結款最快是按照季度結款,很多大醫院按半年或者一年結款的,還得招標你中標的前提下,意思是沒中標你連給醫院欠款的機會都沒有,你有沒有那麼多資金週轉?

所以為啥疫情出來這麼久,口罩供應量一直緊缺,按道理一套生產口罩的設備從幾十萬到百來萬的成本,很多人出得起,為啥沒有那麼多人開公司生產口罩的原因!


龍影之劍


人人帶口罩的情況還會持續至少半年,正常來講一隻口罩的有效期是四個小時,但是現在因為口罩供應不足,很多人都是一隻口罩帶好多天,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如果口罩足備,那大家也會按照科學的使用方法,大概一天用兩隻,每天如果有五億人出門,則每天國家需求量在10億隻,還不排除破損,弄髒,就算折半現在的產能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口罩行業還是可行的,都不需要定高價,當然國家也不允許,就算定每包(一次性無紡布20只)十塊錢,那你都噱翻了。

口罩生產設備價格不一,每分鐘產能最低也在40只以上,投入成本單臺設備大概30萬左右,還要包括電費,廠房,正常價格半個月基本回本,也算是一個創業方向,越困難的局面往往也存在著很多機會。但是時間不等人,越早下手賺的越多,等一年過去了,可能也就沒什麼銷量了,所以要打閃電戰。

不過因為投入也需要一筆費用,對於普通家庭可能不太好接受,所以也就限定了門檻,現在的成功幾率大於平時創業幾率,幾乎是90%以上,就看你能不能說服你自己了。





山羊AM


聯繫當地政府來得及,現在政府大力扶持的,今天我們這邊有一個以前倒閉的口罩廠,從貸款到審批1400萬就花了三天時間,下星期全面啟動生產。


A8老王


我認為完全可以。

最近富士康宣佈生產口罩,在獲得生產許可前,主要是自己員工用於防護,2月底可日產200萬隻。

隨後,比亞迪也開始把生產線改成口罩生產線,3天出設備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到月底日產能500萬片。

現在大批企業開始跨界生產口罩,據報道,從1月1日到2月7日,超過3000家企業工商註冊增加了口罩、防護用品、消毒液等產品。

由此可見,現在投資生產口罩從技術上看是沒有問題的,很多企業已經付諸行動,而且產能比較可觀。

從市場情況看,現在可以說是“一罩難求”,我從春節就開始到處打聽、預約,到目前預約上3只口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貨。

如果按我國14億人計算,需要出門戴口罩的為10億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消耗1個計算,一天需要20億隻。

而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情過後,多餘口罩國家將負責收儲,這給口罩生產商提供後盾保障。(也就是你生產富餘的,政府幫你收購了)

如果再考慮到全球對口罩的需求,口罩市場更大,口罩的原材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與口罩相關的生產線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再看最近股市的表現,口罩概念股連續多天持續上漲,而且沒有停止的意思,普通投資者沒有能力投資口罩生產線,通過股市進行投資也是不錯的。

由於新冠病毒潛伏期長,輕重症混雜,防護時間估計較長,因此口罩可能會成為長期戰略物資。


大灣區金融資訊


現在口罩奇缺,根本就買不到。雖然有些企業開始復工了,但是員工根本買不到口罩怎麼辦?看新聞報道,有少數人出門不戴口罩還耍橫被拘留。不但有個問題,也有人根本買不到口罩,無法出門。以我所在的地方為例,從1月24日到現在,小區附近所有藥店,一直到現在口罩都是缺貨的,一個口罩也買不到。

所以,口罩的供需缺口還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很多企業快速上馬口罩生產項目,也很難解決供需的缺口,在現在的節點投資做口罩生產,還是有機會的,但這裡面臨三個問題:

第一,時間問題,按照現在的情況,疫情還會持續,如果按照當年非典時的時長看,最快也要到4月底結束疫情,就算是疫情結束,人們出門還是要繼續防護,依然需要戴口罩,口罩的強需求至少會持續半年,那麼能否在半年之內解決設備、材料等問題投產是關鍵。

第二,質量問題,這次的疫情,大家用的是一次性醫用口罩,或者N95或KN95的口罩,但實際上網上有很多賣口罩的,看外形和一次性醫用口罩是一樣的,實際上並不一樣,那些只是防曬或美容院使用之類的口罩,無法抵擋病毒,如果僅僅是生產這一類口罩,是沒什麼用的,那麼要生產出達到標準的口罩,需要哪些程序哪些設備,投資多少,這些需要搞清楚,不是隨便買臺機器回家第二天就可以賣口罩了。

第三,價格問題,此次疫情發生後,口罩價格普遍是上漲的。雖然前期新聞有報道,某些藥店高價賣口罩被罰款,但到後面,就算你高價可能也買不到了。很多通過醫藥公司或者託朋友購買口價,價格都比較高。價格高的話,利潤是可觀的。但當疫情結束之後,雖然需求還會持續,但沒有那麼緊迫,口罩價格就會下降,到時候利潤就會變低,前期投資多久能收回,甚至能否收回,可能就是一個問題。

因此,對這個問題還是要慎重,比如說大型企業,基於特殊情況快速上馬口罩生產項目,資金、人員、設備、材料都可以快速到位,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出口罩來,既能滿足企業員工的需求,還能為公眾提供口罩供應。但是對於一般個人而言,雖然口罩並不是什麼高端技術產品,但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投資成本、產品質量標準,生產週期以及疫情的變化趨勢,不宜盲目跟風。


財經宋建文


從理論上來說,現在投資口罩生產還能夠趕上銷售的末班車。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還有諸多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投資口罩生產不是為了支援武漢抗擊疫情,而是藉機發財,恐怕事與願違。

如果是同類企業,具有一定轉產能力的企業;生產口罩並非難事。如果一點專業基礎都沒有,現在白手起家,恐怕難以勝任生產標準口罩的繁重任務。

據說中石化、富士康、比亞迪等知名企業,都有意介入口罩生產廠家的行列;這些超大型企業如果迅速生產口罩,將極大地緩解目前全球口罩供不應求的尷尬局面。對於亟需口罩等疾病防護用品的武漢以及湖北來說,更是雪中送炭。

雖然口罩的生產比較簡單,但是,真正醫用口罩的原材料也是緊缺物質;至於醫用的防護服生產更是需要一定的門款才行,不是什麼家庭作坊之輩都能夠參與其中的。而且生產廠家出庫的醫用口罩,必須經過專業檢測,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要求才能投放市場。

專業的企業和專業的人士,才能做好專業的事情。如果實在有意參與口罩生產,外行人士以及隔行企業不如從事一些外圍的輔助工作。比如為專業口罩生產廠家提供一些輔助材料,或者積極調撥一些市場緊缺的原材料,供應給專業的口罩生產企業。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之際,任何企業或者個人都應該以大局為重。個人或者小集體的利益應該服從國家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