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小姐姐讲史


我是闲翻古书笑谈历史。这个问题我有些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供参考

1.刘备身世很可疑,就算真是皇亲血统也太远

先说刘备的身世:《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比周文王还厉害,周文王加上雷震子才凑够100.

裴松之《三国志注》则引用魏国《典略》说法:记载刘备是临邑侯旁系亲属。父亲刘弘死后,刘备与母亲卖草鞋为生。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封北海靖王刘兴次子刘复为临邑侯。而刘复则是汉景帝第六子的后代,过继的是汉光武帝刘秀二哥。

看看,正史都说不清楚刘备到底是谁的后裔了。好吧,无论如何,刘备是汉景帝的后代是无疑了的话,咱们再看看汉献帝。

汉献帝无疑是刘秀后裔,刘秀的身世又是怎么样的呢?刘秀是汉景帝的六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事情很清楚了,刘备无论是汉景帝那个儿子的后裔,血统上都距离汉献帝太远了,已经属于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了,本来就八杆子打不着吧而且还是旁系子弟。


2.皇权面前无父子,何况同族

自古以来,即使是亲生父子在皇权面前也是没有情面可讲。就说汉景帝吧,不就逼得自己的亲生儿子废太子刘荣自杀了嘛。

还有刘秀的哥哥就是死于更始帝之手,他们可都是刘发的后代呢,轮起来血缘关系,比刘备和汉献帝之间近的是太多了。

而且自古废太子或废帝,能够保全性命的很少,汉献帝自己的哥哥被董卓废除了,还是个孩子,想求个活命都不可能,虽然不是汉献帝的命令,但是也可见皇权争夺的残酷了。

至尊位只有一个,没有退路。


3.刘备不是善茬

刘备自己也不是什么善良百姓,要不也不会被称为“枭雄”,所谓仁义是陈寿给他脸上贴金,因为陈寿的父亲做过蜀汉的官。

就看他的起家史,今天投奔这个,明天依附那个,各路诸侯跑了个遍,到谁那儿都想着要自立。

在公孙瓒那儿拐带走了赵云,给陶谦帮忙占领了徐州,奉曹操命令出征把人家人马收编了。

投奔刘表惦记占据荆州,给刘璋帮忙打的是蜀中的主意。

忍的时候能关门种韭菜,狠辣起来自己屡立战功的义子刘封说杀就杀。

这样的人性,汉献帝投奔他那就是找死,这是事到紧急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人物,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下手绝对不软。


4.刘备部下为富贵荣华也容不下汉献帝

好吧,咱们假设刘备忠义无双,汉献帝一到纳头便拜,奉为上位,将大权拱手相让吧。可是且慢,您问过关张赵马黄的意见吗?问过诸葛亮的看法吗?问过蜀中各大家族的想法吗?

这些人抛家舍业,舍死忘生的跟随刘备,为的是什么?其实在诸葛亮劝说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您不升官做汉中王,您让这些跟随您这样多年的弟兄们怎么办?大家为的是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您不进位称帝,大家怎么升官?

正是因为刘备称帝了,诸葛亮才能是丞相而不是左将军府主管,马超才能是骠骑大将军,张飞黄忠魏延这些人才能封侯。

尤其是蜀中和荆州那些士族,我们这么支持你刘备,要钱给钱要人出人。你说让位就让位,你让我们以后怎么办?我们还想成为千年家族呢。

这事儿不行!绝对的!谁抢刘备的位子我们就弄死谁,大家伙儿的富贵全在刘备身上呢!


结语

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儿,汉献帝要是投奔刘备,那只能是一个字:死!绝对没有第二种可能。

曹丕能容汉献帝做山阳公颐养天年,既是因为刘协是他亲姐夫,俩姐姐都嫁给他了。也是因为君臣名分早定,曹丕不想背上弑君的名声。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魏政权需要陈群,司马懿等人背后的家族支持,而这些家族多少辈都是汉臣,如果曹丕敢弄死刘协,就会失去这些家族的支持,曹魏政权就维持不下去!

而刘备那里,这几点汉献帝不死的原因一点不沾,所以去了就是找死!


