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的生命比戰機還要珍貴,為何有些飛行員在戰機故障時不肯跳傘?

素心瑜伽


如果說軍隊的什麼兵種最值錢,那肯定是戰機的飛行員,畢竟作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每年至少要進行100時數的飛行訓練,而對於艦載飛行員的要求會更加的嚴格,實訓的時間更是可以達到200小時左右。同時一個飛行員培養完成是需要消耗大量金錢的,那麼為何有些飛行員在戰場上戰機故障時為何不肯跳傘?其實一方面是防止飛機墜毀在有人民群眾的地方造成傷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戰機,有的時候戰機是可以進行迫降的。

根據中國的空軍相關部門在1986年進行的統計發現,培養一名殲8飛行員需要280多萬的人民幣,轟6飛行員需要465萬元人民幣。可以想象在當時的社會經濟下,這些花費摺合成黃金分別是57公斤和93公斤,基本上已經和飛行員的體重相等了,而且這還只是一名飛行員日常的油費等。

如果要是算上戰機維護保養的花費,以及飛行員工資費用,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國家至少要花費上億元的。而且飛行員的培養時間也是漫長的,大概需要花費6年左右的時間,可以看的出來戰機飛行員的價值是很大的。在戰場上一旦戰機出現問題保飛行員無疑是明智的選擇,但是也不是讓飛行員盲目的跳傘而棄戰機不管,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時蘇聯的一架米格23戰機突發故障,而這名飛行員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直接跳傘,結果這架20 噸左右的戰機直接砸向了一名中學,導致90多名的學生直接死亡。如果飛行員可以在戰機發生故障時不著急跳傘,就能夠減少很多人的不幸喪生,這也是為何有的飛行員為何執意不到最後一刻不跳傘的原因。

同時有的時候飛行員也是可以通過控制戰機,從而對戰機進行迫降的,這樣也是為了提高戰機的存活率,畢竟一架戰機的價格也是不便宜的。而且在戰機發生故障時飛行員是最為了解的,這個時候看看引擎還有沒有動力,控制面板是否可以正常工作,都是能夠直觀感受的,進行一系列操作檢查後如果能夠進行迫降就沒有必要再跳傘。殲10在某次實驗時飛行員就選擇了迫降,而不是直接放棄該戰機。

總的來說,飛行員在面對戰機故障時最好的處理方式並不是第一時間選擇跳傘,應該考慮的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人民群眾的安全,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讓戰機進行迫降對戰機進行一個保護。


水鏡曉先生


曾經有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學生軍訓沒用。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其實如果我們把大學生軍訓和新兵訓練拿到一起比較,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大一剛入學的新生跟新入伍的戰士其實是同齡人。然後同樣是軍訓,同樣是走正步,疊被子。同樣的教官。但是,新兵訓練和大學生軍訓的效果差多少?天壤之別吧?

大學軍訓的政策實行了很多年了,走過這個形式的人是不是得千萬人?問題是這千萬人裡有幾個人會說:大學軍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教育和影響了我的一生?有幾個?

而我們幾千萬的退伍軍人裡,部隊的訓練,影響了他的一生的人有多少?部隊的印記伴隨一生的人,應該是很多很多吧?

大學生軍訓沒啥用,部隊新兵訓練很有用,為什麼效果會差這麼多?

因為部隊裡面還有另外一套體系:思想政治工作。

當然,思想課在學校裡也有,但咱就不能詳談了,對不對。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極其有效的。為什麼要當兵,為什麼要走正步,為什麼要疊被子,部隊的傳統,軍人的榮譽感......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在思想上做通的。

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你的訓練才有意義,才有效果,才能產生戰鬥力。

部隊的思想工作是實打實的,大學的思想教育是虛的,差距就在這裡。

軍事要過硬,政治也要合格。軍事技能是軍人的右手,思想覺悟是軍人的左手,缺了誰都不行。思想上不立起來,光有武器也是沒有戰鬥力。這就是美國扶植起來的一些伊拉克政府軍、南越政府軍......戰鬥力差的原因。

飛行員是軍人中的精英,他們在部隊培養很長時間,不但業務水平高,軍人的覺悟也同樣高。這些人本身就是戰士,飛行員又是高危行業,勇敢是他們的基本功,又有著強烈的責任感。

