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之後,10多萬皇族子孫去了哪裡?

菩薩我想對你說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當大清帝國的徹底覆滅,意味著清朝的皇族子孫再也沒有了從前的生活。

在大清時期,皇族子孫可以說是待遇優厚,不光有生活費,有時候犯法了還不用被送到官府,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叫做宗人府,可以說,大清國就是這些皇子皇孫的後臺。

不過,大清國滅亡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清國是和平覆滅,民國政府宣佈優待清朝皇室,所以這些皇族子孫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他們的生活可是沒有了著落。

要知道,清朝時期,很多皇族子孫由於生活上衣食無憂,根本就沒有什麼謀生能力,所以當清朝滅亡以後,他們的經濟來源斷了,只能靠著變賣家產過日子,等到家產賣光了,生活也就落魄了,這是一部分皇族子孫的現狀。

還有一部分人,跟皇帝的親緣關係近,家底也豐厚,所以他們就會選擇外出開拓眼界,出國留學。不光有歐美國家,還有日本等亞洲國家,說到底,就是為了外出避難,因為他們害怕到時候民國政府秋後算賬,果然,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優待大清皇室的協議也失效了,連皇帝都變成普通公民了,這些皇族子孫的身份也就更普通了。

皇族子孫中,還有一部分人跟著溥儀去了東北。沒錯,他們明知道溥儀是去當傀儡,依然要跟著去,就是為了所謂的皇族生活。

最後,還有一批人選擇了改姓,隱居民間,平平淡淡的生活。這些人大多是已經看透了當時社會的現狀,覺得踏實過日子比較好,所以他們沒有被外界的變化所幹擾,過著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這些人中,也不乏有名人士,比如著名的鑑賞家和書法家啟功先生,就是皇族子孫。

滿清的滅亡,對很多人來說是毀滅性的,但是對於很大一部分人來說,不過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社會在變,10多萬皇族子孫,都已經融入了社會。


歷史還有哪些事


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取得北京政權以後,將溥儀等人趕出了紫禁城。那麼,大清亡了之後,大清的數萬乃至十萬的皇子皇孫去了哪裡?


一、溥儀


溥儀先搬到了父親載灃處暫住,之後遭到了日本人的拉攏,連其父親都罵他沒有骨氣。最後,在天津住了七年。溥儀一直想復辟,在1934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偽滿洲國”,年號康德,成了傀儡皇帝。後來,溥儀從天津又去了東北。


溥儀當時從紫禁城搬走之後,帶出了大量的珍寶,隨後在天津變賣了一些,以此來彌補生活上的一些開銷。


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準備逃亡國外時,被蘇聯紅軍俘虜,後來在軍事法庭上控訴了日本人的罪行,算是做了一點貢獻。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成了一名普通的公民。

(溥儀與李淑賢)


後來,溥儀上了戶口,還與護士李淑賢結婚,過起了普通人的普通的生活。


二、其他皇族人員的去向


當時的皇族成員,據有關統計男性有兩萬人左右,再加上女性,估計也有差不多十萬人了。那麼這麼多的人,都去了哪裡呢?


首先,他們先改了姓氏,畢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了,愛新覺羅已經成了過去式。有的改為了“金”,有的改為了“那”,還有的改成了“羅”。當然,也有改姓王、孫、艾、羅、肇、範、關、鄂、依等,不一而足。


改姓金,是因為愛新在滿語中是黃金之意。譬如,金默玉,原名愛新覺羅顯琦,滿族,是清末八大親王之一的肅親王善耆最小的女兒,原為十七格格;啟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後代,他是棄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叫啟功,而不加愛新覺羅姓。


也有說法是愛新覺羅是被俘虜的宋朝的後裔,本姓‘趙’,‘覺羅’就是趙的意思。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河北的滿族,有一大部分改姓‘趙’。

那麼,這些皇室成員到底去了哪裡呢?