闲翻古书笑谈历史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深度!值得赞扬。的确,如果汉献帝刘协不是落在了曹操的手里,成了他“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工具,而是落到了汉室宗亲、大汉皇叔刘备的手里,结果会怎样呢?刘备会如何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呢?试回答如下。

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以个人的出身于“汉室宗亲”为出发点,肯定会去维护汉室的“正统地位”,而且“兴复汉室”也是刘备毕生为之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其最高理想——虽然这并不表示刘备就会以真心去对待“刘协陛下”。

其次,刘备即便是掌握了刘协,拥有了政治优势,并可增加其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却并不会真的会去拥护刘协的“领导地位”!而是只有可能把刘协当成一个“旗号”来打!最终还是会迫使刘协“自动禅位”给自己的!

最后,就算刘协愿意和刘备“合作”,也要看个时候——假如是在刘备自己都在“四处流窜而无容身之地”的时候,他又哪有余力去“保护”刘协呢!倘若是在刘备武有关张赵云,魏延、黄忠等人相助,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人辅佐,又占稳了荆州、西川、汉中的地盘而不失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利用汉献帝这块正统招牌,去为自己去消灭孙权和曹操提供舆论和旗帜上的有利条件了——至于取了天下后,刘协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上述浅析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而假设是当不得真的。


北疆同心


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里,这个假设,非常的有意思然而。。。。好吧进入假设,个人开始推算!

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的时间,必然是以曹操迎汉献帝时间段为参考的!

那个时间刘备还在做什么呢?貌似好像不具备任何实力吧!貌似走哪惨到哪!好的不久就这些了!假设汉献帝现在已经和刘备在一起了!

获得优势:一心向汉的大臣必然是跟着汉献帝走的,那么刘备周边聚集大量人才,只能聚集,而不是为刘备所用!因为刘备没有强大的实力让他们附庸。。。

在获得一定保护,其他正常的军阀至少不敢对刘备下手,可是刘备又能做啥了。。。。

没办法给演下去了!因为说到底能力不足去匹配。。。曹操至少还有青州军,还有大地盘。至少是异性不碍于什么。

而刘备,碍于叔侄,且前期一直都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所以,设想不出他会怎么去把控汉献帝,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并没有这个实力!

一把剑还是要在具备一定实力基础的人手中的,不然都是废的。!


宇小谷


汉献帝在投奔曹操之前其实是有机会投奔刘备的。但汉献帝没有选择刘备却选择了吕布。

公元195年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拼,汉献帝从长安东归,途径河东,下诏书令吕布迎驾。

但吕布此时刚刚投奔徐州牧刘备,吕布本身就寄人篱下,哪有粮食养得起汉献帝的东汉宫廷。于是吕布派使者向汉献帝谢罪,表示无能为力,汉献帝也没有怪吕布,反而加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平陶侯。

汉献帝为什么宁愿投奔在刘备手下寄人篱下的吕布,却不投奔作为封疆大吏的汉朝皇族刘备,应该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汉献帝与吕布关系不错,至少在汉献帝的眼中,吕布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忠臣。

毕竟吕布在铲除权臣董卓以后,对汉献帝比较尊重,那短暂的一段时间是汉献帝唯一作为真正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的宝贵时光。可见吕布并不是被《三国演义》黑化的所谓三姓家奴,而是忠于汉献帝的忠臣。

可惜吕布有勇无谋,连李傕、郭汜这些实力平平的普通军阀都打不过,导致汉献帝落在李傕、郭汜手里,汉献帝怀念吕布除掉董卓以后作为真正皇帝的短暂美好时光,因此汉献帝在摆脱李傕、郭汜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忠臣吕布。

其次,汉献帝对刘备、刘表、刘璋等汉朝皇族不信任,因为这些汉朝皇族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乱世理论上都是有资格称帝的。汉献帝宁愿在董卓、吕布、李傕、郭汜、曹操等外姓军阀那里寄人篱下,也不考虑投奔徐州的刘备、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等汉朝皇族。

因此汉献帝对刘备等汉朝皇族并不信任,他根本不会主动去投奔刘备,怎么可能落到刘备手里?