部隊的教育是要講傳統的,這支部隊的光榮傳統。我是做宣傳工作的,接觸過部隊的業務。跟我接觸的軍官拿出資料,一堆照片,當然都是不需要保密的歷史性文獻,不無得意的跟我說:看看,這都是我們部隊乾的活。確實,在他言語之間透漏出來很強烈的“炫耀”。軍人還有著極強的榮譽感。

而空軍的飛行員那是天之驕子,他的榮譽感還要再上一個臺階。

所以說經過部隊長期教育的飛行員,他勇敢,有責任心,榮譽感極強。這樣的人面對突發的危險,第一個念頭絕對不會是:跳傘逃生。他肯定是本能的去面對危險,衝上去,爭取解決危險。

多說兩句題外話。

我看頭條裡還有人問:戰場上為什麼不能裝死。然後還有專業人士在那煞有介事的做分析,裝死也活不了。哎,我就想問問,你參加的那是偽軍吧?到了部隊,思想工作給你一上,幾天就變了一個人。都給你變成嗷嗷叫的小老虎,著急衝上去跟敵人拼命。還研究咋在戰場裝死?這裡就是插不了脫鞋扇臉的圖標,不然我給你來一串。

前面大樓著火了,消防隊員到場,立馬衝進去,這是軍人的思維。前提一定是:思想工作到位。

生命是無價的,當戰機遇到險情,到了一定標準,飛行員需要跳傘。這個道理誰都懂,部隊也是這樣執行的。但作為軍人,他們面對危險,肯定還是本能想再搏一下,再爭取一下。畢竟飛機是他的心愛的坐騎,是國家昂貴的財產,墜毀到地面可能還會傷害到其他人。


銳度何老師


崤山小虎第330條回答。

看到什麼“提薪提幹、美爹必跳、宣傳需要”等無知且自以為是的回答,小虎真是氣的牙癢癢。

1.各國飛行員都是軍官,本身薪金就相當豐厚。

2.美帝摔死的飛行員也多了去了,你以為你美國爹什麼時候想跳都跳的出來?

3.宣傳是因為飛行員犧牲了才宣傳,而不是鼓勵飛行員犧牲以此來宣傳(除非腦袋被驢踢了)。


(犧牲的女飛行員餘旭↑↑↑)

那麼書歸正傳,為什麼有些飛行員在戰機故障時不肯跳傘?

一、一些故障未能達到需要跳傘的規定。

比如,空中飛行時,無線電故障,與地面失去通信聯絡。你讓“美國爹必跳”個試試?

此時飛行員只需要遵照飛機上的航圖信息指示返航即可,不必得到塔臺的授權,因為塔臺聯繫不到你,又看到了你的雷達情報,他們已經為了開闢了空中通道,你需要做的只是按程序降落即可。


再比如,雙發動機飛機單發故障,飛行員會立即改平高度,報告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會實時安排有經驗的飛行員,地面指揮空中飛行員操縱飛機返航。如飛機確實喪失操縱性,高度低於2000米則指揮跳傘。但,通常單發返航的成功率相當高。(我知道此時美國爹肯定早跳了)。

即使是單發飛機空中停車,也需要再次空中重新開機,確實開車不成功,高度到2000米才可跳傘。

所以,諸如此類達不到跳傘標準的故障是完全沒必要跳傘的,因為需要跳傘的安全規定都寫在飛行教範裡。而不是啥故障都跳。


二、低空來不及跳。

低空飛行歷來屬於高危科目,倒不是飛機不好操縱,而是低空50~100米的高度鳥類、電線、氣流顛簸等風險極大。

一旦發生撞鳥、撞物造成飛機故障,想跳恐怕機會都不多,此時飛機速度快,開傘高度底,跳了八成是個死,相反不跳,還有機會拉昇空滑迫降,生還的幾率相對還大些。

三、下方人口稠密區。

人口稠密區是禁止跳傘的,哪怕飛機有再大的故障!這點,我們必須向曾經因此而犧牲的飛行員致敬。他們是真正的捨己為人的勇士,把生的希望留給大眾,把死亡留給自己。

單憑這一點,每個飛行員(戰鬥機、直升機、轟炸機)都值得我們肅然起敬,而不是用“提幹加薪、宣傳需要”這種無知去詆譭他們的榮譽。

四、高價值飛機。

關注空軍的老兵們應該記得:

2006年6月3日,中國空軍一架由運-8AEW改裝的空警-200預警機因飛機機翼結冰,在安徽東部地區墜毀,5名機組成員和35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此次事故堪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

傳說此事造成了我們的預警事業倒退了20年,我相信,犧牲的40人,每一個人對國家都是國寶級的,為了我們的預警機事業,他們一定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挽救,預警機就是他們科研的成果,他們的“孩子”啊!

