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屏"如面 等你團圓|戰"疫"醫生與家人隔空相聚共度元宵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劉薇 梁淑芳 李曉青

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盼團圓,為了守護百姓健康,首府醫護人員們捨棄小家,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見“屏”如面,他們和家人通過手機屏幕,隔空團圓,遙送祝福:“待春暖花開,再笑顏相逢。”

心在一起 就是團圓

“今天是元宵節,記得吃元宵,再發張照片給我,就當和你一起吃了,團圓了。”2月8日,陸斌給妻子微信留言後,開始如往常一樣坐診。

他是友好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居民們有了頭疼腦熱或外傷,都來找他處理,這些天還當起了宣講員,給居民宣教防疫科普知識。

一得空他就趕緊掏出手機,看看妻子有沒有回覆他的微信留言。

原來,他的妻子是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1月28日作為首批新疆援鄂醫療隊成員去了武漢。

“兩地本就有時差,加之她在那邊工作,一進留觀區就是六七個小時後才能出來,我倆的時間很難碰到一起,基本都是微信留言。”陸斌告訴記者,父母年邁體弱,女兒才2歲1個月,妻子報名時向他徵求了意見。同為醫護工作者,他理解妻子的心情,斬釘截鐵地對妻子說:“你去吧,家裡有我。”

女兒總是問:“媽媽去哪兒了?”陸斌就會講他自編的《媽媽勇鬥病毒怪獸》的故事,故事裡妻子是一個身著白衣的戰士,勇敢和病毒怪獸搏鬥,打贏怪獸,讓人們獲得健康。

女兒睡去,他默默地翻看和妻子的微信聊天記錄,話語不多卻能看很久。“她每天都給我發一張照片報平安,她說一切安好,可看著她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出的痕跡,我還是很心疼。”陸斌說。

直到下午,妻子終於忙完,微信上回復了陸斌一句“知道了,節日快樂!”

他在微信上回復“心在一起,就是團圓。”

隔著屏幕,抱抱你

“媽媽,我好想你,咱們抱一抱吧!”2月8日晚上,元宵節,微信視頻裡,9歲的女兒雷甜譽向媽媽尚華伸開雙臂“隔空”要抱抱。

“女兒乖,等病毒被打跑了,我一定好好抱抱你。”尚華眼泛淚光,隔著屏幕哽咽著向女兒承諾。

元宵節是尚華和女兒分離的第十五天,這期間,母女倆只能通過電話、視頻簡單交流,女兒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想抱抱你。”

今年42歲的尚華是烏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公共場所與學校衛生監督科工作人員,疫情發生後,她一直在社區、發熱門診、公共場所等防疫一線奔波,和同事們一起督導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

由於工作需要不能回家,尚華只能將女兒交給丈夫帶回外地部隊照顧,一忙起來,和家人連通個電話的時間也顧不上。

“因為我丈夫是軍人,女兒從小几乎就是我帶大的,從沒離開她這麼久。”尚華說。

尚華幾乎每天都在醫院發熱門診、公共場所、社區一線奔走,為了不讓丈夫和女兒擔心,她從來不提自己的工作內容,他們也默契的從來不問,只是一遍遍叮囑她,注意防護,不要太累。

“說不怕那是假的,但這是我的職責!群眾需要,我就得上!”。尚華說,期盼疫情早日結束,她才能和家人安心團聚。

隔屏訴祝福 相望兩依依

“寶貝,媽媽還要工作。我在這頭吃,你再那頭吃,咱們就團圓了,明年媽媽一定給你親手包湯圓”……這是8日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居家隔離患者追蹤信息平臺工作人員李海蓉與女兒隔空相聚時的約定。

作為負責居家隔離信息平臺的醫護人員,李海蓉每天打100多個電話,對居家隔離家庭的健康情況回訪工作,早晚除了詢問體溫監測的數據,更精心負責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

這不,一早,她坐在電腦前,開始了忙碌。

電話打通,李海蓉還沒等問對方家屬的體溫,居家隔離的童童爸爸李剛就說,元宵節快樂,李醫生。9時剛測過,娃娃體溫36.8度,全家人都在家,你放心吧。

李海蓉微笑著記錄在登記本上,並且也說出了元宵節快樂的祝福語。

當下,預防疫情傳播,大力宣傳居家隔離的重要性,全民要主動配合醫務工作者及社區工作,也是發熱門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她和同事王敏負責本院就診患者居家隔離人員的實時體溫狀況,身體健康情況跟蹤,避免遺漏,建立個人檔案,核對信息,零點上報居家隔離人員數據等。

“王敏老師,您的嘴巴都上火了,我來。”“每天要打上百號的電話,這不,你嗓子也啞了。”……李海蓉和王敏老師說話間,手機鈴聲響起。

“老婆,咱媽包了元宵,是愛吃的黑芝麻餡。剛才悅兒和我視頻說,她都快10天沒見到你了,好想你。閒時,和她視頻一下,今天可是元宵節啊。”丈夫徐建軍叮囑道。

從寫請戰書申請上一線,李海蓉就把九歲的女兒悅悅送到了媽媽家。

“除夕陪媽爸一家人吃了頓團圓飯,把把她留在爸媽家了,再沒見到孩子……”剛還大大咧咧的李海蓉眼淚湧了出來。

趁著午休,她撥通了母親的電話。視頻那頭,女兒開心地喊著:“媽媽,元宵包好了,這是你的那一碗”“你擱著屏幕給媽媽……”

短暫的隔空團聚後,李海蓉開始了新一輪的打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