即使后来的衣带诏事件,汉献帝不堪权臣曹操的飞扬跋扈滥杀忠臣,汉献帝联络铲除曹操的也是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而不是手下拥有关羽张飞等猛将的刘备。

后来曹操煮酒论英雄怀疑刘备,刘备才参与了衣带诏事件,但刘备对除掉曹操并不积极,还阻止关羽斩杀在汉献帝面前飞扬跋扈的曹操。刘备知道即使关羽杀掉曹操,面对人多势众的曹操集团,自己也无法全身而退。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汉献帝走投无路,被迫投奔了当时作为徐州牧的刘备。刘备也守不住汉献帝,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集团缺乏一个超一流谋士,连袁术、吕布都打不过,更打不过手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的曹操,可以说汉献帝最终很可能还是落到曹操手里。


曹操与刘备在白门楼狼狈为奸,杀害忠于汉献帝的吕布,证明曹操与刘备都不希望忠于汉献帝的吕布活着。

至于刘备在占领荆州、益州,攻占汉中,称汉中王之后,刘备对北伐中原消灭曹操迎回汉献帝的态度也并不积极。

如果刘备在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击败曹操以后,就应该与法正、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文臣名将一起乘胜追击进攻关中。

至少刘备应该积极配合与支持关羽攻打襄阳樊城的战役。

刘备之所以对关羽北伐中原的战争态度消极,与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北伐中原的战争态度消极差不多,赵构不希望岳飞北伐成功迎回宋徽宗宋钦宗,刘备也不希望关羽北伐成功迎回汉献帝。

因此刘备完全没有配合关羽北伐中原的战争,有人说刘备来不及反应,这简直是笑话,古代消息再闭塞,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包围曹仁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迁都,曹操孙权都知道,刘备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正因为关羽同样对汉献帝忠心耿耿,刘备才没有积极配合关羽北伐中原,因为刘备不希望关羽攻占许都,迎回汉献帝。刘备恢复的汉朝是自己做皇帝的汉朝,而不是汉献帝做真正皇帝的汉朝。

只是刘备没想到自己的私心导致关羽被孙权偷袭杀害,荆州也完全被孙权与曹操夺去。

在曹丕篡位灭亡东汉建立曹魏以后,刘备立即宣布汉献帝被曹丕杀害,证明汉献帝死亡才是刘备一直希望的结果。


刘备既然宣布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正好可以吊民伐罪大举进攻曹魏,打着为汉献帝报仇的旗号北伐中原讨伐曹丕。就像满清与吴三桂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讨伐李自成一样。

可惜刘备知道汉献帝实际上并没有被曹丕杀死,他怕北伐中原打败曹丕以后无法处理汉献帝这个烫手山芋,因此刘备在曹丕篡汉以后并没有大举北伐,而是自称汉朝皇帝,建立蜀汉王朝。

刘备在建立蜀汉王朝以后仍然没有选择为汉献帝“报仇”北伐中原讨伐曹魏,此时曹操已死,曹丕的政治军事才能远远不如曹操,而按照刘备的话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此时正是北伐中原消灭曹丕的天赐良机,如果刘备与诸葛亮一起北伐中原,可以轻松打垮曹丕!

可惜刘备拒绝诸葛亮赵云等人北伐曹魏的建议,归根到底还是不想迎回汉献帝这个烫手山芋!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不顾大局,打着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旗号讨伐孙权,错过了一举打垮曹丕恢复汉朝的最好时机!

由此可见,刘备与赵构有相似之处,赵构宁愿偏安江南也不愿意北伐成功迎回宋钦宗,刘备宁愿偏安四川也不愿意北伐成功迎回汉献帝,其实刘备手下的诸葛亮赵云等优秀人才不亚于刘邦刘秀手下的人才,正是因为刘备的一念之差导致其没有像刘邦刘秀那样一统天下!

刘备从来就不希望迎回汉献帝,汉献帝也从来不愿意投奔刘备,在两厢都不情愿的情况下,汉献帝落在刘备手里的概率极低。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刘备在征服孙权以后,再北伐中原消灭曹丕,一统天下,迎回汉献帝,仍然会出现非常尴尬的情况。

思想正统的大忠臣诸葛亮在汉献帝刘协与汉烈祖刘备之间将左右为难,就像明朝的大忠臣于谦在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之间左右为难一样,很可能会发生季汉版的夺门之变,汉献帝刘协与汉烈祖刘备之间最终只能有一个活着。

因此汉献帝刘协在曹操手下虽然是傀儡皇帝,几个老婆与几个孩子都被曹操杀害,但曹操至少把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汉献帝,汉献帝又把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曹丕,因此汉献帝没有性命之忧,如果汉献帝落在刘备手里,很可能像明朝景泰帝朱祁钰那样29岁“被病死”。