這種時候,即使讓你跳,你也會選擇再試一次的。


所以,每一個跳傘的飛行員都一定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後才選擇無奈的放棄自己的飛機。

題外話:我是小虎,一名老兵,生活所迫,需要你的關注和支持。謝謝!!!


哨兵小虎


這裡就不從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各種情懷和政治覺悟方面贅述了,主要說說客觀環境的限制。

其實,各類戰機的彈射逃生裝置大多都很實用,戰機設計之初,也會優先考慮到如遇危險,如何保存飛行員的生命安全。然而,飛行員考慮的顯然更多,在選擇彈射跳傘逃生前,一定先要操縱飛機避開人口稠密區域,以儘量減少對地面人員和建築物的傷害。

這裡舉幾個慘烈的反例。早在2002年,烏克蘭西部城市利維夫曾舉行了一次大規模飛行表演。過程中,一架蘇-27俯衝後爬升失速,飛行員當機立斷使用了彈射座椅逃生。然而,加滿了油的失控飛機卻迅速衝向了參觀群眾,導致了78人當場死亡,其中包括28名兒童。下圖為當年墜機瞬間畫面,注意右側,飛機上彈射出來的飛行員。

還有早先的蘇聯時代,一架米格-23戰機突發故障,這名飛行員當場慌了神,沒有得到上級指令,就選擇了直接跳傘.結果,這架近20噸的戰機直接砸向了地面的一所中學,導致90多名學生直接死亡。

其實,跟在地面上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聽交警指揮一樣。大多數情形下,戰機也得根據指揮中心的指令行事。

如果遇到特殊情況,諸如戰機遭到攻擊,或者戰機爆炸等緊急事件,飛行員來不及請示的,可以直接跳傘。但如果飛機狀態還能操控,而飛行員卻提前跳傘了,那麼飛行員將會受到處分。

一旦戰機出現故障,飛行員要首先向地面彙報情況,如果是僚機,還要聯繫長機,確認戰機是否還能被控制住。如果地面認為戰機還在掌控之中,飛行員就不能隨便棄機跳傘,需要嘗試保存飛機,平安降落。一旦飛機的故障短時間內不好判斷,且無法糾正,在地面的指令下,飛行員才可以選擇跳傘逃生。

當然,這個過程極快,多了幾分鐘,少則幾十秒,對雙方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心理素質要求非常高。

比如,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根據同王偉一起執行監事美軍EP-3E任務的長機飛行員趙宇回憶,王偉駕駛的僚機殲-8B與美國EP-3E相撞後,呈右滾轉下俯狀墜落,飛機迅速陷入損毀失控狀態。

(撞擊事件復原圖)王偉曾對長機和地面緊急請示跳傘,收到“同意”指令後立刻彈射。很快,長機內的趙宇在彈射區3000米高度盤旋,發現空中飄有座椅穩定傘和救生傘各一具,確定彈射成功,在紀錄王偉彈射位置後,長機按照地面指令緊急返航。

(我軍的幾型火箭彈射救生座椅,從左至右分別為:TY5型,TY6C型,TY6M型,TY7型。當年王偉駕駛的殲-8彈射座椅為TY5型)

那麼,至今還讓大家疑惑的是,王偉已經成功彈射和跳傘了,位置也被長機標註好了,為什麼最終還是成了烈士呢。

這就得講一下當今飛行員跳傘後面臨的險惡環境。

比如,當年的王偉,隨身配備的海上彈射救生救生設備還是很齊全的,但卻沒有實現全自動化。此情此景下,如果飛行員彈射跳傘時已昏迷或意識模糊,就可能出現救生裝備無法啟動的現象,而身上的血跡還容易招來鯊魚等海洋猛獸。一旦跳傘,環境會十分險惡。

此後,我軍在海上航空求生和救生方面,開始下了大功夫,花了最短的時間,追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當今中國空軍隨身的水上救生設備)

看了上圖,一些外行的人可能會問,怎麼現在的空軍飛行員不穿皮夾克了?