1、留在北京繼續生活


雖然皇室的日子不在了,但是很多皇室成員都有自己的家業,有一大部分人選擇留在京城生活,並守著自己的祖業。比如溥儀的父親載灃就是如此,後來在四十年代末期,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把房子給賣了,維持生活。

大書法家啟功就是雍正的九世孫,是雍正的兒子弘晝的一脈。他們非常低調,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並不願向人提及自己是皇室後裔。

我們熟悉的歌手那英、關曉彤都是皇室後裔,她們都是憑藉自己的本事讓自己更出色。

(啟功)


2、跟著溥儀去了東北

溥儀去天津,去東北的時候,有一些皇室成員就選擇跟著溥儀一起走了,比如溥儀的幾個妹妹和妹夫,還有溥儀的一些親信們。

有一部分人到了東北之後,就隱姓埋名,甚至成立了村子,一起靠著自己的特長,或者是經商,或者是務農,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有一個300多年的滿族村,它是清朝皇族後裔聚居村:

腰站村裡聚居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同宗、愛新覺羅家族的後裔。全村總面積為17.98平方公里,共計3個自然屯,4個村民小組。村民324戶,1193人,滿族人口占97%,其中,滿族清朝皇室後裔肇姓409人。


3、去海外尋求發展

有的清朝後裔還帶著金錢去了國外發展,比如有的在香港開照相館,留著清朝時期的長辮子,穿著象徵著高貴的黃色的衣服招攬著生意。比如愛新覺羅.州棠,就生活在香港的尖沙咀,以經營照相館為生。

還有的就在海外坐吃山空,靠變賣一些祖上的寶貝過活。

4、去其它地方過著隱居的生活

同時,還有一些人去了祖國其他的地方,投親靠友,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落腳地。不論怎樣,他們都成了新中國的普通的公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愛新覺羅的後裔——恆紹,乾隆皇帝的七世孫。在2013年的時候,他帶領族人對清朝的皇陵進行了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動,海外有一部分人也參加了。這是從清朝滅亡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祭拜活動。但是反響很大,有的人持反對態度,說大清朝已經是過去式了,不該舉辦。自此,再也沒有舉辦類似的大型祭拜活動。


滿清比較有名的皇室成員代表:


  • 愛新覺羅·恆紹,男,1958年10月出生,滿族,副主任中醫師。吉林省政協常委、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清乾隆帝七世孫。
  • 愛新覺羅·毓紫薇,1960年生,女畫家。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親王奕誴的第4代孫女。
  • 愛新覺羅·溥光,香港人,自稱清太祖十一世孫,身份有爭議,當代學者。
  • 啟功(1912年-2005年),愛新覺羅氏,康熙皇帝九世孫,極具皇子氣息。
  • 溥任,“最後的皇弟”,我國傑出的教育工作者。
  • 金毓嶂,生於1943年5月,醇親王載灃的長孫,溥任的長子。

歷史漫談君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後金,到公元1912年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清朝一共有11位皇帝,在清朝延續的276年裡,皇族子孫的人數不斷的繁衍增多,每年養這群人就要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在乾隆年間專門對皇族子孫血緣親疏關係進行了一次劃分,但是即便如此到了清朝末年,皇族子孫的人數也高達十餘萬人,那麼這些人在清朝滅亡後去哪了呢?

首先是清朝末年以溥儀為首的這群清朝皇室成員,在清朝滅亡後,因為清朝皇帝溥儀是宣佈和平退位的,所以和當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最後得到了一些優待條件,比如溥儀皇帝仍用皇帝尊號,皇室成員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另外清朝皇室可以得到每年400萬銀元的補貼。

但是在1924年,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率兵闖入了紫禁城,溥儀被迫搬出北京城,後來溥儀短暫的跑到了天津居住,又在日本人的幫助之下,前往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清朝皇室的一部分成員,也就在這期間前往了東北追隨溥儀,這群人有一部分在之後的戰亂中死於非命,有的人移居到了蘇聯,還有不少人和溥儀一樣,最後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進入了戰犯管理所勞改。