厚德载物49847


我觉着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处境可能还不如在曹操手里,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不管是谁,手里一旦有了权利,就不可能再放弃了,刘备也一样,别看他这时候跟汉献帝认作叔侄关系,那也算是互相利用,互相依靠,汉献帝也是有想法的人,不愿意大权旁落,肯定也会像对待曹操那样对待刘备。而刘备估计做不到曹操那样。曹操对汉献帝其实已经不错了,之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是曹操没那么干,反而继续好吃好喝的供着,并且把女儿也嫁给献帝,虽说这种婚姻有政治成分,但是以曹操当时的状况,也可以不这样做。而如果换成刘备,之前肯定是跟着刘备东奔西躲,过着挨饿受冻的逃亡生活,极度危险。待到刘备得到西蜀,他的部将们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官运前途还是为了主公,肯定会怂恿刘备称帝,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定会逼迫献帝禅位,就像曹丕对待献帝那样。刘备乃假仁假义之人,说不定自己想当皇帝,又不想落下不忠不义之名,会暗中指使让献帝非正常死亡,然后他继位也有可能。总之,如果献帝老老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不再去想皇位,跟着曹操绝对是最安全。



先进


那刘备还不得开心死,奉天子以讨不臣,今后出师有名了啊,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政治资产。

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名义都有士子来投,这要是有个皇帝背书,曹魏大地上的反叛怕是多一倍啊。

至于刘备会杀汉献帝那就是扯淡了,曹操都不杀刘备为什么要杀?以皇叔名义辅政不美滋滋。

真到了收复中原的日子,叔侄两人一让位,连个反对的都没有,大家忠于的是汉,不是汉献帝。刘备以小宗继承大宗皇位完全没毛病啊。

再补充一下,这个和靖难是两回事,朱棣本身就是起兵造反的,当时天下太平,朱棣是反贼向上作乱,即使如此,一旦攻破了首都,各地官员大多都认可他为天下之主。

而刘备如果带着军队平定曹魏,他自然就可以比照光武旧例,以小宗继大宗,根本也没有必要杀刘协。

如果刘备未能收腹中原,那自然要留着刘协代表蜀汉正统。

如果刘备收复了中原,那就更没有必要杀刘协了,因为以收复中原的功绩,天下士族都会很自然的认同刘备的登基,

同时,刘协也会自然而然的明白自己即将退位,刘备会理所应当的继承汉朝的全部政治遗留。

在这种情况下,杀献帝对刘备毫无好处,没有必要,而刘备本身并非嗜血之人。

补充一句,刘协本人未必对这个皇位有多么留恋,他其实从来没掌握过任何有意义的权力,连怀孕的妻子死在面前都无可奈何。

他对曹丕篡位的抵触更大原因是汉于他处终结,刘协对不起列祖列宗(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套用古人,古人对宗庙的重视甚至胜过生命)

如果刘备真让刘协让位,刘协的反抗想必不会太大。


清说历史课


汉献帝是一个很可悲的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最幸运的亡国皇帝。

汉献帝如果真能从曹操手中逃出来,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号召真正为汉朝效力的能人异士,从新建立一个帝都。但话又说回来在当时的乱世,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在搞独立,就算有人投奔可能又是第二个曹操。但是这也是他唯一有可能恢复汉室的办法。



我们再来看看,汉献帝到底是否原意去刘备那里!答案是:否。因为刘备是不是皇叔,只有献帝跟刘备本人知道。当初匆忙认了这位宗室亲戚并不是献帝傻。相反 献帝见刘备能力非凡,想利用牵制曹操!奈何曹操太过强大,刘备根本没有可乘之机!

一直以“刘皇叔”自居的刘备,面见皇帝就是想得到献帝的承认。一代枭雄刘备得到了做梦都想得到的身份,怎么还会待在朝不保夕的地方呢!一逮到机会就毫不犹豫的溜掉了。难道献帝还会逃出虎穴又入狼口吗?

再来假设献帝真去刘备那里,是逃出来的肯定不会拖家带口,顶多带几个亲信。

刘备会利用献帝的号召力,招揽很多人才!这时候曹操就真成汉贼了,没有了献帝哪怕曹操再能忽悠,手下人心也难免会变!而刘备的势力会翻倍增加,然后一举攻下中原;献帝全家老小死于战火当中,献帝伤心过度,突然暴毙。

汉室才德兼备、又极有声望的唯一血脉刘备,自然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从两点可以看出刘备的不臣之心,第一次是接受皇帝衣带诏,有杀曹操的机会,他却阻止了关羽的行为!因为他担心中汉献帝的一石二鸟之计。曹操死了,他这位“皇叔”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反而只要逃出洛阳,他手里的衣带诏就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武器!第二次是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刘协被封为了山阳公,他却在蜀中释放献帝被害的信号,和部下一唱一和时隔一年便登基称帝!就算献帝真死,这么着急礼仪上也说不过去吧!