其實,這個修身款,還帶著泡泡袖的飛行服,叫做荷壓服,其功能性,可遠非一戰二戰時代的皮夾克所能企及的。

當今的戰機,無論是飛行高度還是飛行速度,幾乎都達到人類生命承受的極限。因此,現在的飛行員,要配給類似於宇航服的高空荷壓服,這種飛行服內部含有電加熱系統和單獨的供氧裝置,以保證飛行員的人身安全性,還有各種逃生、救生裝置。這樣,可以保障飛行員在高空、高速狀態下跳傘,不會因氣壓、缺氧、風力和高寒而喪命。

不過,所謂的“保證”也不是100%,而且,戰機跟自己朝夕相處,往往還會夾雜著很多感情成分。所以,在一些飛行員看來,以其冒著風險在幾萬米的高空跳傘,不如努力嘗試去糾正故障,把飛機安全帶回去,找到事故原因。操作成功的話,也算是為國家立了大功,產生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當然,因為嘗試帶故障返航而機毀人亡的慘劇,也多發生在這種情形下。

最後,稍微提及一下,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定論——培養飛行員的成本,比戰機要高的多。客觀看,雖然大多數情況的確如此,但也並非就這麼絕對。

比如美國五代機F-22,不算其內置導彈的成本,裸機的平均造價就高達2.4億美金。

而且,這還算不是最貴的,當年從美國本土起飛,轟炸了我駐南聯盟大使館的美軍隱身戰略轟炸機B-2,造價為24億美元,若以重量計,其重量的單位價格,甚至比當年時值的黃金還要貴個兩三倍。

顯然,同期培養美軍飛行元的成本,跟這類戰機的價格比,簡直就是毛毛雨。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飛行員的身份確實是比戰機還要珍貴,但是我們飛行員在飛機故障的時候倒不是其他原因,主要是要避開人口稠密區,而且有的飛行員還是非常想努力糾正故障,把飛機安全帶回去。

1.其實不是沒有跳傘的,也是有的。我們現在空軍一直是強調以飛行員生命為第一位,即便飛機出現故障,只要飛行員能夠活著回來,不僅不會受處分,甚至還要記功,飛機損壞了可以再造,飛行員沒了那可是大大的損失。

2.我們的飛行員不是沒有時機跳傘,很多時候比如在人口比較稠密得地方,我們的飛行員要先把飛機開到相對偏僻的地方才會選擇跳傘,不然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還有飛行員對飛機都是非常有感情的,如果在飛機上問題不太大,那麼多數還是想著立足自身把飛機帶回去,當然他們也會和指揮台進行溝通。

3.飛行員一直以來都是最危險的崗位,我記得一位剛剛停飛飛行員的家屬給我說過“幾十年漂在天上的心終於落下了,以後能睡安穩覺了”。只要在天上飛著,親人們的心也在天上懸著。但是正是他們的雄鷹展翅,才有了我們廣闊的天空和海洋!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起步一二一


通常情況下,只要出現戰機墜毀的新聞,多數時候都會伴隨著飛行員犧牲的噩耗傳來。對此,大多數人都十分不理解這種事故的出現,畢竟作為一個有軍事常識的人來說,戰鬥機在出現故障的時候,飛行員完全是有機會逃生的,然而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因此,便有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這一問題。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從某些角度出發去看待這一問題的時候,還是能夠理解飛行員伴機墜亡這件事情的。要知道,飛行員雖然從培訓到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常人看來飛行員的價值遠遠要高於戰機,但在飛行員眼中看來,戰機的存在才是對自己實力的一種證明。

畢竟,一架戰鬥機動輒上千萬,通常情況下飛行員在戰機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並不會首先想著如何逃生,而是如何為國家儘自己最大努力挽回損失,而這對於一個飛行員來說,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當然,也有不少飛行員為自身安全,在飛機出現故障的第一時間,利用飛機彈射裝置逃生。比如在蘇聯期間,蘇聯有位飛行員就在飛機剛出現故障的時候選擇逃生,導致戰機落到一所學校,最終導致一所學校數名老師以及幾十名學生當場死亡。