而對於大多數清朝的皇室成員,他們是屬於那種沒落的貴族,往上溯源有的出自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其他子嗣的分支,這些人到了清朝末年,空頂著一個皇族子孫的頭銜,實際上沒權,沒勢,沒地位,他們的情況和大多數的八旗子弟差不多,有的人變賣祖業坐吃山空,最後淪落到沿街乞討,有的人自食其力,和大多數的百姓一樣湊合著過。

而從嘉慶,道光皇帝這些近一點繁衍出的皇族子孫,在晚清時期有的人還是有些權勢的,我們把這些算是中產階級吧,這些人中有很多就選擇出國去尋求發展,或是定居在了異國他鄉,而清朝皇族子孫,說句不好聽的叫做前朝餘孽,絕大多數人害怕被清算,都會選擇改名換姓,默默無聞的生活下去,當然了像現如今的太平盛世,也有一群人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清朝的皇族子孫。

所以清朝滅亡後,這些皇族子孫並沒有就此消失,他們很多人失去了清王朝的庇護,成為了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如果你身邊有金姓的朋友,說不定他祖上就曾經是清朝的皇族子孫。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清朝真是一個十分幸運的朝代,如果他們不是遇到明朝最差的時期,如果沒有漢奸吳三桂的叛變,他們怎麼可能憑20半人馬就打下諾大的中華呢。

非但如此,在他們滅亡的時候,他們沒有為自己當年的暴行買單,漢人新政府對他們進行了以德報怨,沒有對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進行清算,反而給予了他們優待政策。

當然這個所謂的優待僅限於皇室,那些遠支皇族自然不在優待之列。

清朝滅亡的時候,他們的宗氏大概在10萬人左右,這些人的命運有好有壞。

我們先來講一講,當時清朝遺老遺少中的老大,宣統皇帝溥儀先生。


雖然小小年紀就退位,溥儀一直不死心,一心想恢復大清朝的榮光。這位爺是吃著民國的飯,幹著推翻民國的事兒。

儘管他一直不地道,但是民國政府對他還是很地道的,直到馮玉祥帶兵入京之後,終於盛怒之下把這個累贅趕出了紫禁城。有人說馮玉祥的做法不地道,呵呵,這比滿清王朝入關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做法要地道的多了。

被趕出皇宮,傅儀的復辟事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是他仍然不死心,就在這時日本鬼子找到了他,在日本人的利用之下利慾薰心的宣統皇帝決定和日本人合作,於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成為了漢奸。


在日本帝國主義戰敗之後,這位兩度出任皇帝的男人終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成為了戰犯的一員,直到被特赦之後。

特赦對於溥儀這個人來說,可謂是給予了他一次新生。他重新迴歸了人民,成為了廣大中國人民中的一員。他也完成了從封建頭子到自食其力的勞動人民的轉變。

當然不是每一個滿清宗室都有富餘這麼豐富的生活經歷。不過他們後來的人生軌跡也頗為玩味。

由於八旗子弟在北京的口碑很差,尤其是這些皇族成員,平時作威作福早就被人民群眾恨到骨頭裡了。


所以辛亥革命成功之後,這些昔日趾高氣揚的天潢貴胄,在北京市上成為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那是真的打。

眼看自己在北京站不住腳,很多天潢貴胄選擇了背井離鄉。他們中有一部分人決定回到老家去發展。東北是大清朝的龍興之地,這些鳳子龍孫們在入關200多年之後重新回到了老家,改名換姓重新生活。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錯把北京當盛京,已經在北京紮下了根,不願意再回到東北苦寒之地去打拼, 為了生活這批向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們不得不成為了北京城市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北京的各行各業之中。


有的人由於家底豐厚做起了生意,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大富豪。有的人沒有看清形勢,依然醉生夢死,很快就把豐厚的家產給敗光了,在當年據說還有一位鐵帽子王混到最後成為了一位拉板車的板爺,讓人不勝唏噓。