所以还是不要逃出来着好,山阳公才是他的结局,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先生与故事



话说献帝历经千辛万苦,真的逃出了京都,并且到了刘备集团。那他可有点惨!刚脱虎口又入狼窝。献帝肯定会为他此举而抱憾终身,最终死不瞑目。


在献帝眼中,刘备是他的皇叔,是他唯一的一股外援势力,是汉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跋山涉水,不辞千里,找到了刘备。他以为自己终于脱离了虎口,他以为刘备会拥戴他,前方的路途应该是一片光明的,该是他享受真正的帝王生活的时候了。

所以他满怀着期望……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到了刘备集团,他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吗?

到头来,迎接他的恐怕是期望落空吧!这种满怀期望而又落空的感觉,就好比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被牛头马面摁在油锅里炸,赶在刀山火海中滚。痛不可言。

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倒成了火上浇油。这种强大的落差感,会让献帝彻底地失望,从此万念俱灰,心灰意冷,郁郁寡欢。

最终死不瞑目。

曹孙刘三家中,刘备的野心是最大的。曹操起初,是想做治世之能臣。

比如诸侯割据之前,曹操举孝廉,尽职尽责的为汉庭效力,期间秉公执法,即便大宦官蹇硕的叔叔犯了法,那也是没情面可讲。

比如董卓专权的时候,一心想拉拢曹操,曹操并不给面子,他第一个逃出了洛阳,并且起兵讨伐董卓。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曹操也是尽心尽力。其他的诸侯都在争权利、争地盘,他们不敢真的去把献帝接出来,因为众诸侯都有野心。唯独曹操,率仅有的几千部众去追赶董卓,几乎全军覆没。

回到酸枣后,曹操满怀热情的给联盟军出谋划策,建议诸军各据要地,然后向武关进军,围困董卓。但这些诸侯们,名义上讨伐国贼,实则各怀鬼胎,明争暗斗。没人愿意跟随曹操去剿灭董卓,迎接献帝。联盟最终不欢而散。

曹操的野心,始于位高权重之后……



孙权不必多说,有贼心没贼胆。自从周瑜病逝之后,江东的基本国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自保为主。




再看刘备

在孩童时代,刘备就凸显了自己的野心。三国志原文如下: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从小,他就立下了如此宏图伟志,长大必定要乘此羽葆盖车。他的帝王梦,始于孩童,根深蒂固。


在投靠刘表期间,刘备收了一个义子,是长沙郡一刘姓人家的外甥,名叫刘封。后来刘备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刘禅、刘永、刘理,连在一起就是“封禅永理”。

这个“封禅”在古代,指的就是祭祀天地,但不指平头百姓的祭祀仪式,唯一有资格举行封禅仪式的,只有一国之君王。当年齐桓公称霸时期,打算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被齐相管仲极力劝阻。最终齐桓公放弃了封禅的妄想。

而且这不是一般的皇帝能举行的仪式,必须要能力出众,贡献突出。自秦始皇封禅之后,举行过泰山封禅仪式的,只有六位帝王,其中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武则天一人封禅了嵩山。

简单的说,“封禅仪式”的意义,是指历代君王登上天下最高的泰山,祭拜过天帝之后,才算是顺天应命。也就是“名正言顺”。


而“永理”二字,永即代表永远、永恒,刘备也希望自己的刘姓天下可以万世传承下去,就像秦始皇当年的传之万世一样。

然后“理”,指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天道”。即顺应天道。

他不仅希望自己能够顺天应命,统一天下登基称帝。他更希望他的刘家基业永葆和平,子孙后代世代相传。世世代代皆顺天应道。

刘备的“封禅永理”四个字,彻底的暴露了他的野心,他的野心比曹操更甚,甚至比秦始皇的秦万世还要恐怖。

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曹魏,至少可以有锦衣玉食,香车美人,门面上他还是皇帝。只要他不挣扎,曹操一般不会去找他的麻烦,甚至还要对他毕恭毕敬。即便后来曹丕逼迫其退位,也仍然让他保有了天子礼仪,封为“山阳公”,永享富贵。退位十四年后,落得个寿终正寝。

刘备会这么对他吗?可别忘了,刘备是以“仁义”视天下的。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逼迫天子退位”。献帝到了他这里,倒成了烫手的山芋。

天知道他会用什么办法去对付献帝?