然而反觀我國之前在空難中犧牲的烈士,在飛機出現事故的時候,預測會對下方學校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所以飛行員寧可駕駛飛機墜毀,也並沒有選擇逃生。可見,飛行員有著多麼高尚的品質。當然,除此之外,每個國家對於飛機出現故障時,飛行員能否跳傘也是有明確規定的。畢竟,飛行員確實是比飛機珍貴,但飛機好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軍事裝備。因此,能挽回的當然會盡量挽回。


軍武視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傳統問題。

傳承以前艱苦年代作戰,為了奪敵人1挺機槍,我軍往往付出數人傷亡。

機槍尚且如此,何談戰機。

我軍建軍期間裝備的殲5戰鬥機,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原型是米格17。

相比起來,飛行員的命未必有戰機值錢。

大家別嫌話難聽,話糙理不糙。

比如今天的格的戰鬥機飛行員必須達到800個小時的飛行訓練時間,每小時的成本是40萬元。加上其它花費,培養一名戰鬥機飛行員至少需要近1億元。

貌似飛行員的培養費用很高,但戰機更貴,殲20的造價達到10億人民幣。

第二,一些媒體故意拔高的結果。

解放軍飛行員都是很勇敢的。

但你要硬說,每一個飛行員都是為了保護老百姓,避免撞擊造成平民死傷這才死亡。

這當然不符合現實。

很多時候飛機突然出現機械故障,飛行員根本來不及彈射逃生。

比如著名飛豹一系列事故中,曾有飛行員在戰機墜毀前1秒僥倖彈射成功,但也受了傷。

一個記者這麼抱怨: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其實更多是媒體的宣傳,無論過分煽動情感的宣傳,還是表達我們為飛機犧牲飛行員的宣傳,都是令人反感的。

第三,確實有飛行員儘量保住飛機、避免墜機傷及無辜。

這也是很多飛行員的是為了保住飛機,避開居民區的。


薩沙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飛行員的重要性遠大於戰鬥機,因為戰鬥機可以通過自產或者外購快速補充,而培養一名飛行員卻需要耗費大量的經歷,從初教機到高教機的蛻變,每一步都會有大量的學員被淘汰,能夠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都是同批飛行員的佼佼者。

但是,最近卻是頻繁傳出飛行員不願跳傘,犧牲的新聞。


第一,跳傘不是一拉彈射拉柄,彭一下彈射出去就完事了

在跳傘前,首先要確定周圍環境,是否屬於人口密集區,更何況就算允許跳傘,身為軍人,飛行員也不願意將殃及無辜群眾,所以會盡可能控制住飛機 前往農田,荒地附近後再跳傘,但是天不遂人願,在戰機失控需要跳傘的時候,戰機的情況已經非常惡化,甚至無法維持飛行,等到離開人口密集區的時候,跳傘已經遲了。

第二,就算在上述情況下成功跳傘並且沒有波及群眾的情況下,墜機也會被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影響被限制在最小的範圍,傳播範圍小,引起的關注少,所以知名度低,再加上人性向惡,也就導致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流傳最廣的永遠是負面新聞。

第三,對於國家而言,飛行員的成本很高,但是對於飛行員自己而言,每年的工資也就那麼點,座駕卻是好幾個億......捨不得啊。

第四,跳傘風險,彈射跳傘並不是一個愉快的經歷 姿勢不對導致脖子折斷是很正常的。

第五,跳傘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夠選擇跳傘的,首先需要保證飛機擁有一定的飛行高度,就算是擁有先進的00彈射,但是也不代表所有情況都能彈射,飛行員在選擇保證飛機水平,即往上彈,而不是往前彈(被飛機砸死)和往後彈(無法正常開傘)更不能是往下彈。

第六,彈射座椅故障,彈射座椅是大量零部件的組合,那麼也就證明它有著一定的故障率。如果發生機械故障跳傘,得打得開窗蓋直接往下跳了。多半還是不帶降落傘的那種。

第七,處於比較特殊的一種情況那就是飛行員所在的國家比較窮缺乏足夠的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戰鬥機的價值大於飛行員的價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可能選擇保飛機而不保人