當然還有一批天潢貴胄他們覺得中國不安全被他們欺凌了兩百多年的漢人百姓會趁機報復,他們當年對漢人多殘忍,漢人都會悉數奉還,於是選擇離開故國到其他國家發展,他們在離開中國的同時也帶走了大批的文物,致使我國很多有價值的文物流落海外,讓人感到痛心。


這基本上就是滿清宗室在大清朝玩完之後基本生活狀態了。


策神歷史


清朝是來自於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統治在剛入關的時候,人口並不是很多。

不過後來在入關之後清朝政府給了滿族人各種優待政策,而且生了孩子之後還可以得到補助,一生之中就算什麼事都不幹,清朝政府也會將滿族人給養活。

所以在滿族入關之後人口迅速擴大,在清朝滅亡之時,北京城已經有10多萬個皇族子孫。

而在清朝滅亡之後的一夜之間這些皇親貴族的子孫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這些皇家貴族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其實滿清皇子的消失應該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就是清朝在該滅亡之時,由於和民國政府簽訂了皇室優待條約,皇親貴族可以繼續生活在皇宮之中。

滿清之前的一些王侯爵位也得以保存,民國政府會每年給他們發放一定的錢財供他們生活,比如溥儀曾經都是住在皇宮之中,仍然擁有奴才和丫鬟,這部分經費就是由民國所支出的。

在這樣的一個時期,一些政府的贍養的皇族只好自己外出打拼。剛好當時又流行到海外遠洋地區生存,所以有很部分人在此期間去了國外,或者說回到了東北老家。

第二個時期就是溥儀被趕出北京城的時候,馮玉祥將溥儀趕出了北京城,諸多王爵也瞬間失去了民國的贍養,他們不得不自己另謀出路。

其實在清朝衰落之後,滿族人就失去了原本的光環,除了那些擁有爵位的黃金貴族之外,很多滿族人都趁機改了名字,因為當年清朝存在的時候,一直是滿族尊貴於漢族,因此在漢人心中對於滿族並沒有什麼好感,反而抱著一定的仇視心理。

清朝在的時候有清朝可以保護他們安全,但是清朝沒有了,他們這批人的安全就沒人可以保護了。

這些貴族失去了優待之後,必須自己想辦法自力更生,為了方便找工作更好的融入人群,他們便開始改名換姓。

有很多滿族人將姓氏改成了漢姓,比如現在的金姓氏還有關姓氏都是由當時改過來的,明星關曉彤、那英都是滿族人後代。

而這些改了姓氏的人一般都是繼續留在北京城生活,守著祖上留下的那點田地祖業得以生存。

當年溥儀被趕出北京城之後,在日本的扶持之下組建了滿洲國,並且到了東北地區。一部分人不想看到清朝滅亡,所以跟著溥儀去完成復辟大業。

在此過程中有一部分人流落到天津,還有一部分直接跟著來到了東北,在滿洲國滅亡之時大多人的下場並不是很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當時藉助著家中原本的財產經營各種生意,到了開放通商口岸的城市,從而賺取更多的錢財。

很多人為了方便做生意,則是舉家遷徙到了香港廣州這些經濟貿易更繁榮的地方。有的也到達了南洋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


夏目歷史君


大清,作為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由努爾哈赤到溥儀,整整幾百年的王朝,最後消失殆盡。最後大清滅亡,其餘的皇子皇孫究竟去了哪裡?