爱尚文史


如果汉献帝逃到刘备这里,会怎么样?这里可以参考刘琦的结局,被刘备表为荆州刺史,没几个月就重病身亡了。

刘琦的苦日子

刘琦是谁?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作为刘表的长子,刘琦是合法的第一继承人,只要刘琦不糊涂,绝对能继承荆州牧的位置,是个潜力股。可惜刘琦不糊涂,他老爸刘表糊涂。

很多人说刘表是守家的狗,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这绝对是乱说,刘表可是单骑定荆州的主,会这么无能?再说,刘表也进攻过曹操,平定荆南,南下交州,不能算只会守家。可惜勉强算雄主的刘表晚年犯了糊涂,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导致大好基业送给了别人。

刘琦其实刚开始当贵公子很舒服的,毕竟刘表也喜欢和他长得相似的刘琦。只是等到刘表娶了蔡夫人,刘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蔡夫人联合刘琮一起开始排挤刘琦,枕边风那是呼呼的吹,吹得刘表晕头转向,开始讨厌刘琦。再加上蔡夫人的弟弟蔡瑁及外甥张允都得到刘表的重用,掌握兵权,致使刘琦越发的不安。

某天,刘备带诸葛亮来赴宴。刘琦就想找诸葛亮求教办法,诸葛亮多聪明,不说。刘琦就和诸葛亮登高楼,然后撤掉了梯子。诸葛亮一看,下也下不去了,就告诉刘琦重耳的故事。刘琦也听懂了,恰巧江夏太守黄祖死了,刘琦就请求刘表任命自己为江夏太守。

过了没多久,刘表重病,刘琦回去看望。蔡瑁等人把刘琦关在门外,不让刘琦见刘表。等到刘表死后,立刘琮为新的荆州牧。刘琦很生气,打算起兵讨伐刘琮等人。哪知道这时,曹操南下进攻荆州。于是,刘琦先回了江夏再想办法。

之后,刘备兵败长坂坡,被刘琦收留。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大胜曹操,然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攻打下荆南四郡。没过多久,刘琦就去世了。刘琦去世后,刘备被部下拥立为荆州牧。

大家是不是感觉奇怪,刘琦怎么死的这么巧!刘表死于公元208年,刘琦死于公元209年,两父子挨着死,中间只隔了不到一年,刘琦再怎么想他父亲,也不会这么快吧!而且此时,正是刘备爆发的时候。现在刘备集团里就刘琦这个外人,刘备后面肯定是要全据荆州的。那么到时候谁当荆州牧?所以刘琦不得不死!

现在大家可以想到汉献帝,来刘备这边是什么结局了吧!汉献帝不得不死!

汉献帝的挣扎

很多人觉得汉献帝想逃跑,是因为在曹操那里待得不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曹操没有亏待汉献帝,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好好的。看看汉献帝以前的生活,那才叫每日只为吃发愁。

公元189年,9岁的刘协被董卓立为傀儡皇帝。董卓是个夜宿龙床的家伙,汉献帝气得咬牙切齿也只能忍着。后来,司徒王允等人联合吕布杀了董卓。还没等汉献帝高兴多久,李傕、郭汜等人又来了。这次汉献帝更惨了,吃一顿少一顿,饿得头晕目眩,被曹操拐走了。自此,汉献帝待在了许昌,成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工具。

汉献帝虽然被限制了自由,可曹操还是让他吃喝不愁的。汉献帝解决了温饱,就想找事做。汉献帝也是有理想的,他想再次中兴汉室。于是,就发生了“衣带诏”事件。最后的结果就是鸡飞蛋打,一批忠臣,妻子和岳父都被杀。不过曹操没有杀汉献帝,只是更加严格地看管他。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汉献帝被封山阳公,允许他在自己的封地里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没过多久,刘备就登基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是迫不及待当皇帝的,你们觉得汉献帝去了刘备那里,是禅让?还是不得不死呢?


