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學經驗:董事長,還是員工

人是情緒的動物,也懂得理性。

“懂,但是不做”

“懂,不想做”

“懂了,可太難了,不做”

......

問題就出在一個字“懂”。懂,拆開,左邊一個“心”,右邊是董事長(你)。

心成為董事長,才是主宰。大腦充其量就是員工。

一般的懂得理性,是你的大腦這個員工懂了。你(心)這個董事長,卻不明白。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最大的一個人性奧妙就是:

心是董事長;大腦是員工。

“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員工懂了,董事長卻沒明白。


《傳習錄》中最重要的一個原理是:“知是心之本體,心之所發便是意,就氣稟來說,稱為性,就主宰來說,稱為心”


陽明先生說的非常深刻,這段陽明先生的原話,已經告訴了,你怎麼成為董事長,去主宰員工。


“主宰,稱為心”,主宰只能是董事長。

“知是心之本體”,董事長是本源的知。 也即是說,大腦員工的“知”,畢竟是大腦的知。只有“本體知”,才是董事長的知。


可見,弄清楚,“本體知”,你就可以成為董事長,成為主宰,而不是員工。


《傳習錄》中有一個重要概念:“虛靈明覺”。說,人人都有這個虛靈,這個虛靈的特性就是明覺。


“虛靈” 就是我們現在的心靈,意義一樣。

那麼,“明覺”是什麼?

我們現代的詞語有:明白、覺醒、察覺,都無法傳達“明覺”的真意。


到底“明覺”是什麼真意呢?


在看《傳習錄》,先生曰:“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王陽明在心、物之間特別指點出一個“感應”來,這正是王學超過朱熹和陸象山之處。

於是,“明覺”的真意,終於落了下來,“感應”!


那麼“虛靈明覺”就可以“翻譯”為:心靈感應嘍? 顯然這會給現代人造成誤解。

回到“知是心之本體”,就可以把心靈感應,推演簡化為,“感知”。這樣一個詞語,就不會給現代人造成誤解了。


感知,離不開人的心靈,也離不開萬物。

這是,重點!重點!重點啊!

“本源知”,就是感知,它通往的是靈魂深處。是董事長。

一般的“知”,是意識,它通往的是意識表層,是員工。


現在,你該明白什麼是心學的重點了吧?

心學是通過訓練感知,開闢自己人生的。而不是推理思考和邏輯分析,因為這是員工乾的事。

掌握感知的運用,你就主宰,自己的董事長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