一、東北。東北是愛新覺羅皇族去的最多的地方,畢竟是溥儀帶頭去了,沒看到“皇上”都去東北了,自然是跟了一小半的人去到東北隱居。

愛新覺羅是後面改的姓氏,前身為金姓,到東北後,在東三省地界依靠大量的皇室財產隱居下來,成為當地隱姓埋名的土霸主。

二、出國。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當時都是非常歡迎這些皇子皇孫移民的,因為這個意味著會給他們國家帶來巨大的財富。

滿清末期,一直在衰落的清朝一直在搜刮民脂民膏,累計了大量財富在國庫,儘管修建圓明園花費了很多,但是國庫還是較為充盈。

當大清滅亡之後,整個皇室陷入了風雨飄搖,這個時候所有的皇子皇孫為明哲保身,紛紛從國庫提取大量財產,作為以後自身的保障。

但是儘管這些人去了國外,受到了優待,卻沒有一個較為出息之人,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地諷刺,國家的寶物都留給了國外,自己還沒有出息。

三、這最後一部分是繼續留在了原地,哪都沒去。清朝滅亡之後,皇室沒有收到封殺,也沒有受到歧視,反而被優待。根據《皇室優待條例》中指出,大清滅亡後,如前身是貴族王爺之流繼續保留爵位,只是有些時候需要做一些義務。

所以有很多的皇子皇孫留了下來,在北京過著跟以前一樣的生活,還有一部分去給軍閥以及民國政府賣力,畢竟當初的清朝雖說倒了,但是基數在那裡,不可能所有人都是酒囊飯地。


筆下點史


清朝滅亡之後,皇室貴族有的被殺,有的被流落民間,有的隱姓埋名……

去向一.被民國政府的優待

民國政府規定,皇族的所有成員,除了免服兵役之外,其個人的公權、私權與一應國民同等;皇族的私產受到法律的保護;滿洲王公貴族,世爵仍舊。

去向二:做官或投靠民國政府

在軍閥混戰時期,有的皇室貴族擔任一些職務。有的則主動投靠了國民政府。

去向三:坐吃山空

很多皇室貴族有錢、有珠寶、有宅子、古董等,他們可以變賣家產,不用為生活發愁。

去向四:當賣國賊。

有的想恢復帝制,出賣國家和民族。

去向五:投親戚或到海外

有的皇室貴族沒落了,他們選擇投靠親戚。有的在偽滿洲國結束之後去了國外,隱姓埋名,自食其力。

其他去向:

有的滿清皇室貴族參加了,有的辦起了學校,有的做起了生意……


彥姊情感觀


清朝立國之初,為了維護滿族人的封建統治,滿族人享有著種種優厚待遇,清朝推行“首重滿洲”的立國之策,讓滿族人生來就是“天潢貴胄”。尤其是滿清皇室愛新覺羅家族,更是享受了種種特權,因此,滿清皇族子弟,從入關時的數百人,迅速膨脹到清末是的十萬餘人。

然而,當大清王朝近300年的封建統治在革命的炮火中土崩瓦解之後,這些習慣享受官銀、俸祿,過著優渥生活的清朝皇族子孫,他們在大清滅亡之後都去了哪裡呢?

末代皇帝劇照

先說十萬皇室子弟的“老大”,清朝末帝溥儀,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雖然退位,但是民國政府與清朝王室早已經簽訂了一份《清室優待條件》,所以在1912年到1924年之間,生活在紫禁城內的清朝皇族,依然過著昔日鐘鳴鼎食的帝王生活,除了沒有了政治特權,生活排場並沒有多少轉變。

直到1924年,馮玉祥打破了紫禁城裡面看似一片祥和的封建假象,溥儀徹底被趕出了紫禁城,大清宣統帝的皇帝尊號被永遠廢除,昔日的皇帝淪為了平民。然而,這位皇帝被趕下臺以後,又迅速投入了日本人懷抱,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清朝皇族

1945年日本投降,偽滿垮臺,溥儀淪為了蘇聯的階下囚;1960年他被特赦出獄以後,開始在北京植物園從事一些極為簡單的勞動工作,他最終成為了一箇中國的普通公民。當然,這只是溥儀一個人的身份轉變,大清滅亡之後,還有那麼多的沒落貴族,這些王公貴族在昔日顯赫一時,然而在革命的浪潮中,他們也走到了日落西山的沒落境地。

