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少年,15歲考進北大,25歲卻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句遺言

時間位於1989年3月26日的凌晨,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的一道鐵軌上躺著一箇中國籍男子,一輛呼嘯而過的火車無情的碾壓了他的身體,那天剛好是他25歲生日,這個人名叫查海生,一位年輕的田園詩人,而如今許多人口中常常唸叨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他代表作的一句話。

他是天才少年,15歲考進北大,25歲卻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句遺言

海子,原名查海生,他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高河鎮查灣村,作為家中的老大,海子底下還有三個弟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貧窮,讓年幼的海子早早便懂事了,每當放學,他都會先讓弟弟們吃飯,自己選擇吃剩飯,農忙時他就徒步從學校走回家,還幫助家裡幹農活,節假日結束返校,他就從家裡帶上鹹菜和生米回校。

海子的童年是貧窮而荒涼的,正是因為這段難以磨滅的記憶,讓他在參加工作後,曾多次向家裡寄錢,還把母親接到了北京小住,參加工作後的海子第一個月拿到了90塊錢的工資,他馬上向家裡寄了60,又花了500幫家裡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不過他自己的生活卻過得很拮据。

眾所周知,海子自幼便有神童的稱號,10歲時他便考入高河中學,到了1979年,他以370分(1979年北京高考文科錄取線為31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那年他才15歲,作為班上年紀最小的一個學生,連同年考上北大的駱一禾都比他大三歲,所以海子的天才之名當之無愧。

他是天才少年,15歲考進北大,25歲卻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句遺言

於1982年開始,18歲的海子便開始創作詩歌,直到他去世,這短短的六七年中,他一共創作了2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多以詩歌為主,那個年代的詩歌,處於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海子的詩歌風格又以飄逸和激情為主,他也被稱為北大的三詩人之一。

我們所熟知的海子,大多是來源於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其中"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基本上人人都會朗誦,它甚至還被做成了曲子,而海子的成名作是《亞洲銅》那時他最早時期的作品之一。

除此外,像《四姐妹》《九月》《日記》等等,都有極高的傳播度,從海子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出他有著熾烈而悲涼的情感世界,他的詩歌飄逸,卻又暗藏了悲涼,宛如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斷在吞噬他的全部熱情,並切斷了他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把他帶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他是天才少年,15歲考進北大,25歲卻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句遺言

連常人都無法想象,這麼一個極其出色的天才詩人,他的情感世界竟然如此脆弱而敏感,與詩歌上的成就相反,海子所經歷的情感屢次受挫,他的《四姐妹》正是被認為是他經歷的四段戀情,他的死亡,也和愛情的失敗有某種關聯。

海子的好友西川認為,正是愛情的失敗引發了海子的自殺,尤其是他的初戀女友,那位來自呼和浩特的女孩,是他一生最愛的一個女人,自殺前的海子曾見了女孩一面,他發現對方已婚,還對他很冷淡,這對於海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和傷害。

其實海子早在19歲時,便開始參加工作,大學畢業的海子先在中國政法大學校刊編輯部工作,一年後又調任哲學系任教,到了23歲時,他不想再擔任教師,準備和父親商量辭職,和同學一起到海南辦報紙,沒想到遭到父親的嚴厲反對,還訓斥了他一頓。

他是天才少年,15歲考進北大,25歲卻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句遺言

在農民出身的父親眼中,能在體制內工作,那是體面的鐵飯碗,是絕對不能丟掉的,而對於海子來說,辭職下海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但既然父親反對,他也沒有再堅持,可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可想而知,後來海子父親回憶此事,滿是懊悔,他說如果當初沒有阻止兒子,興許現在他還活著,也是在這一時期後,海子經人指導,竟練起了氣功,這與他最終死亡,是有重大關係的。

海子的五封遺書中,提到了兩個人,常遠和孫舸,他說是這兩個道家巫徒讓他耳朵充滿了幻聽,他們想他精神分裂或者自殺。

可海子的最終遺言卻只有九個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從這些前後矛盾的遺書和遺言中,我們似乎看到了臨終前海子的痛苦與彷徨,也許在最後的時刻,滿是痛苦的他,選擇了放下,放下一切,原諒所有的人,帶著他所向往的願望,去了另一個世界。

他是天才少年,15歲考進北大,25歲卻選擇自殺,只留下一句遺言

在1989年3月26日,這個剛好當天25歲生日的天才詩人,帶著四本書,走到了山海關,看著來往呼嘯的火車,從容的躺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