以蒙古為例,蒙古到今天它僅有兩架噴氣式戰鬥機,也就是兩架米格29,那麼對於蒙古而言,米格29的價值要大於它飛行員的價值。

第八,更特殊,屬於飛行員的最後一顆子彈就是他自己。

第九種情況更尷尬,那就是來不及,比如說,直接被砸掉一半機翼,或者說艦載機降落的時候,高度低了,直接拍飛行甲板上了。這種情況想跳傘,但是沒意義呀,跳不了。

以上應該就是所有飛行員不選擇跳傘的原因了。平心而論,實際上跳傘的危險是很大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大多數飛行員會選擇迫降而不選擇跳傘。


嘯鷹評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飛行員首先是軍人,然後才是飛行員,不僅僅有過硬的飛行技能,而且還要過硬的政治素質。

每一位飛行員經過理論知識和實際飛行嚴苛的培訓,還有政治學習考核。都是熱愛國家,熱愛軍隊,熱愛飛行,是軍隊的精英,國家的棟樑,承擔保衛國家領空的重任。

每個飛行員肯定都會熱愛自己的戰鷹,如果沒有戰鷹怎麼才能完成保衛國家領空任務呢?飛行中戰機出現故障,肯定是想盡可能把飛機帶回來,避免國家財產損失,飛機都是國家財產,還有墜落地面也會造成地面人員財產損失,為了避免這些,寧可冒著生命的危險,儘可能減少損失。

這就是軍人職業和其他職業不同的地方,用生命來履行軍人使命。所以致敬每一位保衛國家領空的飛行員!




一顆小白楊188818128


眾所周知,培養一名成熟的戰鬥機飛行員很不容易,據說要花費和飛行員身體等重量的黃金,才能培養出來。其實大家不要驚訝,這還是以前的成本,現在的成本會更高。三代機每飛行1小時要花費40萬,而飛行員每年訓練時間要在180小時以上,這樣一年就得花費7000多萬。可想而知,四代機的費用就會更高了。

美國F-22戰鬥機飛行員

那麼為什麼在戰鬥機故障時,有些飛行員不肯跳傘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空域下方是人口密集區、重要城市或存在重要目標,不適合跳傘

空軍飛行員平時訓練時,一般都有固定的空域,就像陸軍部隊有自己的常規訓練場一樣,所以時間長了,飛行員對自己飛行區域下方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哪裡是城市,哪裡是農村,哪裡人多,哪裡人少,哪裡有重要目標,都非常清楚。如果飛機發生故障時,正好在這些特殊區域,就不適合跳傘,一旦跳傘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於是飛行員就會把故障飛機開到別的區域,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錯過跳傘的最佳時間,而造成機毀人亡的後果。


飛行員駕機飛越城市上空

飛行員對技術過於自信,相信憑自己的實力能化險為夷

不能否認,戰鬥機飛行員的心理素質比普通人要強很多,另外,有的優秀飛行員的技術也是非常過硬的,甚至很多具有空中排除故障的經歷。所以,在戰鬥機出現故障時,飛行員優先考慮的並不是如何跳傘保命,而是如何第一時間來排除故障,恢復正常飛行或順利返航。這樣,在我們看來,他們正在帶故障飛行,實際上正在排除故障,但不一定每次都會有幸運女神降臨,如果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危險就會接踵而至。


巴基斯坦戰鬥機女飛行員

美國F-35戰鬥機飛行員


飛機記錄了重要的數據,一旦跳傘會損失慘重

戰鬥機飛行員每次訓練都會安排不同的訓練科目,有些重要的飛行,還要採集很多數據,比如試飛員飛行時,會採集各種飛行參數;在評估地面雷達的探測能力時,會對雷達網進行檢飛,這些數據相當重要。如果此時飛機正好故障,他們會權衡利弊,責任心強的飛行員會選擇帶故障飛行,希望冒險降落而保護重要技術參數。成功的先例是有的,但也要付出極大的冒險,有些飛行員會選擇這樣做。

空軍英雄試飛員李中華


儘管現在的戰鬥機越來越昂貴,動輒上千萬、上億,甚至幾十億,但相較於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很顯然生命是重要的。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是鼓勵飛行員在危急時刻跳傘的,畢竟有人就有戰鬥力。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