自稱清朝王爺的人

辛亥革命過後,原本屬於八旗王公貴族管轄的莊田,也鬧起了“反抗王公貴族統治”的革命,各個莊田的莊頭、佃戶,開始將自己耕種多年的莊田據為己有,同時,也堅決不給清朝的王公貴族繳納地租賦稅。

這就讓這些宗室王公的收入銳減,再加上早已經沒有大清王朝給他們繼續發放高額俸祿,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些手中還有閒錢的王公貴族,開始投資工礦企業、開當鋪、開飯店、開澡堂,他們自力更生,日子倒也過得不差。

清朝皇族後裔

能夠自力更生併成功的昔日皇室子弟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前王公貴族們,早已經過慣了揮霍無度的日子。這讓他們缺乏生產、生活技能,最後,坐吃山空、變賣家產、首飾維持生計,因為他們並無一技之長,更沒有自力更生的毅力,祖產吃光喝光後,這些人逐漸成為了北京的破落戶。

最終,為了生存,沒有文化的王公貴族,大多都淪為了只會幹苦力的工人、車伕、小商販,每天過著縫補漿洗的日子;那些曾接受過文化教育的滿族人,開始在社會從事老師、警察、醫生等工作。還有一些會吹拉彈唱的滿族人,成為了梨園裡的戲子。

至於那一些有著雄厚財力的宗室子弟,一家人都移居國外,遠走他鄉。其實大多的清朝王公後裔,能夠在當時社會掙扎著做一個文職,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絕大多數的人都淪為了只會幹體力的底層工人,甚至有的人都成了沿街乞討的乞丐,這樣的遭遇也是令人嘆息。


鳶飛九天2018


清朝和明朝最為明顯的一個區別,便是清朝的皇室子孫並非世世代代享有特權。明朝之時,朱元璋為了保證自己的子子孫孫都享福,於是規定,任何藩王的爵位都可以世襲,藩王除了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其餘兒子封為郡王,其他爵位亦是如此。長子繼承爵位,其餘子嗣降級分封,到最低一級輔國將軍之後,其所有後代均世襲輔國將軍。每一代皇帝的兒子,除太子外,都封為親王。隨著實踐的推移,明朝的王爺便越來越多,這些王爺衣食不愁,明朝政府每年劃撥大量的錢糧供給他們生活。因此,明朝的財政困境,與其藩王制度亦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清朝則不同。清朝除了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外,其餘任何爵位都採取長子降級分爵,其餘兒子不分爵位的政策。以親王為例,親王的長子降級封為郡王,其餘兒子皆沒有爵位分封。如此,清朝的所謂宗室王爺的數量要遠遠小於明朝。

故而,不要說清朝滅亡之時,即使在清朝中期,絕大多數的愛新覺羅子孫都已經淪為庶人,這些人想要登上朝堂,精品自己姓愛新覺羅根本沒有用處,而是要和普通人一樣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因而,在清朝,絕大多數的愛新覺羅子孫是沒有特權的,這和明朝朱家子孫有著本質的區別。

回到問題,清朝滅亡之時,絕大多數的“皇族子孫”都已經成為了普通讀書人,流落民間,準備考取功名;少部分擁有高級爵位的皇族,也因為辛亥革命而成為了普通人,比如皇帝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清朝滅亡後便安安心心做一個普通老百姓,不問政事。共和國成立後,載灃將王府拍賣,徹底成為新中國的一位公民。

大多數皇族在清朝滅亡之後,選擇了“換姓”,他們或改姓金(“愛新”即滿語中金的意思),肇、毓、艾、羅、駱、趙,或者直接以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為姓,如愛新覺羅啟功便直接改名“啟功”,以“啟”為姓氏。他們都成為了新中國普通公民。


庭州行者


首先,釐清一下清朝皇族的概念。

清朝皇族是個很大的範圍,它包括宗室和覺羅。按照清制,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大宗,稱其直系子孫為宗室;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孫為覺羅。覺羅的身份標誌是系紅帶子,而宗室則系黃帶子。