说槽点


这种假设我们要分两个时间段来看:一是夺取益州前的刘备,我们把它称之为早期的刘备;二是夺取益州后的刘备,我们把它称之为后期的刘备。

对于早期的刘备来说,就算汉献帝愿意跟着他,甚至曹操主动把汉献帝送给刘备,刘备也不会要也不敢要,因为早期刘备的实力实在太弱了。

要知道,汉献帝并不是一个傀儡,他的身边文有杨彪之类三公级大哥;武有董承、杨奉、韩暹等握有大量枪杆子的军头。 这样的配置,不要说早期的刘备,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没有机会控制。

事实上,在汉献帝刚到洛阳时,曹操就想控制汉献帝,结果当场就被董承、杨奉、韩暹等人的强大武力给击退。后来,因为这三个军头起了内讧,这才让曹操抓到了机会。

问题是,虽然曹操抓住机会控制了汉献帝,但汉献帝身边仍然是各种力量云集,以至于当时曹操去拜见汉献帝,看着汉献帝身边那些带甲的士兵,顿时吓得汗流浃背,索性以后不再去拜见汉献帝。

事实上,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将董承给清理出局后,汉献帝才真正成为傀儡。 在这种背景下,就凭早期刘备的那点实力,哪里有资格奢望汉献帝会跑到他这里来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汉献帝主动来到刘备身边,但对刘备来说,也不过是个烫手山芋。因为,早期的刘备,就算控制了汉献帝,他敢因此对曹操和袁绍指手划脚吗?显然不敢。



想当初,董卓控制着汉献帝,大家不服他,照样打他。后来曹操控制着汉献帝,袁绍不服他,照样打他。现在,刘备控制着汉献帝,就算他不招惹曹操、袁绍,这两个人也可能为了抢汉献帝,就主动跑过去打他!就凭早期刘备的那点实力,岂不是自己找死吗?

事实上,如果你的实力足够,拿着汉献帝这面旗帜,那叫如虎添翼,再不济也叫锦上添花。问题是,如果你实力不够,拿着这种东西,那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人们本来不想打你,但是为了抢你的东西,也得过去打你。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是在刘备早期,汉献帝跑到刘备哪里,刘备要么乖乖把他送给曹操或者袁绍,要么等着被人群殴打死。这样一来,刘备在历史的形象,也就类似袁术的形象。总而言之,拿个了汉献帝,就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典型的不自量力和找死么?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后期的刘备,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是妥妥的一方诸侯,而且不久后荣登汉中王,距离皇位也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汉献帝如果从曹操手里逃脱,刘备自然有实力接纳汉献帝,而且也不用担心遭到曹操的打击和报复。

问题是,此时汉献帝跑到刘备的地盘上来,那和呆在曹操的地盘上,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这里,只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类似唐玄宗的结局;另一种是类似小明王的结局。



首先说下唐玄宗的结局,那就是等到汉献帝跑到刘备这里后,刘备就会脱掉皇袍或汉中王的服饰,然后率领文武百官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汉献帝。等到见到汉献帝后,刘备就跪在汉献帝脚下,痛哭流涕。

总而言之,都是我没有尽到做臣子的义务,让您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再总而言之,前一段时间,我误信谣言,以为您驾崩,为了延续汉室江山,所以才登上皇位或者汉中王位,但现在您回来,我要把大汉江山还给你!

接下来,刘备会率领马超、许靖、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然后刘备亲手捧着皇袍,要给汉献帝披上。

当然,汉献帝当了这么多年傀儡,肯定很清楚这其中的道道,所以他过皇袍,执意要披在刘备身上。最后,双方来推我让表演了好几个小时候,皇袍终于还得披在刘备身上。

再然后呢,汉献帝很荣幸的升级为太上皇,接着刘备亲自给汉献帝牵马,送他回太上皇住的宫殿,许靖、马超、诸葛亮、赵云、张飞则在前边给开着道。汉献帝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高兴的留着眼泪说,我虽然不当皇帝,但我感觉比当皇帝还风光!

至于第二种小明王的结局,就是刘备派人去接汉献帝来登基,结果半路上马车突然失控摔毁,一下就把汉献帝给摔死了,而这个负责接汉献帝的官员,也直接吓得畏罪自杀。

最后蜀汉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就是个意外。无奈之下,刘备只好为汉献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刘备也一度悲伤得要自杀,但在众人的劝谏下才作罢,最后又在众人的劝谏下不情不愿的登上了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