覺羅是皇族的遠支

因為覺羅距離政治心臟距離較遠,相對宗室來說,他們的存在感很低。清朝自1644年入關執政,前後歷時268年,其中滄海桑田,再加上皇族人口的龐大。至清末,覺羅的特權已經被不斷地攤薄。

覺羅領取了紅帶子以後,就有了貴族的標誌,其正常的待遇是:月例銀子2兩,加婚慶銀20兩、治喪銀30兩。

清朝滅亡以後,對覺羅的影響有限,他們雖然失去了國家的貴族津貼,仍然擁有數目可觀的莊田,妥妥的收租一族。他們中少數人從龍入關,大多數仍舊聚居在關外,就是今天的東三省。

相比明朝,清朝的宗室顯得更幸運

隨著明朝江山的飄搖,明朝的宗室起先被農民起義軍殺戳,接下來遭到了新朝更為血腥的清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到南京拜祭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孝陵,並下令求訪明朝後裔,使奉守朱氏世祀。

雍正二年(1724年),清世宗訪查出明宗室後裔朱之璉,封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襲,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

至此,明宗室後裔才結束逃亡生活,恢復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清朝是一種契約的形式退位。1912年2月12日,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同日,民國政府頒佈《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優待皇室條件》。



依據契約,民國禮待溥儀,並允其暫居宮禁。同時保護清朝皇室的私產和宗廟,年提供400萬兩白銀的歲用。

1917年,張勳復辟,溥儀率先違背契約,半推半就地宣佈復位。因為此事,惹惱了愛國將領馮玉祥。



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取得北京政權以後,下定決心廢除了溥儀的帝號,並將其趕出故宮。

溥儀的前半生是萬分恥辱的。他被趕出故宮後,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最後在天津租界生活了七年。1934年,他配合日本的侵華戰略,成立了臭名昭著的“偽滿洲國”,恬不知恥地當起了傀儡皇帝。

在清朝退位以後,其宗室很少有被殺戮的記載。

清朝宗室的去向

第一類,覺得在國內不安全,利用以前的社會關係,移民去了日本和歐美,還有的去了香港。



例如:愛新覺羅.州棠,他現今生活在香港的尖沙咀,以經營照相館為生。他追念自己是清朝宗室,特意剃髮垂辮,穿起了黃色的清朝阿哥服飾。



第二類,投親靠友。

例如:近代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孫,和親王弘晝這一支。



清帝退位,其曾祖絕意政治,不願再居住京城。恰其曾祖有一門生,叫陳雲誥。以前是翰林,其家在河北易縣,廣有資財。於是,陳雲誥出資在易縣的城中購買房舍,請啟功先生全家遷居易縣。

啟功先生的書法,線條柔美、間架結構挺拔雋逸,十分得現代書法界的推崇。並且,啟功先生為人謙和,他自稱姓啟名功,從不願以清朝宗室後裔的身份在人前炫耀。

第三類,隱姓埋名,散佈在全國各地。

這類清朝宗室居多,他們紛紛改為其它姓氏,集中在趙姓或金姓。在以後的歲月裡,他們經過陣痛,選擇自力更生,從事各種行業。例如:字畫鑑定、天橋雜耍、人力車伕等。

第四類,追隨溥儀,遷至偽滿。

有些皇室情節嚴重的宗親,因為溥儀當了偽滿洲國的皇帝,自然把他當作是領頭羊,紛紛遷至關外,附庸偽滿。

當然,偽滿洲國讓他們十分失望,溥儀當時處於兒皇帝的地位,他的太上皇是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他們並沒有得到溥儀太多的照拂,還是依然決定定居東北,畢竟那裡是他們祖上的龍興之地。

現在,中華56個民族大融合,小編身邊居然也有一個滿族朋友。她隨丈夫在武漢定居,說著京味十足的普通話,熱愛運動,喜歡擼串。在羽毛球場,她奮力拼搏、陽光十足。歷史都已經成為過去,現在人人平等,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真的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